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不忘初心 方能“赶考”精彩

2016-04-12白拴金

支部建设 2016年25期
关键词:赶考历史性初心

□ 白拴金

唯有不忘初心 方能“赶考”精彩

□ 白拴金

一个人从小到大,需要经历各式各样的考试,人生其实就是一路的“赶考”。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外乎如此,重要的是,一个政党包括国家和民族的“赶考”,是一场关乎前途、关乎命运、关乎未来的历史性考试,也是一场只有开头没有尽头的大考。

回望67前的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的时候,深情而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从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了一个始终萦绕心头的“赶考情结”,铸造了一种从来不敢懈怠的“赶考精神”,也形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赶考”历史性命题。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谆谆告诫全党同志:“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说起考试,人人都有切身体会。考场如战场,成败荣辱系于一考,人生命运系于一考。如果说高考中考之成败,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前途,那么,一个执政党“赶考”的成败,将决定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到“赶考”这个历史命题,参观西柏坡时他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包括这次“七一”讲话,习总书记关于“赶考”命题的深刻阐述,都饱含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总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考试”之后曲折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95年奋斗历程告诉世人,我们每个党员都是一名考生,那考官就是人民群众,考试的主题就是如何不忘初心,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这一点习总书记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据《人民网》消息,2007年年初,有记者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问:“习近平同志,你给自己在浙江的五年打几分?是一百分还是九十分?”面对提问,习近平微微一笑道:“我怎么可以给自己打分?”习近平认为,这个分数应该由老百姓来打。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关键是为民做事。至于评价,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据新华社消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望时,施齐文的老伴石爬专问起习近平怎么称呼,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后,笑了。他向大妈介绍自己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知微见著。“我怎么可以给自己打分?”和“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两句普普通通却掷地有声的话,不仅仅是说给媒体记者和苗族老大妈听,更是说给处在“赶考”路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听的。所以,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这场“赶考”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共产党人只有寒窗苦读苦干百年千年,一代一代地考下去干下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如何在这场历史性的“赶考”征程上,不断向人民交出新的合格答卷,不断考出优异成绩?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具体路径,那就是“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赶考”课题;从现实走向未来,就是我们要走的“赶考”之路;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赶考”考场。走好“赶考”之路,适应“赶考”考场,答好“赶考”课题,将“赶考”精神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必须有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现在我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新形势下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树立“赶考”意识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为了保障“赶考”一路顺畅的必要之举。“赶考”意识就是一种责任意识,就是一种紧迫意识,就是一种荣辱意识,就是一种吃苦意识。

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试;每一次考试的经历,都检验着考生的水平。孔繁森、杨善洲、李保国、李培斌等优秀共产党员已经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我们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赶考”征途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 自警自励,初心不忘,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功课,高标准解答好每一道考题,高分数交一份精彩答卷。

“赶考”行程万里,更须不忘初心。对我来讲,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忘出发时的承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赶考”路。

首先,常怀“赶考”之心。一个“赶”字,彰显出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无论是个人工作,还是单位业绩,都要有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上进心和赶超步。

其次,常学“赶考”之题。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先做学生,后做先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做好做到这些要求,破解“本领恐慌”,还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落到实处。

再次,常念“赶考”之律。“赶考”路上,有无数坎坷,也有太多的诱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能否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考验,是能否考出好成绩的关键所在。只要坚守“三严三实”,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就一定能够交出优异答卷。

最后,常行“赶考”之事。走好赶考路,不仅要有一种赶考的劲头、赶考的心态,还需要一种沉下心来审题、答题的务实状态。自身必须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每一项工作,全身心抓好“不忘初心”主题进基层宣讲,以创新驱动推进晋中精准扶贫课题等具体本职工作,承担宣传理论工作者的重任,为实现全市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市和全省重塑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的奋斗目标,聚精会神答好每一道考题,答好每一张考卷,考出一份好成绩。

(责编:张灵霞)

猜你喜欢

赶考历史性初心
永远的初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写在圣地延安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之后
论“不忘初心”
张睿智设计作品
苏学的历史性定位与新时代价值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