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知道吗?健康人格始于婴儿

2016-04-12鲍秀兰

中国家庭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婴幼儿人格小儿

你知道吗?健康人格始于婴儿

鲍秀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5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窒息儿和早产儿早期干预、预防和减轻婴幼儿的智力低下和脑瘫发生。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增高,导致在养育子女方面偏重于改善营养和发展智力,忽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据统计,全国4~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47%,社会适应问题的检出率为23.46%。由于家长、教育者和儿科医生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忽视早期心理和行为干预,忽视对孩子健康人格培养,酿成了很多痛心而愚蠢的悲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医护人员不但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重心理和良好的健康人格培养。

什么是婴幼儿健康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2001)。健康人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培养方法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在3岁以前创造良好的养育环境为以后健康人格发展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如果幼年一旦养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如同佝偻病已经发生了“O”型腿一样,再纠正将非常困难,所以早期培养良好的行为极其重要。

著名婴幼儿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婴儿期(心理学中婴儿是指0~3岁)人格的健康发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乐观和稳定的情绪;思维和活动的独立自主性;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婴幼儿健康人格的脑科学依据

盖奇故事的启示。盖奇原本是美国一位铁路工人领班,他在1848年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损伤了大脑的额叶,他奇迹般地被救活了,仍能说话和行动,但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变:他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效率的领班,思维敏捷,对人和气,彬彬有礼,但从这次事故后,他变得粗俗无理,对事情缺乏耐心,既顽固任性又反复无常,优柔寡断。他似乎总是无法计划和安排自己要做的事。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盖奇了。由此不难看出大脑的额叶和人格的关系。后来又被脑外科额叶白质切除术的病例证明,有类似的人格变化。这个案例使科学家认识到大脑额叶和情绪控制及人格有关。

人脑支配情绪的中枢是边缘系统,它由低级和高级中枢组成,低级中枢包括杏仁核、下丘脑和脑干等部位,它控制原始情绪,在出生时已有基本功能;高级中枢由额叶的眼眶皮质回和前扣带回组成,是高级情绪控制中枢。通过PET影像学研究发现,婴儿前额叶6~8月才开始发挥功能,这时前额叶的突触开始形成,并且以极快的速度重塑自己的结构,完成接线,从2岁起,前额叶进入漫长的突触修正阶段,持续到青春期。这些突触的精选、淘汰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奠定情绪成长的基础,以备成人期人格形成所需。

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亲子互动,建立安全依恋,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额叶皮层神经通路向正确方向完成接线,使习惯成自然,这样发展良好的情绪能力,在儿童早期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3岁婴幼儿健康人格培养的研究

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由中国优生优育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牵头,组织全国21家医学院校和妇幼保健院儿科进行了0~3岁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早期综合干预协作研究,探索0~3岁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方法和效果,为提高婴幼儿素质培养提供依据。

在协作单位出生的594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取样分为干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1~4个月气质类型、父母年龄、文化水平、母亲人格类型、家庭收入、主要抚养人情况及父母和干预对象接触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因此,两组在生理和社会养育环境因素方面均有可比性。

干预组通过父母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干预指导,结果显示干预组人格趋向总分比对照组高13.0分,发展良好率提高了17.7%,较差率降低了8.31%;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74%,比对照组(10.28%)降低了5.54%,差别有显著性。说明早期综合干预对培养婴幼儿良好行为和健全人格趋向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所采用的一套早期综合干预方法的指导,使父母在养育中培养婴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健全人格发展趋向打好基础是有效可行的;早期干预能显著促进婴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0~3岁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健康人格?

培养乐观和稳定的情绪

婴儿最早是以情绪和人交流的,新生儿生下来用哭声呼唤成人的照顾;当宝宝吃饱了在睡梦中会显露出甜美的微笑以示他很舒适。从2~3个月开始,他的情绪不仅受生理需要调节,也受心理需要的控制,2个月开始,当成人逗引时会出现应答性微笑;这种微笑发展愈来愈频繁,3个月时会“啊!呀!”发声;当成人离开时他的微笑停止,会发出某些声音或用眼寻找父母,希望父母和他面对面逗笑玩;如果成人不应答,孩子会哭泣,情绪低落。

父母日夜照顾婴儿,在满足他的吃睡和身体舒适的需要的过程中,婴儿逐渐对照顾他的成人产生依恋感情。如果能培养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容易养成稳定的情绪,因为他对成人有一定的信赖感,不怕母亲离开,所以他是快乐和安静的。如果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不是一贯的,有时对孩子亲近,有时突然“不告而别”或欺骗孩子,不履行诺言,当孩子因此而十分痛苦或反抗时,又十分粗暴地对待,或者对孩子的情感需要采取冷淡的态度,这会形成不安全依恋型。这些孩子会变得易生气、急躁、多疑、焦虑、担心、不肯探索周围事物、不愿接触生人,因此在认知和社会交流技能发展方面均受到局限,这些孩子平时很少有愉快的情绪,表情呆板,原因是婴儿发出的感情信息受到冷遇,为了避免缺乏温暖的回报产生痛苦而采取冷漠的预防措施,像很多福利院的孤儿常常有这种表现。

所以,父母应注意在孩子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感情照顾,帮助孩子适应成人社会中对他来说不可避免的环境要求,这将有助于逐渐培养孩子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如果做事畏首畏尾,犹豫不决,那么长大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懦弱的人。自信心决定人做事的成败,制约着人接受任务、面向外界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自尊和自信是人格全面发展的基础特征,从小培养有助于其优良品质的形成。

积极评价是激发孩子潜力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良好自尊和自信的源泉。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小时候就开始萌芽,当孩子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大家注意和赞美时,要给以适当的应答。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只关心自己孩子比别的孩子领先还是落后,更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

及时表扬孩子的微小进步,不过分指责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孩子最微小的进步也值得表扬,不要把它当作“理所当然”而忽略。

多用精神奖励,少用物质奖励,否则会使孩子不关注自己的进步,而是只被“奖品”吸引。对于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应了解和区分动机和原因。面对这些问题,父母应予以谅解和宽容,给予帮助和支持。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方法,鼓励他再来一次。

此外,应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超过孩子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如果不能达到标准,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也不要把标准定得太低,让孩子很容易完成,从而产生轻率和骄傲的心理。有的孩子感到压力很大,这种压力来源于父母期望过度,使孩子产生过度焦虑,极不愉快,丧失信心,是对孩子感情和人格上极大的伤害。

孩子从小就有人格,我们在和孩子相处时,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就像尊重一个重要的朋友一样;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对他粗暴、冷淡或漠不关心。为了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对他的体育技能或“艺术作品”如体操、唱歌、跳舞和图画等当场赞扬或赞赏。儿童也和大人一样,当他们和那些尊重别人并且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就会感到舒服和愉快。

培养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在社会任何地方,都有必须遵守的秩序和原则,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也是一样,这种遵守社会团体规则的能力,就是社会适应力。为了适应社会还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自我控制以及独立思考,学习谋生所需要的技能等。

8~10个月的婴儿就要开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了。当孩子要吃点心或要人抱时,父母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足,教会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如果孩子哭闹,而父母不耐烦了,立即答应他的要求,孩子就会学会只要一哭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父母不答应要求,他就一直哭闹到父母答应为止。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出他的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而且会养成任性的坏习惯。

教会孩子控制不正确的行为,诸如打人、抢别人的玩具或食物等,这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内容。和小伙伴玩时,要互相帮助,如交换玩具或有礼貌地借用玩具,然后按时归还;在幼儿园学会和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每种游戏都有规则,而许多积极向上的游戏本身就含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演示和训练,在游戏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并迁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适应能力,通过让孩子观察和参与一些父母的日常家务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序的生活规则,如先洗手后吃东西,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等。这些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起点。

独立自主性格的培养

性格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但在2~3岁前,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会给性格涂上一层底色,这层最初的色彩甚至影响今后一生的性格色调。所以对小儿良好性格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为了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及克服独生子女的弊病,从小培养小儿独立自主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小儿1岁以后开始有了独立的能力,尝试着自己做些事情,从这时开始就要注意小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自我服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主要是指培养小儿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如教小儿自己用勺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学着洗手、洗脸等,虽然此时小儿干不好,家长要加以引导,先教他做容易的事,并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使他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更激励他主动学习,独立探索。如果家长嫌小儿惹麻烦而一切代劳或过分溺爱、过多照顾,就会挫伤小儿独立性的萌芽,使他们养成一切依赖于别人的习惯,这对小儿是害而不是爱。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小儿自我服务的活动是发展手的动作、锻炼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劳动观念的过程,是培养独立自主性格的过程,这对小儿今后的学业和生活,对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对待小儿摔跤的问题上也要注意,小儿摔倒后,家长不要大惊小怪,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应鼓励小儿自己爬起来,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依赖别人。人生的哲理已经告诉我们,摔倒后再爬起来是吸取教训、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小儿学走路时更是如此。

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独立进取、善于克服困难、自信及富有创造性是未来社会建设者更需要的性格特征。独生子女家长们更要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性格,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出色的人才。

转自《中国教育报》5月29日4版、6月12日4版、6月19日2版

猜你喜欢

婴幼儿人格小儿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小儿涵之三事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