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百济历史与文化的借鉴意义

2016-04-13常乐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百济

常乐(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略论百济历史与文化的借鉴意义

常乐
(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文章纵观百济历史发展沿革,通过梳篦历史的若干瞬间来考察它的文化发展脉络,鉴知其兴衰起伏,通过与彼时其他东亚各国的发展状况相对比来考察百济历史与文化的自身特色,从正反方面来考察百济自身历史文化的借鉴意义。从中可以看到,百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深受中原大陆王朝的影响,非仅如此,又对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小的影响意义。因此,相对于乏善可陈的政治经济领域内的建树而言,百济在文化表现上却因其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而独树一帜。然而,一度灿烂先进的文化则因统治者的错误治国方略而为之失色。

关键词:百济;历史与文化;借鉴意义

朝鲜古史两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所载百济历史,在梳蓖其史实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百济历史发展的印记,自身发展的路程和与其他两国的关系变迁。历史的脉络和文化的毂纹相糅合,从中我们自然可以得出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一、刀兵烽烟起苍茫

百济立国600余年,兴起之日即是缘起征杀,吞并马韩,力据秣鞨,与乐浪郡起衅,继而同北部实力强大的高句丽发生不睦以至绵延战祸经年不绝[1]。后来,本可以联罗据丽的东方紧邻新罗,又联合唐朝攻伐百济,最终亡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古代的百济国土上,大小征战连绵不绝,几经兴废,社稷倾颓。百姓惨遭兵燹之祸,国家的损失也不可以计数。所创造的文化也遭到极大的破坏和创伤,民本才是国祚之基,长期动乱,民生凋敝,于贫困之中自然难以为继。如果说立国之始的开基破土是定鼎半岛王权的必要之举,那么,随后常伴国体的干戈厮杀则是侵蚀国基的致命缘由。止戈为“武”,是否于此可以成为解释百济历史缘何最短的理由呢?至少,鉴往知来,小到一家一姓,大至社稷国家,于“兵事”需慎重思之,轻起刀兵,穷兵黩武只能自取其咎。

二、行成于思毁于随

半岛三国时代,彼时的中国大陆先后有东汉,北魏,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唐。众所周知的是,中原王朝的先进文化一直以来在辐射着半岛,半岛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被中国所感染影响,从典章制度到衣食住行,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其左右。汉朝以儒教立国,朴实少华。两晋时期,倡导魏晋风流,讲的是寄情山水,笑傲江湖,此种风气自然刮到了大陆东方的半岛国家。以九品中正制为核心内容的门阀制度使得统治集团上层养就了奢靡浮夸之风。百济,作为接受汉风最为深刻的一员,于这种靡靡之习深受其害。据《三国史记》所录,有辰斯王时期所兴建的富丽堂皇的亭台轩榭,雕栏画栋,“七年春正月,重修宫室,穿池造山以养奇禽异卉”[2](174);盖卤王时期致力于大兴土木,修造豪陵阔寝,“二十一年秋九月,……尽发国人,蒸土筑成,尽于其内,作宫室楼阁台榭,无不壮丽”[1](176);东城王时代闭目塞听,不进谏言,“二十二年春,起临流隔于东宫,高五丈,又穿池养异禽,谏臣抗疏,不报,恐有复谏者,闭宫门”[1](179);武王时开筑运河,广栽杨柳,“三十五年春二月,……引水二十余里,四岸植以杨柳,水中筑岛屿,拟方丈仙山”[1](181);及至义慈王,因其一味开疆阔地,好大喜功[1](183),也将百济至于风口浪尖,日薄西山无法挽回。凡此种种,皆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一些帝王耽于政事,沉迷奢靡之风,耗尽国财,昔日骏马扬鞭之精神也在纸醉金迷中丧失殆尽,勤可持家理业,奢可毁家败国,《三国史记》所载,不也正是百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佐证吗?

三、青出于蓝未胜蓝

汉唐文明泽被后世,有经世宝典的儒学、诫世劝方的佛教,也有完备臻至的典制和异彩纷呈的艺术,所有这些建构了大陆文明的圭臬,而致有所谓“东亚文化圈”的接踵其后。百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大陆文明,倡导修齐治平,主张兼济天下,从外边引进了一套治国方略,来套用本国的政事,经济,军备,文治。加之佛教的大举吸纳,袅袅香烟熏软了征讨四方的武士,字字经文揉碎了坚韧贲张的胆豪。百济崇佛在三国里是首屈一指的,圣王就曾兴建寺宇,广筑庙基,大通寺即为一代表力作。邀请梁朝高僧前来讲法传经,委派专使西行天竺求法,翻译佛学经典,不可忽视的是,造就了辉煌灿烂的百济文化之同时,国库粮饷大多充盈至了寺院,造成国库亏空,负担沉重。王者脱去战袍披上袈裟,在精神领域和艺术殿堂里闲庭信步,原有的尚武风范和进取精神却在一片琅琅诵经声中慢慢隐遁。

有如我国有宋一代,军备武力难堪一提,而文化艺术却在封建王朝中绝对堪称一流。百济学习中原王朝的点点滴滴,并未真正融为己用,化作得以内外兼修的绝世功力,反而扬弃丧失了自我的本色传统,只能泯然于侪辈之中了。此外,中国古代诸封建王朝,他们在运用儒学思想治理国家的时候,贯穿中庸之道,不失周密严谨,且有很强包容和弹性。百济一味照搬进来,未能作进一步的判别采集,难免脾胃不合。百济曾仿华亦创备了一些官制,设有官服颜色以相匹配之,这在《三国史记》里多有记述。然缺少的却是中国封建王朝官制里的“高官无专权擅政之机,小吏亦有治下之权”这一制衡精髓,空有其表,无善其实,运作起来可想而知。

四、审时度势求自安

百济和半岛其他两国以及中原王朝往来频繁,其间充斥战和。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于百济,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古代日本的王室皇族很多具有百济血统,进而同百济关系要远远好于其他两国。日本的佛教就是经由百济传至列岛的,儒学典籍也是幸由百济而达东瀛。文化往来,传统邦谊固然维系百济和日本的关系,而彼时百济和新罗的交恶不能不说是促进百济向日本靠拢的动因,尤其6、7世纪之际,百济与高句丽、新罗甚至罗唐联军都有战事,靠拢日本成为势必之选,否则国际上的孤立境地毕竟是百济所难以经受的。百济为此也是殚精竭虑,甚至启用派遣质子这一“低姿态”外交手段来维系同日的友好关系,建立军事同盟以求在半岛争霸战中无外部的后顾之忧[2](80)。汉室倾颓,中国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荡,百济仍然不忘积极同诸王朝修好结交,以期不求获得军事援助,但可避免趁火打劫。反观中原王朝,也是分裂纷争时代,争取一名国际外援比起树一劲敌无疑是上上之选,正是两厢情愿之举。加之百济深受高句丽与新罗夹击之苦,采取上诉措施显得势在必行。百济这些抉措,是在考察当时半岛局势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之后所做出的明智选择,也是与中日渐进的一大原因。

五、传经递籍建功勋

东亚汉字文化圈是渐次向周边影响辐射的,朝鲜半岛收益最深,进而波及影响日本,可以说较之当时的日本而言,半岛文明程度是要高于日本的。倭国形成之初,即有百济移民东渡于此,在血统上百济和倭有沿承之谊。借由百济,古代日本输入了大批的僧侣、佛像、博士、画匠、医师和技工,涉及佛教、儒学、医药、音乐和历法等诸多方面。“(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阿直岐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3](107)。建立了沟通文化的跨海之桥,丰富提升了日本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价值,使得日本得以跻身为中华文明大区域下的一员,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从这一层面看,百济的确有不世之功。现今的日本列岛可以发现许多百济文化的遗存,而植根本土的文化遗迹,目前学界上包括考古资料所记所论却少之又少,其遗产更多是在传播地被得以保留。

在日本列岛现存的许多古墓遗址中,经常会伴随出土百济时代的遗物,此种现象该当如何看待呢?既然目前考古提供的百济科考资料匮乏,是否可通过对日本文化形成过程的考察以窥知一二呢?譬如城郭(据说三国之中以百济城郭为多),城池修建耗费巨大也影响深刻,可发掘性大。再如寺庙佛塔,日本的佛教即拜百济所赐,可研究的地方定当很多。据考日本京都、奈良等畿内地区的人,同现今韩国人在体质特征上极为相似,譬如以身高、体型等方面来作比照,许多日本人与原属百济地区的现韩国忠南、全北两地区的人就非常接近。韩国学术界为此还专门将这些类似的现象与史书上的记载联系起来,敷演出公元4世纪末百济的统治者亡命到日本列岛后,随即又成为当时日本天皇家族主要成员的观点,其佐证依据想必即是以此为依托。1996年,就在彼时日韩政府就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而争执不下之际,日本天皇的一句话可谓石破天惊,他向世界宣布:在日本天皇外祖父血统中,的确有百济王室血缘的成分,日韩之间的矛盾因之得以缓和了不少。结果众所周知,2002世界杯举办权的争夺战最终也以日韩共同承办而圆满落下帷幕,可谓皆大欢喜。

六、立异标新出凡尘

百济和同时代其他两国相比较来看的话,就中央集权制而言的确力有未逮,而从文化层面着眼却又技高一筹。毕竟同处同一时代,同一地域范围,三国文化传承下肯定有相似相通之处,如不同程度上都接受了儒学、佛教及政治制度。百济独到之一就在于它的精神层次是阳春白雪式的上层精英文化,贵族王侯文化。或许是百济地处汉江流域,此地平坦开阔,自然环境优越,和高句丽的山川险壑就有所不同,如就文化地理上考察,百济文化应是柔和典雅,精致细腻的。诸如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冠饰,其造型精美绝伦,精巧之极,反映出统治阶级致力于此,对精湛工艺品的追求趋之若鹜,客观上也促成贵族艺术文化的发展。

再者就是前文已提及的佛教,能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入到自身的文化艺术中,三国之中当百济莫属。佛教文化对百济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与高句丽和新罗两者佛像造型的不同,百济的佛像总是面带着微笑,周身散发着温暖的气氛。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博采众长,被统治阶级利用采纳之后固然有麻痹劳苦大众的意图考量,这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然而就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说,对艺术文化的垄断和把持仍旧为统治阶层所占据。佛像建造雕刻艺术就是此际美术艺术一大代表,出现所谓具有“百济式的微笑”的蜡石质如来坐像,据说此像在中国和高句丽、新罗很难见到,可见百济这种在艺术上推陈出新的创造力的确超凡。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扶余郡百济王陵园的古代佛教寺庙,在其出土的文化瑰宝——金铜大香炉被认为是百济文化的精髓所在,鲜明独特地代表当时了百济文化成就的最高峰,即便是局限在宗教一隅之内。百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卓越的想象力可以从香炉顶部纹饰上的精巧和优雅的莲花造型、辉煌和璀璨的佛陀图案,以及通身浑体流畅的线条和娟秀的碑文书法中瞥其惊鸿。

百济在7世纪与日本、新罗、唐朝之间的关系互动也牵连了整个东北亚的文化、政局互动,虽然百济最终为新罗所灭,但是它所带给朝鲜半岛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百济创始人据传乃是高句丽人,那么自然会沿袭高句丽一系的传统性格,但应该可以认为在此基础上它是有所变化和革新的,此外如马韩、辰韩对百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视。百济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形态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继承的同时理应是有所保留,同时,也应当是有所扬弃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对外关系活跃,国人能工巧匠辈出这些都应是其文化彰显特色的缘由。作为古代三国之一的百济虽已随那清风去,但它的文化和精神依旧在延续着,延续在那刻有画图的山崖上、伫立于旷野的佛像前,经年累月依然绽放着永久的微笑,微笑里弥漫着那淡泊宁静的情调。在半岛西南的山水间勾勒迷人的画卷,轻拨曼妙的乐符,似乎向人们诉说着那不老的绵绵情愫和怀旧的淡淡忧伤。

汉江流域造就了百济的土生文化,同来自北部高句丽的文化是并行不悖的,来自于后者,却以独特方式植根于本土,进而开花结果,较之高句丽文化则显得尤为别色。高句丽豪放的性格和百济的开拓精神对今天的韩国人而言依然是非常珍贵的遗产,而百济的历史也诠释了当年半岛居民与中国人、日本人之间的交流情形,并作为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桥梁之地而辉映于前,也见证了那段半岛处在文化辉煌时期的光辉岁月。而其后的白村江之战与新罗对朝鲜半岛的整合决定了百济的命运,而日本也在最终抛弃了透过朝鲜半岛学习中原王朝的间接模式,直接遣使到中国来学习唐文化,中日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也因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

结语

统观百济历史和文化发展,意义借鉴不可小觑。如在艺术领域百济不落窠臼,能有令世人所叹为观止的“百济式的微笑”耀于后世,而在政治体制上鲜有创新改造,未能因地制宜,为其所用。仅为学取形式和单纯模仿,不啻披上一件光鲜的华丽外衣,年经日久未免凋残褪色。不像满清,定鼎中原即努力吸收汉文化精髓,用《论语》《中庸》等儒家宝藏将政权从头至脚加以儒化,适应文化潮流和民心所向,几经王代的励精勤勉终于得到巩固和认同。百济设官阶,定服色[1](P213),以汉之文表嫁接本国水土,而视中国行政组织和官制特性于不见,即便整套照搬悉数模仿,而所结之果不免青涩无味;应时而变实乃俊杰,强弱有判而计无常师。身逢乱世之秋,谋时而动,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确实被百济运用的灵活自如,事实也证明其时的方略的确不失明智之选;“兵者,凶也”的古训印证在了百济的身上,常年刀兵战乱耗尽了百济的精气神,实力所限和客观现实使得百济武力有逊,无尽战争争霸正是万恶之源;克定勤俭是治国理家的不二法门,骄奢淫逸才为毁家倾国的罪魁祸首。反观我国汉初的与民休戚,戒奢戒骄始有文景之治;隋末的纵逸铺张,败乱无度因生二世而亡。历史尘迹虽已远去,对今天的警示仍应铭刻于心。

参考文献:

[1]金富轼.三国史记(百济纪)[M].孙文范等校勘.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2]崔山玉.试论六至七世纪中叶百济与倭关系[A].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3[C].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3]舍人亲王.日本书纪[M].应神天皇条.

[责任编辑王占峰]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Baiji

Chang Le
(Qiqihar University,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6)

Abstract: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hange of Baiji, the paper examine the history of the venation and its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several moments, the ancient culture and his own existence value of measure, as its rise and fall.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we 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Baiji’s own history and culture. From it, we can find tha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Baiji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It also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culture. Thus, compared with the weak political and economic achievements, the culture of Baiji has its unique cultural performance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However, once splendid advanced culture became weak due to errors in statecraft rulers.

Key words:Baiji; history and culture; significance

作者简介:常乐(1980-),男,吉林蛟河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朝鲜古代史、中朝古代关系史。

收稿日期:2015-10-24

中图分类号:K3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096-04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百济
浅析唐罗联军对百济的征讨
百济灭亡的原因
百济芝麻鸭:一“味”带活一镇
陈法子墓志所见入唐百济遗民史事研究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克拉克财富分配理论对中国财富分配现状的借鉴意义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