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美感
2016-04-12苏敏
苏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浅析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美感
苏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电视新闻是由解说词、画面、同期声和字幕等多种元素组成,与其它新闻媒体相比,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直观、形象,其中,解说词功不可没。那么,如何把解说词写的符合电视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如何处理好画面和解说词的相互关系呢?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做到精准凝练,“瘦身”“素面朝天”才是关键。
解说词 电视新闻 声像结合
一、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常见问题
解说词在一条电视新闻中,相当于晚会主持人的角色,镜头才是真正的演员,“主持人”话多了抢戏,而且戏不好看,也坏了规矩,容易引来喝倒彩。解说词要好好当配角,让镜头成为电视新闻的主角。
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常见问题:一是“缺位”,电视记者不写稿,常拿文字记者的稿件当电视解说词;二是“不到位”,电视记者把电视新闻写成报纸新闻,自身定位不够准确;三是用语不够规范,媒体喜欢照搬文件和材料上的话,官气十足,清新全无。电视新闻解说词要立足于电视媒体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提高。
二、写好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具体要求
电视新闻强调的是声像同步,不能“两张皮”,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把声音和图像完美结合,而解说词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部分。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电视新闻具有“一晃而过”“稍纵即逝”的特点,受众反应时间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因此电视新闻解说词应该尽量口语化,避免使用过多的书面语言,而且专业术语要尽可能通俗化的描述。写好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总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解说词不是越“满”越好,要减肥瘦身。水太满,就看不到石头;字太多,就看不到要点。甘当铺路石、当好药引子,把最有冲击力的现场、实况、当事人同期声等电视最重要的元素推出来,释放威力。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6年2月1日播出
的头条新闻《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举行,习近平授军旗》,时长10分26秒,解说词加起来只有593个字,大量现场实况让观众如临其境、大呼过瘾、百看不厌,这是一条好看的、标准的时政新闻。
《内蒙古新闻联播》2016年3月7日播出的新闻《交通部长杨传堂: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因交通落后而掉队》,除了导语以外,一句解说词也没有,直接使用交通部部长杨传堂答记者问。零解说、纯同期的方式没有让人觉得枯燥,反而加快了整条新闻的节奏。
(二)解说词不是越“文”越好,要“素面朝天”。电视是以镜头为“母语”的,没有镜头做基础,写的天花乱坠也不能引人入胜。电视新闻线性播出的特点要求解说词必须要口语化、通俗化、精炼化,晦涩难懂、拖拖拉拉,受众就会马上换台。
2013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我国成功完成首次‘太空授课’活动》,解说词精炼老到:
……这是“单摆运动”实验。地面常见的单摆运动,在太空中也不再呈现往复的摆动……这是“陀螺运动”实验。陀螺在高速旋转下,会出现定轴现象,这个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依然保持。陀螺这种特性也被广泛运用在航空器的导航中。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上,就安装了这样的导航设备……这是“水膜”和“水球”实验。在太空中,由于失去重力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特性更加明显,一个水滴在太空会变成圆圆的小水球,普通的水就可以在钢丝圆环上,形成牢固的水膜。而水在太空中的这些特性,在航天员的饮食、生活以及未来的太空实验中,都会广泛地涉及。
以上描述现场的省略号部分,是王亚平的授课实况,这是解说词与同期声互相配合完成叙事的经典案例。
(三)解说词不是越“官腔”越好,好的解说词,接地气、有生气。“古道”“西风”“瘦马”,短短六个字,就把天涯孤旅之情表现的十分到位。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对如此重大事件的报道,只有610余字,可谓一字千金。所以,要充分展现新闻语言的魅力,向好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学习。
2013年6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航母海训 歼-15舰载机多次起降》,解说词凝练精准,堪称标杆。
上午8时,第一架飞临的歼-15舰载战斗机对准辽宁舰甲板跑道,并建立着舰航线,在塔台现场指挥员和LSO指挥官的指挥下,飞行员降低飞行高度,调整好姿态,在完成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后,触舰、挂索,飞机稳稳地停在航母甲板上。紧接着,在舰上完成加油、充气、供电等一系列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后,飞行员操纵战机滑跃起飞。随后,又有多名飞行员相继驾驶歼-15舰载战斗机,顺利完成了在辽宁舰上的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
三、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总体来说,解说词是电视画面的解释和补充,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和思考画面上的重要内容。对于电视画面不容易表达的主题和细节,运用解说词就可以巧妙进行升华。画面与解说词互为补充、相互印证。解说词具有串联画面内容、整合画面信息、提升画面内涵、弥补画面不足、阐发思想感情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解说词,电视画面很难准确完整地表达新闻信息。
同时,解说词也要避免传递重复信息。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的解说词,也做不到像画面镜头那样形神兼备、纤毫毕现。在表现事物的外在形态方面,画面语言有其天然的优势,所以完全用不着解说词去搜索枯肠,用抽象语言做隔靴搔痒式的苍白描写。
声画对位与声画统一是电视新闻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作为视听双讯道传播的电视新闻,二者必须有机配合。不是给受众“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而是要充分调动观众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由声画信息引发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06.2
A
2096-0751(2016)10-0010-02
苏 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