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米诺环素治疗梅毒的疗效分析
2016-04-12王玉兰
王玉兰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8
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米诺环素治疗梅毒的疗效分析
王玉兰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8
目的:调查梅毒流行病学特征,观察梅毒应用米诺环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青霉素皮试阳性结果的梅毒患者60例,收集其病历资料,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并给予米诺环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率逐年升高,多发于20~39岁人群。米诺环素治疗效果:硬下疳消退时间(7.3±0.6)d;玫瑰疹及掌跖梅毒疹消退时间(11.5±1.8)d;扁平湿疣消退时间(12.3±1.5)d。出现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20.0%。经治疗后,RPR转阴46例,转阴率76.7%。结论:梅毒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临床应用米诺环素治疗时,治疗效果较好。
梅毒;流行病学;米诺环素;疗效
梅毒属于性传播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为苍白螺旋体,临床治疗早期梅毒患者时,苄星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不能采用青霉素治疗,此时,可采用米诺环素替代治疗,但由于米诺环素治疗梅毒疗效的研究并不多,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后的效果,还需要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米诺环素治疗梅毒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本科室从2011年7月~2016年11月诊治的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的梅毒患者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59岁,平均(35.4±4.8)岁;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1例,早期潜伏梅毒17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符合梅毒诊断标准,且为早期梅毒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且滴度大于或等于1:4的患者。(2)并未进行过驱梅治疗的患者;(3)年龄为18~60岁之间者;(4)排除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者、患肿瘤者、抗核抗体阳性者、患有结核及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处于妊娠期的患者。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所有被采纳的患者均接受米诺环素治疗,每次剂量100mg,每天2次,饭后服用,共服用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包含记录皮损消退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情况。
2 结果
2.1 流行学调查结果
2.1.1 梅毒流行发展趋势
从2011年7月开始,至2016年11月,本院本科室共收治60例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阳性的梅毒患者,其中,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5例,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8例,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12例,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15例,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20例。
2.1.2 梅毒患者年龄段分布情况
60例患者的年龄在23~59岁之间,其中,<30岁者9例,占15.0%;31~39岁者32例,占53.3%;40~49岁者14例,占23.3%;50~59岁者5例,占8.3%。
2.1.3 梅毒患者学历分布情况
60例患者中,大专及以上者17例,占28.3%;高中及中专者16例,占26.7%;初中及以下者23例,占38.3%;学历不详者4例,占6.7%。
2.2 治疗效果
2.2.1 皮损消退时间
硬下疳消退时间为5~10d,平均(7.3±0.6)d;玫瑰疹及掌跖梅毒疹消退时间为7~16d,平均(11.5±1.8)d;扁平湿疣消退时间为7~17d,平均(12.3±1.5)d。
2.2.2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60例患者应用米诺环素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2例,发生率20.0%,其中出现头晕、头痛者7例,出现有胃肠道症状者5例,全部并未影响治疗。
2.2.3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转阴情况
60例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至1年半间,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46例,转阴率76.7%,其中,男性转阴30例,占76.9%(30/39);女性转阴16例,占76.2%(16/21)。
3 讨论
3.1 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近年来,我国大陆境内不断的增加新的梅毒患者报告病例数,加之逐渐多样的传播途径,导致梅毒患者整体上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一直以来,男性梅毒患者发生率高于女性,考虑与男女性观念不同相关,但相关研究显示,女性梅毒患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可能与女性性观念的转变、尤其婚前性行为增多相关[1]。本研究中,梅毒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处于该年龄段的人群性需求比较高,感染性病的风险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在发病患者学历方面,显现出高学历人群患病率提升,网络的普及极大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人们通过网络了解的性病知识也不断增加,然而受到认识片面性的影响,并未专业的、全面的预防梅毒,导致梅毒发病率升高[2]。由临床实践可知,性病门诊收治的患者主要为青年人,而梅毒患者中,大多为一期和二期梅毒患者,最多的则为潜伏期梅毒患者,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不同的个体存在不同的免疫梅毒螺旋体的能力,当个体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时,感染梅毒后,会缺乏明显症状,另外,广泛使用、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存在导致早期梅毒症状被掩盖。另有研究指出,当夫妻双方均患有梅毒时,多数妻子的梅毒是通过与丈夫的性接触感染的。
3.2 米诺环素治疗梅毒的疗效
临床治疗梅毒时,判定治愈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为血清学变化,研究指出,早期梅毒1年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率达不到50%[3]。长久以来,临床首选青霉素治疗梅毒,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耐青霉素的梅毒螺旋体,但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需要采取其他药物替代治疗,关于替代疗法中选择何种药物仍然存在争议。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过程中,如治疗时采取大的总剂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在活体内,梅毒螺旋体需要30~33h传代,当延长感染时间,则会延长其传代时间,治疗过程中,要想将效果提升,必须延长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以将梅毒螺旋体杀灭。
关于早期梅毒的替代治疗药物,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药物包含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但经临床实践发现,利用阿奇霉素治疗时,不断的出现治疗失败案例,而且产生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多,而采取头孢曲松治疗时,可能与青霉素发生交叉感染,鉴于这两种药物治疗时不足之处的存在,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4]。20世纪50年代,梅毒替代治疗中,四环素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米诺环素属于四环素衍生物,为第二代半合成四环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够可逆性结合30s亚基,对复合物的形成发挥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核糖体70s亚基A位置,对aa-tRNA与其的结合产生阻碍作用,防止肽链延长,阻止梅毒螺旋体合成蛋白质,实现抗菌的目的[5]。临床应用米诺环素治疗梅毒患者时,药物于饭后口服,饮食并不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可广泛的分布在组织中,半衰期长,高浓度状态下,可将细菌杀灭,需要注意的是,梅毒患者伴有肝功能障碍,或处于妊娠期时,不可使用米诺环素治疗。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应用米诺环素治疗梅毒患者时,皮损可在较短时间内消退,不良反应少,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的转阴率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梅毒在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尤其是女性,在临床中应加强预防及宣传教育,以减少梅毒患者的发生;治疗梅毒患者时,米诺环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替代药物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1]郝良宸,车雅敏,黄士纲等.梅毒1219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12(10):587-589.
[2]赖芸沂,车雅敏.4种常用驱梅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评价[J].中国性科学,2012,16(02):23-27.
[3]孔维萍,蒋法兴,王娜等.米诺环素治疗早期梅毒42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21(02):170-172.
[4]赵延明,谢艳光,仲伟麒等.性病门诊梅毒患者治疗后转归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19(04):279-281.
[5]谢博.匹多莫德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33(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