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精彩
2016-04-12江苏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朱红霞
江苏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朱红霞
“意外”的精彩
江苏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朱红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课堂的高效、精彩,教师往往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把教学预案设计得很“完美”,不给学生留下任何出错的空间。但即使这样,依然挡不住“意外”的频频袭击,这不,今天我又碰上了:
今天市教研员罗老师和区教研员宋老师一起来教学视导——听课,我上的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我的好习惯》这一课。当然,和很多老师一样,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自认为设计完美,且教案也早已熟记于心,我自信地走进课堂,开始了我的教学。一切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抽空瞅瞅两位领导,也是频频点头,看来也甚是满意呀,就在我暗自高兴的时候,“意外”降临了:
在开展第二个活动“夸夸我的好习惯,了解好习惯的重要性”时,按照教学设计应该是孩子们先说说自己有哪些好习惯,然后教师随即开始现场检验,看孩子们有没有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并请小组长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小组推荐一名书包整理得好的同学,请他们说说自己的经验。
就在各小组忙着一一汇报时,陈同学竟然自己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的书包整理得也很好,为什么不选我?”
听着她的质问,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怎么也不看看还有人听课呢。果然,两位老师正等着我的反应呢。这么大声的质问,就算我想假装没听见也不行呀。转念一想:何不请她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收拾书包的,请同学们来判断她是否养成了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呢?这样,既可以引出整理书包的经验交流,又可以在实践中验证一下孩子们是否真的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
于是我微笑着对她说:“你的书包整理得很好吗?同学们又看不见,能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收拾的吗?”
陈同学:“可以,我是按照学科进行整理的,语文书、语文练习册、语文作业本,然后是数学、英语……一本一本摆放得很整齐。”
教师:(探了探身子,看了一下)“嗯,真的是这样呀,小组长,你怎么没选她呀,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组长:“我刚才看了一下她的书包,发现书大小不一,乍一看也不整齐,就没选她了。”
教师:“哦,原来是这样呀。那陈同学,你的书这样收拾用起来方便吗?”
陈同学:“很方便呀,我不用在书包里一样一样地找,上哪门课,书本都在一块儿呢,直接拿出来就行了,很快的,不信你问问他。”(她指了指同桌)
同桌:“是的,每次都比我快!”
师:“那这样看来,你一定不会因为找书而耽误时间了哟!同学们,你们觉得她有没有养成自觉整理书包的好习惯呀?”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答道:“已经养成了。”
教师:“而且这样的整理还为她节约了时间,看来整理书包有很多种方法呀,那你们又是怎么整理书包的呢?这样整理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了吗?”
……
课还在继续,看着陈同学开心地坐下,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种释然也带给了我深深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有预设的。然而,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生成的、有意外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本课程的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可包括有形和无形资源,每个教师都应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也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生成性资源,抓住这意外的精彩,捕捉这节外生枝的亮点,并由此拓展开去,打开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纵深处体会,大雪无痕似的加深情感体验。正如课后罗老师对我所说的:你的整节课设计得很巧妙,切入点很小,能基于儿童的生活,但是我更喜欢你对陈同学这个“意外”的巧妙处理,这使我看到了你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生成的捕捉与有效利用,这个“意外”让你的课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