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现状及发展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16-04-12刘长宇李彦翰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播音员四川

刘长宇,李彦翰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现状及发展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刘长宇,李彦翰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地方高校校园广播是学校信息宣传的重要媒介平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舆论媒介工具。在新媒体不断融合和地方高校地域偏远传媒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环境中,校园广播出现了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播音质量不高、节目缺少审查和监督环节以及节目内容单一等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为例,分析运作现状,找出关键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冀对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促进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广播;四川文理学院;关键问题;发展策略

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相对闭塞,和国家重点高校相比而言,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速度较慢。地方高校中校园广播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一直担当着传递校园文化和树立学校形象的职责,是地方高校党委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大学生的重要舆论媒介。作为这样的传播媒介,地方高校校园广播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权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考虑因素,是检验传媒专业的学生是否培养合格的重要指标,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宣传形式不可取代的。但在新媒体融合大环境和地方媒介发展相对缓慢小环境的矛盾境地中,地方高校校园广播在艰难中生存与发展,很多节目处于崩溃的边缘。地方高校中校园广播的现状是什么?如何提升校园广播的品质?如何真正重视大学生听众的特点和需求?如何让地方高校中校园广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摆脱现状得到跨越式发展?笔者以川东地区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发展进行一定深度研究。

一、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梳理

四川文理学院地处川东名城达州,其校园广播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择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作为研究对象。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站始建于1987年,隶属于学校党委宣传部。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有成员百余人,分为播音部、编辑部、采访部、秘书部、活动部以及理论学习部六个主要部门。

播音部是主要担任校园广播一线播音工作的部门,其部门成员现在14人左右,全部由全校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学生担任。主要工作为每周周一至周五午间档和晚间档的播音工作,以及中午《校园1+1》新闻社会热点部分搜集新素材和晚间档新闻节目素材的搜集整理工作;编辑部是对播音稿件整理编辑的部门,主要负责午间档《校园1+1》节目校园热点板块对各个二级学院交上来的通讯稿进行收集、整理、审核、登记修正以及编播工作,辅助播音部的播音工作顺利进行;采访部是一支由外景采访记者组成的部门,也是文稿撰写人才培养基地。该部按照分组管理模式,积极培养大学生新闻撰写能力以及新闻采访能力。与播音部、编辑部都有一定地联系,为播音部提供外景新闻素材,为编辑部提供文字新闻素材;秘书部是整个校园广播协调工作的核心,主要负责校园广播站内饰物的安排和整理工作,从事会议的安排、记录、整理、总结工作,附加整个部门的账目整理工作;活动部主要策划组织各类活动,其中包括“三球”比赛、“印象·青春”特色晚会等活动。该部培养大学生在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集体凝聚力,提高个人社交能力,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理论学习部主要是以授课的方式对内部成员开展理论学习,讲授各类国内外最新知识。配合学校对校园广播站所有成员进行党的理论学习和社会事件的反思、提升播音员的学习能力,加强成员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知识,让播音工作各个环节更加顺畅自如。

二、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的现存问题

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慢慢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校园广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不断提升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的质量和水准,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出现多个虚设部门

根据调查得知,每周周一至周五午间档的新闻节目《校园1+1》,只有校园热点板块编辑部的修改编辑的同学会和当天播音部的播音同学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而在社会热点板块以及每周周一至周五晚间档的节目内容均由当天播音部的播音员自行搜集整理播音内容,和编辑部没有业务交流。也正是由于节目内容的素材由各二级学院的通讯稿和播音员自行搜集的内容构成,也就省去采访部外景记者的采访素材,自然,采访部的外景记者就很少有外景采访任务。至于秘书部、活动部以及理论学习部这三个部门开展的工作更是微乎其微,可以说是形同虚设的部门。

(二)播音质量不高,缺乏专业指导

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播音部现在共有14名播音员,专业背景都不一样,大概有10名同学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其他4名来自其他专业。由于选拔时缺乏专业化的评价标准,招录后又缺少专业系统地学习和指导,使播音员在播音中出现许多普通话语音、语调以及词汇的错误,加上对广播设备使用不熟悉,影响了节目的播音质量。校园广播播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1]因为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导致了前一期的播音出现了错误,在后一期继续恶性循环。校园广播的播音员不能够第一时间找出自己播音过程中的问题,部门内部也没有及时系统地进行纠正问题以及给出整改意见,这也成为校园广播缓慢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节目缺少审查和监督环节

目前,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的地方高校校园广播和国家公共大众媒体相比,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广播节目审查和监督这两个重要环节。校园广播作为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媒介平台,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活动。因此,节目质量的好坏与审查和监督这两道关口联系非常紧密。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是由党委宣传部主管,但缺少实际的管理力度。由于主管领导的主要任务不在这里,加上没有深入学习广播电视理论和关注广播电视发展实际,自然不能对校园广播的发展作出总体规划,提出具体思路。[2]每天的节目文字素材只有一道搜集加工的工序,由编辑部编辑的同学或播音部的播音员完成,节目制作环节简单,缺少复查和终审的严格把关人,加大了文字稿件出错的概率。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也缺乏固定的专业人员监听和记录的监督环节,不能及时有效地将节目播出的错误反馈给播音员和编辑。

(四)节目内容单一,缺乏校园民意调查

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由于采取传统的去商业化的运作模式,缺乏一种良性积极的竞争力,使得在地方高校中处于传媒垄断地位,节目制作不够精细化,节目内容相对单一,缺乏创意,不能满足大学生听众的普遍诉求。可以最直接了解大学生兴趣话题的方式就是校园民意调查问卷,但是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没有进行过一次校园民意调查,对大学生的兴趣和最新关注热点不能及时了解和跟进。节目内容和大学生听众的关注点严重脱节,节目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交流薄弱,节目品质自然不高。

三、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的发展策略

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现状的分析,罗列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校园广播从初期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由于各种新媒体在快速发展,校园广播这种传统媒介在窄缝中艰难地生存着,要想获得快速提升,需要根据问题制定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精简部门,提高运作和工作效率

现在媒体的工作准则讲求“又快又好”,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工作速度的提升是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的现状梳理得知,校园广播有六个子部门,而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其中一二。因此,“精简部门,提高效率”是地方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的策略之一。采访部的外景记者积极投身外景采访和素材搜集等工作,为播音工作提供第一手的音频素材;编辑部积极配合外景记者的采访工作,根据第一手的音频素材编写文字新闻,以及负责认真修改各二级学院的通讯稿,完成编写、初审以及复审的工作,力求在文字稿件上降低出错的几率;播音部的播音员主动和编辑部编辑联系沟通,询问和讨论有歧义和不理解的文字语句,做到备稿充分具体,心中清楚。至于秘书部、活动部和理论学习部要认真思考部门职责以及工作量大小。如果确实作用不大,可以进行选择性取消或者融合到其他的部门当中去。总的目的就是提高每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聘请播音指导教师,提高播音员的业务水平

地方高校校园广播和各级电台广播还是有所不同的,播音员主要由学校里的播音爱好者组成,往往专业素养不够,学习时间几乎没有,在播音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自然播音质量会出现问题。加上大学生在校专业学习的有限时间,播音员成为一条快速的流水线,一名校园广播站的大学生播音员的播音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两学年,工作周期较短,实际播音适应工作的时间较长,老带新的工作不能有效落实,使得播音员业务能力成为一个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1.进入本地电台电视台现场观摩学习和定时举办播音专题培训讲座

地方媒体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性,但是相比校园广播的发展而言,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此,地方高校校园广播要充分利用好地方媒体的资源优势,进入地方电台电视台观摩不同类型节目播音的节奏、语气和状态,在实践工作中解决部分播音问题;除了“走出去”的观摩学习,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讲座学习。定期从地方公共媒体中邀请自身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到学校来举办播音专题讲座,通过他们讲授自身播音的经历以及请教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快速成长和发展,提升播音的业务水平。

2.给地方院校校园广播配备固定的专业播音指导老师

地方院校校园广播的播音员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大一和大二的大学生,播音的专业素养不足,需要长期的指点和反复的训练,这就需要配备一位固定的专业指导教师。在校园广播站每年招新的时候,专业播音指导教师要严把选人标准,选择语音标准并且情绪饱满的大学生,这就为保障播音员的播音工作做好了第一步;根据不同播音员的音质和性格确定适合的广播节目,又为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做好了第二步;每天对播音员的播音工作进行监听、记录、思考以及建议环节,帮助播音员不断完善播音技巧,不断提升播音的水平。

3.定期召开播音业务水平交流会,相互交流播音感受

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员除了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提升播音能力之外,定期召开播音业务交流会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不管是地方电台的观摩学习,还是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学习,都需要自身内在的感受理解。和其他播音员们交流播音的感悟,可以在交流中强化正确理解,改正错误的理解,加强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增进部门成员的凝聚力。

(三)学校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监审部门,有效保障校园广播节目质量

校园广播要办好办精,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3]对于学校的主管部门而言,现在对校园广播的监管力度是不够的。校园广播要得到一定的发展,必须设置专门的监审部门。从节目的采集编辑开始,是第一道制作闸门;再到专业指导教师的审查,是第二道检查闸门;最后到专门监审部门的审查,是正式播音前的最后一道闸门。在正式播音时,专业指导老师和专门监审部门的监督员分别从专业角度和政策法规角度对广播节目进行细致的监督。经过多级和多环节“把关人”的监督和审查,播出的节目质量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获得保障。

(四)定期开展校园广播调查问卷,丰富校园广播节目内容

当前,大学生作为地方高校校园广播的主要受众,却出现了对校园广播置若罔闻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思考,多种原因背后有一点值得校园广播负责人思考,就是广播的内容不是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所有广播节目的内容都象编辑和播音员自行选择整理,缺少了民意调查这个环节。因此,想要提高大学生们收听和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定期在校园中开展校园广播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不断调整节目内容。在保证没有逾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大学生们的诉求点,迎合他们的兴趣话题,把节目内容的范围扩大,真正让大学生听众对校园广播感兴趣。

(五)多种新型媒介有机融合,加强播音员和听众之间的互动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兴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介的结构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任何单纯的传统媒介想要长时间独占鳌头的时代已经结束。[4]各种新型媒介像身上的零部件一样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的发展举步维艰。地方高校校园广播作为传统媒介,要想改变现在缓慢的发展态势,和多种新型媒介有机融合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新媒体,让更多大学生们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搭建更多资讯和交流平台。[5]将校园广播和现在大学生使用率较高的微博微信进行捆绑。

总之,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地方高校校园广播,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媒介,必须发现现有运作模式的缺陷,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真正让地方高校校园广播获得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淮凤.高校校园广播建设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0(12):94-95.

[2] 李德龙.高校校园广播的生存困境与受制原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91-93.

[3] 石玉冰.高校校园广播建设刍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4-155.

[4] 宋慧杰.高校校园广播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7):111-113.

[5] 王超.高校广播站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探究——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广播站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6):79-80.

[责任编辑范藻]

收稿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校级课题“四川文理学院校园广播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2015GJ003Y)

作者简介:刘长宇(1988—),男,四川成都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媒介话语与播音主持研究。

中图分类号:C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4-0081-04

Compus Radios in Local University:A Case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LIU Changyu,LI Yanhan

(Culture and Media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Compus radio in local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media room for the publicity of school's inform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s culture constraction and a main consensus tool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new media and the comparatively underdeveloped media by the remote location result in such burning problems as loose connection between departments, lower quality of broadcasting voice, insufficient supervision of programs and simplex content. The case study of the compus radio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its present state of operation and finds out the existing key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in order to dir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s radios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y; compus radio;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key problem; develop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播音员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理由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细微之处见功夫——播音员的情感掌控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