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016-04-13张敏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特色

张敏(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张敏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27)

党的领导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重要的内容,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到列宁和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党的领导学说,对此都曾经有过不同的论述。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新论断需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从语用学角度具体阐述其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揭示党的领导最本质地位,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党的领导;最本质;时代背景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崭新论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重申了这一观点,从一个新的视角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最本质”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特殊性。

1.“最本质”由隐性到显性的发展

人们对党的领导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党的领导”的观点是理论起点,他们领导欧洲革命战争时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列宁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有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毫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保证,是走向胜利的康庄大道。”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马列主义政党学说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认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江泽民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政党学说都突出了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这一新论断正是对马列主义和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关于党的领导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和发展,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现了党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特征中的“最本质”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新的概括包括人民民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谐社会、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和党的领导,这一阐述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和和客体性问题。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不断扩大人民民主,通过管理国家事务提高人民政治参与,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扬民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党的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探索和实践着解放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路径,提出了不同的战略。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一切障碍。共同富裕方面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针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党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问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事实证明人民民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广大群众普遍受惠,居民富裕程度大大提高差距越来越小,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显著提高,有效缓解了涉及社会稳定的民生老大难问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3.“最本质”提出的时代背景

3.1 我国正在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

3.1.1 党接力探索和阶梯式推进改革的进程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性、艰难性的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教条遵循历史上固有的社会发展理论范式的必然王国到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创造出中国模式和中国奇迹的自由王国的过程。对于社会主义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勇敢地举起了改革大旗,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的目标和战略经历了由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的战略,再到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文化等全面改革战略。面对不协调改革的问题,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党逐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改革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目前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关键期,有许多硬骨头要啃,人们对改革开始产生了疲劳和质疑,需要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不畏风险,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改革将破冰航行。

3.1.2 党的领导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逐渐由共识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逐渐由共识变为现实。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无数的仁人志士历尽艰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都相继失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基础。国家政权建立后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体系,仅仅用60年时间就走上了一条西方几百年才走上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创立了中国模式和中国奇迹,共产党用胆识、决心和担当,居安思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加强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一步一步由理想变为现实。

3.2 我国作为后发国家面临的外源式冲击

3.2.1 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思潮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潮水般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以古典自由主义为基础,其核心观点:一是坚持个人主义,一切以个人利益实现为前提;二是坚持市场化,反对国家干预。三是坚持私有化,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四是坚持全球一体化,反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历史虚无主义”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试图否定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伟大成就,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美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保留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道德,经济和福利来解决社会矛盾,反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说:核心是人权至上,认为民主、自由、人权、正义、平等、博爱等可以超越民族和国界,超越主权成为普世价值。

“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思潮的实质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武力威胁无法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效果,通过采用思想文化试图冲击人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影响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3.2.2 历史认知视角下颜色革命和苏联解体的反思

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北非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主要就是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地缘战略和意识形态竞争的影响,同时国内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矛盾突出作为导火索导致反对派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了政权变更,实行了西方的多党制,结果目前各国政局更加动荡,人民生活困窘,政客们明争暗斗。颜色革命发生国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民主政治状况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政治局面反而更加混乱。乌克兰地区间依旧分裂,国内生产总值和生活水平骤降,政客们为各自利益相互攻击,乌克兰的命运完全被美俄控制。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2005年3.24和2010年4.7两次大的政权更迭,格鲁吉亚政治斗争尖锐,多次爆发游行示威。

我国目前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腐败多发问题已经引起了民众的不满,这样的社会背景极容易助涨颜色革命的土壤,香港“占中”事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国要对当前社会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党和政府要住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防止被西方势力利用上演颜色革命的悲剧。

前苏联面对全面否定斯大林思潮的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下出现的社会矛盾,戈尔巴乔夫以民主化和政治改革为口号,对苏共推行了一条由削弱、边缘化、分化到放弃苏共领导地位的路线,修改宪法第六条,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取消了苏共领导核心地位的规定,反社会主义政治势力趁机联盟,没有苏共政治凝聚力,西方和国内右翼势力趁机煽动,结果使政治、经济矛盾激化,地区分裂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这些鲜活的例子启示我们要建立一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领导集团,坚持党的领导。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能随便效仿,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中国实行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防止颜色革命,加强思想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教育人民,坚定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主流意识形态,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5.

[3]《列宁全集》第9卷(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8]辛向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4/c_1112821313.htm.

[9]鄢本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警惕五大社会思潮》[J].中国青年研究,2008,(2):62-63.

[10]李慎明.《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D619

A

2095-7327(2016)-04-0142-02

张敏(1990—),女,汉族,山西晋城人,西北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特色
坚持党的领导
特色种植促增收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中医的特色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