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

2016-04-12易思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深圳518172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趣味教学方法

易思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



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

易思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广东 深圳 518172)

摘 要: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已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由于应用文强调格式,注重程式,条条框框繁多,规矩要求严格;加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偏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故而显得沉闷呆板和枯燥乏味。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探究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引趣法、人文激趣法、语言探趣法等,以增添教学情趣,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趣味;教学方法

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意义和作用对于广大师生而言已是毋庸讳言的事情了。但遗憾的是,由于应用文讲究格式,注重程式,强调规范,条条框框较多,规矩要求较严;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工具性,过于强调应用文写作的知识性、技术性、功利性,而弱化乃至忽视了应用文写作的人文性。其结果是,教师缺乏教学激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用文写作(当然包括一切课程),当以激发趣味为要务,首先让课堂活起来,然后才有教学成功的可能。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一文中开篇即言:“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1]应用文写作也应该“拿趣味做根柢”,切实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最后达到学懂学好的目的。本文拟对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略作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1 故事引趣法

故事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替代形式,最终也是要达到表达观点的目的,但人类生而喜欢听故事,而不太喜欢听观点。因为观点往往先入为主,意味着灌输、注入乃至强迫他人接受,而故事是一种相当取巧的表达方式,它带给人们的是图像化、形象化、情节化的记忆,不但通俗易懂,而且新奇有趣,引人入胜,让人易于接受,印象深刻。所以,一个精妙的故事,永远胜过一堆观点和道理。因此,在教授应用文写作时,教师不妨拿出讲故事的本领,通过故事来载道说理,传达见解和观点,这样才能循循善诱,化晦涩为通俗,化刻板为形象,化枯燥为新奇,从而让学生听得有味,学得有趣,记得牢靠。

比如在讲解应用文诸多格式、程式、规定、规则、规范等繁琐的内容时,学生肯定听之乏味,甚至恹恹欲睡;但如果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故事中去,则如枯木逢春,别有风趣。例如在讲到应用文涉及一些重要数据时,一般要用大写的汉字数字“壹”“贰”“叁”等来表示时,这时讲故事就来得非常讨巧有味。如《资治通鉴》卷288记载:后汉宰相苏逢吉,因为与另一大臣李屿有矛盾,便心生怨恨,伺机报复。李屿的仆人葛延遇因为不满李屿杖责过自己,便诬告李屿谋反,李屿被酷吏史弘肇屈打成招,说自己“与兄李崧、弟李羲、外甥王凝及家僮共二十人”准备“纵火焚烧京城作乱”。在结案上报时,苏逢吉取笔把“二十”改为“五十”,结果李屿兄弟三人及其家属等50多人全部被冤杀。又据王庆云《云天诗稿》记载:明末宰相周延儒,曾私改公文害死文人出身的兵部尚书、民族英雄卢象升。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河北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写信向朝廷求救,周延儒因与卢象升有过矛盾,便把卢象升“军中只有一日粮”的紧急奏章改为“军中只有十日粮”,卢象升便因缺粮战死沙场。试想,如果李屿供状中的“二十”写成“贰拾”,卢象升奏章的“一日”写成“壹日”,则奸臣无从篡改,故事的结局就要好很多。这样两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以血淋淋的事实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乃至铭记于心:应用文中一些重要数据必须用大写的汉字数字,这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如果说历史故事有些遥远,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因不谙应用文格式而发生的故事甚至笑话。我国当代语言学泰斗王力先生,曾经在《谈谈写信》一文中说到,一些青年学生连信封都不会写。他说,他收到的信,信封上收信人一栏中常常有这样几种称呼:“王力收”、“王力(教授)收”、“王力爷爷收、王力伯伯收”等。王力先生说,写“王力收”的人,直呼其名,太不客气,一点不懂礼貌;写“王力(教授)收”的人,又“太客气了”,但不知为什么要把“教授”两字括起来,是不是说“你本来不配当教授,我不过注明一下罢了”;至于“王力爷爷收、王力伯伯收”这样的写法,则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比如一些青年写信给父亲,在信封上写的是“xxx父亲大人安启”,写信给姐姐,则写“xxx姐姐收”,这非常可笑。因为信封上的收信人姓名是写给邮递员或送信人看的,他们可不叫收信人“父亲”或“姐姐”。这是信封的问题,再说信里面的问题。某杂志曾刊载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学毕业生,向一家心仪的大公司投递一封求职信,信写得很好,对自己的情况介绍得很到位,人事经理很满意,但当经理看到信末署名处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名字时,便摇头了,于是把信丢在一边,把他放弃了。原来,这位学生的署名后面缺乏礼告语。所谓礼告语,就是礼告敬辞,是用在信件署名之后的礼仪用语,比如给尊长的求职信,署名后可用“叩上”、“拜上”、“肃上”、“敬启”等礼告语。这看似是个格式问题,往深层里想,又是个礼貌修养问题。这样的警示想必对于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都是难以忘怀的。

可见,有了故事,枯燥死板的格式、程式、规定、规则、规范等等就有了“人味”,有了色彩,有了文化意蕴,如同在淡而无味的菜肴中加入了佐料,顿时变得色香味俱全,引得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一言以蔽之,讲故事对于增添教学的趣味与效用,可谓功莫大焉。

2 人文激趣法

应用文写作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用性是评价它的首要标准。基于这种观念,有人武断地认为应用文没有什么学头,不过学个格式罢了,只要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从来没有写过应用文,找有关书籍查一查,就可解决问题;甚至网上还出现了应用写作模板,写作时只需把相应内容套进去即可;还有一些研究应用写作的专家,也特别强调应用写作中的技术因素,仿佛应用文写作是一种冷冰冰的工具。[2]而实际上,应用文写作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而破解应用文“冷冰冰”魔咒的秘方,只能对症下药,那就是重视应用文写作的人文内涵,在传授应用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鲜活的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知识化育结晶而成的内在于人的一种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其核心内涵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是一种普遍的人道主义情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尊重、维护、追求和关切,比如人类所普遍崇尚之善良的人性、科学的理性、高尚的德性以及在日常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美好品质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作为与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文,实乃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素材,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比如说,应用文对主旨和材料的第一要求就是实事求是,要求材料真实可靠,不带个人情感偏好,不能凭空想象虚构,这非常有益于培育人的公正、客观和科学的理性精神。《续资治通鉴》卷30记载一个故事:北宋官员杨亿奉命起草一封答复辽国的书信,其中有“邻壤交欢”一句话,宋真宗在审核时,对“邻壤”这个词不满意,欲改为“朽壤”、“鼠壤”、“粪壤”等词。可杨亿不干,他改是改了,可没照宋真宗的意见改,而是把“邻壤”改为“邻境”。因为他知道,皇上拟用的几个词语,含有露骨的贬义与仇恨之情,是极其激愤之语,是不理性的,说不定会导致外交纠纷乃至军事冲突,破坏宋辽之间多年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所以宁愿辞职也不曲改字句。杨亿对待公文的严谨不苟的态度,展现出一种可贵的品格与骨气,更体现出十分清醒而非凡的理性精神。又如,应用文作为传递信息、沟通关系、处理公私事物的一种工具,必须讲究文明礼貌性,这对于学生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文教育。央视《新闻1+1》等新闻媒体曾经曝光一篇粗暴的公文,引发了一场舆论之战。说的是,湖南石门县委宣传部向多家新闻单位和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成德林----一条披着记者‘羊皮’的狼”的公函,内容描述《中国妇女报》湖南记者站工作人员成德林有违法违纪行为,其中有“疯狗”、“瘟神”、“丧家之犬”、“黄鼠狼”甚至“狗日的”等字眼,说成德林“眼光阴冷可怕”,“面貌令人可憎”,“让人第一眼见了,就觉得不是个好东西。” 这事被人讥为“狗日的新闻”事件,从反面告诉人们谦逊礼貌、文明修养之于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如,有些应用文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甚至人命关天,文中该传递和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主张与态度,有时严肃考量着人类的良心与人性意识。清人《冷庐杂识》记载了一件感人的事情:有一个叫封翁的官吏,承办一起盗案,见卷宗上有“盗供纠众自大门入”的字样,并已初定死罪。封翁知道这些人都是贫苦百姓,而且只是偶尔作案,不是什么土匪强盗,于是建议长官在大字上加一点,以减轻这些百姓的罪行。这位长官也是心善之人,“悟而从之”,便在卷宗上的“大”字上加一点,改为“犬”字。于是这伙案犯的罪行就变为自“犬门”入室偷盗,也就是一伙从狗洞里爬进来做贼的小偷,而不是明火执仗从“大门”强行入室抢劫的巨盗。一字之改竟救数人之命,表现出对人类最宝贵的生命的珍重和关切,闪耀着人文精神中最为主要的精神——“人性”的光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甚至还可以根据应用文的不同内容、要求及功能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人文教育。比如:根据合同的契约性,培养学生平等协商的意识;根据广告的真实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根据通报的惩恶扬善功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精神;根据调查报告的实地调查要求,培养学生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学习与工作态度;以及根据慰问信、感谢信、倡议书的不同文体特性,培养学生关心人、感恩人和报效他人及社会的美好情怀,等等。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是应用文的内在本质。”[3]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写作的知识与技术,也要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学生受到人性、理性、情感等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这样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才内容丰满,色彩丰富,鲜活生动,趣味盎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3 语言探趣法

文章本是语言的艺术,应用文当然也不例外。古代文人炼字炼句的精神值得我们仿效。唐代诗人贾岛曾骑在毛驴上想出一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推”字不妥,欲作“敲”字,苦吟冥想时竟冲撞了时任京兆尹兼礼部侍郎的大文学家韩愈,经韩愈沉思点拨,认为“敲”字为妙,于是成就了“推敲”这一文坛佳话。还有北宋文豪王安石,其《泊船瓜洲》七绝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中的“绿”字,开始时写作“到”,后为 “过”,又为 “入”,再为“满”,最后定为“绿”,真可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者在语言的汪洋大海中终于搜寻到那么一个精准的字、一个恰切的词、一个美妙的句子,其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而艰辛之中也蕴含着无穷的探究乐趣。

作为应用文的语言,准确性是它的最高标准和第一要求。在应用文中,有时一字之准,乃明作者之意;一词之确,乃定全篇之旨。三国贤相诸葛亮,曾写过一篇家喻户晓的应用文——《出师表》,文中对刘后主刘禅提出了三“宜”、三“不宜”的建议:“诚宜开张圣听”、“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陛下亦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宜”与“不宜”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应当”与“不应当”的意思。诸葛亮用“宜”与“不宜”两词,反复提醒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刘禅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不含糊,用词非常明白和准确。而且,这两个词还有更值得深究的地方,那就是,“应当”“不应当”属于上对下、尊对卑的用语,按理说作为臣下的诸葛亮是不能够这样对后主刘禅说话的。但倘若我们了解刘备将刘禅托孤于诸葛亮时,曾嘱咐刘禅“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这个背景,我们就能深切理解诸葛亮如此用词的良苦用心:他写此《出师表》,不仅出于君臣之义,更怀有父子一般的赤诚无私之情。后人因此而深为《出师表》的真情至情所感动,民间甚至有“读《出师表》而不流泪者,非忠臣”的感叹。相反,如果用词不准确,哪怕是词意稍有模糊,也会使应用文在真正要起“应用”作用时遇到很大的麻烦,甚至导致不良的后果。清朝乾隆年间,榜眼出身的胡高望出任江苏乡试考官。因为当时照相术还没有发明,准考证上没有照片,为防枪手替考,考生循例要填面貌册,写明自己的身高、面色、有无胡须等。有一考生,脸上长有少许胡须,于是在册上填“微须”二字。入考场时,被胡高望拦住,说他是假冒的枪手,两人争论起来,考生说“微”是“少”的意思,胡高望则骂他连“微,无也”都不懂,把考生赶出考场。“微”古义有“少”与“无”两个意思,考生用词模糊,其遭遇不能说没有自取其咎的原因。

应用文的语言,还有一项特别的要求,就是简洁性。这里举两个现代名人的例子,让大家领略语言简洁的魅力。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弟弟曾离家出走,郁达夫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仅6个字就唤得游子归家。此六字为:“弟速归,妈哭你。”一个“哭”字,道尽了母亲的忧急悲伤,令人何其动容![4]还有一个是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妙改说明书的例子。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带去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准备举行电影招待会,欲以文化为突破口,推动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工作人员非常重视,连夜赶写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总理看后很不满意,于是亲自动手,最后把说明书修改为一句话:“请欣赏一部彩色戏曲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果引起很好的反响。《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爱情名著,内容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似,也是一个关乎生死之恋的爱情故事。周总理的修改,直扣主题,毫无琐言赘语,真可谓要言不烦,一语中的。使语言简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词语应简略,恰当使用文言词语和缩略语;句式应简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言语应简练,少说空话、套话;表达要精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等等。[5]鲁迅《答北斗杂志问》一文说得更简单:“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可见,推敲锤炼语言堪称是一种高超的艺术,甚至是神奇的魔术。在应用文中,不但改换字词能变幻出不同的花样,就是相同的字词稍变顺序,也能生出迥然不同乃至天壤之别的风景。古时有一个人,在闹市纵马飞奔踏死一人,被人扭送官府,押入死牢,一刀笔吏见案卷中的结论是“跑马伤人致死”,便提笔将“跑马”二字颠倒一下,改为“马跑伤人致死”。“跑马”变“马跑”,罪不在故意,便可免死。再如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曾因屡败于太平军而自请朝廷处罚,奏章中有“屡战屡败”一语,被幕僚李元度改为“屡败屡战”,曾国藩因此不但没有因屡打败仗而受责,朝廷反而表扬了他奋勇无畏、虽败犹荣的作战精神。因此,炼字炼词炼句,对语言进行精雕细琢,追求和探寻语言的艺术奥秘,也可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平添一番别开生面的乐趣。

当然,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如果运用得好,也不失活泼风趣。关键是,教师头脑中要有趣味观念,心里面要有趣味意识,深刻认识到趣味是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实实在在地把趣味当作教学的根基和灵魂,如此,我们的应用文写作才会真正地活起来,才会有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应该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所应追求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A]. 梁启超文选(下)[C].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469.

[2] 谢秀亮. 也谈应用文的人文性[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 45.

[3] 李默涵.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与应用文写作教学[J]. 石油教学, 2011(6): 46.

[4] 谢延秀. 应用文语言的审美特质[J]. 榆林学院学报,2006(1): 74.

[5] 王降汾,肖利娟.试析应用文语言的简略性[J]. 应用写作, 2009(7): 6-7.

【责任编辑:羊玲】

中图分类号:H1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32(2016)02-0088-05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易思平(1967-),男(汉),江西宜春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大学语文教学。E-mail:yisp@sziit.edu.cn

Discussion about fun teaching methods of practical writing

YI Siping
(Public Course Teaching Department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enzhen 518172, P.R. China)

Summary: Practical writ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compulsory public basic course has been received growing attention by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ile, due to the stressed formats and routines, as well as variou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quested by the course, teachers tend to focus on its role of being a instrument tools and ignore the human nature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refore, the course seems to be dull and boring in students' eyes. So, in order to add fun in teaching, activate teaching atmosphere, stimulate student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ultimatel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urpose, as teachers, we must explore the use of 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such as story method, method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s in the humanities, method of language exploration, etc..

Keywords:practical writing; fun; teaching methods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趣味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午睡的趣味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