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2016-04-12吴小芬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静脉炎生理盐水输液

吴小芬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红安县 438404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吴小芬

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红安县 438404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因反复穿刺造成的患儿痛苦和恐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护理实施工作中,严格掌握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指征。规范操作规程,掌握穿刺技术对预防小儿静脉补液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翻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系统的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注意要点和事项,以便全面的掌握握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为广大护士及病人提供方便。

留置针;护理;小儿静脉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和转化,百姓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也愈来愈高。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反响。更为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减少了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有利于血管保护及紧急抢救。更为护士临床工作带来方便,避免了诸多的医疗纠纷问题。

1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方法

1.1 穿刺方法

操作前认真查验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好,使用期限、型号、套管与针是否完好,导管与边缘是否粘连。穿刺前应转动调整针芯,以便送管和拔针顺利,做好穿刺前物品的准备工作。

皮肤消毒与准备 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地方。常规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次,消毒直径范围6-8cm。如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应剃除穿刺部位周围毛发10cm左右,用温湿毛巾擦掉散落的毛发,以便血管的充分暴露和胶布固定。

穿刺时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先用手固定,抽出针芯,缓慢试推液体,待液体滴入通畅后,如针头部位不肿起,再边推注液体便送管,因为小儿血管较直的部分短,见回血后再进针容易刺破血管。穿刺成功后,用4cm的3M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留置针,固定时注意敷贴的紧密、平整,注明留置日期及时间。

1.2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留置针的留置过程中无静脉炎时,常规留置3-5天,可视患儿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留置期。一般不超过7天,以免药物对血管的长期刺激引起静脉炎。定期定时查看患儿穿刺部位周围皮肤,严防静脉炎的发生和留置针的脱落现象。患儿自我保护能力差,活动度大,应加强看护人的宣教,加强看护,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

1.3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式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以有效避免血液回流,发生堵管。输液结束时,用5-10ml无菌生理盐水缓慢推注,便推便退针头,以正压封管,或者使用12500u的肝素钠加入150ml的生理盐水配成的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每次抽取2-3ml的肝素钠封管液在输液结束时进行封管。再次输液时,用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推开,常规消毒肝素帽,再次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肝素液封管会发生血液流到官腔的现象,要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1.4 心理护理

患儿在情绪紧张及哭闹时血管容易收缩,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因此护士应态度和蔼,以消除患儿的恐惧感;着装整齐,选择清洁明亮的穿刺环境,尽可能为患儿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

2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几预防

2.1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未掌握技巧,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严格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轻巧、稳、准有利于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如果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出现异常或者具有痛感,应及时拔针。

2.2 液体渗漏

穿刺成功后固定不牢,患儿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等可导致液体渗漏。因此应妥善固定导管,与家属做好沟通工作,避免患儿因肢体过度活动造成输液渗漏。发现输液渗漏,应立即拔针。

2.3 导管堵塞

封管液的种类、用量、封管方式不正确、患儿的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均容易造成导管堵塞。因此,正确选择封管液,掌握封管方式方法及适应征能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护士应严格把握。

2.4 静脉炎

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应使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但应注意避开穿刺点。也可涂抹如意金黄散以促进炎症吸收。

2.5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的形成多与静脉内血流缓慢有关,穿刺时应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血管分布等情况选择相对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静脉,尽一切可能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3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前护士应做好宣教,耐心像家长讲解留置针应用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其明白应用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让家属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使用过程中做好看护,避免患儿过度活动、输液肢体下垂等;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渗漏等并发症。

加强输液的监管,定期定时查看患儿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情况,严防脱管、静脉炎、静脉血栓及感染的发生。温度高、湿度大、小儿代谢旺盛等原因造成透明敷贴容易脱落、因此要定期更换敷贴。一般每2天更换一次敷贴。

穿刺周围皮肤应每日使用碘伏消毒1次,输液器具每日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发现针眼局部表现,及时用碘伏面签消毒皮肤-导管截口,待干后更换敷贴。

若再次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或受阻,切忌用力注射,以免将血栓推入血管。还可用0.1%的肝素钠生理盐水2ml回抽血凝块,如无效可拔出留置针。

加强患儿营养,增强抵抗力,穿刺时避开感染部位。注意在输注高渗、高浓度的液体几化疗药物以后,必须使用等渗盐水或低渗盐水彻底冲管后再封管,以预防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1]徐丽华.新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5,27(08):859.

猜你喜欢

静脉炎生理盐水输液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