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抓难点 凝心聚力建小康
2016-04-13常志刚
常志刚
坚定信心抓难点 凝心聚力建小康
常志刚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社情、民心民意,从政治的高度、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抓住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这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越是深入推进、集中攻坚,越是需要全区上下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自觉担负起责任,主动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全力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任务。
人社部门将持续抓好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创新服务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全力推进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
人社部门承担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任务。同时,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也为做好人社工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014年以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做好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提高待遇等工作。出台了《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调整了缴费档次,提高了参保补贴标准,进一步增强了政策吸引力。下发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指导各地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经办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截至2015年9月底,全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726.9万人,享受待遇209.3万人,并做到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从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始,每年将基础养老金提高5元,2015年达到每月85元。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海、阿拉善等6个盟市和二连浩特市,结合自身财力,整体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锡林郭勒盟的11个旗县和呼伦贝尔市的4个旗县,也分别提高了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区城乡居民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72.8元,高于127.8元的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人社部门承担的任务,我们将持续抓好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重点围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详尽地掌握农牧民的参保情况,积极宣传参保缴费政策,做到政策宣传、参保覆盖不留死角,强化工作督查调度,确保参保扩面、待遇发放等任务全面落实。不断强化经办服务工作,严格责任要求,切实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规范、高效、便捷的服务。
创新服务方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落实“十个全覆盖”任务的同时,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开展了“十个全覆盖”信息互联互通惠民工作。发挥“12333”人社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综合应用,与农村信用社合作,依托嘎查村便民连锁超市,在60个旗县布建了4474个“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这一服务模式,使参保农牧民足不出村便能查询养老待遇发放明细、办理养老金转账和取现、在超市购物消费,方便了农村牧区群众,实现了持卡人员“社保查询不出村、选档缴费不出村、资格认证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持卡消费不出村”,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同时,面向全区参保人群提供网上服务大厅、手机应用、微信服务平台等便民服务通道,让群众真正体会到“人社服务贴近群众、人社服务就在身边”。
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是推进“十个全覆盖”的重要内容。今后,我们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快民生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克服困难,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的布建工作,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同步推进,实现人社民生服务平台在嘎查村的全覆盖。同时,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开发更多群众需要的服务功能,让群众享受内容更多、范围更广、使用更便捷的服务,实现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服务水平的新提高。同时,不断增强人社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学习基层在“十个全覆盖”建设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做法,学习广大基层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实干精神,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坚持民生导向,扎实做好人社领域各项工作。
二、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探索。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谨的作风,把事情做实、做好,真正让群众满意,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要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施“十个全覆盖”,农牧民是受益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群众自觉参与进来,依靠群众推进工作,不能所有事情都大包大揽。要尊重群众意愿,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多听群众意见。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府扶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搞建设,让群众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实施“十个全覆盖”,根本目的是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投入效应,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各地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下群众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工作,不搞统一标准,不搞“一刀切”,不做“华而不实”的工作。同时,随着“十个全覆盖”由行政村向自然村的延伸和推进,资金投入将会更大,各地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并统筹安排,不能简单地追求“高大上”,要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防止因拖欠工程款引发矛盾。
三是要注重建设、管理两手抓。实施“十个全覆盖”,是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大工程。各地应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既要抓好建设工作,把缺位的公共设施补齐,也要抓好管理工作,让建设项目建好、用好,保证这些公共设施能够长期发挥作用。要做好建设规划,做到按需要、有计划地推进建设工作,不搞盲目建设;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做到建好的项目有人管护,巩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让群众长期受益。
四是要注重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做好农村牧区的民生改善工作,需要补齐农村牧区社会事业的“短板”,根本上还要依靠农村牧区经济协调发展。各地应结合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大力促进当地产业发展,通过发展改变农村牧区的落后面貌。要结合地域特点、依据实际条件,鼓励发展新型农牧业产业,推进农村牧区的产业多元化。要优化农牧民增收结构,拓宽其增收渠道,特别是要完善落实鼓励农牧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工作,引导农牧民自主创业,培育新型农牧业主体,发展休闲农牧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建设特色嘎查村,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
(作者系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责任编辑:刘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