APP下载

再论《论持久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意义

2016-04-13巩青春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抗日战争胜利

巩青春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理论探讨】

再论《论持久战》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意义

巩青春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119)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的一篇经典著作,它通过对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和各自特点的分析,得出抗日战争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的结论。以充分的说服力驳斥了速胜论和亡国论,一扫当时人们对抗日战争的悲观情绪,为调动广大军民坚持抗战坚定了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有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持久战;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文,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经典军事理论著作。20多年前的学生阶段,在老师的要求下我曾经断断续续多次读过,更多的是从其他文章的总结概括中了解其中的基本观点。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后,曾有一段时间将阅读毛泽东著作抛于脑后,但课程的开设使我在教学实际中把阅读毛泽东著作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给学生们推荐。随后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将《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为人民服务》等篇目推荐给学生,帮助他们从中掌握写文章的技巧和方法。为了督促学习效果,曾带领学生们集体学习、进行简单讨论等。可真正细读《论持久战》,仔细揣摩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际指导、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具体进程,帮助当时思想混乱的中国民众坚定信念,成为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思想武器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近期再次学习的收获。

一、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结论

文章一开始,毛泽东首先指出“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比任何人都渴望赢得这场战争,但是从全面抗战开始,经过10个月艰苦奋战的经验,在战争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各种观点纷至沓来:有亡国论者说中国会亡,最后胜利不是中国的;有速胜论者说中国很快就能战胜,不需费太大力气。在紧紧抓住读者和民众心理的同时,话锋一转,“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环环紧扣,一下子抓住了广大民众和读者的心理,将抗战中困惑人们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的提了出来,随后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尽够击破毫无根据的亡国论,也尽够说服急性朋友们的速胜论了”。十个月抗战的经验证明 “亡国论”产生的妥协倾向和“速胜论”产生的轻敌倾向都是主观的、片面的和不科学的。“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帮助民众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起抗战必胜的信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片国土沦亡,一部分群众产生了抗战的悲观情绪进而对抗日战争的结局产生迷茫的心理。有人说:“中国的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国民党政府中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投降派,宣扬“再战必亡”论,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则希望依赖外力的援助或者日本国内的变化,迅速结束战争,台儿庄的胜利,引起速胜论一度风行。速胜论在共产党内也有影响,一些人产生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的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外都存在有人轻视游击战争的心理和现象,认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虽然对抗战发表了许多正确的主张,但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身上。饱受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渴望抗战的胜利,迫切要求解答中国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为了给全国人民指明胜利的前途,必须彻底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以十个月战争的实际发展和足够的论据,来击破亡国论、说服速胜论,为战争的全局做出正确的论述。《论持久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二、全面考察和论证了中国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是中国的问题

文章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并把它当作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速胜论者则夸大了其他矛盾,而忽视了敌强我弱的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什么是持久战?“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回答。”“敌强我弱的程度悬殊太大,敌之缺点一时还没有也不能发展到足以减杀其强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我之优点一时也没有且不能发展到足以补充其弱的因素之必要的程度”,“目前敌尚能勉强利用其强的因素…其人力、物力不足的因素尚不足以阻止其进攻,”虽然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但敌强我弱的特点在一段时间内暂时不能够得到根本改变,所以只能是持久战。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他科学地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第一个阶段、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和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第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指出,“这是由于日本的野蛮和兵力不足,中国的进步和土地广大这些矛盾因素产生出来的。”并对抗日战争三个不同阶段做了说明,指出,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

为什么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从中日两国战争的性质来看。“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不达目的,决不停止”。

这些观点的提出一方面帮助人们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告诫人们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对战争期间出现暂时的挫折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又不能忽略敌方暂时强大的实力而轻视对方,对付暂时强大的日本侵略者,不能求胜心切,要通过正义力量的积攒和发展,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三、提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的具体方针,解决了抗日战争怎么才能经过持久战最终取胜的问题

首先,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研究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这是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在内的整个抗日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由于敌强我弱、敌小我大的实际特点使得我们在战略上、在战役中、在具体战斗灵活主动地采取一些办法,使敌由强者变为弱者,由优势变为劣势,我则由弱者变为强者,由劣势变为优势,取得战役战斗的胜利。这些胜利的积累,将逐渐改变总的敌我形势,我日益强大,敌日益削弱直至走向完全失败。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需要实行这一套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壮大,由劣势到优势,由弱方到强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且毛泽东把在不同阶段的作战方针和作战形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主要是运动战,其次就是游击战,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游击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仅仅次于运动战,因为没有游击战的辅助,也不能战胜敌人。”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绘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事实证明,抗日战争最终的发展验证了毛泽东最初的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其次,除了采取正确的战争形式、正视敌方武器及其官兵的教养等优势条件、学习敌人战斗指挥的高明之处外,“我之战斗胜利又可在敌之指挥上面找到某种根源”,“而且我乘敌隙”,“少受敌以可寻之隙,又是我们指挥方面的任务。”“主张一切有利条件下的决战”,指出,“中国制胜日本的主要条件是全国的团结和各方面较之过去有十百倍的进步”。

第三,持久战的基础在于广大民众。毛泽东在文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因为只有这种方针才能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才能普遍地深入改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才能发动全军全民的全部积极性…才能争取最后胜利”。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提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到了要看到敌人的优势并积极向其学习,提到了兵民团结一致的群众观点,这都为我们新时期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纵观全文,严密的逻辑关系和详尽的分析使人们对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充满了自信,对抗战一段时期以来广大民众的悲观情绪进行了抚慰,在《毛泽东传》、抗战将领的回忆录、党史资料中均能找到一些人看到《论持久战》后激动心情的描述,“一扫多日来隐晦的心情”,心里“一下子感觉亮堂起来”,对抗战胜利充满信心,同时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因为《论持久战》不仅分析了为什么是持久战和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同时还说明了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正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振平所说的:“《论持久战》,是毛泽东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的最杰出典范,他不仅提出观点,还做出让人心服口服的论证,一是一环扣一环的分析综合;二是不断用事实来检验。《论持久战》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以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依次对比分析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及国际关系等战争基本要素,揭示出战争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级的实力消长变化,再根据这种趋势做出重要预测,结论自然客观,令人信服”。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围绕着抗日战争的结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线索进行组织和分析,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关系严密,论证层次清晰,堪称政论性文章的经典之作。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论持久战》的发表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在抗战初期全中国人最痛苦的阶段,毛泽东以他独有的领袖风采从思想上点燃了全体中国人的智慧,提出坚持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击败日本帝国主义,成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对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有着积极的作用。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论持久战》(第439至51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The Guiding Ideology on China’s Resistence War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Thoughts from RereadingonProtractedWar

GONGQingchu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choo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ment of 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OnProtractedWar,a classical work written by Mao Zedong and published on May 1938,which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a will finally achieve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fter a protracted war by analyzing the for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parties in the War.On Protracted War not only refutes the theory of rapid defeating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subjugation to sweep away the pessimistic mood for the war,but also mobilizes the masses to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insisting Sino-Japan War,so On Protracted War becom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Anti-Japanese War.During the peri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the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view Marxist classics,which will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conviction,and helping them to solve and handle various kinds of problems with Marxist stand,viewpoint and method.

Anti-Japanese War;Protracted War;Mao Zedong

2016-8-10

巩青春,(1972-),女,陕西丹凤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A419

A

1674-2885(2016)03-07-04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抗日战争胜利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坚持就是胜利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