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目馆员如何迎接RDA的变革
2016-04-12赵梅
赵 梅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23)
工作方法研究山东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4期
我国编目馆员如何迎接RDA的变革
赵梅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 210023)
采用SWOT方法全面梳理了RDA内在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出RDA在我国并将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编目规则。利用毛泽东关于创造的论述所提出的“四个所有”论述了我国编目馆员如何迎接RDA的变革,提出编目馆员应转变观念,接受新生事物,应加强学习,关注RDA研究动态,应严谨治学,加强学术交流,希望通过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加速引领RDA的变革。
RDA编目馆员SWOT创造
《资源描述与检索》(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RDA)是应数字环境的发展而制定的最新国际编目规则,其目标在于满足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与检索的新要求,成为数字世界的通行标准[1]。RDA以《英美编目条例》(AACR2)为基准,以国际编目原则(ICP)为原则,并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RAD)模型而重新修订的标准,其目的是为各种不同文献类型的资源提供著录与检索的统一使用指南和方法[2]。随着2013年第一季度RDA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五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实施,未来会有更多国家跟进采用[3]。我国现阶段针对RDA主要处于概貌展现、理论探讨与应用说明、对我国图书馆和编目事业的影响三大方面进行了探讨[4],RDA在国内尚未进入实施阶段,鲜有RDA进程中以编目馆员为主体的研究。RDA在我国进展如何?国内编目馆员如何迎接RDA的变革?利用SWOT方法,全面梳理了RDA内在的优势(strenghs)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国内化进程的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分析了RDA在我国发展的总体方向,并借鉴毛泽东关于创造的论述所提出的“四个所有”论述了我国编目馆员应如何迎接RDA的变革。
1 RDA发展现状
1.1RDA概况
RDA是在当今数字资源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由英美编目条例修订联合指导委员会JSC负责研制、宣传报道、培训及修订。2009年正式发布了RDA编目规则,由17章、5个附录、1个术语表和1个索引组成,计划成为国际性的资源描述与检索新标准。
1.2国外发展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互联网产生以来,电子资源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最为广泛使用的AACR2(《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大用户的抱怨。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国际图联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于2003年12月通过了新的“国际编目原则声明”草案,计划开展修订出版AACR3。2004年,AACR主管委员会(Committee of Principals for AACR,COP)任命Tom Delsey 担任新版本的编写者。2005年4月,JSC会议上综合各方意见和建议,决定启用新的工作名称RDA,此次会议标志着RDA的诞生。经数年的编制、修改与完善,RDA作为新的数目著录与检索标准于2009年正式出版,在国际编目界引起了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已经有美国等五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开始实施RDA。
1.3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RDA起步较晚,自2006年起开展研究RDA,2011年7月,国家图书馆举办了“RDA理论与实践”培训班暨“RDA在中国的实施和挑战”研讨会,标志着RDA编目时代即将在我国开启[3],2012年5月,国家图书馆与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开始启动RDA中文翻译工作[5],2012年至2014年期间,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CALIS联机编目中心相继举办了4次RDA培训,2014年4月,RDA中译本出版,2014年11月底,CALIS联机编目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布了《CALIS联合目录RDA实施声明》,该声明从2014年12月1日起生效,标志着CALIS联合目录中心开始实施RDA。
2 RDA国内发展前景
RDA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如何?能否得到推广运用?笔者选用SWOT理论,客观梳理了RDA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RDA国内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希望能准确把握RDA国内发展的总体方向。
2.1RDA的内部因素
2.1.1优势
先进理念的编目规则。自互联网以来,文献资源呈现多样化,如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资源、互动作品等,同一作品常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如:小说版、戏剧版、多媒体版等,同一数字作品又有多种存储介质,如:bmp、jpg等不同的载体形式,传统的编目规则不能很好处理当前文献多样性资源的描述,RDA能为所有类型资源和所有类型的内容和技术描述提供了编目规定。此外,RDA对未来新类型的资源提供了可扩展的描述。
符合用户的编目规则。RDA兼容了业内其他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以服务用户为导向,以网络为平台。在研制、推广宣传、培训及修订过程中,面对各类资源与广大用户一直坚持开放与兼容的态度,保持与用户的沟通与互动,保证了投入使用的RDA能够最大程度上体现了用户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语义网关联数据等技术,可以提供联机指导,提高了编目效率,提高了用户信息检索效率与查全率。
国际化的编目规则。RDA在JSC的组织领导、IFLA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美国等五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开始实施,并且被世界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机构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认可[6]、受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专业组织、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协会之一的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的重视[6]、得到了欧洲国家图书馆代表为主组成的欧洲RDA兴趣小组的(European RDA Interest Group,简称EURIG)支持[6],同时JSC密切关注与元数据领域的合作,RDA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
2.1.2劣势
规则尚未成熟。RDA作为一个新生的编目规则,其编目规则尚缺乏大量的实践去逐渐完善。经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测试[7]及相关学者的研究[8],发现RDA编目规则仍然很繁琐,尚不成熟,如RDA设计中心MARC暂无办法区分不同FRBR水平层次的要求,无法联系地方的数据元素(比如DC元数据);如有些不清楚或者自相矛盾的规则,比如常将演奏者表述为创作者;如检索点的表达规则尚不完备,虽然检索指南提供了语汇表,但是尚无法准确运用;如编目术语尚须规范,如“DVD Video”应该规范使用DVD?DVD视听?还是DVD+R?
体系尚未完备。经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测试[7],RDA尚缺乏许多具体的操作指南,编目术语尚须规范、文本解释也经常面临挑战、缺乏操作指南[8]。
国际化尚须磨合。RDA是采用英语语系编制的,随着编目规则、体系的逐渐成熟,在英语语系国家实施与推广难度不大,但在非英语语系国家,因民族特性及习惯的差异,RDA国际化尚须磨合。
2.2RDA国内发展的外部因素
2.2.1机遇
促进国内编目工作跨越发展。我国现行针对不同语种的文献资源采用的不同的编目规则,同时,各语言编目规则都已处于需要修订改版的状态,如果可以直接采用最新国际标准,将加速我国编目规则的更新,也可减缓日后维护的持续压力[6]。
提高资源利用率。RDA国内化进程,可有效解决国内编目规则不统一造成的各类文献资源进行融合问题,可将同一主题不同载体及不同存储格式的文献资源全面展示给用户,为用户资源检索和利用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RDA自身特性决定了对其他行业的辐射效果,如博物馆、档案馆及出版社等其他信息机构,可实现跨行业资源的合作与共享[9],全面提升各信息结构自身资源及融合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资源的价值。
重新激发编目人员的活力。随着联合编目、编目外包等编目运作模式的冲击,编目馆员在图书馆的定位逐渐模糊,此外,现行的编目规则使得编目馆员枯燥、压抑地面向书籍开展工作,缺乏自主权及面向用户的互动交流,这些客观及主观因素或造成编目馆员缺乏工作活力或造成很多经验丰富的编目馆员的流失,诸如,南京师范大学全馆15人持有编目证书,目前仅4人从事编目工作。RDA国内化进程,将重启激发编目人员的活力与工作激情。
2.2.2挑战
缺乏统一领导。RDA在国际上发展迅速得益于JSC的组织领导,得益于IFLA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内在RDA推广方面,缺乏国家层面或行业协会组织层面的统一领导,造成资金投入分散、研究方向不聚拢、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RDA认知度、普及度及接收度相对较低,同时,相关研究人员或图书馆缺乏相关交流与研讨的平台。
研究深度不足。国内自2006年起开展对RDA进行跟踪研究,目前研究仍停留在对RDA基本内容、基础理论、国外发展动态的介绍、对国外有关大学测试结束的说明、可能对我国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等,国内对RDA的研究可说是隔靴挠痒,缺乏RDA在国内实践应用的成果,造成无法建立符合国内我国特情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制约了RDA本土化发展进程。
专业人才不足。艾雰[10]对RDA综述进行了最近的研究,发现截止2015年国内共计65位学者对RDA进行了研究,知名学者有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张秀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胡小菁等,可见RDA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2.3国内发展前景
通过对RDA自身优势、劣势以及国内化进程的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对SO(优势-机遇)、ST(优势-挑战)、WO(劣势-机遇)、WT(劣势-挑战)进行组合与分析,随着RDA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扩大,国内将对RDA日益重视与坚定,组织结构的统一领导将顺势呼之而出,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专业人员很容易得到解决,随之研究深度易得到加深,随着RDA国内外进一步实践与测试,RDA的规则及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可见RDA国内发展前景是非常肯定的与清晰的,RDA在我国并将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编目规则。
3 编目馆员如何迎接RDA的变革
创造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一种独有的极为复杂的社会活动。毛泽东在论及创造时,曾以深邃的历史眼光,从整个人类的历史出发,作出了以下著名的论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得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1]。新生编目规则RDA作为一种客观时代下的产事,是自然客观规律的选择,在新旧事物转化过程中,势必发生斗争,但结果显见。在RDA变革的进程中,充当特定人类的编目馆员,应当按“四个所有”积极迎接新生事物的到来,以“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担当,积极发现、发明、创造与前进。
3.1转变观念,接受新生事物
毛泽东清晰的指明了新生事物终将战胜旧有事物,编目馆员应当具有清醒的认识,RDA不管你接受与不接受,它都将到来,与其最终被动的接受,不如提前主动的迎接,不可守旧排新。首先,编目馆员作为RDA实际参与者与具体落实者,思想观念上不可有为难的情绪,应该保持一颗接受新生事物的开放心态;其次,RDA作为新的编目规则,大到编目原则(如RDA用“实体-关系模型”的结构描述信息,AACR2以文献类型为原则),细到术语表达(如AACR2用术语“标目”而RDA用术语“检索点”),均出现了调整,RDA颠覆了传统编目员的思维理念,编目馆员需有一颗平常心对待思维转化的过程。
3.2加强学习,关注研究动态
在毛泽东提出的“四个所有”中,其落脚点与实施起点是“发现”,所谓“发现”,笔者理解为学习,即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才能“发现”,有了“发现”才能“明”其理、知其然。编目馆员应通过数字资源系统,检索与研究RDA国内外研究动态,认真学习RDA的所有草案、战略规划、各个阶段的重要会议文件等相关资源,特别应认真学习RDA英文原版及中译本,吸收RDA精髓;应定期登录JSC网站,查看网站发布有关RDA的最新信息,了解RDA的最新发展,需特别关注RDA实践性成果;应登录注册RDA Toolkit官网,检索所有编目资源规则,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熟悉RDA编目规则,努力实现中国编目规则的国际化。
3.3严谨治学,加强学术交流
编目馆员在经历“发现”及“发明”前两个阶段后,基本上已经对RDA比较了解,其后,编目馆员应该以RDA研究者、探索者为定位以个体的影响力、创造力推进RDA中国化进程。编目馆员应提倡三种工作作风:严谨的学风,即要在研究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反对以中国特色为由而排斥国际惯例;民主的作风,即在编制编目规则、主题词表和/或分类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和意见,并最终求得共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即编目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编目理论的创新,但反对建立虚幻理论和不研究理论的经验主义[12];应继承与贯彻RDA编目规则的理论与原则,注重编目规则背后原则的解释,以保证能吸收RDA现有国际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不走重复的道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在个体影响力的基础上,可在校内或行业内扩大对RDA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和科研人员参与其中,组建RDA科研攻关小组,集思广益,扩大影响力,加速推进RDA本土化变革;应积极参加国内外RDA专题培训会及交流会,特别是RDA实践成果的交流会,发掘精英个体的先导作用,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完善精英个人RDA理论的系统性,推进RDA理论层面的进步,实现RDA研究的深度发展,为RDA实践的夯实成熟的理论基础及专业人才。
4 结论与建议
RDA作为网络时代下的最新国家编目规则,目前已经有5个国家开始RDA实践,未来势必成为国际性编目,我国编目馆员应与时俱进,提前介入,发挥个体创造力的影响,促进RDA变革的中国化进程。同时,针对学校或图书馆,建议保持开放的态度,支持编目馆员提前介入RDA的研究与实践,借鉴“孵化器”理念,建立RDA学科攻关科研小组,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如科研基金、外送培训等,支持《CALIS联合目录RDA实施声明》,时机成熟时尝试实施RDA。
〔1〕罗翀.RDA全视角解读[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5
〔2〕高红.RDA标准及理念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65-69
〔3〕胡小菁.RDA的国际化设计与本土化实施[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42-46
〔4〕熊健敏.我国RDA研究现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138-143
〔5〕李芳.国内RDA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4(10):20-26,79
〔6〕梁红,姜化林.《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应用进展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5(10):36-41
〔7〕傅西平,孙更新.RDA的普及难度及发展趋势——以斯坦福大学图书馆RDA测试为例[J].情报杂志,2013(8):132-135
〔8〕姜化林.RDAToolkit使用的利弊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12):24-26,33
〔9〕刘东洁.浅谈RDA对图书编目工作的影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74-76
〔10〕艾雰.我国RDA研究现状与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37-40
〔11〕毛泽东.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M].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45
〔12〕王松林.消除编目实践差异,探求编目工作原则:中国图书馆学会标引与编目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J].图家图书馆学刊,2007(1):42-44
How to Meet the Change of RDA for Catalogers in China
Zhao Mei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WOT)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ease out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DA, as well as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RDA will become the cataloging rules in our country keeping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y using Mao Zedong’s “four all” exposition of cre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catalogers can meet the change of RDA in China, who should change ideas, accept new things, reinforce learning, focus on the dynamic research of RDA, keep a rigorous academic attitude and strengthen academic exchanges, hoping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DA through individual’s creative activities.
RDA; Cataloger; SWOT; Creativity
G254.3
A
赵梅(1981-),女,硕士,任职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