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驱动采购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2016-04-12钱薇
钱 薇
(绍兴文理学院 图书馆,浙江 绍兴312000)
读者驱动采购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钱 薇
(绍兴文理学院 图书馆,浙江 绍兴312000)
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简述了PDA采购模式的历史和基本流程,分析了PDA的特点和意义。认为PDA是读者驱动采购,而不是读者决策采购。“你选书我买单”也不是PDA,PDA实质上仍然是荐购,统一的纸电采购平台,是未来文献采购的发展之路。
高校图书馆;读者驱动采购;文献资源建设;PDA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业务工作,文献资源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藏书,藏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选书。谁来选书?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人员还是读者?怎样选书?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选书?怎样选择读者切实所需之书?近年来随着文献借阅率的不断下降,这些问题成为国内图书馆界热烈讨论的问题。而从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始起步并逐渐流行的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或许是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新型文献采购模式之一。
一、PDA概述
(一)PDA的历史
PDA最早起源于美国图书馆的纲目购书计划,1990年Bucknell大学基于馆际互借记录的PDA项目,而后PDA在美国多个大学图书馆进行试验,在2011年,PDA已成为国际图联(IFLA)年会、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重要主题之一,张甲和胡小菁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首次向国内的同仁介绍了这一新的馆藏建设模式。至此,国内有学者开始对PDA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二)PDA的基本流程
PDA作为一种新兴的基于读者使用需求的信息资源采购方式,最初起源于电子图书的采购。其基本流程一般为:首先,由图书馆采购馆员预先确定好馆藏建设相关学科的主题内容、电子图书定价范围等,同时预先设定读者检索阅读书目信息的各项指标的阈值。其次,采购馆员对电子图书供应商提供的符合学科主题内容要求的电子书目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后,再将这些书目信息导入图书馆已进行功能强化的联机检索系统(OPAC)中。这些电子书目信息必须包含电子图书的全文链接,允许检索者直接阅读或下载阅读全文或部分章节内容。第三,读者通过联机检索系统(OPAC)进行检索、查询时,会浏览检索结果,并打开感兴趣的某些条目,如进一步感兴趣会点击全文链接进行全文阅读,检索者对电子书目条目的点击次数、阅读内容、阅读时长等信息都会被记录在系统中。当多个读者点击某条记录,该条记录的相关指标达到图书馆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联机检索系统(OPAC)就自动完成对该电子图书的购买。因此联机检索系统(OPAC)不断添加新的电子书目信息,删除过时、陈旧的电子书目信息,相关的电子书目信息不断被检索,电子图书不断被采购[1]。
(三)PDA的特点
从PDA的整个流程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文献采购的局部范围来看,图书馆采购馆员把采购的主体交给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读者,使读者成为馆藏建设的驱动者,区别于传统的图书馆采购人员的采购模式,真正体现了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增强了文献采访的针对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从文献采购的类型来看,采购的电子文献先是OPAC系统中预装了带全文链接的书目信息,读者可以在OPAC系统检索、阅读电子文献的全文。
从文献采购的条件来看。读者采购是有限制条件的。一是导入的书目系统由采购馆员根据馆藏发展政策和经费情况进行初步筛选,删除某些文献或超过一定价格的书目。二是对某种电子文献的点击次数、阅览次数、阅读内容等进行记录和累积,读者操作记录只有超过一定的阈值才能触发购买指令,所以某种电子文献的单个读者操作记录是不能触发购买指令的。
(四)PDA的意义
1.能够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通过读者决策采购,使文献采购人员能够从海量的书目信息中挑选出学术性、专业性都较强的文献,做到科学地采购图书,从而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采购质量。
2.能够提高文献购置费的使用效益。随着文献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日趋紧张,如何用最少的经费,取得最大的效率,是采购工作追求的最大目标。如果购进质量低劣或者读者无人问津的文献,将造成文献购置经费的极大浪费。
3.能够提高文献采购工作的绩效性。文献出版数量的剧增,造成文献采购只能有选择地收藏部分相关学科和专题范围内的文献,通过读者决策采购可以使文献采购政策与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充分发挥读者的潜力,促进文献采购工作管理规范化,提高采购工作绩效性。
二、读者驱动采购的一些思考
(一)PDA的读者是驱动,而不是决策
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在国内被译为“读者决策采购”或“读者驱动采购”。无论从PDA的原意,还是从PDA的过程来看,译成“读者决策采购”似乎不妥。江苏大学图书馆卞丽芳、袁润等学者在《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辨析》一文中,就对中文译名“读者决策采购”提出了质疑,该文从文献使用、图书馆工作流程、供需关系、文献流通、文献服务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议将PDA译为“供需互动采购”[2]。笔者虽然认同其分析,认为读者永远不可能是采购的真正决策者,而只是采购的辅助者。但就此把PDA译为“读者互动采购”也似乎不妥,因为从PDA的运行过程来看,图书馆采购馆员与读者之间并没有“互动”。
采购馆员和读者在采购决策上谁更专业?谁更权威?我们从藏书建设的角度来理解,藏书建设的范围很广,工作很多,而采购工作仅是藏书建设工作中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讲,采购工作是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要关注馆藏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历史性、特色性、实用性,还要关注文献的保存价值、学术价值等。而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是无法替代图书馆采购馆员的采购工作的。
从流程来看,我们可以把读者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需求-检索-阅读”。读者是对“需求”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在线点击和选择,其点击次数等指标成为图书馆采购馆员进行采购的依据,而其他工作仍然由图书馆采购馆员在后台完成。读者有推荐权,但最终决策权还是在采购馆员。
(二)“你选书,我买单”是读者服务创新,但不是PDA
近年来很多公共图书馆推出的“你选书,我买单”项目,随着国外PDA的发展而在国内开始流行起来,似乎是中国版的PDA。
2014年5月,内蒙古图书馆通过在书店安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开始实施“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的读者服务项目。读者只要持有该馆读者证,根据内蒙古图书馆确定的购书范围、借阅制度(押金、借阅册数)等参考标准,可在内蒙古新华书店任意挑选1~2册需求文献,直接在新华书店办理手续,完成借书过程。
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高度评价了该项目,认为其实现了效能创新,新书流通率达到了100%,进而带动其他指标——目标人群覆盖率、持证率、到馆率、点击率等得到了提升,并称之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国经验。华东师范大学金武刚教授则认为,该项目再造了图书馆传统业务和服务流程,并以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为基础,打造了一个读者、书店、图书馆三者之间的共享平台,实现了需求共享、渠道共享和数据共享,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3]。
实际上,实施“你选书,我买单”是有客观条件的,一是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图书大买场,有足够多的新书可供读者选择,否则,该项目实施的意义就不大了。二是使用图书馆的文献采购资金,必须采用政府公开招标方式,即图书大买场的所有者必须是图书馆文献采购的中标者。所以一般也就只有市级以上的新华书店才能满足这个条件。而PDA则是有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OPAC系统书目数据库,包含有图书馆已采购的书目数据和未采购的带全文链接的书目数据。
在选购模式上,“你选书,我买单”只是读者的个体需求的满足,读者想要什么文献,只要图书馆没有这个品种,就可以直接购买,所以在这里读者是购买者。而PDA则并没有个体购买的意思,只是读者的点击次数、阅览下载全文的次数等内容,而且要由图书馆采购馆员设定这些次数的阈值,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自动触发购买指令,所以读者驱动采购中,读者是推荐者可能更合适,满足的是多位读者的需求。
(三)PDA只是一种荐购
读者驱动采购和读者荐购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严格来说,读者驱动采购仍然是读者荐购的一种方式。
采购行为实施过程中读者仅仅是参与者。读者荐购和读者驱动采购都是读者参与文献的采购活动,读者荐购是某个读者主动把需求的书目信息在荐购平台上提供给图书馆采购馆员,供采购馆员审核以确定采购与否。读者驱动采购是读者主动点击感兴趣的电子书目信息,其点击行为量化成一定的指标,多个读者的点击行为提升相关指标至电子图书采购的阈值,读者只是在检索和阅读,他本身可能并不知情他的点击行为是电子图书的选购标准。所以从这些角度分析,读者荐购和读者驱动采购的读者都仅仅是采购过程中的参与者,而非决策者。
采购行为实施过程中谁是实施采购行为的主体?读者推荐文献书目信息后,要由图书馆采购馆员进行主观审核、订购等后续操作过程,所以实施采购行为的主体是图书馆采购馆员。读者驱动采购是系统进行自动审核的过程,系统平台自动发出购买指令,但这是由图书馆采购馆员预先设定的参数条件下实施的,图书馆采购馆员仍然是实施采购行为的主体[4]。
当然,读者荐购和读者驱动采购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选购过程就明显不同,读者荐购往往通过诸如荐购系统、邮箱等各种途径收集读者的采购需求,然后由图书馆采购馆员将收集到的文献信息进行汇总、审核、查重等各种步骤后进行采购。读者驱动采购是先整合馆藏文献和经过预先审定的征订文献专用的OPAC系统,供读者进行检索、浏览,即点即看,通过读者的点击而量化形成的指标来触发购买指令,完成采购过程。
三、统一的纸电采购平台,是未来文献采购的发展之路
目前不管是读者驱动采购,还是读者荐购,或“你选书,我买单”等都是读者参与的重要馆藏建设模式,但都不是完美的采购模式,这些采购方式虽能提供更适合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料,满足了实用性的馆藏结构。但馆藏建设不仅仅是实用性,还有系统性、特色性等原则。对馆藏建设而言,这些采购模式仅仅是作为图书馆采购馆员采购的一种补充形式。而且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图书馆,各有自己的资源建设政策和文献采购原则,我们在思考和借鉴读者驱动采购时,也要根据各个图书馆自己的特点,解决读者总体需求与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图书馆,要结合各自的特色和读者需求来设计和实施不同的读者荐购方法与机制,不能把读者的阅读需求作为唯一的采购标准。
读者决策采购赋予了读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改变了传统的文献采购模式。加强PDA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建立统一的纸电采购平台或许是未来文献采购的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人天书店的畅想之星、湖北三新的田田网已经开始进行尝试和探索了。
[1]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36-39.
[2]卞丽芳,袁润,王正兴.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5):109-114.
[3]巴菊媛.“彩云服务”创造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升“中国经验”[EB/OL].内蒙古新闻网,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5/01/17/011613127.shtml.
[4]彭凤,黄力军.我国读者荐购与读者决策采购之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9):32-34+38.
(责任编辑 鲁越青)
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Qian Wei
(Library,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paper introduces its history and basic process of PDA,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It maintains that PDA is the reader-driven acquisition instead of purchases based on readers’ decisions. The idea that “you choose the books and I’ll pay the bill” is not PDA. By essence, PDF is a reader-recommending unified acquisition platform of paper and electronic books, which is the future trend of document acquisitions.
university library;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construction of document resource;PDA
2016-07-28
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项目“图书馆文献资源读者决策采购研究”(编号:125593)。
钱薇(1974-),女,浙江嵊州人,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2.019
G253.1
A
1008-293X(2016)12-00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