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时代道教发展的困境及超越

2016-04-13彭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道教科学文化

彭振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09)

科技时代道教发展的困境及超越

彭振

(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09)

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道教要想融入现代社会最关键的就是要适应科技时代,道教本身是具有融入科技时代的先天优势的,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在反思道教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道教的自身优势,对道教在当代的复兴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

道教;改革;科技时代

1.理性认识当代道教的复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道教正常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由于历史原因被毁坏的道观得以修复和重建,道协组织逐步建立,道教徒数量显著增加,道教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国外传播。但是当我们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冷静地思考一下道教的现状时就会发现,道教现阶段的复兴还仅仅是一种规模上的恢复和扩张,离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道教依然是五大教中力量最弱的宗教,虽然传播到了国外,但是并没有像佛教一样成为世界性的宗教,道教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既存在着内忧也存在着外患。其中外患主要指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发展迅速,挤压了道教的生存空间,内忧则是指道教自身文化竞争力的衰退,这种衰退主要表现为:道教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日益脱离,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力逐渐丧失,人员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社会大众对道教的误解过深,宗教形象亟待改善等等。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心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宗教信仰自由的新时代,道教的生机与活力不但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且陷入了保守和僵化的泥潭,道教的规模虽然扩大了,但本质上还是在吃老本,这种量增而质衰是当代道教的主要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道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脱离

道教在本质上是不反对科学技术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道教与科学技术始终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互推互助的良性关系。历史上的很多高道本身就是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在医学、化学、天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诸多让我们至今也引以为豪的光辉成就。在医学上,道士们通过长期观察和行医实践,积累和总结了很多正确的认识和经验知识,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著作,产生了很多的医学大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详细地描述了天花的流行及并发症状,是医学史上公认的对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的最早记载,比阿拉伯医生雷撒斯对天花的描述早了五百年[1],其用狂犬脑外敷伤口以毒攻毒治疗狂犬病的临床方法,是世界医学史上首例应用免疫学原理来预防狂犬病的一大创举,具有相当高的医学价值[2]。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葛洪对沙虱病的认识比日本学者的同类记载早了一千多年,在世界医学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3]。其他在医学上比较著名的高道还有孙思邈、陶弘景、华佗等,他们取得的丰富的医学成就,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在化学上,道教金丹家们顽强不息的实践和探索活动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在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他们很早就掌握了化学中的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并且懂得了使用催化剂加速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他们早在四至七世纪之间就多次从雄黄中分离出单质砷,比西方早了六至九百年[4]。东汉著名炼丹家狐刚子发明的“炼石胆取精华法”是干馏法制作硫酸的世界最早记录,另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也是道教金丹家发明和制造的。但是到了近代,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道教的演变明显放缓,道士及信众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这些都使得道教文化由与科技的结合走向与科技的脱离,甚至出现了一种排斥科学的心理,近二百年来,道教的理论创新寥寥无几,科技成就几近于零,虽有陈撄宁的“仙学”,却无法挽救道教整体的衰退之势,道教文化对科技的影响力和促进力几乎完全丧失。2001年,在宫哲兵对黄冈市红安县9所宫观的调查中发现,其教职人员中竟然有一半是文盲,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了80%[5],这虽是红安县一地的调查结果,却是整个道教的一个缩影。如果从事道教的人员连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都不能掌握,到哪里去谈发明和创造呢?

1.2 道教对当代科技成果的利用不够充分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人类对宇宙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道教是应该顺应时势积极改革,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更好的为道教服务呢?还是妄自尊大、排斥科学,陷入封闭僵化的泥潭中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有人可能会说,当代道教对科技成果的利用很充分啊,你看我们出门开汽车,办公用电脑,手机上QQ,这难道不算道教的现代化吗?不可否认,这些变化确实可以看做道教融入现代社会发生的可喜变化,但道教的现代化却远不止这些,因为道教现代化的关键是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目前道教虽然在交通、办公和生活方式上实现了现代化,但道教有没有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对教理教义进行与时俱进的革新呢?有没有对道教的精华思想用现代化的语境予以重新阐释呢?有没有对自己的修炼方式和阶段确立一系列精确的科学标准呢?有没有结合自己的文化优势引领当代思潮呢?至少在当下,我找不出给出肯定回答的理由。现在的很多道士虽然过着现代化的生活,但在思想上却排斥科学,认为科学离道门太远,不去学习和研究先进文化,总喜欢抱着自己的老一套墨守成规,说的话普通人听不懂,做的事普通人看不懂,喜欢用玄而又玄的话来掩盖自己对“道”的一知半解。纪晓岚曾经评价古代的道教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这是一个多么值得令人骄傲的评价!但是这个评价用来形容当代的道教却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其关键原因就是道教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脱离,导致道教文化由过去的开放包容走到了今天的保守闭塞。如果今天的道教依然沉浸在过去的光辉中吃老本,而不结合时代特点在社会文化的进步中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因为因循守旧和盲目自大断送了道教的前程,我们有何面目去面对往圣先贤?

2.超越道教发展困境的具体措施

2.1 吸纳各领域的顶尖人才,突破道教人才困境

人以载道,道由人显。要实现道教的复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困境是目前道教融入科技时代的主要困境。提高道教人才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道士的文化教育,消除他们对科学的抵制心态,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吸收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提高现有道士的文化素养是突破道教人才困境的必然要求,而吸纳高素质的人才加入道教是突破道教人才困境的关键,具有投入少,收效高的优势,不妨暂时把这类人称为道教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应该来自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并且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又对道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必然会结合自己的专长,对道教义理予以新的理解和阐释,使道教的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深化和发展,是调和科学两种认知方式之间矛盾的中坚力量,而道教文化中潜在的科学导向功能也只有在这些人身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试想,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能够从太极图中悟出基本粒子原理,波粒二象性等原理吗?可见,只有通过高素质人才对道教文化的再创造,才能使人们体悟到道教文化的迷人魅力和博大精深,才能使道教文化真正受到世人的认同和尊重。

2.2 突出理想本位,实现修道方式的多样化

道教的最高理想是得道成仙,超越生存的局限,实现人体生命的永存和能力的扩展。几千年来,广大道教人士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奋斗终生,有研究医术的大家,有隐居炼丹的方士,有内丹修炼的奇人,其中,有些修炼的途径因为科技的限制未能实现,比如炼金术;有些因为认知能力的局限而误入歧途,比如外丹和房中术。可见修道的途径虽然各异,实际效果有好有坏,但其理想都是一致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实现道教理想的可能性。现代医学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战胜了很多疾病,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虽然还有像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等暂时无法治愈的绝症,但研究的进展却从未间断。基因工程的完成为人类认识自己铺平了道路,相信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人类就能够通过修改基因的方式战胜死亡,实现道教长生久视的理想;物理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早就已经让人类超越了自身的局限,有了千里眼(电视)、顺风耳(电话),能够上天(飞机)下海(潜艇),至于预报天气、人工降雨也早已是小菜一碟。1941年美国哈佛大学原子核物理学家肯尼士·奔希利芝利用中子轰击汞核,把汞原子变成了金原子,实现了古代金丹家把汞元素(贱金属)变成金元素(贵金属)的宿愿。可见科学研究也是道教修炼的一条可行路径,而且是最有可能实现道教最高理想的路径。道教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把科学研究整体纳入道教修炼体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来鼓励、支持和引导科学家的研究,对那些为实现道教最高理想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不管是不是道教人士,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甚至可以给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来扩大道教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能够住进道观每天修炼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像肩负重任的科学家们就更不可能了,所以把科学研究纳入道教的修炼体系一方面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方面又承认了科学家们的艰辛劳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科学家们的研究活动是极为艰辛的,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耗去了几麻袋的纸;作为湖南一个小镇农校教员的袁隆平,一心扑在科研上,奋斗了10年,终于培育成功了亩产1000多斤的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每年为全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鞠躬尽瘁,却只拿过20元的补助,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丝毫不亚于在宫观中修炼的道士,他们的理想都是为人类谋福祉,这和道教的理想是相通的,道教为什么就不能承认他们的修道实质,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呢?

2.3 用科学的语言解释道教思想,提高社会认同感

上文说过,千年以来道教和科学是一种互推互助的关系,历史上很多高道都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成就。但是,今天很多的道教思想却被称为是迷信,比如符咒、风水、占卜、辨兆等等。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些都是科学两种认知方式的冲突,但是也与道教没有及时地对自己的精华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重新阐述有关,现代人生活的语言环境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道教如果还用过去的概念原理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必然难以被大众接受,而科学反对的所谓迷信,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就是错误的,而是你讲不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就拿风水来说,如果你用过去的玄学语言向人们解释风水的道理,很容易就会被人们批判为迷信,但是如果你用环境生物学的语言或者地球磁场学的语言向人们解释的时候,风水就成了一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深奥科学。道教文化中其他的诸如占卜、辨兆、气功等等思想都有着科学的成分,如果能够用科学的语言对其中的科学性进行阐述,哪怕仅仅是一个尚未被证实的假说,也能够让人信服。因为调和科学研究两种认知方式之间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对内隐认知成果进行外显式的科学解释,显示出其合理性。化迷信为理信,应该是未来道教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心工作。

[1][2][3][4]卿希泰,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37, 339,338,281,450,164,421.

[5]宫哲兵.湖北黄冈市道教的现状与管理[J].宗教学研究,2001,2:55.

B958

A

2095-7327(2016)-12-0088-02

彭振(1990—),男,汉族,就读于安徽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道教科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谁远谁近?
西夏道教补议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科学拔牙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