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

2016-04-13文/高

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组织者寄语仪式

文/高 云



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

文/高云

笔者是一名有一年多工作经验的团干部,在工作中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即使是平时不可一世的学生,在仪式活动中也会跟着仪式的程序按部就班。在工作中,笔者对学生仪式尤为敏感,为此,对于仪式的威力在哪里、仪式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组织者又应该以怎样的出发点去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梳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人类诞生开始,仪式就伴随着人类始终,人的一生也是在各种仪式中度过的。学校仪式并非繁文缛节,也并非科班程式,它宛如一个个美好的魔法时刻,为疲惫和匆忙的学习生活添上一抹抹愉悦的亮色,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是师生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

学校中的仪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人类诞生开始,仪式就伴随着人类始终,人的一生也是在各种仪式中度过的。仪式研究最先源于宗教仪式,到了近代,才逐渐走进世俗生活中来,一些节假日的仪式、庆典仪式等等才开始进入人类研究的视野。

仪式与一般性活动不同,它具有象征性、表演性、情境性等特征。仪式类型有很多种分类,人类学家格雷姆斯在其《仪式研究的起点》一书中,根据仪式的实际用途,将仪式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即:仪式化、礼仪、典礼、巫术、礼拜和庆典。以格雷姆斯的分类为基础,学校仪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学校“仪式化”行为,学校仪式化活动是学校场域内一种非实质性的,具有象征意义表达的相对固定的行为,如升旗仪式,入党、团、少先队仪式,成人仪式等;二是学校礼仪行为,其具有集体意义,如师生上下课时的行为等;三是学校典礼,如入学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本文讨论的学校仪式范畴仅限于学校仪式中的第一种类型,即学校“仪式化”行为,这也是与学生团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

仪式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次成功的仪式活动的标志是所有人员都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去参与其中,每一个参与者受到的感染是一样的,他们敞开心扉去接受仪式所赋予的影响。

仪式是一种触及心灵的情境仪式塑造着这样一种情境:所有的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他们协调一致,紧密配合,这种高度的统一性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群体压力,引导着人的从众心理,使人产生非理性控制的服从或从众行为。另外,仪式还具有心理安抚作用,人往往能在仪式中产生超脱感、安宁感和亲切感,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在感受着仪式的熏陶。这样的情境是能够触摸到学生心灵的,是不会被排斥的。仪式的神圣性,让人产生敬畏,仪式教育是一种神秘且有力的手段。

仪式是一种成长纪实的强化学校仪式教育实际上是学生的成长纪实,学生成长的每个关键性节点都需要仪式去强化。加入少先队、加入共青团、进入青春期等等这些关键节点,对于学生而言,是生命中永生难忘的“里程碑”,学生成长的转折点、闪亮点需要这种庄重的仪式去强化加深,而这些重要时刻也构成了学生时期最珍贵的回忆。

仪式是一种社会化的手段 仪式是一种不同于平时学习状态的一种活动,它的特性不是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在教育仪式中获得某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会做人做事,并把这种精神延伸到社会实践中。

对学校仪式的反思

组织过几次学生仪式后笔者发现,自己对学校仪式功能的理想期盼与其实际发挥的功能还有些差距,而且相信这个问题在大多数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值得去反思和审视。

学校仪式的形式化 仪式一般都是由几个常规程序组成的,学校仪式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仅仅注重仪式的环节、程序、规范而忽略其应有的道德教育意义,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而如果作为组织者一味地强调仪式的程式活动,不了解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为了展现这种行为而表现的时候,学校仪式就已经走进了形式化的泥潭。

学校仪式的趋同化 现如今,学校仪式设计的思路普遍趋同,没有彰显学校特色。仪式的设计和策划,仪式的内容安排,绝不是仪式本身短暂过程的时间流逝,而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应该把仪式作为文化的一项内容,突出学校的文化韵味。

发挥学校仪式的“威力”

作为一名团干部,很荣幸可以承接这样意义巨大的仪式活动,而又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充分发挥仪式的“威力”值得每一位团干部深思。

认识到学校仪式的重要性 时间愈久,仪式对于每一位管理者和组织者而言,就会渐渐变成“习以为常”,或者演变成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任务。如果管理者和组织实施者都不清楚组织仪式活动的意义何在,那么这样一场仪式必定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走过场。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是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外部环境,当青少年陷入信仰迷茫期,如果学校道德教育不能为他们解决信仰冲突,那么青少年定会“无所适从”,做出一些有违常规的事。而仪式教育就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仪式教育能够唤起学生深刻的道德情感体验,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 学校仪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仪式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如果仪式组织忽略学生主体需求,只关注流程的完善与实施,那么这无异于一场舍本逐末的排演。

作为团干部不仅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仪式的组织中来,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主体能动性,他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到仪式所要传达的价值观,才能自发地将其转变为内在的道德选择与能力。

如果学生不能感受到仪式所带来的神圣氛围,缺乏意义的体验,却要在权力的压制下不得不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甚至是厌倦的学校仪式时,久而久之,就成为权力驯化的对象。在经历了无数次被迫与服从之后,学生的主体性便在“习以为常”和“理所当然”中被逐渐消解了。

与时俱进要创新 仪式通常有一些固定的流程,很难创新,但仪式在材料和形式上的更新也是重要的,新的材料和形式将有助于吸引师生更大的注意,并最终影响仪式意义的传播。

以本校近期的离队建团仪式为例,删减了学生代表讲话这个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互相寄语环节,学生在活动前写好对他人的青春寄语,放在信封里,统一上交到团总支。在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打破班级,学生们任意抽取一份寄语,默念寄语并要求长久保存。

无论是学生代表讲话还是学生互相寄语都是在传递他人对自己的勉励,相对于学生代表讲话这个形式,学生互相寄语可以实现全员参与,这样一个带有偶然性又郑重的寄语活动,学生都非常认真地抒写,并有所期待,收到的寄语还具有保留价值,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教育效果更明显。

大题需细作 仪式常常是大规模的、隆重的,又是以精确的时间设计为前提的,特别需要有效的组织和严密的程序。作为组织者,事前再仔细设计也不为过。无论多大的场面,都能保证井然有序,无论怎样的意外,都能临危不乱。只要保证了整个仪式流程的顺利进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庄重的心灵体验情境。

实际上,每一场仪式都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次现场检验,因此作为组织者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如何通过仪式建立学生内心的秩序感,如何让仪式教育正本归位,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是仪式组织者的重要使命。

总之,学校仪式并非繁文缛节,也并非科班程式,它宛如一个个美好的魔法时刻,为疲惫和匆忙的学习生活添上一抹抹愉悦的亮色,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是师生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

(作者单位: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

猜你喜欢

组织者寄语仪式
寄语
特约主编寄语
新年寄语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导演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寄语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