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事微评

2016-04-12

农村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村子贫困生诈骗

网事微评

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因为村里收电费不按村民实际使用度数收费,而是按村民家有多少个照明灯计费,每个灯每个月收费高达40元。这个村之所以要按照电灯数量收费,是因为只有一个总电表,大家一起用电一起缴费。既然如此,那当然是谁用得多谁就“赚”了,谁用得少谁就“亏”了。群众反应强烈。

微评:给每家每户都装一个独立电表就能解决的事,为何不做?背后恐怕是有些人的利益在作怪。

房屋倒塌所映衬的是人本关怀的缺失

10月10日凌晨,浙江温州鹿城区双屿街道中央涂村4间6层农民自建房发生突发倒塌事故。截至目前,共搜救出28人,其中确认死亡22人,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众多知情人不约而同地指出,倒塌房屋及其所在区域的自建房普遍存在加盖行为。

微评: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强铲转基因玉米”别忽略监管失职

日前,在陕西榆林靖边县的农田里,74岁的村民张春梅(化名)望着地里横七竖八被砍倒的玉米,痛哭流涕。60多亩的制种玉米眼看要收获时被当地政府部门告知,必须强制铲除,原因是制种玉米父本中含转基因成分。和张春梅有着相同经历的农户还有很多,他们分布在靖边县的红墩界、黄蒿界、海则滩等多个乡镇。据报道,当地遭强制铲除的玉米已有4000多亩,当地政府向农户承诺每亩补偿1400元。但村民们普遍认为补偿太少。

微评:整顿“转基因”乱象,不能只让种植的农户成“冤大头”,必须追究当地监管部门的失职责任。

(责任编辑:刘晓)

办事请领导吃饭成为风俗?

不久前,四川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村民拨打《华西都市报》“监督进行时”热线,反映村民到村里办事,村干部均会暗示请吃饭或者送红包。该村一位小组长直言,办事请村上、乡上“领导”吃饭已成为该村的“风俗”。村里63岁的孤寡老人钟广福,为了申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花了600多元请村、乡干部吃饭,给他们买烟。

微评:打“老虎”拍“苍蝇”的同时,最基层的腐败更不能忽视。强烈谴责这些雁过拔毛的村干部!

农转非可不放弃土地

9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开发布。根据这一意见,北京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已经有30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欣慰的是,现实中很多地方都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不放弃土地的诉求,允许农民带着土地进城。

微评:这种政策创新,对于城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原村主任竞选失败竟然殴打当选者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日前公布了一案例:肖某是云南省宁蒗县某村委会的原村主任,他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连任失败,怀疑当选者的亲属有拉票行为,并在路边捡起石头殴打当选者马某头部,将其打倒在地。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肖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微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农村治理系统性问题的突出表现。

教育扶贫要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

22岁的小刘是西安思源学院大四学生,今年他在陕北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但暑假他持《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在村子里盖章后,回学校审批时,却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

微评:以有无电脑识别贫困生,与贫困生的“精准”资助相差十万八千里。

博士村的成功之道

浙江东阳市区往北25公里,有一个叫古渊头的村子。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这个村子走出了25名博士、202位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和553位大学生。这座学风兴盛的古村落近日因央视报道“爆红”。

微评:这个村子有许多因读书而改变命运的先例,所以重学之风浓厚,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诈骗村”反映了乡土文明的缺失

河南上蔡是冒充军人电信诈骗犯罪的始发地和重灾区。近年来,从身着军服冒充军人诈骗到冒充军人电信诈骗,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上蔡县政府部门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一边是在逃人员陆续归案,一边又新添在逃人员。如何修复“犯罪土壤”,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微评:在追问个体的是非对错之外,反思“诈骗村”乡土文明的缺失,同样迫切和必要。

要把缴了的电费“赚”回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纪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问廉》节目披露,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

猜你喜欢

村子贫困生诈骗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诈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