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中国临空经济分水岭

2016-04-12张立鹏

投资北京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京津冀

文/张立鹏



2015中国临空经济分水岭

文/张立鹏

2015年,与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同步,中国临空经济领域发生了三件大事:6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出台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了重点临空区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序幕。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陪同下,参观曼彻斯特空港城项目,搭建了中英“黄金时代”的航空通道。11月19日,以聚焦京津冀一体化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临空经济论坛在北京顺义举行,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联盟正式成立,也是我国首个临空经济领域的行业领导机构,旨在助推我国临空经济转型升级。

对我国近十年来的临空经济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分析,可以说,这三件大事宣告了2015年将是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自此之后,临空经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临空经济席卷全国

临空经济作为一个崭新概念,自2004年首次在北京顺义提出以来,迅速席卷全国,获得广泛认可。此后,广州、上海、成都、武汉、哈尔滨等地掀起临空经济区的建设热潮。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62个城市依托54个机场规划或建设了63个临空经济区。这十年来,临空经济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并行推进,对我国民航运输业、临空指向型产业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这十年来,全球航空运输重心加速向东亚转移,亚太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业大国,并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作为民航强国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临空经济与临空经济区的经济社会效益愈发显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临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包括国际开放度与临空指向性不足,高端要素缺乏,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产城分离,城市服务功能和国际化水平较低,辐射能力弱,缺乏腹地支撑,管理体制复杂,概念混乱,行业标准与联盟缺失,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竞争明显,等等。

作为中国几代临空经济研究与实践者的一员、此次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联盟的发起者与核心成员,投资北京发展研究院长期关注临空经济发展前沿,有幸参与了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多项战略规划,为北京市的临空产业与航空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研究成果《北京新机场——大航空时代的战略抉择》、《京津冀一体化的“三线”建设》、《北京航空经济战略研究》等引领了行业的研究方向。

大航空元年开启

2015年中国临空界发生的三大事件,规范了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打开了临空经济的外向通道,搭建了临空经济的资源共享平台。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2015年是中国大航空元年,开启了中国临空经济的新时代。

第一,原有的临空经济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各方诉求,在天空开放、低空改革、军民融合等政策助推下,包括狭义临空经济、通用航空、航空工业、航天科技服务等在内的大航空、大临空等概念日益成为共识。例如对于北京来说,发挥其作为我国航天科技中心、航空技术服务中心的科技研发与服务优势,将在卫星导航、信息服务、航空航天研发等领域大有可为。事实上,北京临空经济区已经布局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园,形成良好的效益。此外,已经有相关航天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园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谋划布局,抢占发展高地。

第二,速度经济、流量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相结合,形成新时期临空经济的三大最主要特征。例如,“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西跨度近一万公里,南北跨度近八千公里,航空运输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可最大限度集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依赖。北京市作为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服务贸易等开放型经济必将成为临空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三,现代服务业与智能制造越来越依赖航空运输,将是新时期临空经济的主导产业。此前,我国的临空经济区产业普遍以一般性加工制造为主,航空关联度有限。即使是中国发展最成功的临空经济区——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以现代汽车为主的制造业占比过半,超过航空关联产业,且机场非航收入占比较低。目前,随着我国主要城市消费水平和产业能级全面提升,高端医疗美容等健康服务业、花卉珠宝高档工艺品展览贸易、总部商务、服务贸易、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越来越成为临空经济的产业主体。例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自2013年3月获批后,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发展十分迅猛,连续三年GDP增速超过40%,目前年产1.43亿部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年产量的1/8。

第四,与城市及城市群战略深度结合,是新时期临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此前,荷兰史基普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已经从机场城市走向航空大都会,有力支撑了阿姆斯特丹国际商业的发展。上海市打造“一市两场,双核多点”机场体系,对上海城市功能建设,并对其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均提出,以枢纽机场为核心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有机连接区域内机场、城区、各新城及主要功能区。同时,建设以公路、铁路、通勤航空、港口水运等为辅的疏运系统,加强联运衔接和一体化服务,提升机场群内部联通与整体服务效率。由此构建空中(民航运输与通用航空)、地面(城际轨道与高速公路)、地下(城市地铁系统)三个层次的交通体系,连通起城市重大功能区、产业园区及临空经济区,成为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维系力量。例如对于北京市而言,加快推动首都国际机场与新机场两大枢纽机场地面轨道交通连接线工程建设,串联起两大空港、通州副中心及亦庄等地区,不但有利于优化北京城市发展格局,也有利于建设航空经济走廊,集聚发展相关产业,助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首都及京津冀地区航空经济正在形成发展合力,按照我们之前论断来说,就是首都航空极在加速形成。一方面,首都国际机场正在加强与石家庄正定、天津滨海等机场的协同分工,优化航线与运输结构,而且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在此次主导成立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联盟之前,就已经着手统筹京津冀相关临空经济区,就园区开发运营、产业发展、功能完善、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实现互补与共赢。另一方面,北京新机场按照之前可研报告通过了“海星”方案,航站楼建设进程加快。其外围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京九客专京霸段线路得到确定,验证了我们之前所提出的判断——需要将北京至新机场轨道交通南延40公里接驳到津保城际上(2013年,北京新机场临空区战略项目)。此外,连接首都机场、通州副中心、亦庄、北京新机场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式提上日程,我们曾提出的“京津冀航空商务谷”愈发可期。

2015年中国临空界发生的三大事件,规范了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打开了临空经济的外向通道,搭建了临空经济的资源共享平台

(作者单位:投资北京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临空经济区京津冀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