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游戏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开发与研究

2016-04-13嵇新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场人格理想

嵇新浩

(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上海200062;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网络游戏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开发与研究

嵇新浩1,2

(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上海200062;2.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虚拟网络游戏技术创建了一个虚拟世界,游戏者可以塑造符合自己理想状态的“虚拟人格”。职业理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虚拟人格的存在正全面、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多学科交叉开展虚拟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网游研究。

网络游戏;职业理想;教育游戏

大学期间是学生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游戏提供条件营造了一种新形式的人类经验,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又一重要途径。本文从解读网络游戏中大学生虚拟主体的虚拟人格发展视角出发,充分利用虚拟网络游戏技术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思维构想性优势,探索并验证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规律,牢牢把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实现职业理想教育的网络内外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

1.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网络游戏创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并存的开放、互动的虚拟世界,游戏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创建自己理想的“虚拟人格”代替现实中的形象。职业理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虚拟人格的存在正全面、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游戏技术干预下的职业理想教育展开了多方面研究,但深入的理论探索仍存在较大空白。

1.1 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刘梅,2000)。国内学者从概念界定(曾令辉,2004;韦吉锋,2003)、主要内容(赵存生等,2006;翟惠根,2007;黄日干,2007;李高海,2008)、现状及对策(张再兴,2009;王荣发,2009;何清文等,2008;彭建国等,2007),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熊琳,2007),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作为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商树松,2009),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教育(张永红,200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游戏载体的建设构想(宋雪飞,2007)等多方面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2 网络游戏影响下虚拟人格的研究

目前对大学生网络游戏的研究多数是从大学生网络游戏心理特征出发,针对其自我意识形成阶段的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傅亚民,2005),通过问卷、访谈以及亲身经历的办法进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张敏等,2005;王文,2005)。美国Patricia Wallace(2001)把网络游戏的类型分为四种:社会型、杀手型、成就型、探索型,通过分类研究网络游戏的角色类型来分析对现实人格的影响。而虚拟人格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傅亚民,2005;杨春荣等,2006)和社会学(苏国辉,2004;赵洪亮等,2004)角度进行。欧盟2009年资助开发“欧洲战略2045”在线多玩家游戏,游戏被正式推广成为欧洲多国大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指定教育工具,试图帮助学生在熟悉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网络游戏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开发与研究

首先,需要从网络游戏传播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入手,利用教育技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虚拟技术影响下的网络游戏虚拟人格基本特征开展分析,再从虚拟人格的视角思考职业理想教育的社会问题。虚拟人格存在于大学生稳定的另类生存空间,其深层心理结构及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理想的主体目标、内容和实现方法,具体表现在大学生个体的思想、现实行为方式。运用认识论、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展开研究,为网络游戏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职业理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为大学教育中学生沉溺网络游戏、缺乏职业理想认同、理想信念危机等教育难题寻找新的解决出路。

2.1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开发可行性

游戏具有“游戏性”与“教育性”,如何实现两者间的平衡,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迫切需要游戏开发者、教师、专家等诸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通常家长和教育者基于对成功学、社会规则的认知和个体经验,认为游戏和学习是相对立的,游戏是有效学习的干扰因素。事实上,在网络游戏中,每个玩家都拥有独立的ID,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不同角色,完成虚拟任务,获得虚拟的物品或游戏身份奖励。玩家辛勤闯关,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和心灵的满足感,情感的宣泄和愿望的满足往往是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内在原因。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相比于传统的网络游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抛弃色情、暴力和“杀人打怪、升级、获取更高装备或等级”无限循环的无谓刺激,融娱乐性与知识性、教育性和理想信念于一体,激发大学生智力和潜能,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智能化的娱乐和学习发展平台。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开发,忽视了对于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开发。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载体和学习方式,它集思维、情感、知觉、理性、动手能力及有益的竞技元素为一体,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学生的职业倾向、自我认知、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潜能都能在游戏中找到相应的触发点。如:职场语言、职场规则、职场沟通、自我认识、职场观察等培养。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的目的首先是职业认知,而职业认知是与职业情感相辅相承的,职业情感素质的培养可以对认知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职业认知的提高亦对学习者的职业理想情感培养有帮助作用。在网络时代,只有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在职业理想体验学习中都能感受到与网络游戏一样的平等、合作与竞争,体会到被别人赞赏的快乐,同时发展个性思维。

2.2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具备良好的职业体验

虚拟人格对个体的职业行为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个体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网络游戏能够将职业人格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娱乐当中,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可小觑,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全新的职业体验方式。挖掘游戏中的人格特性,可以为将来游戏的应用提供指导。游戏是人的本能需求,游戏的体验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游戏体验即游戏者参与到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场景和游戏内容对游戏活动进行感知并对感知进行处理,从而产生积极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游戏者感到愉悦。这是衡量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的重要标志之一。反之,如果游戏者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是焦虑或厌烦,那么游戏很快就会结束。

职业理想游戏设计,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是影响游戏职业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是影响职业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2.3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规划设计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大学生与专业有关的一些职场生存技能。包括专业实践和专业理论、处理过程或程序,发展、技能、能力等。“如何在电脑游戏上嵌入职业的话题”或“电脑游戏如何用适当的形式表达一定的职场关系”是游戏规划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因此作为隐喻、场景、叙事、仿真、导师等都属于游戏设计的关键要素。设计的游戏能够教导人们关于某个职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很多有效的职场要素设计,如动机、挑战、好奇心、控制、场景、叙事、辅导、提问、模仿、任务、考试、反馈等。游戏规划包括学习活动规划、职场任务规划和任务反馈规划,学习活动有效的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应该提供一个让玩家交流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职场任务需要依靠经验制定有效的环境产品。

2.4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资源智能调度策略

自适应同步技术构建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就是能根据大学生对相关职业行业知识了解掌握的程度自动调节游戏内容、游戏方法及游戏进度,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智能教学工具。网络游戏资源调度策略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必须从种群局部最优判断和增强种群多样性出发,利用改进混合变异粒子群算法来解决网络游戏资源调度策略的最优化控制问题。

3.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开发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开发是一项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工作。分析学习者认知结构,从教学需求出发,剖析游戏设计过程,将教育游戏融入学习者的情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展示的空间,为教育者提供可参考学习策略,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观点,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教育游戏的效果评价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教育游戏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今天,数字教育游戏成为了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目的,无论是学校使用的教育游戏相关课程服务还是为高等教育培训及工业应用的仿真服务。自从新的教育模式的需求被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所公认后,职业理想教育的新方法也就同时产生了。通过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符合自己能力的“挑战——技能”的平衡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职业教育游戏创建的虚拟职场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沉浸在学习状态中。同样与专业技能捆绑的职业理想教育游戏的应用要因时因势因地制宜,要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对象等因素综合考虑。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让利益相关者认识到网上育人的重要性,主动出击,强化网络教育意识。网络游戏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对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过程带来干扰。在肯定网络游戏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正面效应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关理论,寻找柔性管理和职业理想教育的契合点,化被动为主动。

4.结论

职业理想教育游戏能够培养大学生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大学生解决职场发展中冲突和矛盾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等。这就为游戏与教育“分合效应”——网络游戏与职业理想教育相互借鉴、补充的“携手”与“互惠”提供了契机与舞台。今后,还可以在智能技术应用、游戏规则库的职业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 (07):2-6.

[4]邓天颖.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08):9-11.

[5]苑芳江.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2):124-125.

[6]孟彩,何文华.大学生深度参与网络游戏的心理析因与引导策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56-59.

G641

A

2095-7327(2016)-12-0149-0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6NDJC245YB)。

嵇新浩(1979—),男,浙江湖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研究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就业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职场人格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