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探索:面向社区教育

2016-04-1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社区资源

徐 婷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62)



读者服务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4期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探索:面向社区教育

徐婷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62)

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开放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高校馆向社会开放程度还很低,缺乏有效的服务渠道,若能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向社区居民开放,一方面可以解决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避免高校馆社会服务的障碍,使对外开放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更为丰富。

社区教育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1 我国高校馆社会服务现状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第10条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1]。2002年,教育部对该规程进行修订,指明“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并在第21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在政策法规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逐步尝试向社会开放。

至今,我国高校馆对社会开放之路已走了近30年,现状又如何呢?据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649个高校馆中有276个不同程度地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占实际调研图书馆的16.74%[3]。北京地区的64所高校馆,只有28所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开放,其中4所允许校外读者外借图书,10所允许校外读者上网,22所可以向校外读者提供代查代检服务[4]。广州地区的17所高校中,有14所可办理临时阅览证,有12所可向社会读者外借图书,这些馆大都采取收纳押金或服务费的方式。广州高校对社会开放比率相对较高,然而利用率却不高。调查显示,广州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内,共办理一年期的临时阅览证57个,平均每年才19个,校外读者外借图书共964册,平均每年321册,在该馆图书外借量中的比重仅为0.06%[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馆对社会开放的程度还很低,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通常都是阅览、复印、图书外借、电子资源检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等。尚未形成常态化开放机制,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读者管理等方面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2 高校馆对外开放障碍分析

2.1观念与人力资源障碍

长期以来,高校馆以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已任,认为服务社会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而且担心向社会开放会损害师生读者的利益,影响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一方面,旧有的单位所有制的观念使高校馆一直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不足也是高校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之一。高校馆一般不具备独立的人事权,人力资源配置是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办学规模来确定的,图书馆单方面不能根据工作的发展需求擅自增加工作人员。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和图书馆服务项目的扩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已显不足。此外,大多数高校馆正处于转型阶段,逐渐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主动的个性化服务转变,能够提供高层次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才稀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馆向社会全面开放,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多额外的负担。

2.2资源“阻塞效应”与知识产权障碍

高校馆向社会开放,会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然而,对于校园里的师生来说,图书馆读者总数的增加,会导致需要借阅的信息资源的平均等待时间大幅度的增长,产生消费上的竞争性与受益上的排他性,这就形成了信息资源利用的“阻塞效应”[6]。高校馆的现有读者群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反对高校馆向社会开放。此外,高校馆向社会开放后,社会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使用不可避免,这些读者可能不是在合同约定授权使用的范围,加大了图书馆侵犯知识产权风险。这些因素都迫使高校馆决策者在向社会开放的道路上踌躇不前。

2.3体制与管理制度障碍

在我国当前体制下,高校馆归教育部主管,公共馆归文化部主管,在没有一个整体法规与行政治理框架下,只是口头上让高校馆面向社会开放,承担一部分公共馆的任务,这是不现实的。朱强馆长曾提到:公共馆搞免费开放,国家还给补贴,让高校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国家却未出台任何政策或措施,“这样做的话实际上将给高校馆带来额外的人力和经费支出,没有相应的投入,开放是做不起来的,勉强做起来也是不可持续的。”[7]由此可见,我国高校馆难以向社会免费、全面开放,体制是主要障碍。此外,高校馆对外开放还缺乏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在校师生不同,社会人员身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高校馆对社会人员开放,会增加读者管理的难度,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3 高校馆面向社区教育开展社会服务探索

3.1我国社区教育现状与需求

社区教育的本质是运用本社区的教育、文化等资源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为目标的一项社会工作,对构建社区文化氛围和提升社区居民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社区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进步、提高城市发展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8]。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以上海出现的社区教育委员会为标志,建构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融合的教育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区教育进入到以实体化、组织化为标志的发展时期。上海、天津、北京、杭州等大城市涌现了各种形态的社区学校,形成了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及其教学点的三级网络。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区教育进入实验时期。2000年4月,在教育部职成司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推进下,建立了首批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主要目标。至2007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共确立四批,发展到114个[9]。2009年,在分析研究社区教育新发展和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开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调整为98个[10]。这些试验区在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形成了以县级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居委会(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当前,我国社区教育仍处于实验发展阶段,面临的工作及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1教师队伍能力建设

社区教师来源结构比较复杂,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参差不齐,尚不能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需要通过有效的培训来提高社区教师的教育能力与管理能力。社区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社区教师的能力建设需求中,数字化资源应用能力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最为突出,提高社区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培训工作的重要方面。

3.1.2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策划

社区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工作是开展大型教育活动,以及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暑期青少年活动、科技宣传周活动、文化艺术宣传等。为组织和策划这些活动,社区教师需要寻找本社区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为此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物力。

3.1.3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

社区教育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发社区学校新课程,建设网络化数字资源,这对于既有教学任务,又要参与教育管理的社区教师是个极大的挑战。以上海为例,各社区院校开设了近四千门课程、约有六百多个教学资源,上海教育资源库还整合了约计2700小时的视频类社区教育教学资源等。但是,这些课程和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社区学习需求[11]。

3.2高校馆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优势分析

高校馆如果能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通过社区教育这一渠道向社区居民开放,一方面可以解决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另一方面,高校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借助社区教育这个平台,可以降低社会开放的难度,避免开放中的各种障碍,使对外开放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实践起来具有诸多优势。

3.2.1对外开放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我国高校馆对社会开放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比较单一,多局限于图书资料的借阅,或者侧重针对性较强的信息咨询服务。在服务对象方面也没有细分,缺乏个性化的社会服务。高校馆通过与社区教育合作,除了对社区居民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外,还可以结合社区和本馆的实际状况,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如组建社区老年人学习中心,开展下岗工人再就业学习指导,为社区中的从业人员提供二次学习的场所,组织各种学习培训,举办各种展览,协助社区策划、组织各种节日活动等,向社区居民提供延伸服务。

3.2.2减轻社会开放的管理难度

高校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势必增加管理上的难度,如果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会大大减轻管理方面的压力。社区教育是在政府部门主导下的教育机构,已经形成了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教学点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有专职的社区教育教师以及一批积极热心志愿者服务队伍。高校馆向社区居民开放的部分管理工作可由社区教育工作人员承担,由社区教师来组织协调,这样高校馆服务对象不再是社区居民个人,而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会避免一些矛盾冲突,降低高校馆对外开放带来的管理难题。

3.2.3避免“资源阻塞”效应

高校馆和社区教育机构合作,合理安排高校馆向社区居民开放时间,可以避免“资源阻塞”效应,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为了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文献信息利用,高校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可以避开校内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高峰期,如开学前两周、期末、晚自习期间等时段。寒暑假期时高校馆的书刊、阅览室的座位和机房的计算机大部分都闲着,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对社区居民开放,具有投入少、影响小等特点,图书馆资源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社会读者和高校馆的双赢。

3.2.4有偿服务实现激励机制

高校馆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增加服务成本,完全的免费开放是不现实的,向社区居民收取费用也是不合理和难以实行的。国外的高校馆对社会服务,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如美国高等教育法有规定,美国政府每年都会向高校馆提供资金补助来鼓励他们向社会开放。在我国,政府尚未出台任何政策或措施来鼓励高校馆向社会开放,因而高校馆对社会开放的积极性一直不高。社区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学员适当交费的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投资体制。近年来,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重视,如天津市将社区教育的建设项目纳入天津市职业教育整体改革方案,从“十一五”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款用于社区教育建设项目[12]。笔者认为,高校馆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可通过服务购买的方式,将社区教育的建设经费用到高校馆向社区居民服务中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馆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

3.3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教育的途径

3.3.1举办信息素养培训,促进社区教师能力建设

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查找信息、评价信息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组成。笔者曾做过社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88.5%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13]。高校馆一直重视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举办讲座、开设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师生获取、组织与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高校馆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面向社区教师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提高他们信息获取、信息阅读、信息评估以及使用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利用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学会利用现代化的图书馆资源。

3.3.2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高校馆拥有优越的硬件空间和软件资源,经常会与其他院系和社会各界联合举办一些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和文化展览,这些讲座和展览虽然是针对本校师生,其中也不乏一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我校图书馆曾联合太一文化艺术公司举办过“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复制精品展”“中国唐宋书画复制精品展”“中国明清绘画复制精品展”等大型传统艺术展。可以借助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将这些活动有组织的向社区群众开放,让这些优质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助推社区文化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协助社区举办读书讲座、读报活动、名著新作的推荐与导读等,提高社区群众的阅读鉴赏能力,带动良性化阅读潮流。

3.3.3与社区学院结对子,指导课程与资源建设

社区教育课程有三大系列:一是职业技能系列,包括语言文字类、信息技术类;二是生活与休闲系列,包括生活保健类、家庭安全类、家庭教育类、休闲技艺类、家庭理财类、法律维权类等;三是文化与素养系列,包括道德修养类、科学素养类、文化涵养类和公民意识类等[14]。这些课程由于资源有限,存在着内容不充分,或内容更新慢等问题。高校馆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不仅有购买的数据库,还有自建的特色数据库、教学课件、教学应用软件、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特色化信息资源。另外,图书馆中还有一批长期从事电子资源建设,对师生进行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教育的师资力量。如果图书馆能够根据自身优势,与社区院校结对子,对其课程与资源建设提供支持,必定能对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师资来源狭窄,内容更新慢,资源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有所帮助。

4 结语

高校馆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也应该是一所无墙的大学,它应该让知识、思想这些人类最尊贵的创造物,像空气一样被周边的人们自由免费使用。为什么“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很难?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开放途径。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关于“社区教育教师的工作特性分析与能力建设研究”国家社科课题,在参与调研的过程中,产生了与社区教育机构合作推进高校馆向社会开放的想法。由于自身力量有限,无法付诸实践,写下此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高校馆决策者提供新思路,促进高校馆向社会开放的实践工作。

〔1〕国务院法规(1987):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5-12-02].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87/206016198702.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5-12-07].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3/200202/221.html

〔3〕王玉林,曾咏梅,崔然,等.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调查[J].图书与情报,2011(6):26-32

〔4〕田瑞.北京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图书馆建设,2012(9):50-53

〔5〕伍玉伟.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研究——基于广州地区高校的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85-188

〔6〕郝朝军,李增义,王清,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障碍及解决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92-95

〔7〕顾晓光.访谈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先生[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10):1-18

〔8〕张延吉.论新时期中国社区教育的内涵与意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4):114-115

〔9〕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3-148

〔10〕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有调整教育部公布新名单[EB/OL].(2009-11-23)[2016-1-07].http://www.ccedu.org.cn/news/edu/2009/11/23/cce21@111501.html

〔11〕黄复生,李炳金.基于居民视角的上海社区教育课程需求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73-77

〔12〕李训贵.中外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9(11):85-87

〔13〕徐婷,张永.社区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13(22):71-73

〔14〕杜君英.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论坛,2012(12):49-51

Academic Libraries Open to the Society for Community Education in China

Xu Ting

How to make academic libraries open to the society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academic libraries open to the society is low in China, and lack of effective service channels. If we can cooperate with communit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serve community resident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benefits. For one thing, it can solve th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another, it can avoid obstacles of libraries open to the public, and fi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serve the public and make most of the resources.

Community education; Academic library; Social service

G258.6

A

徐婷,女,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社区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社区大作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