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4-13李雅丽赵秀娟巩东辉赵宏宇王晶妍
李雅丽, 赵秀娟, 巩东辉, 赵宏宇, 王晶妍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雅丽, 赵秀娟, 巩东辉, 赵宏宇, 王晶妍
(内蒙古科技大学 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内蒙古 包头014010)
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生物学科研究生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验平台。该文主要介绍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学科研究生学位课“研究生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改革实践,就实验课的实施过程、实验内容安排、教学团队的组建,以及实验结果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陈述与讨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高素质的研究生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研究生培养;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最广泛的前沿学科之一。进入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已经应用到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中[1]。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方式,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将是作为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工作和将来作为科研人员所必备的素质。近年来,很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上采取了重大举措,如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实现了研究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三阶段的培养模式[2]。在加强研究生理论教学和学位论文研究的同时,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验教学环节,实现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宽领域培养,再通过学位论文的研究,形成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立体全方位培养。作为一个生物学研究生,把本科所学的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联系起来,学好、学通分子生物学是必需的一步。基于此,2012年起我校在生物学科研究生学位课中设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3年来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认可,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实践,使生物学科的研究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技能,为后续的研究性实验工作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高科研水平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1 课程定位及理念
分子生物学在20世纪取得了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理论突破,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在高等院校的生物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注重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深度,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如果不做实验,只学习理论,往往会事倍功半,理不出头绪。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能给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机会,便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3]。
研究生来自不同的院校,由于各院校课程设置不同,研究生接受的本科阶段的教育差别很大,这种差别在实验操作能力上体现最为明显。对于已经进入分子时代的生命科学来说,不熟练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学生就很难快速适应课题研究的科研工作。在研究生学位课中设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建立常规操作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是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为学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及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于2006年经批准设立,2007年起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近10年来,已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全国输送了一批从事生物学研究与开发的优秀人才。“加强专业技术教学、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是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2012年以来,我们通过在研究生学位课中设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显著地提高了研究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热情,而且明显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2 课程建设及特色
2.1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每学年的秋学期初新录取的研究生入学,根据对新生分子生物学知识背景和实验动手能力的详细调研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建立常规操作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并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力求促进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分为3个阶段进行。
2.1.1准备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课题小组,对小组人员进行具体分工,以2015年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他们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摸底,撰写调查报告[4]。
2.1.2实施阶段
(1)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准备阶段的调查结果讨论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实行多层次、模块化管理,分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3个模块。基础性实验项目以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为主,如:质粒DNA的提取、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分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片段、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DNA分子的构建与转化等、PCR扩增目的基因等。对没有任何分子生物学常规操作基础的研究生要逐个开出;对本科阶段已经接触并熟悉这些基础性实验的研究生可直接开出综合设计性实验,如:多种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动植物中某关键基因的克隆、重组质粒的构建等。创新性实验项目全部由本学科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转化而来,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完成,包括植物细胞中MYB类转录因子的筛选、与人类遗传病相关的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克隆等。
(2) 学生选课。将全部实验教学内容及具体开出安排提前公布,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与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这一环节须由指导教师协助完成。选课结束后根据每个项目的选课情况准备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耗材试剂和实验讲义与实验报告册分发等。
(3) 预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分组情况,每组安排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在实验开出前协助指导教师完成预实验。
(4) 实验课开出。按计划认真组织研究生开出实验。实验操作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同时指导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可能主动地、独立地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为以后独立从事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5) 课程考核。实验课结束后进行成绩考核,综合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给出实验课成绩。
(6) 编写研究生实验教材。基于教学实践的积累,编写研究生实验教材“研究生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面向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将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融合。
2.1.3总结阶段
跟踪调查,了解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结束进入课题研究后的情况,掌握他们在分子操作各个环节上的操作熟练程度,对取得的研究资料做全面的整理分析。在学科内部推出“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示范课,并完成相应的资料库与光盘制作,并进一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同时课程改革小组的成员要不断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兄弟院校沟通学习,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5]。
2.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自2012年生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以来,该课程的教学任务一直由我校外聘的留美分子生物学专家王建英教授负责,另配2名讲师作为助手。经过3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加上学生与研究生导师的意见反馈,我们发现这种单一的指导教师模式是需要改进的,需要建设一支由长期工作在科研、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生实验课教学团队。教学任务分配上,根据团队内每位教师主要从事的科研领域和专业特长,分配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每个项目安排2名指导教师,他们不仅熟悉所指导实验的技术要点,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将本领域相关的科研前沿、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以开阔学生视野,使每次实验均能获得预期结果。同时,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发现和审视自己,包括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把握与实验技能熟练程度的反思,这样也能促使他们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提高[6]。
本课程经各方面协调讨论,现已逐渐组建了一支人员稳定、业务基础全面、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3 人、副教授2 人、讲师2 人。其中大多数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高校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努力完成这些科研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将许多科研工作中的思路和先进的技术转化到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实验课教学团队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实验教学质量,并申请得到了我校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立项资助。
2.3实验课成绩考核与结果评价
经过教学团队的调研讨论,针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考核形式的问题,提出实验课评价体系多层次评价的管理制度,包含预习报告、平时考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撰写情况5个部分,分别所占比例为1∶2∶4∶1∶2;针对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要加上实验方案制定与实验论文撰写环节。针对研究生各实验组人数较少、时间较灵活、学生专业多样化等特点,在考核中更加注重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在课程开课初要将考核方案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确各环节的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如实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实验课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后期跟踪相结合”的模式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7]。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综合调查研究生对本门实验课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及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等信息的评价。另外,在实验课结束一个学期后,我们对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上一年度的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后期跟踪评价,对研究生进入到各自实验室工作后的科研思维、实验设计、操作能力等进行调研,综合评价实验教学效果[8]。
3 结语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在研究生入学后进入课题研究之前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熟练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这是生物学研究生快速进入科研课题与顺利完成硕士学业的基本保证[9]。研究生经过基本实验技能培训、全面综合实验及自主设计实验的锻炼及创新实验平台的全方位提升,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普遍反映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他们顺利进行课题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和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一部分学生在硕士期间就发表了高水平的SCI 论文。
为生物学研究生开设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在内蒙区内外兄弟院校进行此类设置的尚不多见,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创立并逐步完善研究生实验教学平台,全面提升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10-12],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提炼引入实验教学,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实验内容不断更新,为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及毕业以后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References)
[1] 张淑平,李鹏,李英姿,等. 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课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80-183.
[2] 郑冬梅,王悦. 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46-150.
[3] 文莹,李大伟,李颖. 微生物专业研究生实验课设计思路与特色[J]. 微生物学通报,2011,38(1):123-126.
[4] 郭淑贞,李丽娜,张前,等. 基于问卷调查的中医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38-139.
[5] 杜联峰,孙万邦,夏嫱,等. 研究生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6(4):263-264.
[6] 郑源强,包玉龙,丁枫. 研究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4):548-550.
[7] 宁启兰,马 捷,李冬民,等. 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93-694.
[8] 汪渊,周青,袁凌云. 开设博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探讨[J]. 生物学杂志,2000,17(3):36.
[9] 于振江,严国光,郑维洁. 进一步加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1998,15(4):34-37.
[10] 王雅梅,李宝红,于培兰,等. 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73-174.
[11] 孟照俊,俞小瑞,韩燕,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86- 87.
[12] 宋岚,徐朝军,张波,等. 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医教育,2014,33(1):48-51.
Reform and practice on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postgraduates
LiYali, Zhao Xiujuan, Gong Donghui, Zhao Hongyu, Wang Jingyan
(School of Mathematics,Physics and Biology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014010,China)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hands-on ability of biology graduate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ideas and reform practice about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 which is a biological graduate degree course i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xperiment,the arrangement of experiment content,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e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etc. An effective way is open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and build high-calib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for graduates.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DOI:10.16791/j.cnki.sjg.2016.06.002
2015-12-17修改日期:2016-01-24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改项目(YJG20151012707);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YJSJGX2015001);内蒙古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精品课建设
李雅丽(1976—),女,内蒙古赤峰,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次生代谢调控.
E-mail:btliyali@126.com
G642.0;G643
A
1002-4956(2016)6-0004-03
实验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