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儿科传染病思路浅述
2016-04-12董昇
董 昇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1
中医防治儿科传染病思路浅述
董 昇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1
对于现代传染病在长久的中医医学理论中的研究,一直是以温病、疫病为表述进行的相关治疗及预防的方法论述。从中医角度来看儿科传染病,主要是考虑到儿童脏腑尚嫩,发病较快,易传变,且儿童发育迅速等特点,重在通过气营血辨证、三角辨证的诊疗方式,以治未病的观点来对待儿科传染病的治疗,这在现代儿科中医学方面的发展是非常明确的防治思路。
中医;防治;儿科;传染病;思路
随着现代预防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治疗方式的不断提升。虽然各类儿科疾病都得到了很好的医学疗效,但是基于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各类传染病的不断频发,比如,手足口,禽流感,水痘等传染病。使得儿科传染病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工作重点。中医儿科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受,因其显著的特色优势,在现代儿科传染病的防治中具有了很大的发展。
1 儿童发病机理特征
儿童在生理方面尚处于发育阶段,五脏六腑气为长足,在各类传染病的抵御方面明显差于成年人。同时,儿童生理上的稚阴稚阳也导致其容易感染疾病。儿童脏腑精力虽不足,但经脉旺盛,就会导致儿童在的传染病后,极易发病且传变快速,从而易染邪气,预后能力较差。比如在手足口的高发季节,只有病情轻微,且控制及时,大部分都能够得到痊愈。但是也存在少数因机理能力太差,而病情加重的个例。
2 中医范围的辨证治疗思路
中医范围的辨证治疗方法非常多,常见的有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三角辨证等。每种辨证治疗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使用范围,对于小儿传染病的治疗来说,主要是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主。
2.1 卫气营血辨证治疗
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创立的,其原理是通过分析病灶的深浅、发病长短及病情严重情况进行了病情发展和症候类型的分类:卫分、气分、营分和血分。
(1)卫分以温病初期为主,其症状多以发烧、少汗、体冷、喷嚏及舌苔厚,脉浮等。可以采取银翘及桑菊饮进行清热解秒,发汗避邪的治疗。
(2)气分则出现在温病中期,症状表现为高烧、口干多汗、腹胀便秘、舌苔黄燥、脉滑等为主。这个阶段的治疗以清热保津为主,如:白虎汤。
(3)营、学分则表示温情已经发展到了高端期。营分表现为全身滚烫、开始出现斑疹、心烦口燥,舌红脉细,偶有胡言乱语。叶天士对此阶段的治疗讲究清热泄火为主,并需要营阴滋养、补充营气,讲究由内而外的透达,可用清营汤。现代儿科传染病的营分症状可以描述为:抽搐、昏迷,泻热已经入营分和血分。在基本降温基础上还需要配以清新开窍剂,来防止邪气攻入心营,进行病情的控制。
(4)对于血分证的症状,基本上就已经开始神志不清、昏迷不醒、咳吐血。叶天士人为,既已入学血必耗费血,必须进行散血凉血。借助犀角地黄汤来解毒、活血。由于传染病的形式和发病多种多样,对于卫气营血的阶段过渡难以准确的进行判定,再加上小儿脏腑稚嫩,可以在辛凉解表,清火去热的同时进行凉血解毒。并考虑到小儿的阳有余而阴不足,可以行养阴生津的中医治疗方式。在原有治疗基础上通过参附龙牡汤等的益气养阴之剂进行固化。
2.2 三焦辨证治疗
三焦辨证治疗是由吴鞠通创立的。
(1)上焦,为温病初期,病主肺卫,症状多以低热、体冷、头痛,咳嗽,舌苔白薄,脉浮为主。多以轻清的金银花、桑菊、薄荷等花叶类药物为佳,逼邪外出。当外邪已入心包,则可出现身心灼热,神志不清或者昏迷症状,这时急需进行清心开窍,通过清宫汤来送服紫雪丹、直报丹等。
(2)中焦为温病中期,上焦病未治则转入中焦,入脾和胃也。其症状以高烧、恶热、面红口干,多汗,舌苔黄燥,脉洪而有力为主。吴鞠通提倡以清气分大热的辛凉重剂为主,比如白虎汤或者是承气汤。通过脾胃升降条例来调畅气机。比如,儿童常见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就属于脾胃实热,并伴有早期的脑水肿、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时,就可以通过承气法来通泄去里热,临床医疗上有着非常明显的疗效。(3)下焦则指温病已发展到末期,中焦病不治,自入下焦,入肝和肾脏也。其主要症状多以低烧,面红耳赤,手足心热,神情倦怠,心脏颤动为主。邪既已入下焦,肝肾出现阴伤,适合通过厚味滋养或者是潜阳重镇药品进行给药。常用的药物有鳌甲、地黄、阿胶、牡蛎、龙骨等,主要是通过滋阴潜阳来一直下焦病情。
3 中医外治法治疗思路
中医的外治法是以刮痧,气熏、外敷,药浴、针灸、放血等多种服务作用,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式。另外就是“治未病”,这讲究的是预防为主,以早期隔离与传染源阻断形式来进行疾病的防治。必须对患者衣物通过中药汤进行蒸煮来消毒。同时,中医讲究通肠腑,讲究人体的三分饥与寒,认为儿童暴饮暴食,过于安逸也是导致传染病高发的一种原因。
4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中医学领域没有相关的细菌及感染学说,但是其中的瘟疫并理论却是对现代传染病的一种中医理论阐述。中医儿科对现代传染病的治疗,以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传染病的控制。中医治疗讲究的是以儿童的病理特点为基础,形成的特色防治基础,从而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1]周正.治未病学说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02):302-303.
[2]曹凤城,孟宏伟,曹雪滨.中医儿科治学体会及对疾病的防治经验[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05):113.
[3]朱彩霞.小儿生理病理与常见病的关系[J].内蒙古中医药,2003,24(03):15.
[4]汪受传,陈争光,戴启刚.水痘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1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