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工厂”模式培养新闻出版创新人才实践

2016-04-12吴艳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闻出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吴艳芬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教学工厂”模式培养新闻出版创新人才实践

吴艳芬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为顺应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高素质、高技能新闻出版类创新人才的新需求,探索 “教学工厂”模式在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引进企业项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方式;完善双师队伍建设,服务产业行业。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新闻出版

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研发机构,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随着 “互联网+”对各行业的渗透,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2]。为顺应数字化、网络化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高素质、高技能新闻出版类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依托新闻传播、印刷包装、艺术设计等关联专业群近几年教学成果和经验,高等学校需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3],探索适合于新闻出版新常态的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工厂”模式

(一)“教学工厂”的由来

“教学工厂”起源于 “教学医院”,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职业教育模式[4],这一模式铸就了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笔者通过对南洋理工学院办学模式的考察与研究,发现其办学理念特别强调企业项目、企业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工厂”模式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专业,尤为适合于由行业主导办学、能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高校以及对硬件投资要求不大的创意型、应用型、智力密集型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中。

(二) “教学工厂”模式与德国 “双元制”模式的比较

新加坡 “教学工厂”模式与德国 “双元制”模式,都是世界上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注重培养与企业实际相结合的职业技术人才,但二者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主体不同,前者以学校为本位,后者采用学校、企业双元办学;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同,前者采用教学工厂实践为主辅以一学期的企业实习,后者采用三年不间断每周固定3~4天在企业实践,1~2天在学校学习理论;三是师资队伍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后者要求教师着重研究专业理论;四是学校开设的课程性质不同,前者要求理实一体,后者学校只开展理论授课;五是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前者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后者以培养适应高品质工业制造的 “专才”为目标。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不可能像德国一样大规模发展工业,因此新加坡认为本国最大的资源就是人才,对于人才培养都是倾向于优先培养将新加坡建成为世界研发中心所需的创新型创意型人才。而这一点正契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要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由于我国经济

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对于国外优秀教育模式的借鉴也需要带有辩证的思维。

(三)“教学工厂”模式的内涵

新闻出版行业人才培养对硬件的投资要求并不十分高,但例如数字出版等专业对于人才的多学科复合性要求却很高,编辑校对时需要具有知识性,选题策划时又要具有创新性,数字化加工时还要具有技术性。在经过国外教育模式的比较借鉴和吸收采纳后,近年来形成逐渐成熟的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厂”模式的内涵是以高职院校为本位,将实训中心建成教学工厂和工作室,承接实际项目,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完成产品设计加工同时完成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 “教学工厂”模式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要融入五个要素,即融入产业要素、融入行业要素、融入企业要素、融入职业要素、融入实践要素[5]。以编、印、发流程中的真实任务为载体,构建了 “夯实基础、创新创意、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 “定型、打磨、精炼”,“硬化”软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

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引进创建 “教学工厂”

(一)以工作室的形式建设 “教学工厂”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首先要从经费上充分保障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提前一年预算专款用于工作室的建设,同时研究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引企入校,相关专业逐步建立起数字印前工作室、编辑校对工作室、新闻采编工作室、数字出版工作室、新华书店、图文输出中心、图书装帧工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印刷教学工厂、图书装订教学工厂、安徽安泰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研究所等。学生依托教学工厂,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开展企业实际项目的运行及参赛作品的设计制作。

(二)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工作室成立之初,高校要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专职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具备 “双师”资格,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有独立完成产品设计加工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然后采用老带新、传帮带,外引加内培的方式,完善 “教学工厂”人才梯队的搭建。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还要在工作室合作企业中邀请能工巧匠作为工作室的企业指导教师,建立企业外聘教师人才库,努力构建一支 “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师生在校企之间兼职交流,双向互动,保证工作室的运转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三、增强院校办学活力,加强 “教学工厂”管理

(一)“夯实基础、创新创意、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新闻出版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 “夯实基础、创新创意、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整个培养过程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实践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由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过渡到参与企业实际环境,项目由模拟到真实,由单一至综合,分成四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为夯实基础,着重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目的在于通过模拟项目熟悉专业环境,打好宽基础;第二层为创新创意,完成企业项目教学,以大课套小课的方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工作室完成企业项目,项目来源有横向、纵向、竞赛,培养学生升华基础知识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创意能力;第三层为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中完成职业技能的运用;第四层为就业创业,直接面对市场选择与考核,或就业或创业。这种四层次教学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将企业实际项目引进 “教学工厂”

采用 “教学工厂”模式进行专业技能课程重构,要特别注重与优质企业深度产学研合作,按照 “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以工作室为单位承接企业项目,将企业实际项目引进 “教学工厂”,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性项目,学生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依托新闻出版行业优势,近年来,多次引进企业实际项目,如版面编辑与校对专业完成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下属各出版社图书出版内容编排加工达1.2亿字,参与黄山书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数字化项目工作,累计完成古文数字化业务8万页,与山东斯麦尔数字出版公司合作图书数字化项目,累计完成图书数字化千余册,累计加工文字量超过5亿字,完成书籍及各类型平面产品的设计排版数百万元,完成书刊、商业产品印刷装订逾千万元。以校刊校报出版制作为主线,通过 “采、编、录、排、校、印、发”[3]环节,学生全程参与,独立完成。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创造了生产价值,使实训产品价值化,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三)开展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学生组建竞赛创新团队,鼓励教师申报创新课题,积极参与各级竞赛活动,并在校园内为毕业生开辟创业孵化工作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工程。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院校行业举办的相关设计竞赛活动,提高他们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例如举办专业性强的校对技能大赛、书籍装帧设计大赛、文字录入大赛、书刊排版大赛、图书营销大赛、招生简章设计大赛等,参加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亚洲生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韬奋杯”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等,逐步使竞赛活动常规化和制度化。竞赛中给出的参赛项目,往往跟课程有紧密的联系,为了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头脑风暴以达到参赛规范、创意新颖的目的,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习、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其主要任务是以基地为载体,整合和利用校内外行业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接纳大学生创业实习,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和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如引进新华书店进校园、毕业生在孵化中心自主经营图文输出中心、文化传播公司等。

四、结束语

探索 “教学工厂”模式,就是要强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的系统性,对如何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培养体系;引进企业项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方式;完善双师队伍建设,服务产业行业等方面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7~9]。该模式所推行的课程改革,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融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活动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不仅要满足于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还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总之,高校要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型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 [2015]9号 [A/OL].(2015-10-21)[2016-01-20].http://www.moe.edu.cn/ srcsite/A07/moe_737/s3877/201511/t20151102_ 216985.html

[2]柳斌杰.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J].中国出版,2010(7):6-10.

[3]华江林,许朝晖.依托数字出版实训中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8):101-105.

[4]简祖平.向新加坡 “教学工厂”学什么——从教学工厂的概念谈起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19):35-38.

[5]吴建设,吴小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融入职业教育五要素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34 -136.

[6]吴艳芬.“教学工厂”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142-146.

[7]吴鹏,程放.数字出版转型期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J].出版发行研究,2014(2):91-94.

[8]陈兴昌.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培养刍议 [J].出版发行研究,2011(9):20-22.

[9]王正友.论中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教育体系建议[J].中国出版,2010(2):58-60.

(责任编辑王海雷)

中图分类号:G238;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10-0010-03

doi: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 10.003

收稿日期:2016-02-2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研究”(编号:2014zdjy179)

作者简介:吴艳芬 (1977-),女,安徽黄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Exploring“Teaching factory”Model in Training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Wu Yanfen
(Anhui Press and Publish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fei,Anhui 230601)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high-skill innovative talents in press and publishing class which was brought by the change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Teaching factory”model in training the press and publishing talents,introduces enterprise projects and strengthens the practice teaching;it suggest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changing the cultivating modes,perfecting the double-teaching troops construction,and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ervice industr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upposed to innovate talents training modes,speed up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a reliable talent guarantee for the change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press and publication;talents training;teaching mode;teaching factory

猜你喜欢

新闻出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