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与战略选择

2016-04-13李永文陈爱梅袁正荣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南海

李永文,陈爱梅,袁正荣

(1.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571127;2.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8)



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与战略选择

李永文1,陈爱梅2,袁正荣1

(1.海口经济学院 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571127;2.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8)

摘要:在对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海为本、人海和谐、海陆统筹、军民共建、纵横联动的指导思想,统筹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军事国防建设、能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制定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探索旅游新模式、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扩大区域合作、推进旅游国际化、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岛礁设施建设、拓宽旅游发展空间等措施,真正实现三沙市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关键词:三沙市;南海;旅游资源开发

0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一个包含大半个中国,以及东南亚、西亚、北非、东南欧的广大地域上,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国际性的社会经济发展互动高潮.而海南正处于“一带一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尤其是南海地区的三沙市,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其地缘优势更为明显,故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时不我待.然而,就三沙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而论,旅游又是众多产业中最具优势的一个分支.本文的写作意在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扩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筑梦空间,将海南与东南亚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优势.

1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地理环境条件分析

三沙是我国南海地区西沙、南沙、中沙等三大群岛的总称.为了加强对南海的建设与管理,我国于2012年设立了三沙市,其管辖范围包括280多个岛、礁、沙、滩和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域[1、2].

1.1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中国历史上也叫长沙群岛,国际上称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越南称黄沙群岛.西沙群岛位于北纬15°46′49"~16°58′56",东经111°11′40"~112°44′22"之间,地处南海的中北部,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东岛、中建岛等45座岛、洲、礁、沙滩等组成,海域总面积约3.17万km2.其中的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大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约2.13 km2.

西沙目前可供开发旅游的地域较多,如永兴岛、石岛、东岛、甘泉岛、赵述岛等.其中,永兴岛又名林岛,地处西沙群岛中央,是南海诸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沙市所在地.全岛地势平坦,为绿色植物所覆盖,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148 种,以麻枫桐最多.栽培植物主要有木麻黄、楝、南洋杉等;水果类主要有香蕉、木瓜、芒果、菠萝、椰子等.因受强风影响,各类植物身矮枝弯,形成特殊的防风生态.

1.2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是中国南海三大群岛中位置居中的群岛,位于北纬 15°24′~16°15′,东经113°40′~114°57′.主要由隐没在水中的中沙大环礁、北侧的神狐暗沙、一统暗沙及耸立在深海盆上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黄岩岛(民主礁)等组成.中沙群岛中只有黄岩岛露出了水面,因此大部分地区目前尚不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

1.3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最南端,是三沙市三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群岛.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东西长905 km,南北宽887 km,水域面积约88.6万km2.南沙群岛由23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但露出海面的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多数不具备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条件.主要岛屿有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弹丸礁、郑和群礁、万安滩等.南沙群岛中的美济礁建有村委会,现有渔民几十户.南沙群岛终年高温,海域的气温和表层水温季节和昼夜之间变化幅度较小,每年4-10月份平均水温都超过28℃,海水透明度随季节变化,但通常都大于25 m.

就旅游开发而言,其条件最好的岛屿是太平岛,面积约0.43 km2,为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太平岛靠近赤道,土质良好,并且是南沙群岛中唯一存在淡水资源的岛.太平岛属于中国领土,目前由台湾省实际管辖.

2三沙市的主要旅游资源

2.1自然旅游资源

2.1.1珊瑚岛礁

本区拥有典型的热带珊瑚礁群岛景观,溶洞、海蚀崖、海蚀洞数量众多.如西沙群岛,除了位于宣德群岛东南部的高尖石为火山岩礁石外,其余都是由珊瑚、贝壳砂为主组成的珊瑚岛.其周围珊瑚礁盘宽阔,地形平坦,礁石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尤其是石岛,由整块的黑礁石构成,坐落在礁盘上的珊瑚礁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2.1.2珊瑚岛热带植被

本区的植被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其中有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等等.相对于旅游业发展较早的海南岛,三沙市区域内的大多数海岛属于大陆型地壳向大洋型过渡的地带,其岛屿型植物覆盖特征更强,是独特的热带珊瑚岛自然植被,从植物资源方面,具备了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旅游开发特色.

2.1.3.海洋资源

三沙市所处的南中国海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洋,海洋生物品种之多,观赏价值之高,在国内独一无二.巨大的礁盘绚丽多彩,是极为难得的海底观光资源;珊瑚滩涂上种类繁多的热带鱼类、各种珍奇动物既是重要的海产资源,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千姿百态的珊瑚世界里,游荡着体态奇异的海洋生物.海洋龟类有海龟、龟、玳瑁和棱皮龟等4 种,体长可达1.6 m,体重可达400 kg 以上.夏季自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带而来,在礁盘上交配,爬上沙滩产卵,东北季风盛行时返回原处.目前,全世界约有40 种可供食用的海参,其中南海有18 种,尤以西沙的梅花参为最大,重达5 kg,体长超过1 m,像一头小猪,人称“参中之王”.此外,软体动物如鱿鱼、墨鱼、章鱼,甲壳类动物如螃蟹、龙虾,贝类如唐冠螺、发螺,海藻如石花菜、马尾藻,应有尽有.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岛所在海域的海水透明度高达30多米,一些地方甚至达到40多米.海水温度均衡,西沙群岛的年平均表层海水温度为26.8℃,6月最高29℃,1月最低24℃.因此,可旅游开发的岛屿周边浅海非常适合海泳和潜泳.

2.1.4海鸟

西沙有海鸟40 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素称“鸟的天堂”.其中以被列为保护动物的鲣鸟数量最多,鲣鸟全身包裹白色绒毛,双翅呈灰褐色,脚呈红色,鸣声宏亮.白天成群去洋面捕食鱼虾,傍晚飞回岛上休息,被渔民们视为追踪鱼群的“导航鸟”.南沙太平岛的鸟类,大都以候鸟为主,这些海洋性的鸟种,多做短暂停留度过冬天.每天早晨及黄昏时分,可以看见岛上水鸟聚集在西南边码头旁边的沙地、东北角沙岸及沿岸四周的沙滩觅食;陆鸟则分布于岛内四周的乔木与灌木上.另外太平岛也有白尾热带鸟、雀鹰及一些台湾也常见的留鸟.因为太平岛是亚洲东边候鸟迁徙所经路线,所以也就成为重要的歇脚站.据当地驻军讲述,每年三月底至四月初及九至十月间满地是鸟,可见过境此地的鸟类数量不在少数,发展观鸟旅游的资源条件极好.

2.2人文旅游资源

三沙市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主岛——永兴岛上主要有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将军林,军港雄姿、海洋博物馆、日军旧炮楼、兄弟公庙遗址和热带植物园等.因岛上有甘泉井水而著名的西沙甘泉岛是目前中国最南端的省级文物保护遗址.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群岛的赵述岛有明清古庙遗迹、中国边防警察警务碑、中国渔民村委会.西沙群岛的东岛石崖上留有法国人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空壳灯桩.此外,南沙太平岛上有土地公庙、观音堂、南沙群岛界碑、“太平文化公园”牌楼和位于岛东南侧日本人兴建的旧栈桥头等.

3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Strength)

3.1.1丰富的热带海洋生态旅游资源

三沙市区域内拥有极具特色的热带海洋旅游资源,如洁白的沙滩、透明度极高的海水、美丽多彩的珊瑚、如同明珠一样散布在湛蓝色海水中的环礁、暗沙环绕的潟湖、种类繁多的热带海洋生物、海岛植被、数量惊人的海鸟等等.由于远离大陆,人类活动较少,三沙地区保持着高度的原生态性,这些独特而原生态的资源组合,不仅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一项关于西沙旅游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对西沙的自然风光极感兴趣,占了调查受众的67%[3].2012年4月6日,“椰香公主”号邮轮载着游客进行从海南三亚到西沙北礁为期三天的试航,参与此行的游客在被问及环游的感受时,都认为是去天堂走了一圈,这足以体现三沙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力.

3.1.2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基地

因为南海诸岛特殊的历史、政治和敏感的外交、国防因素,三沙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独特的.默默述说历史的古庙、古房、古井、古碑、旧碉堡、旧码头和旧矿场;以海为生的渔民和充满大海味道的渔村文化;宣示中国主权的界碑、纪念碑;港湾中海军舰艇的威武雄姿;不畏艰苦长期驻守在群岛上的可爱的海军官兵等等,从多方面多角度证明并捍卫着中国的领土主权.这无疑使三沙成为一个绝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椰香公主”号邮轮试航回来的游客介绍,当他们看见守岛官兵刻在珊瑚礁上的“祖国万岁”字样时,很多人都落下眼泪,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自豪感.

另外,西沙永兴岛上建有海洋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海洋生物标本,展示了我国南海海区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学习海洋文化知识的好课堂.

3.1.3良好而又神秘的认知形象

三沙市区域内的岛屿,正以其神秘而美好的形象吸引着世人对她的向往.许多人认识西沙,都是从小学的一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开始的,因此,从小时候开始,西沙就一直以美好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加之近来关于三沙的摄影作品、诗文、画作的增加和流传,三沙的形象更加具体,也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

但是,由于三沙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少有人能到其群岛上一睹真容;加之南海诸岛是我国的海疆前哨,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这无疑为三沙蒙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使人们迫切想要揭开它,尽快了解这片中国最南端的热土.

3.2劣势分析(Weakness)

3.2.1生态脆弱,缺乏淡水资源

三沙区域内的群岛大部分属于珊瑚礁岛,海岛面积狭小,土壤以盐土、石灰石和沙土为主,土地单薄贫瘠,地域结构简单,植被受限,抗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能力较低;植物群落尚处于初期发育阶段,其群落结构简单,功能水平不高,一部分沙洲岛或砂质岸段几乎没有植被覆盖,稳定性较差,抗逆性低,在遭受强风暴潮侵袭时,沙洲本身被破坏甚至消失.并且该区域远离大陆,物种来源受限,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少,稳定性较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极易遭受损害,且一旦遭受破坏便难以恢复.

三沙市区域内的岛屿缺乏淡水资源,在西沙群岛中,除甘泉岛外,都缺少真正可饮用淡水.三沙市政府驻地永兴岛上的用水有四种来源,一是收集起来的雨水;二是经过费用高昂的设备淡化的海水;三是打井取用的岛水;四是由琼沙3号运送到岛上的自来水.其中,水井里的岛水由于太咸太黄,只能用作洗菜、洗衣服等外用.南沙群岛中,除被菲律宾非法占领的中业岛外,只有太平岛上有勉强可饮用的淡水,其余均不适合饮用.

3.2.2气候条件较差,台风、海潮较多

由于地处热带,三沙市区域内的群岛普遍存在“三高”——高温、高湿、高盐分.南沙群岛在赤道带,属热带雨林气候,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在副赤道带,属热带季风气候.1-4月为干旱季,全年最热月份是5月.南沙群岛年平均气温28至30℃,西沙群岛年平均气温为26至28℃.

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每年影响西沙群岛的台风有7-8个,台风雨约占雨量65%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2%,6~9月达84%,此时湿度大,温度高、闷热难耐.南沙海域常年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风力6级以上,波高在2.5 m以上;6月至10月,是台风季节,盛行西南季风.局部低压造成大风多,南沙海区处于西南大风的风口,不但大风日数多,而且来得突然,持续时间长,风的阵性大.大风及海潮使三沙与大陆间的交通往来风险增加,通航条件差,不利于旅游.

3.2.3缺乏旅游基础设施

因三沙市刚刚设立,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能源与淡水供给、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目前,仅永兴岛初具小城镇规模,岛上先后建有办公楼、邮电局、银行、商店、书店、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仓库、发电站、医院等生产和生活设施.岛上还建有环岛公路、2400 m的跑道可起降波音737客机机场、可停靠5000 t级船只的码头.幼儿园、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正在进行.但目前永兴岛仍有每天4000 kW·h的用电缺口,其他缺乏基础设施的有居民岛屿用水用电更加困难.对于三沙市的高温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

3.2.4远离大陆,岛屿面积较小

三沙市区域中离大陆相对较近的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方,以永兴岛为中心,距三亚市的榆林港和文昌市的清澜港大约都是330 km.以目前‘琼沙1号’的航行速度,从文昌清澜港到永兴岛需要约10 h的航行时间.远距离及海洋航行的不确定性,使岛屿与大陆间的交流沟通十分不便,对于发展旅游业也将是一大考验.

三沙市内的岛屿陆地面积共13 km2,面积最大的永兴岛仅有2.13 km2.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太平岛,仅用10 min即可从东海岸步行到西海岸.狭小的岛屿面积决定了三沙市不可承受大量的游人上岛旅游,岛上建筑物对游客的承载力也非常有限.

3.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3.1国家的高度重视及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2年4月19日,国家海洋局对外宣布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4]提出,要加强西沙群岛领海基点海岛的保护,推进甘泉岛、东岛、西沙州、金银岛的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岛植被和海龟、海鸟、珊瑚礁等生物物种资源;实施中建岛、永兴岛、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等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海岛补给中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开展养殖和远洋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积极稳妥推进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开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污水处理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3月6日,三沙市市长肖杰透露,围绕西沙的旅游开放,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中央各部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邮轮建造、确定航线、确定旅游路线景点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也正在研究制定中.

3.3.2旅游观念更新

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西方旅游界提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口号,全球范围内的滨海旅游蓬勃发展.马尔代夫群岛、印尼巴厘岛、美国夏威夷群岛、泰国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海岛旅游胜地使海岛旅游热潮居高不下[5].而远离大陆,原生态热带海岛资源丰富、可媲美马尔代夫群岛的三沙市,恰好符合新时期人们的旅游观念.

3.3.3国家经济繁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高端的旅游产品也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这为三沙发展高端邮轮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3.4国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南海争端和钓鱼岛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使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维护祖国领土主权意识深入人心.三沙市,这片祖国最南端的热土,众多邻国觊觎的地方,使许多人迫切想去看一看,去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作为证明中国领土主权的一部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表示,开展西沙旅游有利于守边护防,宣示主权存在.也有利于中国南海其他岛屿问题的解决.三沙市的军事设施及海军官兵长期驻扎的足迹,也会使人们更添民族自豪感.

3.3.5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沙市是国内唯一的热带珊瑚礁群岛,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国内基本没有竞争压力.而国外与三沙市生态环境相似的马尔代夫群岛、巴厘岛等强大的竞争对手距离相对较远,相比之下,三沙市具有区位优势,且在旅游费用上,比起到其他世界著名的海岛,到三沙旅游的花费相对较少.

3.4威胁分析(Threat)

3.4.1区域形势较复杂

开发三沙旅游资源最主要的外部威胁因素是复杂的南海形势.几个邻国分别派兵非法占据我国南海部分岛礁,实际占领呈犬牙交错状态,海域管辖范围相互重叠;它们与西方国家合作,掠采我国南海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邻国常年有400多艘渔船在我南沙海域,lO0多艘渔船在我西、中沙海域捕捞;其军警舰艇扣押我渔船,干扰我海洋考察船的正常作业,加上海盗活动,本区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3.42国外竞争对手实力强劲

三沙市的旅游开发刚刚起步, 受旅游开发政策、资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与世界海岛旅游开发较早的国家尚有很大差距, 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许多岛屿至今仍处在原始状态, 旅游开发尚处在资源驱动阶段.与发展成熟的世界著名海岛旅游目的地相比,竞争力较小.

3.4.3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环保压力大

据西沙永兴岛驻岛海洋专家表示,在过去15年,三沙岛礁珊瑚覆盖率已从60%以上降至约20%,西沙海域下降更快,这使近礁海岸线受到侵蚀.珊瑚礁是一个建立在碳酸盐平台上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的集合体,是经过数百万年的造礁作用形成的,其中珊瑚虫及其他少数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某些藻类对石灰岩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种类最多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作为许多海岛的组成部分,珊瑚礁还具有重要的海岛岸线防护功能和旅游观赏价值.但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由于海水升温、海水酸化、臭氧的消耗和自然灾害等以及过度捕捞和破坏性的捕鱼方式、海水污染、珊瑚礁开采、旅游业等人为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珊瑚礁等热带浅海生态系统正在快速衰退.

受经济利益驱使,每年海龟返岛繁殖的季节,渔民便到群岛附近海域撒网捕龟,并上岛捉龟挖蛋,使龟类资源锐减,尤其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玳瑁已濒临灭绝.环境的破坏和过量的捕杀,鸟类资源日趋减少,40%的贝类难觅其踪.

4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与对策

4.1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总体要求,根据国家南海发展战略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海为本、人海和谐、海陆统筹、军民共建、纵横联动,统筹处理旅游业发展与军事国防建设、能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三沙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建立与三沙市旅游资源、环境相适应,符合国际旅游岛目标和要求的热带海洋旅游产业体系.确立南海旅游在海南,甚至是在全国旅游业中发展的特殊地位,推进和实现三沙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把三沙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度假目的地.

4.2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对策

4.2.1科学制定高水平的旅游规划

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是三沙市海洋旅游发展的基本蓝图和根本依据.集中专业力量科学地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增加社区参与性,做好三沙市各级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安排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旅游规划,注重旅游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的良好衔接,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

旅游规划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规划人员的构成和素质至关重要.旅游规划综合性的特点,要求规划组成员的构成具有学科结构、部门结构和地缘结构的综合性.学科结构的综合性是指规划小组成员由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建筑学和生态学等相关专家共同组成.部门综合性是指规划小组由科学研究者、旅游行政管理者、旅游企业经营者和当地军民共同构成.三沙市旅游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军民的需求,提高军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地缘结构的综合性指旅游规划小组由国际和国内的规划专家共同构成.国际规划专家有利于三沙市旅游规划紧跟国际旅游发展潮流,更好地反映国际游客需求现状及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发展趋势,把规划提升至国际水准.国内规划专家更加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及其环境概况,能有效地将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更好地指导规划的实施,提升三沙市旅游规划的执行力.

三沙市旅游规划的制定在充分整合阳光、沙滩、岛礁、生物等自然旅游资源和海上丝路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坚持效益原则、创新原则、竞争和合作原则、品牌效益原则,对三沙市区域旅游开发进行中长期的宏观调控和方法指导.

4.2.2加强岛礁设施建设,拓宽旅游发展空间

散布的三沙诸多岛礁处于海洋旅游开发的核心地位,岛礁设施建设不仅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更是三沙市主要的旅游集散基地.岛礁设施建设要立足于综合开发的理念,既要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要统筹资源开采、渔业发展等领域的要求.岛礁旅游集散地的建设实行渐进式开发,不断完善目标岛礁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体系.在三沙诸岛关键节点建设一些邮轮母港、客运码头、军民两用机场等主要的交通设施项目,完善三沙市旅游环线与道路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可持续原则和生态岛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加强雨水收集净化设施和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降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4.2.3注重科技和创新,探索三沙市旅游新模式

实行科技兴海发展战略,根据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状况和特点,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推进海洋旅游综合服务和安全救助体系的建设;兴建中国热带海洋大学和中国热带海洋研究院,全面构建三沙市经济技术开发的服务平台,为开发三沙市旅游资源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逐步扩大旅游开放政策,为三沙市旅游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建立三沙市海洋旅游综合改革管理委员会,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协调中央和地方、军区和地区的关系,正确处理各利益群体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旅游大环境;探索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参与三沙市海洋旅游业的建设,推进旅游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增加资金投入;逐步扩大三沙诸岛的开放领域,加快开发旅游新产品和引进旅游新业态.

4.2.4立足高端市场,开发海洋旅游精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三沙市是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旅游资源环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旅游环境容量较小.该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避免低素质、低收入、低消费的游客大量涌入,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和质量,坚持高端化路线.

三沙市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体系培育要体现海洋大旅游的特点,强化旅游通道建设,充分挖掘独特的海洋文化,彰显海洋元素,营造特色化的海洋旅游氛围.以新奇独特的旅游线路为卖点,打造邮轮或低空旅游精品,构建特色化的海洋旅游体验系统.

三沙市旅游开发立足高端市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发旅游精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海南省旅游的核心品牌,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4.2.5扩大区域合作,推进三沙市旅游国际化

三沙市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及世界市场的重要海洋贸易通道.三沙市旅游资源开发要秉持国际化理念,加强国际海洋旅游的交流和合作,承办国际性的会展活动和大型赛事,提高国际知名度;联合周边国家,以邮轮线路为突破口,整合海南岛、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旅游资源,推进建设大路线、培育大品牌,有效规避三沙市海洋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显著提升三沙市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4.2.6实行生态准入,保护三沙市的生态环境

三沙市旅游开发,严格遵守生态准入原则,切实从源头上保护三沙市的生态环境,全面落实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所谓生态准入原则,即旅游目的地政府允许旅游开发者、经营者(严格地说还包括旅游消费者)进入旅游目的地从事各种旅游开发经营活动所必须遵守的生态环境保护条款与内容.生态准入原则是旅游目的地政府对旅游开发经营者的主体资格、投资领域、投资项目、投资目标等事项,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审核和批准的法律制度.确立生态准入原则的目的不在于限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而是保证旅游开发经营者的进入必须符合该地区旅游环境保护的各种相关要求.通过生态准入原则的贯彻执行,不断培育旅游企业经营者的海洋文化观,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海洋文化观念,树立科学发展、寻求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海洋文化观念.在旅游开发中重点建设海洋保护区、海洋公园等海洋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宣传和普及海洋生态文明,全面提升三沙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保护、海岸带管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作为重点项目,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打造良好的海陆生态环境【6】.

同时,通过生态准入原则还要提高旅游者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游客参与机制,鼓励游客自觉、积极地投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

4.2.7持续增加三沙旅游开发和建设的资金投入

三沙市具备海洋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三大优势,市场前景美好.但是旅游交通、饭店、景区等服务设施和医疗、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落后,这与三沙市建设国际一流海洋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硬件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国家应将三沙市的综合财力补助和项目建设纳入国家预算和计划内,设立“三沙市旅游建设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整合和社会捐赠等途径筹措专项资金.“三沙市旅游专项资金”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其所有资金都必须用于旅游业发展.根据国家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研究、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和旅游开发项目补助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刘跃鹏,王凤霞.三沙市旅游开发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0-144.

[2]王新跃,张广海,宋姗姗,谢思怀.中国南海旅游开发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45.

[3]安应民,邓灿芳,游长江.三沙市建市背景下的西沙群岛旅游开发市场调查分析[J].新东方,2012(4):8.

[4]国家海洋局.全国海岛保护规划[EB/OL].中国新闻网,2012-04-19 18:45:34http://www.gmw.cn.

[5]黄沛,丰爱平, 吴桑云.浅析国际著名海岛旅游开发与管理对我国海岛的借鉴作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5).

[6]盛红.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设想[J].青岛海洋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 :92-96.

[责任编辑:徐明忠]

The strategic options and the analysis on conditions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Sansha city

LI Yongwen1,CHEN Aimei2,YUAN Zhengrong1

(1.Faculty of Tourism & Civil Aviation Management,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571127,China;2.College of Tourism,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0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cientifically careful analysis on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g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Sansha cit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ffective exploitation of its tourism resources needs to adhere to the guiding thought that focuses on the harmonious marine development, the planning of the land-sea integratio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army and the civilians and the forming of the crisscrossed interactive network; meanwhile, it needs to coordinate the multilateral interests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military defense construction, energy development,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 economic development.By means of functional measures, including the enactment of high-level tourism planning, the exploration of new tourism modes, the expansion of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tourism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capital investment, the reinforcement of island-reef facility construction and a wider tourism development spac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Sansha city can be guaranteed.

Key words:Sansha city;south China sea;the developing tourism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K9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3-0066-06

作者简介:李永文(1953-),男,河南杞县人,海口经济学院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海南省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与分形研究》(No.HNSK14-12);海口经济学院2014年校级重点课题《三沙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研究》(No.HJKR14-03)

收稿日期:2015-09-14;修回日期:2015-10-01

猜你喜欢

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美军濒海战斗舰又来南海
“南海Ⅰ号”三题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炎帝 遨游大南海
南海 我永恒的故乡
南海的虎斑贝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