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期刊的相对价值价格比和网络传播途径
2016-04-12周兴旺张晓粉
周兴旺,张晓粉
(四川大学1.学报编辑部;2.《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64)
数字期刊的相对价值价格比和网络传播途径
周兴旺1,张晓粉2
(四川大学1.学报编辑部;2.《宗教学研究》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分析了纸本和数字科技期刊的相对价值价格比,发现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即数字期刊对读者更有利。总结了科技期刊能够使用的几种网络传播途径,简要讨论了这些途径对期刊竞争力的影响,以便为期刊经营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期刊;竞争;价值成本比;替代
一、科技期刊的获取途径
为买方创造价值、满足其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1]众所周知,科技期刊具有精神文化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读者对期刊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期刊为读者创造价值的过程,换个角度看读者对期刊的接纳、认可和鉴赏也赋予了期刊的影响力,[2]而这些都以读者对期刊的获取为前提。科技期刊的传播途径就是读者的获取途径。为获取科技期刊,读者必然要付出(时间和资金)成本,同时还存在失败的风险(这也终将转化为成本)。读者成本与期刊的传播途径密不可分,[3]并且读者总是倾向于成本最小的获取途径。因此,研究读者的获取途径及其变化趋势对期刊经营者有效制定实施其发展策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科技期刊出版正处于纸本与数字出版共存时期,两种出版方式各有其传播途径和不同的相对价值价格比。所谓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核心是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4]从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及阅读需求分析,数字期刊与纸媒期刊一样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而数字期刊具有的快捷搜索、方便查找则是对纸媒期刊功能的拓展,即数字期刊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当读者为数字期刊付出的价格小于或等于纸本期刊时就可以形成对纸本期刊的替代。
从读者角度分析纸本和数字期刊的相对价值价格比,发现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对读者更有吸引力,数字出版对纸本出版的替代已是无可避免。此外,还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网络传播途径,并就其对期刊竞争力的影响进行简要讨论。
二、读者获取途径的变化
对以纸本出版传播的科技期刊而言,读者主要通过图书馆获取。在纸本时代,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科技期刊,该获取途径也因高可靠性、低成本而成为读者的首选。但是,随着数字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纸本期刊生产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及检索不便的劣势显现无余。此外,受到场馆容量及采购资金的限制,近年来国际国内各图书馆无一例外地减少了纸本期刊的订阅量。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作为藏书量在我国排名前五的大型图书馆,其对纸本科技期刊的订阅量却很少,能够查阅到的科技期刊仅数百种,而我国的科技期刊则有近五千种。这便造成该获取途径的可靠性持续下降,推高了读者的成本。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深刻地改变了整个科技期刊出版业,[5-7]重塑其产业链,科技期刊的互联网获取已成主流。截至目前,全球多数科技期刊普遍已加入各类学术资源数据库,而且图书馆正不断加大对这些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因此,读者现在只需通过图书馆的搜索引擎就能便利地获取到科技期刊,成本几乎为零。
数字出版的科技期刊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互联网。与之相适应,读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获取途径:
(一) 获取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8,9]
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免费学术资源获取途径。此类免费学术资源主要有以下一些来源:
1.作者分享其已发表的论文。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这种方式来分享学术资源、以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与利用。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存在著作权问题,且数量稀少。
2.后印本。经同行评议后等待被正式刊发的学术论文称为后印本(post-print),其与最终发表版本的差异很小。为减小学术论文的出版时滞,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主动将后印本放到互联网上,或者同意作者在论文发表一段时间后将后印本合法地分享到互联网上。当然,作为一种创新,目前互联网上的后印本学术论文数量比较少。
3.预印本。预印本(pre-print)是相对后印本而言的,是指作者自行分享到互联网上的、未经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目前互联网上开展预印本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康奈尔大学的http://arxiv.org,PeerJ公司的https://peerj.com/preprints/以及我国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www.paper.edu.cn)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未经同行评议,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是存有疑问的。
4.开源期刊。开源期刊又称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对读者完全免费,即读者不必付费订阅,甚至不用成为网站会员就可以自由获取。开源期刊多为新创期刊,所刊发的学术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且其发展前景目前在业界还存在争议。
(二)图书馆的学术资源数据库
近年来,数字化的学术资源数据库的覆盖面飞速增长,全球绝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已被收录其中。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图书馆在不断压缩纸本科技期刊订阅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数字化学术资源数据库的采购力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是国内最大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之一,馆藏纸本图书超过500万册,电子图书200余万种,引进和自建数据库100多个。就科技期刊采购而言,该馆2013年订购纸本中文期刊1456种,纸本外文期刊897种,合计2353种,而同年采购的数字资源中可利用全文的外文期刊7000多种,中文期刊9000多种,合计16000多种,两者的品种数量相差近7倍。
图书馆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不仅包含传统的科技期刊及开源期刊,也还有一些创新出版的科技期刊,优先出版期刊就是其中之一。
在科技期刊网络化传播途径下,读者只需付出极少的资金成本成为图书馆会员,就能以零时间成本的方式方便可靠地获取科技期刊,其相对价值价格比大大高于纸本出版模式下的图书馆获取途径,可见数字出版必然形成对纸本的替代。
三、科技期刊的网络化传播途径
数字期刊对纸本的替代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生产者的科技期刊就必须实现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否则就必然被淘汰。就我国科技期刊而言,内容的数字化生产已经普及,因而转型的重点在于期刊的网络化传播。参考国际国内的情况,我们将科技期刊常用的网络化途径总结如下:
(一)加入第三方学术资源数据库
我国的科技期刊普遍采用这种方式。截至2012年11月,我国的三大资源数据库万方、同方、维普所提供的网络期刊数量分别达到8141种,9830种和12000余种,收录数字化科技论文数千万篇。[10]该方式的优势在于对科技期刊的经济实力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实力较弱的科技期刊;劣势在于用户与科技期刊之间加入了学术资源数据库后科技期刊的议价能力被削弱,其经济利益受损难以避免,从而可能对科技期刊的竞争力造成损害。
(二)自建学术资源数据库
这是诸如Springer、Reed-Elsevier等多数国际出版巨头所普遍使用的方式。不管是新建还是收购已有的学术资源数据库,这种方式对科技期刊经济的实力要求都很高。但其优势也很明显:首先,一次性的投入带来的却是长期的收益;其次,所需的高额投入可以形成很高的进入壁垒;再次,科技期刊可以减少对图书馆等的依赖,提升科技期刊的议价能力,甚至直接面对终端用户,从而为通过会员注册等方式获取利润创造条件;最后,生产流通环节的一体化有利于科技期刊打造差异化经营特色,建立起长期的竞争优势。
(三)多刊联合建立资源数据库
我国的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学期刊网等采用这种方式。其中,中国地学期刊网包含中国地质学会所属的26种科技期刊,而中国光学期刊联盟则是以《中国激光》为牵头单位组建的跨主管、主办、地域的科技期刊集群,目前已拥有近50种光学期刊。在我国科技期刊实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科技期刊的数网化问题,但其中的责权利划分及协调机制等问题则有相当难度,因而这种方式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四、 结 语
综上,可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读者对科技期刊的获取途径由基于纸本的图书馆获取变为基于数字的图书馆获取。因而科技期刊必须及早向数字出版转型才能避免被淘汰。其次,在基于互联网的获取途径中,受制于较小的资源规模,目前互联网资源的免费获取还不是主流,而图书馆获取方式不仅费用低而且可靠性高,具有明显优势。最后,为尽早转向数字化出版,科技期刊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网络传播途径,以兼顾读者的需求和保护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迈克·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3-24.
[2] 龚维忠. 现代期刊编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10.
[3] 杨春,李国明,王香环. 谈我国期刊发行方式[J].编辑学报,2000(4): 205.
[4] 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2010(21):6-8.
[5] 程西泠. 网络化时代出版业的危机与未来[J].新产经,2012(6):47.
[6] 黄乐. 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的危机和出路[J].编辑学刊,2000(4):22.
[7] 游苏宁. 网络时代秉烛前行[J].编辑学报,2015(6):511.
[8] 邵晋蓉,王桂香. 学科文献免费数据源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6.
[9] 王世民. 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J].情报探索,2008(10):48.
[10]谢新洲,等. 科技期刊竞争力评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32-37.
[责任编辑范藻]
收稿日期:2016-03-17
作者简介:周兴旺(1973—),男,四川邛崃人。编辑,博士,主要从事编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4-0085-03
Comparative Value and Price Ratio of Digital Periodicals and Net Broadcast Path
ZHOU Xingwang1, ZHANG Xiaofen2
(1.Editorial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Journal; 2. Editorial Office of Religion Study, Chengdu Sichuan 610064, China)
Abstract:The comparative value and price ratio of the paper and digital technological periodicals shows that the latter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former, that is, the digital periodicals are more convenient to the readers. This paper summerizes several net broadcast pathes used by technological periodicals and discusses their influences to the competition power so as to provide referances to the operators of periodicals.
Key words:technological periodicals; competition; value and cost ratio; sub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