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工作室成立模式研究
——基于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工作室成立模式
2016-04-13古培红
古培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外贸工作室成立模式研究
——基于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工作室成立模式
古培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
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工作室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来达到将“工厂搬进学校”,“将外贸搬进校园”的实训目的,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尤其是“珠三角”大量需求的英语和商务双融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本文从专业特点出发,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工作室的成立模式。
商务英语;外贸工作室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今后五年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之一:实施“教育e时代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扩大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领域,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工作室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来达到将“工厂搬进学校”,“将外贸搬进校园”的实训目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
1.成立工作室的必要性
我系成立外贸工作室,其必要性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商务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商务外语是横跨商务和语言两个范畴的专业,它具有明显的语言类、文科类课程体系特征,同时它们所面对的职业岗位涉及商业机密的特殊性,使得商务外语专业很难像工科专业那样在校外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我们需要在校内创新开辟一条适合商务外语专业的工学结合之路,即建立生产性的外贸实训中心和外贸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外贸工作的平台,以此培养学生的外贸实操能力。
1.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构建“工作室”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这种跨专业的补充与发展,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充电器”的作用。[1]
1.3 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一条商务外语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新路子
目前的商务外语专业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构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改革的经验,但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外贸的顶岗实习一直是一个瓶颈,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旦成立外贸工作室,将创造新的教学途径,创新开辟一条工学结合的新路子,为学有余力的尖子生和兴趣生创造最好的外贸工作环境,并以此带动教与学两方面向更高层次更实用方向迈进。
2.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人员组成:工作室成员成立之初控制在15名之内,包括1-2名指导老师和2名左右参与老师,并聘请合作企业的1名企业指导专员。
工作室的目标:本工作室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项目教学和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进出口外贸业务为主要内容,在学院工作室小组的领导下,自主开展工作室项目教学、教研教改、外语技能大赛培育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的工作。
工作室布局:前台接待处、外贸业务部、总经理办公室、商务谈判室、会议室[2]。
3.工作室模式
本工作室努力研究、探讨并实践珠三角地区商务外贸行业工作岗位群需求和技能要求,带领一批优秀学生积极参加中小型企业或外贸机构外贸业务拓展,积极参加省内外各技能大赛,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外语系和深圳世达信外贸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外贸中心和外贸工作室,这是培养商务外语专业学生外贸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平台,该中心按照外贸公司机制进行贸易活动。外贸工作室承接深圳公司业务,为其开拓外贸市场和寻找新客户,同时该公司指派专门人员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老师和学生开展外贸业务和实训。该公司向外贸中心提供实践业务,业务项目种类主要是(1)出口贸易业务。该外贸公司提供数码电脑产品、工艺品等产品,外贸实训中心根据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客户源信息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外贸业务工作,熟悉出口贸易的一般流程:如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2)代理进出口报关业务。工作描述:①根据海关规定,代表所属报关单位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业务;②提供齐全、正确、有效的单证,准确填制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手续;③海关检查进出口货物时,应按时到场,负责搬移货物、开拆和重封货物的包装等。外贸工作室在专业教师和外贸公司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外贸业务工作,通过这种在真实的外贸环境让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外贸工作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个外贸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敬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使他们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同时提升老师的外贸实践技能,另外也能扩大外语系外联的渠道,增强外语系与涉外企业的沟通。
工作室参照外贸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大体可分为四组:外贸助理组、外贸业务员组、外贸跟单员组、报关员组。项目小组的建立实际上是外贸及出口业务流程的细部分工,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外贸工作系统,使学生始终围绕大系统运行的前提下,注重对自身个体外贸“业绩”的培养和发展。在实际课题教学中,对学生在不同阶段职责范围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3]
这四组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更换岗位和职能,这样学生对外贸的各个环节会有足够了解和认识,并始终注重对外贸过程整体性的把握。同时,由于课题来自外贸公司的实际项目,各组学生互相配合,完成课题任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课题深度、广度的研究,有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为他们尽快的胜任市场的挑战,在未来的企业中发挥全面而重要的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工作室的职能
4.1 引进企业项目,业余实践,学生实训—成立外贸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企业项目
为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在2012年3月初举办了外贸兴趣小组宣讲会,主要针对商务英语和应用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2010级),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务知识和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且对于商务函电写作也较为熟悉。宣讲会上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工作室的实际功能和真实业务,并同时强调外贸兴趣小组的纪律要求和管理制度,同学们踊跃报名,经过甄选,一共招募了18名学生参与。外贸兴趣小组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实训员、企业人员和18名学生组成,利用课余时间,主要为下午时段工作。工作任务可分解为以下步骤:(1)作为出口方代表通过互联网的各大中英文电子商务平台上传商品资料、联系方式,进行产品推广;(2)深圳公司向工作室提供了部分有待开发的客户信息,因此,利用邮件方式积极联系潜在客户,寄送产品目录;(3)每日进行公司信息和产品资料的更新、维护,查收邮件,针对询盘及时回复;(4)接到订单后,协助深圳公司进行跟单。从3月份开始工作室一直开展此项工作。并每年创收20000余元。[4]
4.2 实践教学—将工作室的业务融入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
外贸业务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为期三周,主要实训项目包括产品推广、函电往来及外贸业务的谈判、价格核算、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等。在实训中引入真实业务,实现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不断交替,让每个同学都切实体会到外贸业务开展的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2014年完成实践教学总计近400学时。
4.3 学生培养和技能大赛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有实践环境的直接熏陶,需要在良好的企业条件下反复训练。学生成为工作室的主体,在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中学习,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了解外贸企业的工作过程、职业素质要求。工作室的成立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3.1 英语交际能力
工作室所承接的业务要求把实际产品通过国际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推广,其工作语言是英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仅词汇量扩大了,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锻炼。以阿里旺旺的使用为例,阿里旺旺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即时交流软件,可以通过阿里旺旺直接和外商进行沟通。
4.3.2 外贸业务能力
通过实际业务,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应变、管理以及交流的能力。在推广产品阶段,学生根据真实的产品载体,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产品的潜在客户,或者通过国际贸易B2B平台的注册,将产品信息上传,开展询报盘等实际业务操作。
除了注重学生技能的实际操练,工作室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和写作技能大赛。
4.4 教师科研和课题
工作室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方式,以进出口外贸业务为重点工作,同时带领专业教师研究、探讨珠三角地区商务外贸行业工作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开展工作室项目教学、教研教改、课程建设方面的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2013年工作室教师共发表论文19篇,课题3项,市级精品课程1门和院级网络课程1门。[5]
5.存在不足
5.1 业务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
工作室引入企业并承接真实业务,学生参与外贸业务的开展过程,并获得了真实环境下的技能训练。但是企业只交给工作室客户开发的环节,一旦有订单仍需交还给企业,因此,学生仅对这一环节有切身的体会,而其他相应环节只能借助模拟实训来完成,无法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操作。
5.2 对学生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作为生产性实训中心,学生通过努力接到订单,为公司业务的开展做好铺垫,因此,工作室应积极同合作企业争取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工作热情。
工作室在专业教师和外贸公司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外贸业务工作,通过这种在真实的外贸环境让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外贸工作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个外贸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敬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升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
[1]丁新民.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探索与实践,2008(12):90-93.
[2]禹婷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外贸工作室建设构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9):80-81.
[3]解丽丹,汤俊.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外贸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6):9-11.
[4]步雅芸.以“网络+工作室+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11(4):88-91.
[5]江宾.基于外贸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8-20.
The Study of Established M ode of Foreign Trade Studios——Based on the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 studio set up mode of foreign trade in our school
Gu Pei-ho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430)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 foreign trade studio full take advantag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purposes"factory moved into universities","The trade moved into Campus"to foster composite applications talents of social needs,especially the"Pearl River Delta"a lot of demand for English and business double fusion.From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stablished mode of foreign trade studios of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Foreign trade studios
G642
A
2095-7327(2016)-12-0073-02
古培红(1967.03—),女,广东焦岭人,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讲师,就职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