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互联网+”

2016-04-13

上海国资 2016年3期
关键词:医药线下终端

医疗“互联网+”

国内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院内医治,保健以及院外康复等领域则极度薄弱,互联网医疗的崛起给医疗服务的扩容带来了契机

互联网移动技术推动行业跨界,并带动传统产业进入重构时代。相对而言,医疗医药领域却进展缓慢,原因包括政府管制程度较高、行业整体生态系统复杂、地域医院之间相互割据、在线医疗医药的监管和行业标准尚不到位以及民众在线消费习惯有待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

但应当认识到的是,在线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能够有效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满足日益多元的消费者需求,并且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尤其是当前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随着配套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消费者观念的逐步培养,互联网移动技术和医疗医药产业的融合以及迭代将是不可避免的。

医药电商当会促进价值链上各利益相关主体利益的重新分配与各环节的重构,也会推动线下企业的转型。

线上业务

目前药品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医院终端以及零售终端,两者占比接近8:2,而网络终端(非处方药)仅占极小一部分。从政策放开的前提之下来看医院药品销售情况,住院药品放开可能性小,医院仍将掌握绝对控制权;门诊药品则将分流至零售终端与线上,然而注射药品无法网购,其网上转移率将受到一定限制。零售终端则受到双向影响,一方面,医院端药品外流后,零售终端无疑是获益者之一;另一方面,网售处方药品政策放开后,医药电商对药店的冲击也在所难免。

基于2015年的数据估算,如果处方药政策放宽之后,现有药品空间将有望在医院以及零售终端渠道转换到网络终端。例如将有约700亿元的门诊药品转换到网络终端,特别是门诊非注射药品以及门诊OTC药品;约800亿元的零售终端将转化到网络终端。结果表明,最终网络终端的药品转化后的份额将从100亿元提升至1500亿元,占整体市场10%,使医药电商市场迈入发展新阶段。预计到2020年,医药电商市场届时将有望达到接近4000亿元的规模。

价值链重构

传统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制药企业具有较高的定价权,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较低且多层代理(全国级,省级,市级)较为复杂。医院则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的情况,压缩了药店的盈利空间。价值链终端的患者处于极不利的被动地位,饱受高药价的煎熬。而医药电商的发展将促进价值链上的生产、经销、配送以及终端用户环节的重构。

目前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分销渠道,既有模式的层层环节不仅降低了流通效率,使药品价格虚高,返利和回扣成为常态,堆高了制药企业的销售成本,而加价率管制的政策更促进了医院对高价药的偏好。医药电商有望推进流通环节的压缩,药品的选择将更加透明化与市场化,价格由药品自身以及用户需求决定。

电商平台将对药企产生分化的影响。首先,对于通用名药企来说,患者可透过互联网平台横向比较来决定性价比最高的药品,因此有望使过去销售力较弱的药企扩大市场份额。其次,对于大型药企与新特药企,新增互联网渠道将给药企带来更多流向变现的机会,若拥有独家品种将使其保持价格优势。

而对于药品批发代理来看,当前药品批发代理行业呈现多而散的格局,国内医药批发企业共1.63万家,排名前三的药品批发企业占整体行业29.7%,前十名占36.3%。药品分销集中度低以及规模化程度低增加了流通成本。

未来电商将主要从两方面对批发代理行业产生冲击:一方面,电商将压缩流通环节,对整体行业可能是利空,行业利润率或被削减;另一方面,大型代理机构由于拥有规模化效应以及把持终端资源,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攀升,进一步扩大行业资源整合。

此外,未来电商的发展将对医药物流价值链带来四方面的影响。首先,随着处方药的开放,B2C端的物流市场将被打开,物流市场规模将提升。其次,消费者购药的特性包含了量小以及分散等因素,因而物流成本将会提高。因此对于实力较弱的医药企业第三方物流可能是较好的选择,物流企业可趁此机会构建医药物流系统,达到GSP体系要求,与医药电商供应链相连接,促使第三方物流崛起。再者,药店将成为配送的重要组成,使其参与药品配送,做到用户即时下单、即时送药。

线下医疗服务

“以服务患者为核心”是互联网企业应当具备的思维模式。而围绕这一主题,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结合互联网、移动、传感技术,协调医疗服务体系中各方的核心诉求,建立起包括患者、医院、药企、社保等多方联系,让资源在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全新的医疗生态系统。

线上服务将替代部分传统的线下服务,患者可以在线上得到专业的医学建议、购买药物并分享经验而无须再占用线下资源。“春雨医生”是该领域的先行者。它向用户提供“自查+问诊”的功能,已积累激活用户4800万,拥有注册医生60000人。

互联网医疗将满足传统医疗无法顾及的细分市场。国内存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院内医治,保健以及院外康复等领域极度薄弱的弊端。互联网医疗的崛起给医疗服务的扩容带来了契机。就目前各方的布局来看,在线医疗服务已几乎涵盖医疗保健的所有环节,涉及健康管理、院外自诊导诊以及诊后的康复辅助和监测等领域,典型的应用包括健康管理的口袋体检、美柚;导诊服务的去医院、好大夫在线,以及康复监控的糖护士、iHealth BPM等。

线下资源不仅如此,线上线下融合将不断深化。线上医疗服务以及综合平台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让部分患者自我诊疗或者在线上获得专业服务,还可联合线下的各方资源,突破医院和地域上的壁垒,为患者找到匹配的医生甚至组织医疗团队,满足从低端到高端,从轻诊到重症的多层次医疗需求。例如基于自身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凭借平台优势联合线下诊所和医院的阿里巴巴以及运用线上平台整合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迈德瑞等。

智能可穿戴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中国201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9亿元,预计在2016年将扩容至228亿元。根据易观智库2014年消费者调查显示,目前可穿戴设备运用的前三大领域为健康、运动和医疗。

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可穿戴设备的演进、配套技术的完善、后台系统的整合以及数据智能分析能力的提高,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和医疗辅助领域的应用还将加强。一些曾经必须要在医院进行照护的病人由于有可穿戴设备的密切监测以及和医护人员的无间隙的数据分享可以在家中康复,将医院病床留给真正需要的患者。消费者将更愿意使用可穿戴设备检测自身健康状况并接受基于后台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建议或者在线医疗服务。

此外,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实现了对于使用者(包括患者)状态的无间隙监控,突破了传统医疗保健在时间上的限制。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这些数据通过整合分析将被应用于建立智能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服务生态系统等,应用到医药开发、医患沟通、医院运营、消费者自我监测等多个领域。因此,虽然目前硬件销售仍然是主要的盈利模式,但从长远来看,特别是当后台系统实现整合,数据相互对接之后,软件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将迎来巨大的利润增长。

猜你喜欢

医药线下终端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医药类非遗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