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苗是我自己的孩子

2016-04-13李珍

社会与公益 2016年2期
关键词:春苗救助公益

文_李珍



春苗是我自己的孩子

文_李珍

记者:春苗成立到现在已经五年时间了,成长是很快的,尤其近两年,媒体曝光度也很高,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这几年的状态,你会用什么词?

崔澜馨: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几年的状态,就是学习。说心里话,注册基金会和刚拿到基金会的法人证书时,我还是门外汉,虽然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志愿者,但是并不知道基金会该如何运营,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咨询。

在这里我特别想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西部阳光基金会的秘书长来超,2010年10月基金会注册那会儿,她在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刚好有公益的课程可以学习,她特意为我申请名额,并收留我跟她同吃同住一周。另一位曾是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执行秘书长沈彬老师,记得2011年4月经朋友介绍与他相识,除了希望能够得到万科基金会的资助之外,还跟他咨询很多基金会运营方面的问题,每次都非常耐心的解答。6月份他推荐我参加北师大公益研究院(现中国公益研究院)基金会秘书长培训班,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公益行业的培训,从那开始我认识一些公益界的前辈,真的是不断的拉着大家咨询各种问题,向大家请教学习。

记者:你当时作为一个公益领域的新人,对于行业内的一些活动、培训,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参加?

崔澜馨:因为春苗没有企业背景,也没有政府背景,无论什么时间,那些行业内的沙龙、聚会,我都争取参加并争取发言,除了跟大家分享春苗所做的事情和请教遇到的问题,还不断地寻找合作资源。每次聚会除了跟老朋友叙旧,都要让自己认识一个新朋友。并且不断地跟人讲春苗的理念,春苗孩子们的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2011年11月份第一次参加非公募基金会论坛,我不仅争取发言机会分享了“医疗社工服务在儿童医疗救助中的重要性”,还在现场向腾讯基金会的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后来知道他是公益界的小钢炮窦窦)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春苗儿童救助服务项目既创新,又有前瞻性,为什么我们募款艰难?”窦窦回答“踏实做好项目,资源自会向你靠拢”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在几次培训上听到窦窦分享《建设信仰驱动的专业化公益组织—从使命到战略再到执行》,随着春苗的发展,每次听都新的收获,每次都跟他探讨,现在我们不仅是很好的朋友,他也用个人的力量连续三年捐赠春苗团队的部分学习成长经费。

让我特别感恩的,还有邓飞老师,他推荐我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虽可以申请公益奖学金,但8万的学费依然让我犹豫。我就跟身边的几个好朋友讲了此事,窦窦最先鼓励去考,多学习管理经验,帮我想办法一起筹集学费,最后我的学费都来自朋友们的支持,其中3万是窦窦资助的。中欧的课程确实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管理知识,对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结识了更多的小伙伴。

说实在的,春苗这五年,每个阶段都会迎接不同的挑战,每个阶段都遇到贵人相助。

记者:“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这些年为公益领域培养了很多人才,你也曾是其中一员,在其中有什么收获?

崔澜馨:我是2012年我成为“银杏伙伴”的一份子的,不仅得到连续三年,每年10万元的学习生活等资金的支持,还认识了更多的公益创业者,也有人称我们为“社会创业家”,同时每年小伙伴们还一起系统的学习。

记得在2014年2月在厦门聚会,南都基金会理事张瑞霖老师跟我们分享领导力,其中谈到他经营的企业是学习成长型企业,为每一个人创造学习成长的环境及条件,但学习后都要回来分享,而且有一套完善的学分激励机制。每一个人都要为大家的成长做贡献,大家相互学习,让每一个人都能吸收到营养,得到增值。当时我就想,春苗从2013年就开始定位我们是学习成长型组织,我们也一定要把这种模式引入春苗,从2014年开始,我们团队就开始每半年有一天集中的学习分享会,由外出学习的同事把自己学习的知识总结出来跟大家分享,分享之后大家一起探讨,这是我每次必须安排时间参加的活动,我也是分享人之一。未来我们希望也能够开发出适合春苗的学分激励机制,大家相互促进学习成长。

春苗的发展道路上,我跟我们理事长刘东医生分工各有不同,工作风格和性格也有些不同,他主要负责大方向及战略,我主要负责机构运营的具体执行。他抓大放小,眼光长远,我更关注细节,更多顾及眼前,所以也经常会因为机构的发展进程、项目策略等发生争执,银杏伙伴每年的出国学习,让我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更多地理解我们理事长的长远思路,我们俩的配合也会越来越默契,春苗的整个成长的道路也更开阔了,发展的步伐也增快了一部分。

记者: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波折和困境呢?

崔澜馨:不开玩笑的说,2013年之前我们更像一个团伙,2013年之后我们才真正地开始往一个专业的团队发展。2013年和2014年春苗干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既惊心动魄,又激动人心,同时也让春苗在运营方面更加专业。

2013年开始春苗团队本身的扩大,再加上加入了一个有着十多年的孤儿养育工作的大团队,大家的文化背景、工作习惯、管理风格等不同,大家又个性突显,沟通出现障碍,一部分精力损耗在内耗上,不仅是我,整个团队都有些心力交瘁。恰在此时,我听了彼得•德鲁克社会组织学习中心赵华老师讲的关于愿景、使命的课程,在学习预算拮据的情况下,我让8位春苗各部门的核心管理干部报名学习,学习结束,回来做分享,然后全员思考春苗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是什么,并给出详细的解释。历经四个多月的时间,三次集中会议,从下到上,从上到下,大家先民主再集中,让每一个人都充分表达,最终大家得到一个达成共识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全程邀请赵华老师参加指导。

幸好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好更多地救孩子,又有了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就这样,春苗顺利地度过了这次危机。

也有员工不认同春苗新的愿景、使命、价值观而离开,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大家在共同愿景、使命、价值观的体系下,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逐步顺畅,可以快速的达成共识,减少内耗,大家也在一起努力建立新的春苗团队文化。

春苗初创期,人员少,一人多职,大家靠激情和超负荷工作量完成救助工作,那时没有清晰的岗位责任和系统的薪酬及绩效管理制度。随着春苗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工作中由于岗位责任不清晰,出现一些工作推诿、延滞;由于没有系统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和绩效管理,内部管理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我不擅长此方面的能力,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相关专业的人才负责此部分工作,内部管理工作又一次陷入危机。

现在想想春苗真是幸运,总是在危机的时候就遇到可以帮助我们的人,2013年4月我认识了ABC美好咨询社专业志愿者组织,他们有战略、人力资源、营销、传播等小组。春苗在ABC的招募会上脱颖而出,他们决定帮我们做人力资源诊断,现在想起当时的感受都还想大哭一场。当时有百度的人力资源总监Tina、德勤的项目经理周鹏远带队为我们做人力资源方面的诊断,他们利用晚上下班和周末时间分别访谈了我们的员工、理事、理事长和我,5月底得出结论,整个的机构管理全部存在问题,而且针针见血,当时感觉同事们对我工作的不认可,我所有的付出都一文不值,心灰意冷,没有做下去的信心了,晚上回到家大哭一场,彻夜未眠,担心我的能力阻碍春苗的发展。

我求助理事长刘东和原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跟他们倾诉我的痛苦和无助,特别感恩他们倾听后给我认可和鼓励,刘东说“你已经很优秀了,春苗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能运营到现在的成绩,你的付出和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之所以提出我们在管理上的不足,那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咱们发展的更好,咱们要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完善和实现!”;洲鸿说“你做得已经很棒了,先别听他们说得那么严重,任何一家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管理问题,十几年的组织都有很多管理问题存在,你们才刚刚开始,别着急。”

冷静下来之后,我意识到我必须借助专业的人帮助我们梳理岗位责任、薪酬绩效及晋升制度体系,我跟ABC的人沟通,已经给春苗诊断完了,希望他们再给我们做一期,提出具体的解决执行方案。ABC同意了,周鹏远继续带队,我们理事长刘东也亲自参与,跟春苗秘书处小伙伴们一起历经3个月时间,2013年8月份各部门有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人手不足可以一人多岗,但是不能岗位责任不清晰;有了8级5档的薪酬、绩效、晋升管理体系。2014年3月开始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制度。

1_澜馨与康复的小仕子一起

2_与康复的小子铭一起

3_2013-05-12志愿者分享会现场照片——分享嘉宾崔澜馨

春苗不断地追求成长,2013开始春苗定位为学习成长型组织,每一个春苗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并不断地学习成长,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在不断增强。春苗制定了春苗人成长计划,每年组织内部学习,也与优秀机构参访交流,2014年核心骨干14人用三天半的时间到上海11家组织参访学习交流,回来之后各部门主管把学习到的管理经验应用在工作中。春苗一直是北师大社工实习基地,2015年北师大邀请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为我们提供建立透明规范的管理和评估体系(OCA)的培训。经过三天封闭式、全方位系统的烧脑评估之后,大家更深入了解了春苗各个模块的运营,找到优势劣势,我们正在努力让运营管理方面更专业,可持续发展。

春苗经历这五年的学习成长,我最大的感受是,勇于自我检讨、接纳,不断学习,然后把学到的变成行动,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春苗取得今天的成绩,没有捷径,就是脚踏实地,大家齐心协力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记者:之前你在采访中说过,给自己十年的时间做公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十年之约?目前看来这个时间会延长么?

崔澜馨:我2010年辞职做公益的时候是有些冲动的,想着是放下繁忙的工作,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公益,一边把自己的婚姻问题解决了。但是后来很多原因汇集到一起,刘东和我商量一起成立一个基金会,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当决定要成立一个基金会,肯定要招兵买马,要找人一起做事情,光我俩肯定不够的。而且进入到这个行业做事情,收入很低,肯定都不能跟商业比,那我们要找到事业合作伙伴加入,就要对别人负责。另外我们俩在这个行业都没有经验,而且社会对公益从业者的不理解不认同,整个公益大环境也都不好,一定是困难重重,我们就有了这个相互的承诺,彼此信任,不能遇到挫折就不干了,当时是定一个10年的期限。

近两年也有机构找过我,薪酬是春苗的五倍以上,但是我跟他们说,我不是在春苗打工的,春苗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一天春苗管理体系完善,可以独立茁壮成长,或者说我的能力不足以让它发展得更好,我们找到一个理念相同,更为优秀的秘书长,我肯定会退到幕后,陪伴春苗一起长大。我跟刘东一致认为春苗不是我们个人的,它属于每一位春苗人,大家有足够的发展及成长空间, 如果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力到位,我们会给每一个人公平的机会。

春苗情境领导力培训与训师合影

当真正的进入公益领域后,才发现越做就越不可能离开了,随着行业的发展,我觉得现在需要存量提升能力和增量的增加,当增量进来,也需要这个行业有领军人物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我想这也是银杏伙伴项目启动的初衷,既然我成为银杏伙伴一员,我就更有责任多做一点。所以说进入公益,十年是起步,我不会离开这个行业了。

记者:现在关于儿童救助、服务的公益机构也有一些,春苗跟这些机构有什么不一样?

崔澜馨:对于春苗来说,我们不属于持币待捐,资金雄厚的组织,我们在资金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得到救助,所以我们在项目之初就想,如果我们没有资金,如何让孩子们得到救助?在救助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2011-13年的时候,儿童救助组织基本都是单打独斗的,比如一个复杂先心的孩子,一个机构资助了其他机构就不资助了,但是一个孩子的资金缺口非常庞大,并不是一家组织可以全部资助的,我们是最先跟各个组织沟通,希望能够联合资助,先从复杂先心病开始,如孩子手术预算10万、15万,一家机构资助会非常困难,若联合起来,就能快速地筹集齐资金让孩子手术。

现在通过医疗社工通过资源整合,把更多的救助信息给到患儿家庭,通过联合救助,春苗为贫困患儿家庭主要提供系统的医疗社工服务,当一个孩子的资金够了,春苗就不资助手术款了,这几年,我们救助服务的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到最后都没用我们的手术款。

春苗现在有小苗医疗项目、小花关爱项目、小树成长项目和阳光雨服务项目,我们为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孤贫儿童提供救助服务。我们在孤残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在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心理、安全、筑梦七个方面提供服务,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目前这个社会对于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我们只能做加法,从而形成一个孤残儿童未来可以融入社会的服务体系。

记者:春苗实际上比很多儿童救助机构做得工作都更多、更复杂,或者说更专业,基于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划布局?

崔澜馨:讲一个故事,一个跟春苗合作的福利院院长打电话来说,他们那有一个自闭症儿童,因为只有他一个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不可以把他送到春苗。我们经过考虑,先把他接过来,到专业机构做了评估,发现他根本不是自闭症,就是性格内向,没有人跟他说话,他也不和别人说话。进入我们的教育寄宿家庭后,开始说话时特别冲也不礼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不管是家庭的父母还是学习中心的老师对他的爱是真的,他开始学会爱别人,他长得很帅气,又高高的,现在每天跟个小大人似得,变成孩子们的大哥哥,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我相信他会很快有收养家庭收养他的。

孤残儿童来到我们项目,除了保证他的生命健康,一定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教他们学会爱。孩子们需要有人跟他有强连接的关系,这样自卑感会减弱、安全感会增强。所以三岁以上的孩子会进入教育寄宿家庭生活,我会跟孩子们成为朋友,我们会告诉他,你有父母,有兄弟姐妹,有朋友,最后可能会有家庭收养你,有新的爸爸妈妈,不隐瞒,让他直面自己的情况。

我们每周都会有公开课,会告诉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行业的志愿者叔叔阿姨跟他们一起上课,鼓励孩子多跟志愿者们聊天,让他们需要知道有哪些职业,希望志愿者给孩子带来启发和梦想,这是孩子们进入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每月还有丰富的“童伴计划”活动等。

所以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

春苗情境领导力培训现场

记者:这五年来随着春苗的发展,对行业发展和政策推动做了一些贡献,主要是做了哪些推动?

崔澜馨:2013年,春苗组织了“中国儿童先天性疾病救助论坛”,在论坛上我们邀请民政部综合救助司和卫计委新农合的官员为我们解读大病补贴及报销政策等。我们把所有的救助机构的信息收录到一起,编撰了《中国儿童大病救助手册》,手册电子版随时更新,公布在春苗网站及微博上,同时我们也印制成册,发放给需要的组织及个人。现在计划完成《先心病养护手册》、《早产儿养育手册》等。2016年我们计划启动医疗社工培训的项目,为大病救助组织提供免费的理论加实践的医疗社工服务课程。

记者:春苗在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

崔澜馨:春苗这些年实际上做了四件事:第一是救孩子,第二是更好地救孩子,第三是更好更多地救孩子,第四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多地救孩子?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希望我们通过每年的服务基数,创建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然后教会别人同样运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竞争对手”。我们围绕这个理念做了一个20年的发展规划,前5年是项目的尝试和初建,现在基本已完成,接下来5年会做项目的优化与试推广,因为在推广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再进行优化,后10年是项目的推广和落地。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推动“儿童的社会服务社会化”,我们现在需要增长能力,做好准备。

我也经常跟春苗团队探讨,对于春苗来说,我们的项目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和受助人的需求,会有调整或者取消,但是春苗不会几十年就没了,我们会围绕着孩子们的需求展开服务。我在台湾参访学习时,看到家扶基金会60年,现在依然围绕着孩子的需求展开服务,他们创办的时候跟春苗现在做的事情差不多,我就想60年后的春苗是什么样子?

第一届先天性疾病贫困儿童救助研讨会

记者:所以春苗未来想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把行业内的资源整合起来,能够实现高效利用,去救助更多的孩子。

崔澜馨:对呀,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达到高效了,这个行业就发展起来了。我有时候就跟大家开玩笑说:先要保证捐赠人捐款使用的安全、有效,先不要谈高效。所以说心里话,在公益行业越久,如看到资源浪费就会越心痛,这时你就会觉得自己责任就越大。也有人接受不了这些,受伤而离开了。

中国公益事业刚刚起步,随着国家大政策的导向和法律的逐步健全,社会组织也会逐地地越来越完善。80年代改革开放,商业也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但是随着法治的健全,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完善了。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迎接,对于我来说,什么事都是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而且《慈善法》草案已经提案,虽然也有很多批判的声音,但是草案已经出来了,这就是进步,而且它又不是一成不变了,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修订。你看小米手机出来后,已经迭代多少版了。(笑)

记者:现在公益领域经常会提到社会企业这个词,似乎是给中国的公益找到了新的出路,你怎么看呢?

崔澜馨:这个问题我彷徨过,认真地思考过。曾经有人希望投资我创办一个社会企业,她对春苗小婴儿之家的护理阿姨们护理孩子的能力和爱心非常认可,认为比很多月嫂公司的月嫂强很多,她说现在二胎放开了,对月嫂的需求量一定大,我们创办一个月嫂社会企业,在我们的小婴儿之家上培养月嫂。但是我为什么现在没有做呢?因为我认真思考后,对于春苗现在来说,核心的竞争力是公益慈善服务这部分,不论是人才储备,还是我的精力,做社会企业都不是时机。如果现在把我们的阿姨抽出来做社会企业,会伤到原有的体系。

我也发现有一些公益组织受了感染,开始做社会企业,原来公益的那一部分没了,我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春苗身上。我不是在批判,

探索新的公益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也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不忘初心。记得著名公益记者申志民曾说过“不忘初心,挺你向前”,春苗的初心是更多更好地救孩子。

未来春苗是否会创办社会企业,这个值得探讨,我觉得那是未来整个公益环境变得更好了之后,或者说春苗的核心竞争力更稳定之后,可能会组建新的团队,做社会企业,但是一定保持原有的服务基础。

春苗团队培训

记者:你觉得你是事业心比较强的人么?

崔澜馨:哈哈,其实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从之前在政府工作,到企业工作,我都会去认真对待,我对自己有要求,干不了混日子的活儿。我觉得自己在不断寻找自己的价值存在吧。所以说,任何人都不是无私的,每个人做事情都是有私的,比如我在公益这个行业,我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存在,哪怕再苦再累,我都很愿意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我享受这个过程和结果。

就像有人说痛并快乐着,其实我不太愿意用痛这个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收获较多。比如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被领养了,看到一个孩子康复出院,我都会特别开心;当我知道一个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也会比较安心,因为我知道我们努力了。

记者:从薪水丰厚的企业辞职,自创公益基金会,很多人表示了不理解。你曾在一篇博客中回应,每个人内心有一把尺子,去衡量、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对你来说,你内心的尺子是什么?

崔澜馨:你说的这个我想起来了,应该是我发过的一个朋友圈。这个应该是当时大家讨论对成功标准的确定吧,就比如有些人认为有钱有权就是成功的,但是我认为得成功不是这样子的,我认为成功的尺子是我觉得我做的这件事是我想做的,我愿意去付出,我创造了社会价值,我做这件事是快乐的。

我记得我当时表达的是,不要用别人的尺子去衡量自己。

猜你喜欢

春苗救助公益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公益
公益
水下救助抢险
公益
水下救助抢险
雨润“春苗”茁壮长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天山脚下,关爱情深:“春苗营养计划”第3000所厨房在新疆落成
去嘎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