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研究
2016-04-13陈华东任耀军刘永泉苗瑞菁林松盛孙卫国
陈华东, 任耀军 , 刘永泉, 苗瑞菁, 魏 婕, 林松盛, 孙卫国
(1. 新疆师范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 新疆师范大学 教务处,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实验室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研究
陈华东1, 任耀军1, 刘永泉2, 苗瑞菁1, 魏婕1, 林松盛1, 孙卫国2
(1. 新疆师范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2. 新疆师范大学 教务处, 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以新疆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为重要契机,为改善实验室空间资源和提高实验室层次为目的,以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和管理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建立有利于学校实验室效益最大化发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
实验室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实验室效益
实验室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各级实验室的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及管理方式[1]。主要实现目标是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实验室管理体制架构包括3方面: 一是成立实验室建设委员会,二是确立实验室归口领导机构,三是设立实验室与设备督查组[2]。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是指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实验室管理事务中,影响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它的目标是保障实验室管理体制目标的实现,以实现实验教学目标,便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运行。
1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形式与管理现状
通过对国内知名高校实验室情况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实验平台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各有特色,没有统一的形式,运行机制也各不相同,有利有弊。实验平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建设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以及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体制,而且实验平台并行在多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之中。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有许多不同的模式:校、院二级管理;校、院、中心三级管理等。归口管理部门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等。不同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决定了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室开放的程度、管理主客体的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因此效果也各有不同,带来的管理效益和运行效果也产生很大差别。
“重建设、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理论、轻实践,重独立、轻共享”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
我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温泉校区(新校区)、昆仑校区(校本部)、文光校区。学校实验室管理实行多头行政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与计划、实验室建设规划、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论证、实验技术人员定编定岗和考核、评估等分别由学校教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人事处负责审核审批。
学校实验室经历了“系—院—校”管理过程,建设的主要是以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大多是以服务教学为主的验证型实验室。虽然近几年学校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管理,但在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4],缺少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5]。
2 我校实验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省部共建实验室、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等专项资金的投入,以及学校新校区建设投入使用和博士点的顺利招生,实验室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6]。学校由只注重投资建设实验室,开始向重视实验室内涵建设转变;由只注重投入购置实验仪器设备,向重视实验室投入产出效益转变。
目前,我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和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效果不佳;实验室管理规范性不强,实验室运行空间严重不足,布局不够合理;实验室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利用率不高;仪器设备低水平重复购置严重、缺乏共享;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编制不足,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实验室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实验室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作用,制约了学校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发展。
3 改革创新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3.1改革管理体制
本着以下原则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有利于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投资效益;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梯队,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因地制宜,办出特色[1]。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成立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在主管校长领导下,审议学校实验室发展规划,进行学校实验室机构设立、调整、合并、撤销的研究与论证,以及参与实验室工作的检查、评估及评价等工作。成立分管院领导负责的实验室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承担院级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职责。
3.2创新运行模式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一校三区”的定位,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7],文、理、工、管、艺术、体育等学科协调发展,对学校实验室进行结构布局调整,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合理的实验室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设置,提高效益”的原则,以温泉校区作为学校的主校区,根据研究方向设置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型实验室,根据一级学科(或本科专业类别)设置跨专业共用的校级院管教学型实验室,根据专业特有课程设置院级院管专业型实验室,根据共享共用平台要求,设置校级分析测试中心;昆仑校区和文光校区主要围绕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发展需要设置相关的实训、实验、体验室(基地)。
按照“突出特色,扶持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以突出学校特色和优势,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和产出标志性研究成果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重点建设跨学科协同创新型的研究型实验室,争创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扶持和培育院管专业型实验室发挥已有优势,升级建设成为重点实验室。
按照“加强基础,开放共享,保证教学”的原则,根据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加强校级院管教学型实验室的基本建设,保证全校性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和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教学需要。跟踪一级学科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动态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增强活力,拓宽其专业适应面,增强其专业应变和适时承担教学、科研实验任务的能力。
按照“优化配置,集约共享,保证效益”的原则,为加强先进的、高精密的、跨学科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贵重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建设校级分析测试中心,统筹安排,合理配套,减少重复购置,实行集约化管理和配置,实现专管共用,使之成为面向学校多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交叉的重要平台、现代分析测试的重要基地。
通过“校院两级、三型一平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结构设计,最终实现目标定位准确、资源配置合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有侧重、管理主线清晰的开放协作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上增强实践育人的功能。
4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4.1制订完善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
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建设要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建设要求,按照实验室类型定位,突出特色,形成优势,保持实验室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实验室在提升学校影响力、突出学校现实贡献的独特作用。
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8]:实验室基本定位、建设目标与发展水平,承担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等;实验室特色及与国内外发展比较、实验室队伍建设;实验室的开放、联合与共享机制建设;实验仪器设备与设施、发展与建设规模和经费预算;实验室配套支撑环境和条件保障、实验室组织领导机构与管理运作机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等。
实验室发展规划和建设的中长期方案应由各单位(学院、研究室)实验室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提出,经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论证后,综合考虑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经费投入等配套因素,纳入学校及事业总体发展规划,按照“校院两级、三型一平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统筹规划和建设。
4.2努力提高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和地位
高校实验室队伍由实验教师、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是学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和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技术力量[9]。
一是要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要根据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不同任务,实行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聘任制度,科学定编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年龄、学历、职称、数量上的合理结构。
二是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通过政策导向,积极引进各类技术人才,防止断层缺档。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用人制度,实行不称职人员、素质较差、不适合实验技术工作人员的退出机制。
三是要设立实验室队伍人员培训专项经费,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实验室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实验室队伍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条件。
四是要建立完善实验室队伍考核办法,引入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注重实验技术工作能力、人才培养业绩与科学研究成果产出。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优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奖等,定期开展各种评优活动,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3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理论教学,科学合理设置实验教学项目,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规范实验教学环节管理,着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形成适应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实验科学规律的实验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质量[10]。
一是要重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的改革研究,适时修订本科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包括实验内容、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课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时间、对学生的要求、重修方案等。要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凡有实验的课程,都要有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要鼓励选用专家推荐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在实验设置上,应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积极开设研究性实验[11]。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普及运用现代化技术和先进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并辅以必要的实验,以促进虚拟、仿真、模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结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重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及时完善实验课程教学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听课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加大实验教学的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力度,规范实验教学和管理,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是要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针对不同功能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开放与共享形式,形成有利于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积极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学校将实验室开放情况作为学院年度考核内容[12]。
5 保障措施
5.1保证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
紧紧抓住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中西部高校能力建设项目,做好项目库储备,改革和完善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
学校在保证研究型实验室基本条件和运行的基础上,以项目管理为抓手,鼓励研究型实验室积极争取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资助,开展校企、行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多渠道筹措实验室建设经费,增强自身服务于重点学科和学科团队的建设、承担自治区和国家级科学研究项目的能力,依靠科技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收益,实现双赢,充实实验室条件建设经费,形成良性滚动式自我发展模式。
按照教育部标准,在保证学校必要投入的基础上,继续积极争取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项目投入,加大教学型和专业型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实验室生均仪器设备配置、实验用房面积和运行维护经费达到部颁标准,并能持续不断支持人才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填平补齐和升级改造。
按照专管共用、效益为先的要求,学校在保证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基本投入和运行的基础上,实行有偿使用的管理运行机制,为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奠定基础。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宣传资源共享,营造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支撑环境[13]。
要加大实验材料费、设备维护费等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学质量。
所有渠道的经费投入,都要进行投资效益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今后学校资金投入的依据。
5.2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实验室科学管理
为实现实验室科学管理,要完善实验室队伍人员考核评价、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运行经费、设备维修、实验室安全和档案资料等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与绩效考核制度等。建立实验室项目管理和效益评估制度,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实验室管理手段,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实验室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14]。
6 结语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一个艰巨且长期的任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结合高校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校中的支柱作用,从而为新形势下自治区教育示范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保障。
References)
[1] 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3-195.
[2] 蔡久评,熊中侃,李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91-94.
[3] 丛蕾,蒋家慧,郭恩棉,等.实验教学平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17-125.
[4] 张晓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状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85-88.
[5] 檀慧玲.论我国大学教育创新体系的建设理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6):102-107.
[6] 周勇义.以人为本 科学统筹 全面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60-163.
[7] 章跃.我国高校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2.
[8] 赵丽杰,陈作明.高校如何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77-181.
[9]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10] 唐耀红,周开利,于文霞.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276-279.
[11] 潘宏利,卢超,赵登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28-34.
[12] 肖红霞,陈美莲,陈惠仰.改革"传统"实验模式 开放与共享实验室资源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01-404.
[13] 郭武学.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现状分析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66-68.
[14] 唐岚,甄洪鹏,谢庆春,等.构建高校实验室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85-187.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operation modes of laboratory
Chen Huadong1, Ren Yaojun1, Liu Yongquan2, Miao Ruijing1, Wei Jie1, Lin Songsheng1, Sun Weiguo2
(1. Office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China;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China)
Taking the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boratory space resources and raise the laboratory level for the purpose of school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operation as a study goal, how to create an enabling maximum benefit school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xplored and studi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laboratory efficiency
DOI:10.16791/j.cnki.sjg.2016.01.062
2015- 05- 06修改日期:2015- 07- 09
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SDJP Y2014-12)
陈华东(1982—),男,江苏昆山,硕士,实验师,实验室管理科科长,主要从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研究工作
E-mail:82678101@qq.com,gooste@163.com
孙卫国(1965—),男,新疆石河子,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和信息化教育及实验室管理研究工作.
G482
A
1002-4956(2016)1- 0232- 04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