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

2016-04-13孟昭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成员实验室制度

孟昭霞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

孟昭霞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872)

分析了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制度管理有其积极意义,它能使管理走向规范化。但过分僵化的制度管理,把人束缚于规章条例的框框中,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文化管理注重精神文化因素,通过激发人的情感,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主要依靠制度管理,因而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该文提出通过实验室文化建设,把文化渗透到管理中,实现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效能,促进实验室与人的共同发展。

实验室管理; 制度管理; 文化管理; 融合的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建立逐步形成的。其重要特征是层级权利和以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因而称之为刚性管理。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信念宗旨、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出现了管理柔性化的趋势,使管理从刚性的科学管理逐渐向柔性的文化管理转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科学管理阶段,以制度管理为主。制度管理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明显的不足。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实验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优化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效能,对于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性及组织成员的结构特征,目前高校实验室更需要制度与文化相融合的管理。

1 对于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认识

1.1制度管理

所谓制度管理,是指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从整体角度出发,制定出一系列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条例、规章、准则,以此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保证工作协调、有序地运行。制度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使管理走向了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实行制度管理有利于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造公平。事实上现代社会很多管理的功能都是借助于制度来实现的。

然而制度管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1) 制度管理是一种程式化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在制度管理下各项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沟通,每个人只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负责,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限制[1]。

(2) 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属于刚性的“他律”,是一种外在的、监督式的约束[2]。各项制度要发挥作用,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于制度的漏洞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这无疑会增加管理成本。

(3) 制度管理是一种后顾的管理,是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难以准确预测,因而具有一定滞后性[3];并且再周全的制度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

制度管理具有先天不足。

1.2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是指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突出精神因素,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用无形的力量形成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组织中以鼓励、思想交流、情感沟通、风气影响等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产生巨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此激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1.2.1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它把人作为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强调相信人、尊重人、凝聚人、激励人,把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使组织获得了发展。

1.2.2文化管理是一种自律式管理

自律是人们内心的自我控制和自觉约束,它可以把外在的行动要求内化为内心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2]。文化管理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通过柔性的人文关怀促进情感和谐,把组织意志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员工能自觉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使管理更加容易和富有成效,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

1.2.3文化管理是一种前瞻的、促进式的管理

文化使管理的重点从人的行为层次上升到人的观念层次,根据组织文化和共同的价值观、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3]。通过民主、平等、进取等文化特征,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而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下,人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任何不符合组织文化的行为都会受到群体成员的谴责和反对。这样就能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舆论和心理氛围,不断影响和引导员工,使其做出符合组织利益的选择[1]。因而文化管理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弥补了制度管理滞后性的不足。

1.3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互动关系

制度管理(或者说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制度管理是基础性的、刚性的。没有制度,管理就无法奏效,组织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文化管理是灵活性的、软性的。它能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认同,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组织更有活力和凝聚力[4]。

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内涵不同、侧重点不同,但两者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它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推动组织发展。

(1) 文化是制度的基础。无论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还是文化管理思想的产生,都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5]。同样任何组织的制度也都反映了该组织的特定发展轨迹和文化特征,制度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恰好体现了组织的价值理念。没有好的文化就不会有全体成员自愿遵守的制度;而制度的持久性更需要良好的文化做支撑。

(2) 制度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制度的实施,将组织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渗透到管理过程中,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得以表现,组织的核心理念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强化,最终成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当遵守制度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和习惯的时候,制度便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3) 文化是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所在。制度是刚性的外在约束,当制度的内涵没有被认同的时候,制度的执行需要监督、惩治等手段;而当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组织的每个成员、制度成为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并自愿遵守的习惯时,制度的执行便无需严格的监督,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6],最终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高。

应该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可能构建有什么样的制度;有什么样的制度就助长什么样的文化[7]。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犹如一个整体,它们互有长短、互为补充。正如社会管理既需要法律治理,又需要道德规范一样,一个组织的管理则需要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融合[8]。

2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制度建设,注重管理的科学性。从工作纪律到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指标体系对实验室成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一方面通过坐班制、考勤制、惩罚制等措施要求实验室成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另一方面通过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课时数量、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指标对实验室成员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评定,用数字说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并将之作为奖惩的依据。

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把每个人致于同一标准下,起到了规范管理和控制实验室成员行为的作用,增强了公平性;特别是对于可量化的工作任务,理性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地保证实验室人员行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然而过多的制度控制、量化管理,将可量化与不可量化的工作统一量化处理,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并将之作为奖惩的依据,相当于用确定的标准衡量不确定的东西,显然是很难取得真正效果的。因为人并非物,人是有思想情感、有主观能动性的万物之灵,人的思想情绪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科技人员,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精神追求;他们所从事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仅仅是机械的科学管理、制度规范,全然不考虑科技人员的思想情感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把实验教学、科学创造活动等同于简单重复性的劳动,那么实验技术人员的创造热情将泯灭于制度、指标的控制中。

为了遵守规章制度、完成各种数字指标,科研人员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往往不愿承担额外的任务,工作相互推诿,不求进取。看似紧张忙碌的工作,仅仅是为了遵守制度、完成各项考核指标而已,他们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创造性更无从谈起。人们不能仅仅为了遵守规则而制定制度。

对于高校实验室来说,任何制度、标准的制定都应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为了遵守制度本身。更进一步说,如果规章制度的设立没有体现人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验室成员的普遍认可,没有实现组织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共享,而仅仅是作为“管人”的工具,那么往往造成制度与人的对立。一旦实验室成员感到遵守规章制度的成本大于所获得的利益时,他们将破坏制度[9],或者消极怠工或者选择离开,而这终将会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最终影响到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

任何管理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的管理。刚性的制度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仅仅注意到了控制、规范人的行为对于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情感、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有效的管理应包括两部分:强制性与自觉性。强制性是制度管理所具有的特性,而自觉的行动则需要组织文化的滋润。

3 高校实验室管理需要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

3.1培育有特色的实验室文化

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融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组织认可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融入到管理的过程。我国高能物理奠基人之一张文裕教授曾说过:“一个好的人可以影响十年,但是一个好的传统可以影响百年”[9-10],因而精心培育实验室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培育优秀的实验室文化一方面需要在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中不断吸收时代精华、逐渐积累,形成特色。另一方面需要实验室管理者的积极倡导、引领[11]。因为他们是实验室的核心人物,他们具有传帮带的责任,他们的言行对其他成员有重大影响。同时,要开展对实验室成员培训、思想交流等活动,使管理者与实验室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使实验室的文化理念得到传递、核心价值得到加强。最后,充分利用文化的一些基本表征,展示实验室特色,以此强调组织的核心价值。如环境的设计、墙面的宣传、物品的摆放、橱窗的展示等,使之既能展示实验室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此加强实验室的共享信念和价值。

3.2制度的制定过程要充分体现实验室的文化理念

任何制度都是一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一个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决定了该组织制度的灵魂,决定了该组织制度的演化发展方向。好的制度不仅要约束人,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导人的积极的行为,鼓励人们能力的发挥,促进人的发展;坏的制度则会禁锢人的思想、压抑人的个性,使人失去自主性、能动性,限制人的发展,甚至使人性扭曲[12]。因而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将优秀的实验室文化理念作为制定制度的指导思想,把实验室文化融入到制度中。

(1) 制定制度的出发点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文化管理的精髓。过去人们常常把资金、设备当作最宝贵的资源财富;然而现代社会,在任何创造性活动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高校实验室汇聚了大批经过专门训练的、具有高度自主意识、独立自尊的科技人才,他们从事着一线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繁重工作,是实验室的宝贵财富。这些人的物质需求容易满足而精神需求强烈,特别渴望通过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从成功中实现自身价值。因而实验室的制度制定要从这些人的工作性质和根本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使实验室制度既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又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设立专门与人对立的“管人”制度。

(2) 制度管理强调的是约束、限制。文化管理强调的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和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因此制度的制定过程要本着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充分调动实验室成员的积极性,让实验室成员参与到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大家共同商讨,使制度成为大家认可的共同约束。制度形成的结果是刚性的,而形成的过程却是柔性的,更有利于制度贯彻执行。

3.3制度的执行过程要体现和谐的人文关怀

3.3.1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工作氛围犹如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犹如一个引力场,深刻影响着实验室内的每一个成员。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宽松的学术环境、陶冶性情的人文情怀、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在良好的氛围中实验室成员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诱导。这个过程也正是潜移默化地传递实验室精神文化的过程,最终使制度得以顺畅地贯彻执行。

(1) 良好的工作氛围首先应具有宽松的学术环境。科学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不断探索、反复实验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不允许犯错,遇到挫折就扼杀,那么绝大多数科研成果将无从产生。因而实验室要为科研人员创造不设障碍的、宽松的工作环境,对科技工作者不要求全责备。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科研人员才能放下包袱,集中精力从事艰难复杂的创造性工作。

(2) 要在实验室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包容、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中大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任何思想都可以充分表达,任何观点都不被排斥、不被划分阵营。在这样的氛围中,人的思维才能活跃,创造的火花才能产生。

(3) 要倡导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现代科学技术正处在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发展阶段。任何一项科研成果无一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新的领域更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因此,要引导员工树立起团队意识。只有团结协作,共同发展,才能取得成功。

3.3.2构建交流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不但有利于实验室文化、共同价值观的传播,而且有利于增进实验室成员的之间的情感及相互理解。

制度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制度发挥效用的过程,也是制度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实验室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而产生了地位上的错位,没有高低之分,因此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其次要构建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种正式、非正式的会议、座谈、讨论、邮件等方式,充分征求全体成员的意见建议,并形成反馈回路,达成沟通的桥梁,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配合,从而提升制度的执行效率。

制度执行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了共识,增进了理解,增强了凝聚力,在实验室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4 结语

制度管理可以减少人的非理性行为和管理中的无序状态,文化管理可以增强人的自主意识、自觉行动。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于实验室管理中,刚柔并济,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会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因而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融合应该是目前实验室管理最好的选择。

References)

[1] 朱红娟.浅论现代企业管理的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3):14-17.

[2] 蒋文宁.文化管理:学校管理新理念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6(11):13-15.

[3] 车丽娜,韩登亮.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文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8):30-33.

[4] 万俊人.文化资本与管理伦理[J].学习与探索,1999,120(1):61-68.

[5] 李亚娟,李志强,宋传颖.文化管理与管理文化的区别与联系[J].湘潮,2007,267(8):43-44.

[6] 林浩亮.论大学管理中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96-101.

[7] 吉标.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必取之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7(2):33-35,45.

[8] 赵映雪.论企业管理中制度与文化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199.

[9] 陈勇,张春平,于明灏.以文化建设促进实验室的良性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42-245.

[10] 梁海燕.论企业制度的文化基础[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4-36.

[11] 吴向东.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J].哲学研究,2004(8):78-83.

[12] 罗争玉.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J].求索,2003(3):36-39.

Integration of system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g Zhaoxiao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has a positive meaning, it can make management to be standardization. But overly rigid system of management, it ignores the role of the people’s initiativ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Cultural management pays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and cultural factors, it arouses people’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more conducive to organizational goals.At present, China’s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mainly rely on the system management, for which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aboratory through cultural construction, m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management,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cultural management; integration management

DOI:10.16791/j.cnki.sjg.2016.04.004

2015- 10- 26

孟昭霞(1960—),女,北京,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验室管理研究.

G482

A

1002-4956(2016)4- 0012- 04

猜你喜欢

成员实验室制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