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2016-04-12龚惠萍李华斌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东广州510500
龚惠萍,李华斌(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东广州510500)
“互联网+”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考
龚惠萍,李华斌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东广州510500)
“互联网+教育”是当代教育值得研究的前言课题.通过对传统武术教育中师生的满意度等反响的调研,从“互联网+”的视角思考了“互联网+”给武术教育提供的平台、编织的大网和学习的途径3个方面获得的机遇,以及在平台的建设、人员的选取、视频的制作、互动与协作4个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互联网+教育”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策略.
互联网+;机遇与挑战;教学改革;武术教学
“互联网+教育”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目标.它是在教育领域引入互联网,目标就是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高效地去学习,通过互联网让每个想要学习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同等或者公平的教育.“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和应用过程.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个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基于对传统武术教育中师生的满意度等反响的调研,探讨了“互联网+”提供的平台、编织的大网和学习的途径3个方面获得的机遇,以及在平台的建设、人员的选取、视频的制作、互动与协作4个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互联网+教育”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策略.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迁徙已经成为定局[1].这使得个性化推送和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由传统的“大容量、多知识点、灌溉式”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到一场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伟大变革,这意味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将借助于互联网进行重组和传播,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让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得到充分的体现[2].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互联网正是这样的技术,它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3].“互联网+”的宗旨就是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把不同行业物物之间的联系转变为数字信息,通过在线或数据化形式使人们在生活中按照各自需求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运用的过程.
1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1.1“互联网+”的教育衍生
在互联网+概念提出之前,e-Learning、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等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早已存在.这些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学习资源微单元化、方案化.微单元化便于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方案化致力于通过学习解决业务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互联网学习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互联网学习是一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其优势是学习者可在工作中学习,学以致用,行为转变、行为达标;在学习中工作,快速解决业务问题,有效提升工作业绩.它是一种移动学习,Android、IOS客户端、手机上的专属学习APP、高效学习、碎片学习、便利学习,随时随地随需学习,能给学习者带来便利.学习者借助于来自ELP云学习生态平台,通过网络社区、知识平台、工作门户,可搭建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态圈.
1.2“互联网+教育”的目标
“互联网+教育”的目标就是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高效地去学习,通过互联网让每个想要学习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同等或者公平的教育.这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它要求在线教育企业更加关注“人”的层面.互联网技术的意义不是让教育更加远离人,而是更贴近个体,关注每个学员的深层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传统教育正如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并且很多时候依靠个体片面的经验和想当然的判断,有了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帮忙,则有助于给每个学员建立个性化成长的关联模型.孔子的“因材施教”似乎是千年来教育追求的更高境界,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是否真的能离实现更进一步.教育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是中国民众最希望得到“互联网+”助力的一个行业,国家也一直在试图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在多数情况下带有一定的被动性,教师的工作不单纯是为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必须承担起“导师”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在“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前提下,必须要重新审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当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达到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2 传统武术教育中师生的反响
2.1传统武术教育中学生的“心声”
很多武术教育者对武术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过调研,几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中国武侠小说、电影不仅展示了武术的风采,还塑造了完美英雄的形象,这使得同学们对于武术的学习激情高涨,他们认为武术是技艺、智慧的结合体,是强者的象征[5-7].实实在在的武术教学带给他们的却是简单、枯燥、反复的套路动作练习,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开始逃避、讨厌武术课.其中大学里面的武术选修课人数越来越少、专业体育院校武术专业选修情况也不容乐观.
作为90后的新生代,个性成为他们的代名词.他们很多时候有自己的主见、想法、对事物的看法态度分明,感兴趣、喜欢的事物会不余余力的去接受、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譬如,现在大学里的各种运动俱乐部就给他们提供良好的个性展示平台,在他们眼里个人魅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去享受这一过程,这说明他们选择的运动项目及学习的方式戳中了他们心中的梦想、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激情,充满了归属感;对于生硬、被动、灌溉式的学习,他们会无精打采、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面对,这些触碰了他们心理承受的底线,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厌恶感,慢慢的开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些心声是搞好教学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呢.“互联网+”来了,带来了“云”的故事、Super data、On_line learning,不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提供更充实的知识拓展,真正做到个性化成长.
2.2传统武术教育中老师的“心愿”
古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放在一定环境时期对老师来说是很励志的,作为武术教师,尤其是武术界还站在教学一线的前辈们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弟子能够成人、成才呢!他们在教学中不辞辛劳、兢兢业业、想把毕生所学的精华传授给学生.然而,现在的学生似乎并不领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也许是教学资源的匮乏,也许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脱离了实际,也许是教学中忽略了“人”的因素,又或许是硬件设施的困扰等,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武术教育者关注、研究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互联网+”来了,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化、数字化资源,不仅满足课堂需求,还能丰富课余的生活.
3 “互联网+”给武术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1“互联网+”给武术教育带来的机遇
3.1.1“互联网+”为武术素材数据化提供了大平台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历经各个时期的洗礼,中国目前有“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约130个,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动作多、路线复杂、精气神要求高.这就对习练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光要具备良好的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相关的身体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悟性”,同时也对相关武术教学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示范能不能准确、到位、风格突出.这些问题,以前都是靠师带徒,手把手教习,代代相传,在传习的过程中风格慢慢地融入了后人的感悟,使得原滋原味的武术资源逐渐流失.而“互联网+”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些宝贵的资源数字化,为武术的传承、教学提供大数据支撑,不仅有利于武术老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所学拳种;还能观摩、欣赏其它拳种带来的视觉盛宴,能温故而知新带来有力的保障.
3.1.2“互联网+”为武术的传播编织了大网
中国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这是我国把优秀的武术文化资源发扬光大的目标.目前,武术的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言传身教,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武术资源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拳种进行练习,这种挣脱了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把武术进行更好的传承、更能让中国武术被世界接纳、认可.这一切的基石就是“互联网+”为武术的传播编织的大“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仅仅在中国,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3].这么庞大的一张“互联网+”网能为我武术的传播所用岂不妙哉,笔者认为,对于这种时代造就的伟大变革,没有人会选择拒绝的,只有把好东西拿出共享,才能使它本身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1.3“互联网+”为习武者建立了唾手可得的学习途径
移动智能终端、APP的盛行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都是以“互联网+”的大平台、大数据为根据地,提供各种界面的服务.据相关部门统计,2013年年底,苹果App Store与谷歌Google Play应用下载规模均达到500亿次,应用规模均超过100万个.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试图通过深度挖掘移动即时消息、自身核心应用领域搭建超级APP平台[4],这预示着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那么致力于中国武术研究的学者、专家可以利用好这个终端,开发属于武术自己的APP软件、建立各门派的习武平台,使广大习武者能在随时随地随需获得第一手学习资料.
3.2“互联网+”给武术教育带来的挑战
(1)武术教育数据化、在线化的平台建设需要专业的武术教师与计算机行业的专技人员合作方能完成建设.平台需要提供的模块主要有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体系、学习指南、课件(包括视频、图片、动画)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视频资源的建设.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平台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钱的保障是最基本、最实在的,没有资金作支撑,平台建设见寸步难行.
(2)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根据武术教学内容的安排,在选取示范人员时要做到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高水平的运动员示范,更不可少了专业的教练员指导,武术项目各拳种风格迥异,对演练者要求很高,不光要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完美结合,更要突出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这就需要高水平教练员的讲解与运动员多种方位的示范完美结合,才能满足示范的需要.
(3)录制的视频需要后期专业的剪辑、编排、配乐、字幕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制作完成后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逐一上传到相应的平台,供广大师生及武术爱好者学习与练习.其中,特别要注意相关操作要简单(看看说明就可以操作),现在手机、平板、移动媒体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频的格式应注意兼容性,保证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随需的获得自己想知道的资源.
武术是一项对技术水平、演练的精气神要求都很高的表演项目,仅仅凭借对视频动作的观摩、模仿、练习很难达到相关要求,必须要与专业的武术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最主要的平台就是通过在线交流,实时地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讲解、回复,把学员心中的疑惑一一解决,方能对武术的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映像,加上反复的习练,最终达到动作的动力定型,表现出所习练拳种的风格特点.
这些挑战环节,不仅需要大量的精力、物力、人力,更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互动、大协作方能得以实现.
4 “互联网+”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策略和前景展望
4.1“互联网+”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育职能部门、武术研究院(协会)、武术名家的带头作用,多部门联动,形成大规模化协同推进武术在线教育体系的筹建和完善,鼓励他们把现有的资源上传平台共享,以便于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2)制作高品质的视频资料,根据选取的教学内容,将武术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视频编辑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优势,多出好作品.
(3)为从事武术一线教育工作者创建一个“互联网+”家园,除答疑、解惑之外也便于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4.2“互联网+”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的前景展望
教育的改革离不开课堂,改革的价值也只有通过课堂才能彰显出来,在“互联网+”视角下武术教育改革,改的是什么.改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改的是如何优化武术教学.抓住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契机,将“互联网+”带给武术教育的大平台、大网、大途径充分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按需学习感兴趣的武术内容,并能根据自身的练习效果、感受随时随地登录武术教育平台,进行分享或寻求帮助,让每个想要学习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同等或者公平的武术教育,也为武术的国际推广与传播提供了一个快捷的途径.
[1]樊未晨.互联网+教育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N].中国青年报,2015-04-08(6).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3]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EB/OL].(2015-03-13)[2016-03-15].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03/13/85637vpqv. shtml.
[4]郑健.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武术内容的衔接与整合优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36-40.
[5]石爱桥,汤立许.回眸、窘境与抉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再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7(11):49-55.
[6]孙永武.文化高位与现实低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探析[J].体育科技,2015,36(5):137-139.
[7]徐柏杨,杨小帆.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1):71-74.
Thinking of Wushu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GONG Hui-ping,LI Hua-bin
(Department of martial arts,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China)
The"Internet plus education"is a worthy study for education.Research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Wushu education satisfaction response are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huge learning base and subject database for Wushu education provided by internet-plus environment,the paper studied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personnel selection,video production,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And i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reform through Internet-plus education.
Internet plus;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of Wushu
G852
A
1007-5348(2016)06-0104-05
(责任编辑:欧恺)
2016-04-15
龚惠萍(1979-),女,山东荷泽人,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武术套路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