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论管理主体的“无为”品格

2016-04-13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无为道德经老子

葛 荣 晋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老子论管理主体的“无为”品格

葛 荣 晋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老子针对春秋末期儒家、法家和兵家的“有为而治”的弊端,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认为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缺点、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管理者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决定于自己能否战胜自己,能否管好自己。因此,管理主体只有通过道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无为”品格,才能成功地实施“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无为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33章)意谓能战胜别人者,才是最有力量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战胜自己的缺点、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管理者的成功与失败,主要决定于自己能否战胜自己,能否管好自己。因此,管理主体只有通过道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无为”品格,才能成功地实施“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

老子大力提倡“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是针对春秋末期儒家、法家和兵家的“有为而治”的弊端提出来的。

(一)老子针对儒家“以德治国”的倒退性和混乱性,从道德层面提出了一针见血的批评,指出:“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18章)儒家所谓“仁义”“孝慈”“忠臣”等,都是大道废弃、“家庭不和”、“国家混乱”的社会病态现象。“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簿,而乱之首。”(《道德经》第38章)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德目,都是道德虚伪和社会倒退的祸源。所以,只有“绝仁弃义”,方可“民复孝慈”(《道德经》第19章)。从政治层面,老子进一步批评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道德经》第75章)“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都是“以其上之有为”所造成。因此,老子认为只有以“无为”代替“有为”,方可回归于理想的“大道”社会。

(二)老子针对法家的“以法治国”的弊病,从政治层面指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道德经》第58章)在这里,老子不但充分肯定“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以道治国”的成功,而且还深刻地揭露了法家“以法治国”的“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社会恶果。老子在《道德经》第57章中从社会层面进一步指出:天下君主禁令越多,而民越陷于贫穷;民多锐利武器,国家越陷于混乱;人的技术越奇巧,邪物越容易滋起;法令越森严,盗贼就易多有。在老子看来,春秋时期出现的民众贫穷、邪物滋起、盗贼多有等罪恶现象,都是“以法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弊病。

(三)老子针对兵家的“以智治国”的虚伪性,评论道:“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经》第18章)认为人越聪明,社会虚伪就越严重。“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65章)民众之所以难治,是因为统治者智巧心机太多。所以,以智巧心机治国,是国家的灾祸;不以智治国,反而是国家的幸福。因此,老子指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道德经》第65章)古之得道之人,不是教诲民众以智巧心机治国,而使民众复归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第19章)的人生境界。

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在治国理念上,他们都不同于西方学者由外向内的价值取向,而是遵循中国“内圣外王”的管理模式。老子在《道德经》第54章中指出:“修之于身,其德乃丰;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只有通过自身修养,使管理主体具有真实高贵的“无为”道德品质,才能立足于“修身”,逐步地将道德推广到家、乡、邦、天下,对外实施王道政治。所以,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57章)这里所谓“无为”“好静”“无事”“无欲”,都是圣人经过自身道德修养而使其内心必备的四种“无为”美德。只有管理主体具备“四无”美德,提倡“以正治国”,方可达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人生境界。这里所谓的“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都是由管理主体四种“无为”品格所造成的理想社会状态。由此可见,管理主体的“无为”品格,是造就民众“自然境界”的精神动力,也是老子所期盼的“以正治国”( 《道德经》第57章)的管理之道。

管理主体的四种主要“无为”品格,现在分别解读如下:

(一)“无为”一词在《道德经》中共出现过13次。有人从字面意义上看,“无为”就是“不作为”,是一种什么都不干的懒汉哲学。这显然是误解。在老子看来,“无为”是指管理者不任意妄为,不胡作非为,不瞎折腾,而是顺着百姓的自然人性而为之。“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49章)意思就是说不可从一己之私出发,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民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3章)的目的。什么是“无为而治”呢?《道德经》第2章云:“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至少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处无为之事”。有道之人不恣意处事,而是顺着自然人性,从旁辅助,从不强作妄为,而是以“无为”态度处事。二是“行不言之教”。由于心怀私利和主观专断,在人世间往往引起无休止的言辩纷争。所以,有道之人以“不言”态度行教于世,大力提倡行重于言、稀言贵于多言,这是符合“天道”原则的 。

(二)“好静”即是追求心灵虚静。在《道德经》第26章中,老子深刻地认识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道理。在《道德经》第61章中,他以柔雌为例,指出:“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不管是水居于天下交汇之地,还是圣人居于柔雌之位,他们之所以常以柔静战胜强雄,就在于能够做到柔静而谦下。老子在《道德经》第16章中指出:“致虚极,守静笃。”尽管外界事物妄动纷纭,而最终必然返回到“动”之静根。所以,圣人应坚持清静之道。在《道德经》第45章中,老子进一步指出:“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正因为清静能克服躁动,寒冷能克服暑热。所以,圣人必须具有清静美德,方可“为天下正”。如何才能使人心“好静”?《道德经》第39章云:“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只有以无名之朴根绝私欲,躁动的心灵方可自然虚静,混乱的世界才会自然稳定。

(三)“无事”即是“事无事”(《道德经》第63章),“无事”与“无为”是同一意义的概念。“圣人处无为之事”,即圣人以“无事”当做“事”。“无事”即是无扰攘之事。在老子看来,“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经》第48章)“取”与“为”通,河上公释曰:“取,治也。”治理天下,要求时常清静不扰攘。如果“其政察察”,即政事繁苛,为政者就无资格治理天下。只有“以无事取天下”,才是“以正治国”( 《道德经》第57章 )的道理。

(四)“无欲”即是“少私寡欲”(《道德经》第19章)之意。《道德经》第3章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意思是说不标榜贤者的聪明才能,才能使民众不争功名利禄;不珍贵稀有的财货,才能使民众不偷盗;不显耀贪欲的事物,才能使民众心灵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国,使民众“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可以达到使“无知无欲”的“民自朴”的人生境界。老子《道德经》第80章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社会,就是“民自朴”的理想王国。

【责任编辑:高建立】

收稿日期:2016-05-12

作者简介:葛荣晋(1935—),男,河南济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道家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7-0001-03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

[主持人按语]

炎炎夏日,政商领袖们最适合来欣赏葛老师这个常说常新常清凉的话题,把体验无为无不为的妙用兑现为政经效益。是啊,归你管的人与你一样,也是人,自由平等的人。顺其自然就是尊重他人,自然实即他然。葛老师常诲人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之道,记住这一点,就算没白来,大热天儿的!

王玲霞和李帮、蒋波都研论道教,家是儒而乡是道,家乡一词是个儒道两家的互补。在乡村熟人社会沉淀了几千年的可大可久的中华智慧,就是儒释道多元开放的中和之道。王玲霞对天地位而万物育的中和之道,论之甚详;儒家一进城就像法家的帮工,体制内嘛!论释道,说儒法,李帮是也。汉家名臣东方朔是个机智幽默的能人,蒋波细绎他在道教谱系中的地位,是个有趣的话题。青年才俊是大中华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从根部顽强遒劲地长,开鲜花、结硕果,不日可期也。我在秋天等你!

今天这个舞台上的东方中华一侧是葛爷爷和三位年轻学者,另一侧是英国、以色到的两位先生!

康思藤先生的宾相是郭晨。西方一神教商业文明上世纪逐渐发现了确定性的局限,思藤先生于是便即时在《庄子·齐物论》中发现了在语言与本体中大有深意的不确定性的启迪性,且将这理解扩展到庄子的许多相关文本;若曰确定性的基础是逻輯学的a=a,庄子的相对理念是“半影”。愚以为半影既非柏拉图的观念辩证法,亦非黑格尔的本体辩证法,而像中医的辨正、物理学的互补,用当今经济创新的话说,便是跨界打劫。难言矣,却深刻而准确。佩服!

加利亚-帕特-沙米尔先生由梁燕华教授引介。她以脍炙人口的庄周梦蝶为契机,引入许多庄子文本,来解读好记性不如好忘性。通过对梦的精神分析,引导人们在上帝已死的虚无主义时代,重返东方庄子的浑沌不确定性智慧,这倒与康思藤先生异曲同工了。

谢谢两位西方朋友!英国、以色列,都地处北纬文明带,我们同此凉热,敬祈暑安!欢迎到庄子家乡来,以茶解暑也好,以热情温暖远朋也罢,同住地球村,不妨多串门!

安继民丙申年夏月

猜你喜欢

无为道德经老子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智者老子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