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真环境下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与育人融合培育机制探析

2016-04-13马向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记者团新闻宣传培育

马向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全真环境下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与育人融合培育机制探析

马向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学生记者团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力军,对于高校新闻宣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准新闻专业化”的实践培养下,学生记者团成为应对高校人才培育和社会人才需求而被“使用式培育”的特殊学生团体。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记者团生存和发展现状调研,探索在新闻全真环境下,基于用人和育人双重办团宗旨的学生记者团(新闻选修课)培育机制,使对学生记者的“使用”和“培育”有机地融合,使学生记者在为高校新闻宣传做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新闻专业培训和实践,成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优势的“准专业”新闻人才。

全真环境;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与育人;培育机制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记者团在高校新闻宣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学生记者团的用人与育人机制上存在不对称,重用人、轻育人,重产出、轻投入,重精神引导、轻职业吸引,学

生记者较难获得专业教育培养和职业技能评定。浙江省委十三届三次会议提出促进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进一步落实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建立健全专业退出和淘汰机制,增加学生二次选专业的机会,强化学生学习的选择权。”将高校新闻工作与新闻专业培训相融合,依托公共新闻选修课规范对学生记者的培育,通过新闻实践培养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新闻人才,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使用人和育人达到和谐统一,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

一、高校学生记者团的作用

高校学生记者团具有“传播学校新闻动态、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宣传能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特点,多数高校学生记者团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影响较广,学生记者团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记者团一般设有新闻部、文学部、摄影摄像部、多媒体部、办公室等部门,有较为成熟的招新、培训、采编、管理和评优等管理制度。学生记者团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承担新闻宣传职责,架起学校与师生和社会的沟通桥梁

高校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就主管新闻宣传的高校宣传部而言,管理涉及面广,但专职采编人员配备有限,面对信息量巨大的校内外新闻,学生记者成为高校新闻宣传的主体力量。同时,学生记者有不同的专业优势和背景,对新闻工作有兴趣,触角敏锐,思维敏捷,年轻活跃,其发稿量和质量往往居于高校作者群之首,在社会媒体发表新闻也较为普遍。通过新闻宣传报道,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得以全面了解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形成良好的学校美誉度和学校凝聚力。

(二)陶冶学生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记者良好的新闻素质和能力

学生记者有机会“走近高端”,参与采写学校重大工作和活动,接触高端名家,提升认知,开阔视野;同时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在实践中提升“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认识。通过新闻实践,培养大批优秀学生记者,如浙艺院学生记者团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有6名学生记者连续三届当选“校十佳大学生”。不少学生记者毕业后就职于媒体,成为名记者。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文化人”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学生记者团具有学习性、工作性和实践性,多年的新闻实践活动、记者节纪念活动等,广泛吸引师生参与,增添了校园人文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记者文化和校园人文风景,提升了大学生精神文明素质,起到“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品牌集聚效应。

二、高校学生记者团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存在问题

学生记者团是高校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一个衍生成果,虽然有“无冕之王”的行业光环和职业认可,但在组织体系和专业支撑上却存在不足,其特殊性及其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造成学生职业兴趣倦怠

学生记者团的办团宗旨主要是为了缓减高校新闻宣传力量相对薄弱与高校新闻宣传需求日益扩大的矛盾,是由高校宣传部创建并管理的,带有明显的学校主导性质,其工作形式和活动内容与学校密切相关,工作强度远远高于其它社团,工作自主性较低,与其他学生社团相比,显得工作任务性偏重,活动娱乐性不足,学生记者在新鲜感消失后,容易兴趣削减,工作倦怠,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二)组织管理的特殊性造成综合评价体系缺位

学生记者团直属于高校宣传部或新闻中心,其工作活动相对独立,未被列入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体系。其激励和考核主要来源于对新闻工作的兴趣度和责任感的精神引导,以及年度优秀学生记者评比。对于学生记者团的评价机制没有纳入到统一的教学考核或团学组织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游离于团学组织系统的“学生评价体系”,难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三)培养模式的特殊性造成专业支撑缺乏

对于学生记者的新闻专业性要求较高,但在培养上却与专业教学大相径庭。学生记者培训仅限于数量有限的新闻知识讲座和日常的新闻稿修改辅导,没有专业师资、专门时间和系统化、规范性的新闻课程培训作保证;学生记者接受新闻培训课不能如其它选修课一样计入选修课学分,发表新闻稿不能在专业学习中体现成绩;新闻指导老师的辅导工作不能列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新闻专业培训在师资、课程和经费等方面不规范、不到位。

三、建立学生记者团用人与育人融合培育机制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多样化、职业化的要求和学生记者团的发展优势,对学生记者团可采取用人与育人相融合的培育机制。

(一)融合培育机制的内涵目标

1、内涵。将学生记者团与新闻公共选修课相融合,一方面学生记者团是学生新闻社团,延用原有的学生记者团管理运行模式,另一方面将对学生记者团的培训纳入到公共选修课体系中,使学生记者团成为新闻业务培训机构。

2、目标。培养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实用型新闻人才。将学生记者使用与新闻人才培养相融合,增设新闻选修专业,增加新闻培训比重,规范对学生记者的考核评定,调动学生记者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记者毕业后从事与新闻相关的职业铺路。实行融合培育机制,一方面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培训学生记者团,增强学生记者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学生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将新闻培训纳入公选课程体系,使学生记者在系统性、规范化的新闻专业学习中获得新闻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新闻选修课程的开设满足了社会对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准新闻人才”的需要,也使学生记者增加就业机会。

(二)融合培育机制的组织实施

1、新闻选修课的组织管理。对学生记者团的教育培训依托新闻选修课开展。由宣传部或新闻中心主办并申报开设新闻选修课,确定授课教材、安排课程内容、聘请授课教师、组织考试考核;经学校批准后,由教务处将新闻选修课纳入公选课教学计划和管理体系,对新闻选修课进行统一管理,安排授课时间、确定授课教室、统一考试考核和成绩学分登记等。

2、新闻选修课的学生选拔。与一般公选课网上“抢报”不同,新闻选修课招收学生通过考试选拔或推荐审核产生:一是通过公选课报名,明确录用学生加入学生记者团,集中命题面试,择优录取;二是各系推荐,经宣传部审核录用;三是日常工作中发现优秀学生加以吸收。选拔标准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写作能力、摄影摄像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新闻选修课班长兼任学生记者团团长,新闻、文学、摄影等各专业组对应记者团各部,形成严密的课团合一的学生组织机构。

3、新闻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新闻选修课分为新闻理论课和新闻实践课两大类。理论课即课堂讲座和理论研讨活动,实践课即记者团采访采风活动。理论课每周安排一次课,开设两个学期,程度由低到高:第一学期是新闻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讲授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学期是新闻提高和理论研究,结合新闻理论学习和新闻工作实践,掌握写作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和学术论文的能力。课程以大类分设新闻采写、编辑组稿、摄影摄像、美术设计、网络设计等,授课内容以基础性、应用性、提高性为要。实践课包括校内外重大工作和活动的新闻采访采风。新闻选修课教材以普及性、基础性、实用性新闻写作和技巧辅导教学为主,体现趣味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4、新闻选修课的教师聘请。校内聘用与校外聘请相结合,系统新闻课程与专家新闻讲座相结合。校内教师主要有宣传部教师、校报编辑和文史、美术、摄影等专业教师,校外教师有媒体编辑、记者和新闻专业院校教师。课程形式包括新闻理论、采访实践、情景模拟等。新闻选修课邀请校外媒体记者编辑作新闻采写、摄影摄像和编辑等专题讲座,可以营造新闻职业环境,形成新闻职业引领,使学生记者接触社会媒体,培养起新闻敏感和新闻职业道德和素质。校内教师授课和记者团指导教师实践辅导均统计课时,发给课时费,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晋升绩效。

(三)融合培育机制的管理评价

实行融合培育的学生记者团,公选课与记者团的管理评价制度更为科学合理有效,两套管理制度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1、课程管理制度。新闻选修课从学分制管理上保证学生记者的学习培训效果,规范考核和结业程序;记者团管理制度保证学生记者有效参加新闻采访实践和推出新闻作品,使新闻选修课考勤纪律更为规范,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为明确。

2、学生退出制度。新闻选修课培训成绩不合格,在选修课成绩不合格的同时,退出记者团;在记者团中工作不力或业绩较差,经考察不合格,退出记者团,中止新闻选修课学习。两种退出制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记者培养与使用保持统一,保证新闻选修课的培育质量和学生记者团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学生新闻队伍专业化建设。

3、考核评优制度。学生记者团考核兼有新闻选

修课专业学分和记者团评优双重机会。新闻选修课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选修课考试考核分,包括书面考试和结业论文分,考试包括新闻基础知识、新闻实训模拟、新闻访谈、新闻摄影摄像等,结业论文考核学生记者对新闻培训和实践的思考;二是学生记者新闻稿录用数,按刊用媒体级别系数计分,记者团评优以每月发稿量和录用量及日常工作为准,参考日常学习和工作表现。学生记者团评优还应纳入社团组织和社团干部评优体系中,提高学生记者团与团学社团的融合度。

综上所述,将学生记者团与新闻选修课相融合,形成学生记者团新闻人才用人与育人融合培育机制,兼顾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为大学生架起一条进入社会媒体、参与新闻工作的桥梁,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学生记者培育成具有某一方面专业背景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新闻人才,为各类社会媒体机构提供特色专业新闻人才。

[1]程曦.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更要“育人”[J].科教导刊,2012(9)(上).

[2]杜春华.高校宣传工作中学生记者团的培养与管理浅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8)(24).

[3]张晓冰.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研究[J].新闻爱好者,2009(7).

[4]杨红.试论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6).

[5]曹苇舫金一斌.校报学概论[J].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崔月华

The whole enviro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 press corps and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alysis

MA Xiangdong
(Zhejiang art vocational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through the research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corps,explore the true news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dual group guideline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ion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 press corps training mechanism,make the student reporter“use”and“cultivating”organic fusion,causes the student to journalists in news propaganda contribut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also get news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ractice to become a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dvantage“professional”news.

the whole environ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press corps;With the education of 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Cultivation mechanism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27(2016)-11-0102-04

马向东(1967-),男,浙江东阳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宣传教育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宣传研究。

本文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12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全真环境下高校学生记者团用人与育人“双轨制”构建》(编号ZD201201003)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记者团新闻宣传培育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记者团的困境和转型发展对策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融媒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路径初探——以《百姓记者团》为例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