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目前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2016-04-12刘晓刚保晓美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兴盛国学中医药

刘晓刚 樊 敏 保晓美

甘肃医学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

论目前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刘晓刚 樊 敏 保晓美

甘肃医学院 甘肃省平凉市 744000

古老的中医伴随着中华民族繁衍了几千年,如今在西方文明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影响下日趋失去了生存空间,在苟延残喘。中医人也岌岌可危,中医的兴盛、中医的发展,已经不得不提上历史的议事日程。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解决目前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1 重视传统文化及人文知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有人说,一个人犯错是个人的问题,几个人犯错是领导的问题,一群人犯错是制度的问题,如果一代人出了问题是教育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知识已经被冷落近百年了,国民目前道德素质日趋低下,究其根源主要是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不相一致。国民应该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深刻领会儒佛道三家思想,振兴中医药事业,因为只有传统文化的底子深了,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古人云:“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上硕果累累、国富民强,中国人站起来了,但思想已经完全被西化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已经被抛到了脑后。阴阳五行、取象比类、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中医是只有在中医的体上,才能显示出中医的用,中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体系,西医是文化中医是道,中医讲求道法自然,西医理论建立在解剖学之上,虽然中西医理论似乎格格不入,但殊途同归,终极都是解决人自身的问题,只有深刻的领会了中医的思想,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的问题,使中医人走出目前的困惑和误区。

2 改变认识、打破传统局限的继承方式

中医人过于保守,因中医有许多治疗方法简、便、验、廉、效,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一些绝技家传如至宝一样,牢牢的掌握在一家一人之手,这种保守的行径羁绊着中医的光大。只有改变认识,把自我融入到中医圈、中医人里面,以中医兴衰为己任,打破传统局限的继承方式,让古老的中医更放异彩。

3 提高人文素养,潜心研读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系列中医经典,目前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提高了经济但搞浮了人心,很少有人能够潜心研读它们。2008年之后全世界兴起了国学热,但国学还是为了经济,追求时髦的一种消遣品,走进了一些大款、老板、经融巨头的消遣室,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中医经典是要用敬、静去潜心研读的,因为它们里面蕴涵着至纯、至善、至美、至高的人类智慧,它们像伟大的导师一样引领着我们向生命的源泉迈进。

4 提高政策认识和改变政策导向

国家目前注重提高人文素养和弘扬传统文化,来提高国人的道德品质,但传统文化只有以医论道才能解释的通,国学的提倡和兴盛将是国医的兴盛。国家在出台各种振兴中医的政策和策略,但目前收效甚微,因为其与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不相吻合。我们卫生相关部门的领导们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为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着想,把政府的良苦用心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搞个人形象工程而遗害万代。近年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各种中医论坛被搬上了央视荧屏,部分国人已经醒悟国医的兴盛也是民族的兴盛。

5 巩固和扩展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医是防病治病的一门学科,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有一定的优势及强大的生命力,尤其在民间被认同和礼遇。中医药作为有效防治疾病的手段,对疾病的防治方法和治疗理念,顺应了当今健康观念的深化变化和医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顺应了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和世界医药市场的新需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遏制中医药继续萎缩,巩固和扩展中医药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迫切要求。

6 解决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

反思中医药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面对当今社会和世界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需求,展望未来中医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得不改良中医药高等教育。我们反复强调中医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学习中医者必须有良好的国学素养,在中医类院校里,应将中医经典和人文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的教育目的,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当作真正的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朱良春教授的恩师曾今赠送给他一幅字画,“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是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道德品质和医技技能。中医是高深的学问,是道法自然的深厚沉淀,年轻的中医人应大量的诵读经典,增强意识领域中对万事万物及生命的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悟道中医的精髓,才能理解高深的人性,只有这样辨病施治才能准确,才能出现“十全十美”的伟大医者,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古老的中医,弘扬中华文化。

上述论述只是笔者一家之言,可能与许多医学大家意见有所出入,个人认识只是自我成长发展、文化素养、理论知识、个人修为的一个集中体现,为了振兴中医愚人将不成熟的只言片语奉献给大家,愿抛砖引玉,思考中医如何发展,使中医人走出目前的困惑和误区。

樊敏(1981-),陕西省渭南市人。生药学硕士学位。现为甘肃医学院讲师,从事天然药物资源与质量教学研究。

刘晓刚(1979-),男,甘肃省通渭县人。硕士学位。现为甘肃医学院讲师。从事中医治疗骨关节病研究。

猜你喜欢

兴盛国学中医药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论教育在考据学兴盛中的作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扬州雕版印刷技术的兴盛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