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脑内慢性缺血灶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6-04-12李诗雨王进鹏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青海省脑血管病

李诗雨王进鹏

1青海大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16 2青海省人民院神经内科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

高海拔地区脑内慢性缺血灶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诗雨1王进鹏2

1青海大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16 2青海省人民院神经内科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7

高原脑血管病在高原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有学者研究调查显示,就脑血管病发病率而言,每10万人中便有大约192人发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际临床工作中,脑血管病患者脑内慢性缺血灶非常常见,但由于不是脑血管病特异性征象,故相关研究甚少,随着3.0T 核磁(MRI)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扫描序列的不断拓展,在临床上脑内慢性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增多,提高了对脑内慢性缺血灶的认识。既往国内外文献都已对此进行详尽研究,但大多数资料均来源于低海拔地区,而对高海拔地区的了解却十分有限,本文就高海拔地区脑内慢性缺血灶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高海拔;慢性缺血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1 概述

高海拔:通常人们将某地与海平面高度差达到1500-3500米称为高海拔;达到3500-5500米称为非常高海拔; 达到5500米以上称为极高海拔。

高原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脑血管病(主要为缺血型)在高海拔地区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主要由于生活环境与习惯的差异,例如:高海拔寒冷缺氧、高盐高脂饮食等[1]。因此使高原脑血管病形成独立的危险因素。因而高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是高原地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临床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脑内慢性缺血灶与脑血管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2]。

2 慢性缺血灶与脑血管病

2.1 慢性缺血灶的定义

脑缺血:因脑内血流量(CBF) 的减少而引起脑细胞的功能与形态变化,故MRI上表现出异常信号的病灶,通常称脑缺血灶。我们把突然性的CBF减少称为急性脑缺血; 把持续少量的CBF减少称为慢性脑缺血[3]。

2.2 慢性缺血灶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脑缺血灶与脑梗死灶之间在影像学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脑梗死、脑缺血的发生与CBF的多少有直接关系,早期脑梗死在CT图像上呈现低密度,MRI图像上呈现长T1、T2信号灶,其病变的范围显著大于CT图像上的显示范围,晚期形成软化灶,是梗死灶晚期表现,CT上呈现为液性密度影,边界比较清楚,呈萎缩性改变,MRI于T2Flair图像上呈长T1、T2 信号,DWI呈现低信号,ADC值呈现高信号,可见梗死灶在MRI 分辨率高,各期变化清楚[4];脑内慢性脑缺血的形成一般需要1至6个月,可能更长时间,于T2Flair序列上信号变化不明显,而MRI DWI序列上显示最清楚[5]。

3 高海拔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证实,平原地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同样影响高原地区,但与平原相比,高原寒冷低氧的特殊环境,引起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例如:血血管损伤、液流变学改变、炎症及基因多态性等,进而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形成其独立危险因素[6],有研究证实对高海拔地区影响比较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有:① 海拔高度:下述各危险因素与海拔呈正相关;有学者的研究表明[7],高海拔环境本身就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② 高原高血压、动脉硬化:高原地区发病率极高,并且与脑血管疾病显著相关。西藏学者利用383例数据对其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患有高血压的人,患脑动脉粥样硬化概率也极高。③ 高脂血症:研究证实,因为高原人群长期习惯高脂肪、低维生素饮食,同时高原低氧的地理环境可致脂肪代谢障碍,因此与平原相比,高原人群血脂水平较高,高原地区常较高血脂异常 ;④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其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传统危险因素。⑤ 血液流变学因素:高原血液流变学形成的特点为:“浓、黏、聚、凝 ”,是高原脑血管病的主要特点,与平原相比,高原地区正常人群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具有外周阻力增大的特点,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易患因素[9];⑥ 炎性因子:有高原学者研究显示[10],与中度海拔比较,高原脑血管病患者中血清IL-1β、IL-6、 TNF-α和 sICAMI水平明显增高。

4 小结

高原地区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高海拔导致低氧,使得肺内血管中的红细胞不能充分携氧,导致血液中氧分压下降、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时会出现低氧血症,这是高原环境对人体造成的最明显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高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并积极进行干预,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高原脑血管病的预防,减少高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高原地区居民的健康做好服务[11]。同时观察头颅MRI有无慢性缺血灶及缺血灶形态、密度、分布特征等,对确诊为脑血管病患者行危险因素综合分析,根据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脑内慢性缺血灶MRI特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对高海拔地区脑血管病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通讯作者:王进鹏)

[1]薛婧,徐江涛,宋永斌等.高原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09):4199-4200.

[2]夏爽,倪红艳,祁吉.MR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05):375-378.

[3]范元军,李永海,郝建成.脑内缺血灶与脑梗死的CT、MRI影像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旬刊,2011, 24(03):1232-1233.

[4]秦银生.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MRI图像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7).

[5]Zhang X X,Yin L K,Hao X Z,et al.Imag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psilateral Internal Capsule Following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 by 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J].Journal of Stroke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6]吴世政,王莉,胡全忠.高原脑血管病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1999(02):690-692.

[7]Zhu H T,Bian C,Yuan J C,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meliorates acute brain injury after porcin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t high altitude[J]. Critical Care,2015,19(01):1-10.

[8]Baneckamajkutewicz Z,Sawula W, Kadzinski L,et al.Homocysteine, heat shock proteins,genistein and vitamins in ischemic stroke--pathogen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Acta Biochimica Polonica,2012,59(04):495-499.

[9]蒋冬梅,汪晓波,吴世政,等.高海拔地区与平原正常人群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05):3046-3047.

[10]朱爱琴,褚以德,李国锋,等.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含量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06):394-396.

[11]樊青俐,吴世政,侯倩.高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05).

王进鹏,现供职于青海省人民院神经内科。

李诗雨(1988-),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青海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原脑血管病。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青海省脑血管病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