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法治思维能力及其养成
2016-04-12方锐
方锐
新闻记者法治思维能力及其养成
方锐
在我国推进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肩负着弘扬法制精神、传播法治文明的重任。新闻报道促进法律知识的普及、推动立法进程,新闻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培养社会法治理念,新闻传媒影响法治文化的形成,这是历史和人民赋予媒体的重要责任,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业使命。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新闻记者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是用镜头和笔触记录和追求真实,提供关于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的全面、客观、公平的叙述,以期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对于一线新闻记者来说,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需要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与提升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以法治思维为指导,规范法律语言,传播正能量,维护司法独立,增强媒体监督的正当性,提升媒体公信力。
一、基于大众传媒视角下的法治思维
对于法治思维的理解可以有多重视角,有学者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认为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1]法治思维是新闻从业人员在深刻领会贯彻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对于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矛盾或冲突,运用法律规则、法律逻辑、法律理念来分析、判断、形成结论并实施的过程。
其一,基于大众传播视角下的法治思维培养,应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记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应时刻树立法律至上和公民权利的信仰和理念,新闻采编的目的、程序、权限合法等原则牢记在心。
其二,法治思维需要大众传媒和新闻记者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新闻媒体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新闻记者实施的每一项行为,其运用的方式、采取的措施应有相应的法律规章来参照及约束。
其三,法治思维是一个运用法治规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要求新闻记者首先掌握指导新闻采编工作的若干法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然后依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并形成结论,直至贯穿落实到行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法治思维对新闻记者的总体要求
法治思维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法治思维为新闻传播提供思想保证,新闻传播又促使法治思维的大众普及。在新闻传播领域,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方式的法治化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法治化带来大众传播从理念、制度到行为的变化,意味着表达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得到法律的认可;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作为推动法治化的重要力量,传播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利用话语权监督公权力的运行,维护公民权利成为大众媒介的重要使命。
对新闻记者而言,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的眼光对待一切。记者因职业的关系比一般公众更早接触和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并且自觉地以宣扬法律知识和培养社会的法治意识为使命。记者借助大众传播的力量,把自己对法律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以法治新闻的方式渗透到了社会意识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记者在进行法治宣传的过程中,既是布道者,也是接受者,记者法律水平的提高对他们理解法治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法律素养也会随着各种与法治相关的报道得到普遍提高。
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纠纷,基于法治思维都应遵守五项要求,即目的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2]新闻记者在运用法治思维进行新闻采编活动时,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它要求新闻记者在日常采编工作中,遵守新闻规律、纪律和法律,准确地表达民情民意,客观反映社会现实,依法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既要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又要依法保护新闻当事人和受众的合法权益。法治思维还要求新闻记者通过大量案例报道以及与法有关的事件、人物的深度报道,以法律的视角来剖析热点焦点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和核心价值观,迎合受众思维习惯,积极传播灌输法治理念,使公众以自主和自觉的心态接受包含在其中的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潜移默化中培养公众的法治意识。
三、新闻记者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加强新闻记者法治思维的培养,成为新形势下加强新闻从业队伍建设、维护新闻传播秩序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培训的常态化则表明新闻传媒行业正在自上而下、持续推进,形成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新格局。
(一)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注重改善法治环境
1.强化普法教育。培养法治思维的首要前提是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理论基础和法治理念。当前正是“六五普法”(2011年-2015年)的实施阶段,从1986年开始,近30年大规模、大范围的普法教育,公众对法律的内容和作用有了广泛的了解,新闻媒体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平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新闻工作者对民主法治建设情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发挥了积极的舆论作用。
2.优化法治环境。1984年筹备《新闻法》到现在也有30年了,在新闻媒介领域,新闻法治环境日益健全和完善,也制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专门新闻法规、规章和条例,比如《宪法》中的言论自由或者新闻出版自由条款;《刑法》《民法》中也有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法条。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一政治精神要求的法律落实,新闻工作者除了加强职业自律,也在呼唤在适当的时机,推进新闻立法进程。
(二)规范新闻人员采编行为,实现理性舆论监督
1.依法开展报道。随着法治文明的不断推进,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新闻记者应勇担社会责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动法治文明进程:以法治思维为指导,采取符合法定要求的报道手段,按照法治思维的指引来采取报道行动,并审视其选取报道的角度;在采访报道过程中,不断审视报道行为合法性、采访权限合法性、报道内容合法性、报道手段合法性,以及报道时机是否违反法定程序,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既反映事实真相和公众诉求,又要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善于用法理表达诉求,敢于用法律维护公众权益,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实现理性监督。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介被民众视为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媒体是民意输出的主要渠道,也是公众了解社会法治现状从而使法律意识得以体现的重要平台。舆论督促公共权力正确行使,促进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以生动的事实教育广大民众,强化他们的法治意识。然而近年来,舆论监督的大众化倾向往往导致部分新闻记者忽视法制意识的存在,被大众舆论牵着鼻子走,追求轰动效应,给某些人和部门难堪或者泄私愤,而忽略了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安定”的根本目的。这类被老百姓的情感宣泄所误导的肤浅的舆论监督,恰是新闻记者法治思维缺失的具体表现。要构建民主法制健全的和谐社会,需要广泛的舆论监督,需要高度具备法律意识的新闻从业人员利用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来引导大众的舆论,让老百姓的声音通过法律渠道表达出去,从而完成新闻工作者推动上下沟通、平衡舆论生态的舆论引导任务。
(三)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强化法治修养。新闻媒体应为新闻从业人员法治思维培养和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一是结合民主与法制宣传特点和重点,提倡和鼓励设置有关栏目和采发有关报道,让新闻记者能多结合实际,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二是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从业纪律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新闻记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采取多种方式为其提高理论水平和鉴别能力提供方便;三是加强管理和培训。在新闻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采编审播评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考核要求,使学法、用法、依法采编报道形成机制,营造良好的依法从业氛围。
2.提升自身素养。新闻记者必须坚定信念,恪守新闻职业精神,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继续教育,把知法懂法守法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新闻记者应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最新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法律素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走在社会大众的前面,做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思维的引领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注释:
[1]刘静.法治思维与社会和谐之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2(5):102-103.
[2]姜明安.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辩证关系及运用规则[J].人民论坛,2012(5):6-9.
(作者单位:南京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