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香早’‘乌牛早’在重庆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2016-04-12侯渝嘉邓敏徐泽汪淮李中林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2期

摘 要 2009—2012年,在重庆市永川区进行了茶树品种‘碧香早’‘乌牛早’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的区域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碧香早’在重庆区域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旺盛,产量高,适制当地的名优绿茶,可作为优良品种引进种植;‘乌牛早’具有发芽特早的特性,也适制当地的名优绿茶,但采摘周期短,为满足该区域对早市名优茶的需求,可作为搭配品种,适当引种栽植。

关键词 茶树品种;碧香早;乌牛早;重庆地区;栽培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4-012-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224.1545.04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2-24 15:45:42

重庆丘陵山区独特的温、光、水、气等立地自然气候,为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早、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茶开采早、采期长,因而重庆丘陵山区是名优茶的优势产区。优良茶树品种是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任何一个茶树品种都是育种者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生产的需求育成,各有其生态适宜性和适制性,只有选用、推广与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生产水平等相适应的良种,才能保证茶叶生产的全面高产优质。茶树品种“碧香早”“乌牛早”都是适制绿茶的品种,近年来在全国茶区都有栽培引用。为丰富重庆区域茶树适栽品种的种类,为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品种选择依据,笔者对该2个品种开展了引种试验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乌牛早’:原产浙江省勇嘉县罗溪乡,系由茶农单株选育而成。春季萌发期特早,一般比福鼎大白茶早10 d以上,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含氨基酸4.7%、茶多酚13.1%、咖啡碱2.4%。适制绿茶。

‘碧香早’: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福鼎大白茶为母本、云南大叶茶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春季萌发较迟,比福鼎大白茶晚2 d以上,芽叶生育力较强,含氨基酸6.7%、茶多酚18.3%、咖啡碱4.7%。适制绿茶。

‘福鼎大白茶’:对照品种,国家级良种,为绿茶品种选育的通用对照种。原产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春季萌发期早,一芽二叶期在当地为3月下旬,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含氨基酸4.0%、茶多酚14.8%、咖啡碱3.3%。适制绿茶、红茶、白茶。在重庆区域栽培面积较大,适应性和适制性都表现较好。

1.2引种情况

引种试验区设在重庆市永川区永荣镇永荣茶场,北纬29°18′,东经105°39′,海拔450.8 m,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336.7 mm;土壤为沙质黄壤,pH=4.01,肥力中等,含有机质1.98%。

于2009年秋按双行双株条栽,大行距1.5 m,小行距0.3 m,丛距0.33 m定植。种植面积各品种2 hm2。

1.3适应性研究

参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进行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营养芽物候期等性状鉴定,产量按生产上的实际采摘情况进行记载。

1.4适制性研究

1.4.1 内含物成分测定

春茶第一轮采摘一芽二叶制成蒸青样,茶多酚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咖啡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水浸出物采用全量法测定。

1.4.2 感官审评

重庆茶区名优绿茶以针形名优茶为主,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按“永川秀芽”加工工艺流程制样进行感官审评。

永川秀芽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4~5 h)→杀青(蒸汽温度120~150℃,热风温度180℃左右,投叶量2.5 kg/min)→摊晾→初揉(20 min)→热风脱水(风温100~130℃,初烘叶含水率40%左右下烘)→摊晾→复揉(20 min)→做形(当锅温升至90~100℃时,即可投放揉捻叶0.7~0.9 kg,慢档理条约2~3 min,待条索挺直、紧结时出锅摊凉)→干燥(热风温度90~100℃,含水率达6%~8%时下烘)。

2结果与分析

2.1移栽成活率及生长势

于2010年12月对成活率、树高、树幅等基本适应性进行了测定。从表1可见,乌牛早、碧香早定植一年后都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碧香早的树高、树幅、一级分枝数、成熟新梢长度等生长势指标都优于对照,乌牛早则略弱于对照。新梢生长量和新梢生长的强弱与产量高低密切相关,新梢生长量越大,越高产,反之,新梢生长量小,则产量较低,可见碧香早具有较强的丰产性。

2.2营养芽物候期

连续3年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的观察,结果见表2。乌牛早在2011年、2012年一芽一叶期分别比对照早16 d和25 d,保持了其特早生的特性;碧香早在重庆表现为早生偏迟,2011年、2012年一芽一叶期分别比对照晚6 d和1 d。

2.3产量

引种试验区域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采摘标准为独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夏秋季基本不采茶,产量以生产实际采摘数量为准。

碧香早在重庆区域表现出生长势强,采摘轮次多,易采摘,从表3可见,2013年、2014年碧香早产量都高于对照,2年平均比对照产量高81.23%;乌牛早的再生能力较弱,春茶采摘轮次较对照少1~2轮,2年平均比对照产量低32.61%。

2.4感官品质

参试品种制样送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4)表明 ,碧香早制成的“永川秀芽”色泽翠绿油润披毫,香气栗香较鲜爽,滋味较浓厚,审评得分高于对照;乌牛早制成的“永川秀芽”色泽翠绿鲜润,香气栗香,滋味醇和,审评得分略低于对照。

2.5理化成分含量

参试品种春茶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见表5,与在当地的表现相比,碧香早在重庆区域的内含物成分表现为氨基酸含量减少、茶多酚含量增加,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酚氨比较大,所以成茶滋味较浓,在制茶过程中要适当降低揉捻的程度,避免苦涩味;而乌牛早则是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小、茶多酚略有增加,酚氨比较小,制成的永川秀芽滋味醇和。

2.6抗逆性

经田间调查表明(表6),小绿叶蝉、茶跗线螨、云纹叶枯病为主要发生的病虫害,碧香早、乌牛早抗螨、抗云纹叶枯病的能力优于对照。

2011年6—8月重庆遭遇特大高温干旱,降水少,旱期长,持续高温时间长,强度大,蒸发量大,土壤墒情日益恶化。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表7),碧香早、乌牛早、福鼎大白茶都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但碧香早、乌牛早耐旱性都强于对照。从定植开始,碧香早、乌牛早在重庆都能安全越冬。

3结论

根据茶叶生产实践经验,选用茶树优良品种时主栽品种要求适制当地主产名优茶类,品质特征显著,适栽性强,相对早生和产量高,注意早、中、晚品种搭配,搭配品种要求品质优、萌发期有明显差异,适制多茶类等。

本试验结果表明,‘碧香早’在重庆区域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旺盛,产量高,适制当地的名优绿茶,可作为优良品种引进种植;‘乌牛早’具有发芽特早的特性,也适制当地的名优绿茶,但采摘周期短,为满足该区域对早市名优茶的需求,可作为搭配品种,适当引种栽植。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