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13田在宁陈凌懿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仪器学院实验

周 颖, 田在宁, 陈凌懿

(南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 300071)



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周颖, 田在宁, 陈凌懿

(南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300071)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在建设中秉承开放共享、有偿使用、统筹管理、促进科研发展的理念,整合院内公用仪器资源,在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把握前进方向,通过制度化管理规范平台运行,利用网络化手段使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发掘一切可用力量扩充仪器管理队伍,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稳定的仪器使用环境,促进了生物学科领域研究的飞速发展。

公共实验平台建设; 开放共享; 有偿使用

能更好、更高效地利用现有仪器资源,对于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培养、学科提升以及科研进展,意义不容小觑[1-2]。由于传统的仪器管理体制落后、管理观念陈旧,导致一部分仪器重复购置、使用率低、闲置浪费,一部分仪器由于统筹安排不当、资金不足未能购买使用[3],建设并管理好提供仪器技术服务的共享平台,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1 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概况

2008年6月,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将新建的大型仪器平台与原中心实验室合并,并更名为公共实验平台。平台集中优势仪器资源,充分发挥公用仪器的作用,加强仪器的规范化管理,以促进仪器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为目标,为院内外师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仪器支持和技术服务。

在硬件上,公共实验平台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适宜的科研环境,建设了专业的人工设施系统,包括冷室、恒温室、细胞培养室、流式细胞仪室、共聚焦显微镜室、植物组培室、人工气候室、X射线衍射仪室、病理切片研究室等。同时,作为学校“985工程”资金支持下重点建设的院级仪器管理平台,我们还配有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活体成像仪、液相-质谱连用系统、气相-色谱测定系统、基因芯片系统、电动显微操作一体化系统等,共计11台100万元以上、12台40万元以上和47台 1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仪器,价值超过2 700万元。这些仪器均纳入公共实验平台的统一化管理,显著地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并加大了仪器的开放共享程度。

经过积极的建设和扩展,公共实验平台根据仪器使用性质和功能,将仪器室划分为分子生化平台、细胞生物平台、离心机室、动物实验平台、同位素实验室以及院内托管平台。各分平台均有专人负责管理,平稳有序地运行。此外,公共实验平台拥有一支年轻而又积极的仪器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5人,其中11人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1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学历的青年已经成为技术服务队伍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在全院合理布局,共同承担着平台所有公用仪器的使用、培训、维护及管理工作。

2 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理念

为了能够使公共实验平台顺畅地运行,更高效地提供仪器技术服务,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建设的初期就坚定了平台的建设理念,即院内的公用仪器应当开放共享、有偿使用、统筹管理,促进科研发展。

2.1仪器开放共享

从目前国内高校的贵重仪器管理现状来看,不少仪器均存在使用率低、共享程度差、技术交流少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我校公共实验平台的公用仪器原先均由各学科或课题组内自行管理,观念基本还停留在“我买我管、我管我用”的“私有化”模式上。由于交流的渠道不通畅,仪器信息相对独立闭塞,外界无从得知仪器的用途、使用范围和技术参数,也曾出现过部分已购仪器使用需求不满、停机闲置,而其他课题组重复购置、浪费经费的尴尬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公共实验平台将通过校、院经费购置的仪器纳入统一管理,统筹安置于公共仪器室内,并公示仪器清单、标明仪器功能、明确管理人员,同时提供联系方式以便使用者咨询。通过仪器信息的开放,推进了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了“专管共用、相对集中、开放共享”的管理模式[5],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体现了仪器的使用价值。

2.2按需有偿使用

仪器设备在使用运行中,会涉及到试剂耗材与维修维护等经费的支出,如果没有固定的资金项目来源,仅依靠学院经费支持,则很容易陷入“仅供自用,避免对外”的局面[6],而仪器实行有偿使用的制度是各高校解决这一问题的通行做法[7]。

因此,公共实验平台提出“按需有偿使用仪器”的理念,对院内外师生开放仪器共享,这样既能减轻学院的财政负担,也能避免仪器空置。在实际操作中,由各仪器负责人根据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试剂耗材等消耗来核算成本,兼顾仪器简单维修以及维护保养服务的费用。在查询兄弟院校或科研院所同类仪器的收费标准后,制定出该仪器合理的收费标准。

仪器的有偿使用,能确保资金到位,专用于仪器管理,能保证及时购置试剂耗材和维修仪器,从而显著地提高仪器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维持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

2.3集中统筹管理

公共实验平台在实现了对现有仪器的统筹安置、集中管理之后,对于新仪器的申购以及仪器使用后续的维修养护工作,也做到了统筹安排。

原先购置新仪器时,由于不同课题组资金来源不同,各自为政,导致部分经费盲目投入。虽然花费不菲,购置了贵重仪器,但因为前期需求论证不够充分,造成仪器的使用率不高。为了保证采购的仪器能够物尽其用,满足更多的实验需求,公共实验平台定期收集院内各学科的仪器申购意向,统一整理并规划仪器申购清单,以便在资金到位时避免冲动消费,能够合理而又从容地订购仪器。

同时为了保证仪器共享平台能顺畅运行,我院特设专用财务账户统一管理仪器运行所收取的测试费用,遵照学校和学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将款项专用于仪器的管理、运行和维护。

此外,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仪器会出现老化和故障,而维修或更换配件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普遍“重购置轻维护”,资金大多用于购置新仪器,维修和养护经费的配给被严重忽视,造成部分仪器“只能用,不能修”。仪器故障后闲置不用,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制约了科研成果的产出[8]。

公共实验平台将经费统筹管理后,留有一定比例的专项维护资金,以保证仪器得到及时的维修。2010年至今,平台每年均会投入将近40万元,用于使用率最高的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的维护工作,向厂家购置定期的维护保养服务,以尽量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发挥更多的作用。

3 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措施

3.1设立管理机构,监督发展方向

为了能给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生命科学学院通过聘任学院相关领导、各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仪器管理相关人员,成立了专门的公共实验平台管理委员会[9]。平台管委会主要负责监督指导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每学期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在会上除了介绍近一阶段公共实验平台的仪器运行情况和当前工作进展外,还讨论关于公共实验平台的近期发展规划、日常事务安排、实验室建设、仪器采购、仪器管理以及经费收支等诸多问题,随时监督并修正平台的发展方向。

3.2健全制度章程,确保平稳运行

随着仪器使用率的提高和开放程度的增加,公共实验平台为保障日常管理顺畅运行,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陆续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仪器使用、试剂耗材采购,仪器的损坏、维修、报废以及对违规使用仪器的处理方法等,平台都出台了相应的细则加以监管,以使平台的仪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特别对于最为根本的仪器使用以及试剂耗材采购等工作,平台还专门绘制了简单明了的工作流程图,以明确重点工作职责和工作事项,使每项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权责分明、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平台平稳运行。

3.3网络优化管理,完善平台建设

传统的仪器管理方式主要依靠纸质文件传播和记录信息,需要消耗较多人力物力。由于仪器信息查询不方便、仪器预约使用的时间易发生冲突等因素,导致仪器使用率低、开放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10]。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平台在仪器管理中引入了网络技术[11],并于 2010年构建起覆盖全院的仪器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网络管理的方式,将仪器共享平台内的人员管理、仪器管理、预约使用、计费收费以及数据共享等多项工作整合在一起,并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对院内70台(套)公用仪器进行了有效且便捷的实时控制,使平台的建设真正得到了完善。

在此基础上,仪器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查找到仪器信息,能从网上直观地看到仪器的基本情况,包括生产厂家、型号、功能及应用领域等,极大地促进了仪器的开放程度,吸引了更多仪器使用的需求。

使用者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向仪器管理人员提交使用预约或操作培训等相关申请,由管理员安排仪器使用或培训。使用者在经过培训并具备使用仪器的资格后,可以自行预约使用仪器。这样一来,仪器使用的时间就不再局限于管理员的工作时间,使得仪器使用率得到显著提升。而最重要的还是真正锻炼了使用者的仪器操作能力,培养了使用者独立使用仪器的技能。

与此同时,使用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上传或下载不同仪器内存储的实验结果和相关数据。通过文件共享系统,数据传输既迅速又方便,省却了传统的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传输数据的步骤,避免了仪器中的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风险,也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存储安全。

3.4稳定队伍结构,发掘可用力量

拥有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服务队伍,是平台推动仪器使用和开放共享的基础[12]。随着仪器开放共享程度的增加,平台认识到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拥有高学历和技能的年轻人才,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平台发掘一切可用力量,除返聘退休骨干之外,还尝试吸纳部分科研教师和研究生协助管理仪器。

退休骨干经验丰富,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为新入职的员工介绍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加快年轻员工在摸索中前进的速度。而部分仪器由于专业性要求较高,且使用范围相对狭窄,交由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师直接管理,能更好地发挥仪器的功能。此外,筛选出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技能的研究生来配合仪器的管理,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非工作时间内的仪器使用需求,极大地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

4 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成效

4.1共享程度高,辐射范围广

截至目前,注册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使用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实验平台内仪器的院内外师生共计1 595人。课题组共注册有158个,其中生命科学学院109个,化学院21个,医学院16个,药学院8个,物理学院3个以及环科院1个。

根据不同仪器独立操作的难易程度,每台仪器通过培训的学生人数从数人到上百人不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仪器的使用效率。

在网络系统管理手段的促进下,公共实验平台公用仪器使用的辐射面显著增加,不仅满足了本院,还能满足校内其他学院师生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对于生命科学类仪器的使用需求。

4.2管理模式新,示范作用大

公共实验平台内全部仪器均通过网络面向校内外开放,各院系及其他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均可浏览并查看到我院内的公共仪器信息,吸引了更多同行来访合作。近年来包括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葡萄牙米尼奥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教授、学者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校长团队均有到访参观,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科研领域或学科内的交流。同时,来访的多位专家,也对我院公共实验平台仪器管理模式的实用性表达了高度的认同和肯定。

我平台管理模式的摸索和尝试,为全校各院系的仪器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我院网络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之后,高效便捷的仪器管理效果促使学校实验室设备处正式搭建校级大型仪器平台网络管理系统,将校内各院系40万以上贵重仪器真正有序地管理起来,为更多的师生提供更好的仪器使用体验。

4.3支撑能力强,收获成果多

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为促进学院科研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8年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0多项,包括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或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转

基因品种重大专项等,到位科研总经费接近3.7亿元,发表SCI研究论文约1 000余篇,包括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PNAS,Blood,JACS等国际一流杂志上的论文20余篇。

5 结语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视,学校也相应增加了对科研用仪器的投入,2014年我院平台新购置了3台价值百万元以上的贵重仪器。在未来的工作中,公用仪器将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高端,建设并维护好一个开放共享的仪器使用平台,将成为科研工作进展的一大助力。

References)

[1] 付强,王志强,朱平川.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175-177.

[2] 高静,顾文彬,孙文明,等.谈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60-62.

[3] 胡芳,徐浩.论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2):149-152.

[4] 蔡万涛,李云伏.建立共享管理体系 促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J].天津农业科学, 2014,20(1):1-4.

[5] 冯建跃.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0(33):133-136.

[6] 周腾蛟,史宝中,王传银.高校大型仪器共享体系的构建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188-191.

[7] 马传峰,李蕾,王文君,等.基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平台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1-4.

[8] 鲁伟,李莉,胡颖.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共享[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1):158-160.

[9] 胡宁,孙世媛,张锐.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6-18.

[10] 邹月利,徐雅琴,白靖文,等.化学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13,16(4):74-76.

[11] 罗剑梁,叶李艺,陈晓兰,等. 高校贵重仪器设备运行网上全流程管理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51-254.

[12] 潘坚扬,邵青.科研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与共享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64-26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xperimental platform in Life Science College

Zhou Ying, Tian Zaining, Chen Lingy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The public laboratory platform of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Nankai Univers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opening, sharing, compensating and overall planning, provid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anagement committee, the platform has integrated all public instrument resources and ensures running smoothly by regulations. The online management is also envolved to improve the platform performance. All the resources are explored to expand the management team. With the platform, all the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can enjoy a stable and convenient access of public equipment, which can promote the repid development of biology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xperimental platform; opening and sharing; paid use

DOI:10.16791/j.cnki.sjg.2016.01.063

2015- 05- 19修改日期:2015- 07- 02

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生命科学公共实验平台的建设与维护”(63140004)

周颖(1982—),女,天津,博士,实验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实验平台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仪器设备使用与平台建设管理.

E-mail:zhouying@nankai.edu.cn

G642.4

A

1002-4956(2016)1- 0236- 03

猜你喜欢

仪器学院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初等教育学院
做个怪怪长实验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