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张老照片后的尘封往事

2016-04-12张自强

金秋 2016年9期
关键词:岐山县岐山书记

文·图/张自强

五张老照片后的尘封往事

文·图/张自强

第一张拍摄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

这是我的祖父张金全。我的老家在岐山县五丈原镇五星村。祖父幼年上过私塾,后来爱好秦腔戏,在村里的江湖班子(相当于现在的自乐班)中座鼓,当领班,乡亲们称他为“江湖会会长”。八年抗战期间,村子里的江湖会没有活动。抗战胜利后的春节期间,江湖会恢复活动。翌年春季,村里举办诸葛亮庙会(因在五丈原下的五星村举办,古时称“五星会”)。当时因为祖父有了长孙(我的大哥),心情高兴,就邀请照相师傅来家,拍摄了这张照片。

第二张照片拍摄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

这是我父亲张潼担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7军暂编26师中尉连指导员时照的。解放前,岐山县渭河以南没有高小。那时孩子入学都晚,我父亲上高小时已16岁,毕业时已经18岁。父亲曾是岐山县第二高等小学的优等生,受过岐山县国民政府教育科的奖励。本来要上中学,但正值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在西安举办了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4团(简称“战干团”,当时又称“黄埔军校西安第7分校”),父亲弟兄3人,也有壮丁义务(即服兵役),因而就放弃了上中学的打算,上了“战干团”。毕业时,全体学员集体加入国民党,并举行宣誓仪式。因为蒋介石兼任“战干团”团长,所以出席毕业典礼并讲话,还给每个学员配发了一把“中正剑”。

父亲在“战干团”毕业后,身挎“中正剑”、肩扛“十字带”,满怀保家卫国之志,走上了抗日前线。在对日作战中英勇杀敌,身负重伤,回家治疗。伤愈后抗战已结束,就再没回部队。由当时岐山县国民政府进行安置,先后担任乡公所户籍干事、国民小学校长,曾兼任过国民党保分部书记(相当于村支部书记,当时国民党保分部书记一般都由国民小学校长兼任,只挂虚名,保长拿实权)。这张照片以及那把“中正剑”作为父亲从军的贵重纪念品被祖父严加保管。解放前夕,照片被细心的母亲密藏,“中正剑”则被祖父砸碎,抛于渭河之中。

第三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3月16日。

我的父亲在1948年下半年,就已经秘密参与地下党的活动。1949年夏季,岐山第3次解放时,曾与白昭(宝鸡市技术监督局离休干部)一起,接收国民政府武侯乡公所。成立武侯区人民政府,白昭任区长,我父亲担任区文书兼会计。后因历史问题又被安排回学校,担任小学校长。这张照片是1956年3月,父亲(坐着左一)任岐山县处士乡小学校长时,由于乡政府机构变化、干部分别时合影留念。

1957年9月,在“审干”运动中,父亲因为有历史问题,被辞退回乡劳动。当时也没受政治处分,被定为“候补社员”。

从“社教”到“文革”,我的父亲作为“历史反革命”一直被批斗,整个家族受连累。两个伯父家的孩子,因不懂过去的历史原因,都迁怒于我父亲,造成家族之间关系恶化,长期闹矛盾。

第四张照片,拍摄于1979年3月。

我作为“历史反革命”的“狗崽子”,出生就遭厄运。刚刚一岁多,母亲作为“历史反革命”家属,被编到“学好队”劳动改造。可怜我的祖母,一把眼泪、一口糊汤和在一起喂我,我才没被饿死。

在我上小学时,启蒙老师凤胤(曾任岐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峰青(曾任岐山制药厂工会主席)没有因我是“黑五类”子女而歧视过我。初中时的赵文远(曾任蔡家坡高中副校长)、雒根申老师也不以出身论英雄,使我在初中阶段屡屡得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1972年冬,我以高分考入岐山县高店高级中学。高志明(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师荣誉)、孙宏统(曾任蔡家坡高中校长)、唐周俊(曾任岐山化肥厂厂长、宝鸡市劳动模范)、王智林等老师不但教我知识,还给我做人的信念和尊严。我的入团问题,从高一开始,历时两年(当时高中为两年制),后经团县委研究,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才通过。到毕业前,我才以“可教子女”的身份加入了共青团。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值得我尊敬和怀念的是彭谦(曾任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还有我的同学赵三忍(照片后排右二)。当时因父亲的历史问题,其他初中毕业生都进学校当民教、在大小队当会计,而我只能在广阔天地种田。因自己高中毕业,有写作特长,既做技术员又当政工员(通讯员)。1977年冬季,彭谦在公社任主管农业副书记,赵三忍当时是公社农场会计、团支部书记、大会战指挥部政工组组长,农田基建大会战广播室要一名编辑,于是将我调到广播室。因我把广播节目、宣传栏办得有声有色,引起彭谦注意,后来调我到公社农技站,开始进入机关工作。

这张照片是我1979年3月参加公社团代会的留念(后排坐着右一),后排左二为时任五丈原公社团委书记赵月勤(曾任岐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参加工作后,我通过刻苦自学,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并荣获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荣誉称号。我主编的《中共岐山历史(第一卷)》,获陕西省党史研究优秀成果奖。个人专著《黄土地上的轨迹》,获宝鸡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第五张照片,拍摄摄于1981年5月2日。

关于父亲的公职问题,父亲、我与大姐曾向岐山县有关方面多次申诉,没有解决。1981年“五一”节期间,我与一位表兄,星夜赶往西安,找到在省级机关工作的表弟,递上“申诉书”。他看后说很有希望纠正,答应转交省委领导。看到父亲的历史问题有望解决,我如释重负。这也是我第一次去西安,回来前在钟楼照相留念。后来,父亲的历史问题彻底平反,恢复公职。虽没经济补偿(未补发工资),但在政治上获得了退休教师的身份,在物质上享受退休教师待遇,从此我们做子女的不再受到牵连。

这5张照片,每一张都是沉甸甸的历史,记录着我家祖孙3代人生的坎坷经历。我常常翻出来,与孩子们一起看看,让他(她)们不忘昨天,珍惜今天。

猜你喜欢

岐山县岐山书记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一碗面”里装了多少“经济学”?——岐山VS化隆:产业效益取决于产业“烹饪”
我的识字小秘诀
读书记
王天然
集书记
难以阻挡
岐山哨子面
揭阳·黄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