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奶牛奔小康
——黎城县赛里村农家女靳玉兰创业记
2016-04-12李剑力陈亚静
□ 李剑力 陈亚静
牵着奶牛奔小康
——黎城县赛里村农家女靳玉兰创业记
□ 李剑力 陈亚静
初春的太行山北麓,早晨依旧是天冷风疾,凛冽的寒风经常平地骤起,呼啸的冷风吹得人张不开嘴,相互之间的招呼声被大风刮得细不可闻。然而,此时此刻的靳玉兰又来到牛圈,清理牛粪,倾听牛的呼吸,观察牛的身体状况……13年来,这是靳玉兰每天都做的事情。这位42岁太行山深处的农村姑娘,因为养奶牛,发了一笔“牛”财;也因为养奶牛,使她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奶牛王;还是因为养奶牛,靳玉兰这个名字在这片土地上也“牛”了起来 。
丙申年元宵节后,笔者慕名走进了位于黎城县黎侯镇赛里村外的一个只有3间瓦房、3孔破窑洞的养殖场,在25头大、小奶牛的合唱曲中,采访了这位身材娇小的“奶牛王”,在她爽朗的笑声和挥洒的泪水中,了解了一些女“牛王”的创业故事。
懵懵懂懂走上养牛创业路
1995年, 21岁的靳玉兰经人介绍嫁给了赛里村的唐国明。刚开始,丈夫除耕种4亩坡地外还做点小生意,她则在家操持家务。这样的日子过了2年,孩子也渐渐长大,家里的收入全靠几亩薄地和做小生意赚的钱,难以维持家庭日常开销。每当忙完家务闲下来,她总想干点事儿,帮丈夫分担家庭重担。考虑到要照顾家庭,出门务工不太行得通,她就决定在家创业。但选择什么项目,又成了这对年轻夫妇的难题……
1997年,她拿出做小本生意积攒的所有资金,并向娘家借了3000元开始创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分析,她选择了门槛较低的畜禽养殖业。第一年,她养了3头猪,每天起早贪黑,年收入达到1500元,拿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第二年,她扩大规模,借了邻居一个破院建起了年出栏20头猪的家庭养殖场, 开始走上了致富路。但是, 到了2000年春季,20头猪被口蹄疫病侵蚀,一夜之间养猪场随之关闭。
创业的重大挫折让靳玉兰病倒了,整整躺了半个多月。但外表柔弱,却有着不服输性格和顽强毅力的靳玉兰不甘心。2003年春的一天早晨,在小两口去地里的路上,不经意间,她冒出了一句话:“咱养奶牛吧!”丈夫说:“别瞎想了,以前养猪赔的3万元还没还呢!” 她却说:“以前养猪成本高,市场不好, 咱赔了。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 你没见城里人都喝牛奶了。咱村背靠大山,山坡上有现成的草场资源和种地收获的玉米秸秆,养奶牛肯定会赚钱……”
多年的相濡以沫和共同创业的艰辛,让这对夫妻心灵相通,感情甚笃。一商一量,他们决定以养奶牛二次创业。然而,“家财万贯,带毛不算”的高风险养殖业,遭到了婆婆及靳玉兰父母亲的极力反对,不过后来,看到她们下决心要养奶牛并开始动工,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创业艰难,资金问题又成为靳玉兰的一大难题。为了筹措资金,她东奔西跑,这家三百,那家五百,几天下来一共筹到1.2万元。这点钱当然不够支付买奶牛的费用,靳玉兰便与忻州的牧主联系,先欠下一部分,待奶牛有收益了再把钱还上。牧主被这位农家女的精神感动,同意将奶牛崽赊给靳玉兰。就这样,靳玉兰投入1.2万元,买来了2头奶牛崽。为了节约成本,靳玉兰借用了邻居3孔废弃的窑洞,又拉着平板车到县城捡废弃了的砖块,盖了3间牛棚,开始了她的养奶牛创业生涯。
纷至沓来创业路上多艰辛
创业的艰辛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每当靳玉兰回忆起创业初期时的情景,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靳玉兰是一个有洁癖的女人,两个孩子小时候的粪便她都看不得,也收拾不了。牛圈里有一种刺鼻的气味,把靳玉兰熏得几天没进食。为了支持妻子创业,丈夫承担起打扫牛圈和喂牛的工作,每天都要起早给奶牛打扫粪便、喂食添水,等处理好这一切后再去地里劳作。半个月过去,丈夫累瘦了一大圈,靳玉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不能让自己做的事有头无尾。
养奶牛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技术是横在靳玉兰创业路上的又一道坎。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她只能倍加专心,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她都一一写在纸片上,再到书上找答案,或向引种基地、畜牧部门技术员求教。每天早晨靳玉兰起得很早,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牛圈走走,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了解奶牛的身体状况,靳玉兰首先在圈外蹲上一个小时,听听牛的呼吸。待这道程序完成,她才走进牛圈,将每头牛的眼睛鼻子检查一遍,没有异常,才将心稍稍放松。除了这两件事,靳玉兰还得观察牛粪,以便及时发现牛是否吃坏了,稍有不对就采取补救措施。特别是每当奶牛产仔时, 她都日夜陪伴在奶牛的身边。记得那是2005年的春天,靳玉兰养的最好的一头母牛因为生完牛犊子宫脱垂快不行了,靳玉兰顾不得多想,便急急忙忙奔向县畜牧局,求医生给奶牛配药,自己又急忙跑回养殖场照料奶牛。看着一个有100斤面袋子那么大的血包拖在地上,奶牛四个蹄子不断地抽搐着,奶牛的头时抬时落,眼神里流露着对生的渴望,靳玉兰不禁泪流满面。从此,她便下工夫学习了奶牛的接生和给奶牛人工配种技术,每一胎都亲自动手……
提及第一次给牛打针,靳玉兰现在还心有余悸,那时丈夫牵着牛,小牛发出凄厉的叫声,她心里非常紧张,手里的针筒不停地颤抖,实在不忍心将针扎在牛的体内,怕牛出现什么意外。只需花一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事,靳玉兰却花了好几个小时。注射完后,靳玉兰还要在牛圈里呆上很长时间,等牛没有异常反应才敢离开。几经轮回,靳玉兰掌握了全面的养牛知识,几年下来,两头母牛在靳玉兰的精心照顾下,都开始产崽。渐渐地,靳玉兰的牛群庞大起来,由原来的两头发展到了如今的25头。到目前,25头奶牛日产鲜奶达到了300公斤,月收入1.5万元。
坎坷路上有苦有忧更有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在靳玉兰的奶牛场一天比一天红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是2006年秋的一天下午,身体十分强壮的丈夫在去县城送奶的途中,忽然昏倒在路边的排水渠里,被人救起送回家。起初,靳玉兰还以为是感冒了,歇几天就会好。那曾想十多天过去了,丈夫病情越发严重,她感觉事情有点不妙,便用摩托车载着丈夫到县医院检查。检查中,几个刺眼的字跳入眼帘——格林巴利综合症。靳玉兰回忆,当时医生告诉她:这种病主要表现是肩、上臂和大腿无力,也可合并前臂、小腿、手和足的无力,肢体无力常发展到躯干无力,严重时会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医生的话如同晴天霹雳,把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击个粉碎。要强的靳玉兰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带着丈夫辗转于长治、太原等十多家医院之间,花掉了近一半的积蓄,终于把丈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然而,到了2009年,丈夫的病再次复发。靳玉兰又领着丈夫到长治就医,躺在病床上的丈夫眼含热泪对她说:“不要瞎扔这个钱了,还是留着钱给女儿上学用吧!”靳玉兰一听,马上反驳:“你不要不负责任,只要治好你的病,咱俩好好经营牛场,供女儿上大学就不愁没有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靳玉兰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不仅一天天好了起来,而且又能每天帮她去县城送奶;靳玉兰的女儿也于去年以560分的高分被东北电力大学录取。
在此,更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村妇代会换届时,靳玉兰以高票当选村妇代会主任。上任后,她一方面利用本村山大坡广、草源茂盛等优势扶持姐妹们靠养殖业致富,一方面在县委和县、镇妇联的帮助下,投资30余万元购买了一台既能旋地又能收割的玉米秸秆打捆机,无偿为全村134户农民收割庄稼和旋地,并将自家奶牛场的圈肥无偿捐给村民,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
在谈到今后打算时,去年“七一”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的靳玉兰告诉我们,她正积极探索奶牛场的股份制经营,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养殖户,不断扩大奶牛场的规模,让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发展奶牛致富的康庄大道。
畏惧退缩是一无所成者的绊脚石,用心坚持是创业成功者的通行证。年轻并奋进着的靳玉兰,这个最为美丽的“奶牛大王”,一定会以她的努力用心和吃苦耐劳,在激情满怀的创业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责编:郭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