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润民生心向党
——记全国人大代表、省劳模、原平市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

2016-04-12贾宣生

支部建设 2016年25期

□ 贾宣生

情润民生心向党
——记全国人大代表、省劳模、原平市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

□ 贾宣生

他把人生的抱负融入了自己的名字,他从200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把自己的心血汗水交给了党的事业和4000村民的期望。为了经济强村,为了实事惠民,他满腔热情地一路走来,一串艰辛跋涉却光彩照人的脚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和一位劳动模范的感人风采。他就是原平市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

创先争优强党建

工作要想争上游,首先抓好火车头。栗翠田提出了“弘扬老典型刘子干精神,创建发展型党组织,争当新时代先锋”的党建实践主题。他创新实施了独具特色的“设岗定责、五组联创”法,在党员干部设岗定责、敬业履职的同时,将32名无职党员按各自特长、能力分别编成“政策宣传”、“参政议政”、“廉政监督”、“民事调解”和“扶贫帮困”五个小组,情系村民,各司其职,全方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扶贫帮困组组长栗玉池通过上网学习新技术,帮助栗全双等80多户农民在120亩苗圃上开展新法插条,成活率达到96%。还试验成功富硒酥梨,又从外地购回酥梨纸袋50万个,推广了人工套袋技术,大大提升了梨品身价,促进了梨农增收。

栗翠田这一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党建经验,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并在原平市推广。村党支部被评为忻州市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栗翠田成为中央创先争优活动信息直报点信息员,被评为“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劳动模范”、忻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原平市“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

经济发展促转型

转型发展迈大步,经济跨越展宏图。这是栗翠田胸怀民生共富目标的一大追求。这些年来,他带领“两委”一班人,扭住转型发展这根主线,大打经济强村翻身仗——

一是“一村一品”创品牌。围绕全村历年建成的6000亩酥梨基地,翠田倡导组建酥梨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引进袁隆平高科技团队的富硒技术和酥梨套袋提质技术,还引进新优品种“玉露香”示范10多亩,大力推广。特别是鼎力打造的“石鼓”牌商标,进入山西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行列。全村年产优质酥梨1300万斤,进入太原、大同和内蒙等地市场。该村被评为忻州市“一村一品”先进村。

二是多元兴村促振兴。加强水利命脉,打深井13眼,铺设4万余米管灌管道;建成4000亩高产稳产标准化、园田化种植园区,并铺筑10公里砂石硬化田间大道;建起1000多亩优质苗木基地,指导200多户村民培育漳河柳等10多个优质品种,拓宽市场,年可创收450万元左右;开发荒山3000多亩,栽植仁用杏、核桃16万余株,扩大了“摇钱树”产业;扶持养殖大户上规模,全村养殖绒山羊2000余只,光国华猪场就存栏种猪300多头,肉猪2000多头;投资400多万元建成1万平方米商贸区,开设200多个百货、日杂、超市等经营门店,繁荣了市场。

三是生态种养兴旅游。栗翠田认定,农村要致富,抓农也抓牧。2013年他瞄准荒山兴牧的调产目标,建起了汇茂丰专业合作社,在村东五台山余脉处摆开阵势,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7公里砂石路,配建200千瓦变电器,打成3眼深井,并在制高点梁上建成可蓄水500立方米的大水塔。同时借助国土、水利、林业等部门的支持填沟造地2000多亩,安装喷灌、滴灌设施做到了全覆盖;建设1500亩干果林,植树20余万株,种草800多亩;建设110亩的养殖园区,建成16间养殖大棚共800平方米。在经营上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现已养殖400多只杜泊羊和优选小尾寒羊,发展计划要达到1万只的规模,又建成2000多亩种植园区。去年秋天以来,栗翠田带领群众投入10多万元开发荒山荒坡,动用7部大型机械,动土约21万多立方米,建成500多亩良田,计划在这里建设集生态农业、果林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佛手山庄”旅游区。

四是招商引资上项目。引进北京客商,顺应殡葬改革形势,在村东奎光岭下丘陵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500多亩的仙逸居生态陵园。经过科学规划,精心构建,突出了人文生态,实行园林式设计,公寓式管理、公园式建设。其三面环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服务优质,成为市民政局批准的现代化公墓区。此外还与太原客商联办了服装厂,安排60多个妇女劳力就业。此外组织800多人参加的五个建筑工程队,进城打工,形成规模,塑造了子干工队就业创业品牌,扩大了社会财源,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民主执政奔阳关

“三资”管理阳光晒,民主执政民拥戴。这是栗翠田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法的深刻体验。他带领两委“一班人”建立健全了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特别针对事关群众权益的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热点、焦点四大类27项,逐一编制项目,细化内容,全面公开、公示。不光严格了“四议两公开”程序,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程公开,还编印半月一期的《子干简报》,印发到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手中,传送到每家每户。

2009年开始实施的通村河道改造工程,就是采纳群众建议的一个生动事例。原来横行在村中心的一条泄洪河道,荒芜又破落,臭水生蚊蝇,既影响交通,又污染环境。几位村民代表提出关于改造这条河道的建议后,立即得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视。栗翠田立行立干,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施工方案,先后投资130多万元,连续奋战三个春秋,使为害多年的烂河道变成一道集泄洪、护村、生态、交通、景观于一体的靓丽风景线,成为子干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

点亮“民主灯”,村和万事兴,也成为子干作为全市人口第一大村欣欣向荣的一大亮点。这里十多年无上访的经验还在忻州全市农村推广。

情系百姓忙惠民

惠民福祉暖民心,生活质量大提升,让乡亲们过上舒心日子。基于这一愿景,栗翠田带领“一班人”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忧解难,添乐添福,他们凝力聚智,大办实事,大见成效,大得民心。

一是投资100多万元硬化了通村公路和街巷道路35公里,并植树4000余株,安装路灯130多盏,实现了硬化绿化加亮化。

二是为学校配套了实验、图书、微机“三室”和远程教育网,并建立了奖学金制度,使全村义务教育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了村卫生所建设,还按居民住所分布建了三个医疗点,全村98%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健康伴民生”,并大力创建卫生村,建筑固定垃圾池,成立卫生清洁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是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广场,安装 了30多套健身器材。村民们有空闲便来这里锻炼身体。特别是奋战三年投资94万元,完成了通村河道治理工程,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五是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3亩,房舍7间的敬老院,成为20多位五保老人安度晚年的温馨之家。乡亲们扬眉吐气地过上了住新居、用家电,讲文明的好日子,幸福指数大提升。

文化兴村谱新曲

文化释放正能量,文化提升软实力。栗翠田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铸村魂、创文明、促和谐的“牛鼻子”工程,努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俗文化,繁荣群众文化,倡导廉政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入心入脑。

建立刘子干烈士展览馆,通过连环画和烈士的遗物等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采用上党课团课、参观缅怀、座谈演讲等方式,激发改革精神和创业精神。

投资200多万元建成10亩大的文化广场,创办图书室、阅览室、书画活动室,为群众提供了优雅舒心的读书学习、创作欣赏书画艺术的环境,大大推动了书香农村建设,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同时利用空阔的墙面,聘请工艺美术师,精心绘制了古代廉孝故事剪纸壁画,建起了一道长约500余米的剪纸艺术文化墙,令人心旷神怡,通过寓教于画,大力传播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孝悌文化,大大促进了和谐村风建设。

组织7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以栗守荣文化大院为基地,自编自演自娱乐,既传承了挠搁、高跷、秧歌等民间艺术,又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代精神,激发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正能量。

2014年,栗翠田又带领“两委”班子,大打了一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的“创卫战役”。他们组织村民到先进创卫村参观取经,全方位地铺开“创卫”工程,建设高标准进村大道450米,做到了路沿、人行道、下水道、路灯、植树全面配套;组织两个专业队动用装载机清运了“四堆”垃圾180多吨;加宽水泥路面1200平米,增设路沿2100米,垒建防护墙200米,增设垃圾池5个、垃圾箱50个,涂料粉刷墙壁1.2万平方米,路沿外铺设彩砖4200平米,路边栽风景国槐300株。同时组建10人的清洁队伍,分段定人定责,做到卫生保洁常态化。

代表履职呼民声

栗翠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更是站在胸怀国计民生的高度,积极履行一个人民代表的光荣使命与职责。2013年他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高科技酥梨基地等三项建议,回村后积极带领群众落实“两会”精神,掀起建设新子干的热潮。2014年“两会”期间,他又提出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等8条建议,两次刊登在大会简报上。特别是让农民离金融服务更近些的建议得到了大会的重视与采纳,并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修改稿中。他还在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握手问候。

栗翠田肩负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多次随团到浙江、湖南、重庆等省区进行考察,贴近民生,体察民情,汇集民声,利用人民代表的讲坛,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他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针对城乡养老保险差别大的问题提出了农民也是社会分工不同的重要职业,应该跟城镇职工一样享受改革红利,逐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缩小城乡差别的议案,得到了领导和媒体的关注与重视。还有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和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项目申报简化手续,减少门坎等议案也引起了广泛的赞同与反响。今年“两会”期间,翠田又针对扶贫攻坚提出找准原因精准施策等“授人以渔”和扶贫先扶智的具体建议,针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全方位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这样关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人民代表,这样深入研究农村现状,代表人民直抒民意的人民代表,真正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赢得了人大领导的赞赏。

(责编:郭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