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平台的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6-04-12夏敏燕
夏敏燕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145
基于创业平台的设计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夏敏燕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145
信息时代要求设计师能运用更加综合的手段实现问题的求解,在人才培养上也更为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基于“无创空间”设计创业平台,上海电机学院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同时对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多维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产学研合作企业、创业平台企业参与培养创新创业型学生,师生服务企业的多维、立体的产学研深度互动模式,全面激活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工业设计
信息时代下设计学科的内涵逐渐深化、延伸,设计课题更为复杂、跨界,需要设计师通过更加综合的手段实现问题的求解。对于培养未来设计师的高等院校而言,如何把握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适应社会发展,进而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一直是设计教育的难点。当前设计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市场真正接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与企业需求间存在差距;由于缺少企业人员深入地参与,导致设计项目目标不明确,最终仍流于形式;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结合度不高,教师与企业合作精力有限等因素导致校企合作效率低下、合作深度与广度不够;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薄弱。
基于已有的“无创空间”工业设计创业平台,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通过倡导创业创新文化,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中,一方面对创新创业进行呵护和扶助,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从创新合作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创新运行机制等角度全方位、多维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形成产学研合作企业、创业平台企业参与培养创新创业型学生,师生服务企业的多维、立体的产学研深度互动模式,全面激活创新创业意识,从而促进一二课堂联动,促进实践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提升。
1 改革理念
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是: “创业教育是向被教育者传授一种概念与技能的过程, 以识别那些被别人忽视了的机会, 以及当别人犹豫不决时他们有足够的洞察力与自信心付诸行动。”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习得,需要在实践中体验。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旨在打破高校传统封闭、形式单一的创新模式,有利于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为未来我国高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上海电机学院依托“无创空间”设计创业平台建设,并以此为起点,展开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如图1),具体改革理念如下:
图1 双创型人才培养改革理念
1.1 以设计创业平台为基点,促进与企业的合作
设计创业平台中的创业者、准创业者,获得创业平台免费的办公场所、创业资金、创业辅导、人才推荐、技术咨询、法律咨询、市场开发等,以及团队建设、人脉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的帮助。由于创业者是“为自己打工”,从而开拓新的客户、企业资源的积极性更高,而设计创业平台的企业资源成为学校的校企合作对象。设计创业团队通过不断积累客户,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逐渐具有卓越的专业设计能力和设计执行力,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也留住了企业。
1.2 以深化企业合作促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的实施
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缺少学生思考的空间,难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且课程间缺少联系,学生很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设计,最终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由于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课题上逐渐有稳定的课题作为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题目,从而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加以运用所学设计领域的整个知识。
1.3 以实际课题促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学生
通过开放式的、启发式的、过程式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自我思维和行动潜能的发挥或锻炼,通过在设计创业平台中的实习、实践,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实现准就业,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上手。在深度校企合作模式下,由于有设计公司资深的设计师、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三重指导,使得学生的设计更具有实际价值;同时,在创业导师团队的指导与鼓励下,在设计创业平台的实战演练中,创业者、准创业者逐渐具备创业能力。
1.4 以创业成功学生促进设计创业平台的建设
设计创业者在获得创业平台的支持与帮助,逐级成长输出至孵化器或创业产业园进行创业加速。一方面,创业平台享有创业公司利润分配权力,以支持创业平台发展;另一方面,创业成功学生参与到设计教学中,将最生动鲜活的创业案例、设计案例带进课堂中,从而形成一个创业导师指导创业者、设计创业者反哺教学的闭环系统。
2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2.1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以全面分析工业设计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毕业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核心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工业设计师所必需的实际能力。通过邀请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调整进行充分的论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制定具有鲜明“双创”教育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校内创业平台+校外合作企业”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准创业者、创业者进入校内设计创业平台,在由校内外创业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在学校经费、场地、校企项目的支持下,学习创业经验,构思创业模式和路径,转化项目与技术,“小试牛刀”孵化小企业;实习生在创业平台中进入实际项目组,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设计创业导师团队带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方式下,逐渐掌握创新设计的方法与技能,逐渐成长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双师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的指导下,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将与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带入课堂,激活课堂教学。
2.3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联合运行机制
以往校企协同创新成效不高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担忧,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项目开发。而基于设计创业平台的校企协同创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为突破口,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服务,留住企业。而校企合作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开发项目、实习实践基地上,还在于参与培养创新创业型学生。在教学团队中选聘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同时,优秀的企业家参与到设计创业导师团队中,分享其创业和工作的经验,为大学生做指导。由此,学校与企业逐渐形成合作办学组织机制,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2.4 创新创业平台的运行机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学校、政府现有的政策制度下,发挥设计创业平台的能动性,探索积极有效的创业平台的组织运行模式及创新机制,包括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运行保障机制等。理念创新是首要因素;体制创新是推动力;制度创新是重要保证。通过构建新的创业管理制度,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扶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服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3 改革创新点与成效
基于互惠、规范、信任的原则;基于“无创空间”设计创业平台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其创新点在于:以设计创业平台为触动点,逐渐形成错综复杂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以设计创业平台为联结点,组建“双师制”教学团队、创业团队,实现能力本位教育;以设计创业平台为基点,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设计创业平台为延伸点,对创业者进行创新创业的继续教育,助力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以设计创业平台为循环点,优秀创业者反哺教学,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自“无创空间”成立以来,开拓了以工作室制为核心、以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已有多位毕业生留校创业,逐渐形成了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包含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人才在内的设计创业团队,把创业者与准创业者、实习生组建成不同设计方向的项目组,经过不断的磨合,使设计服务流出越来越流畅,获得了客户较高的认可度,提升了创业团队的创业激情和信心。目前已经与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中部分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无创空间”创业平台及创新创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校也与上海一些处在行业前端的设计公司建立了互补合作关系,聘请优秀的设计师作为外聘教师,采用讲座、workshop形式,组织学生以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设计创新,形成了初步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深入校企合作、项目制教学法的导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特色专业服务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
[2]孟国忠.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木材加工机械,2013(5):40-42.
本文系基金:2016年上海电机学院校重点教研教改建设项目(B1-0224-16-002-012)资助。
夏敏燕/1979年生/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机工程学、界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