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隆事件:被忽视的“融入问题”

2016-04-11龚融

东西南北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隆暴力事件劳工

龚融

“门户开放”政策,一度让涌入欧洲的难民欢欣鼓舞,德国因此被他们视为“善良好客的天堂之国”。但刚过去的跨年夜,在科隆发生的性侵事件,把德国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也给德国在2015年所取得的诸如“经济继续充当欧洲的火车头,欧盟与希腊的债务危机终妥协,在乌俄冲突调停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成绩单上种下了一片阴翳。

越来越大的分歧

暴力事件后的第九天,在同样的地点,发生了这样的一幕:至少有三个不同的组织聚集在科隆中心车站前的广场举行抗议活动。一个是名叫“PEGIDA”的组织,德语全称为:Patriotische Europ~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翻译成中文就是“爱国的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这个发源自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的组织,自2014年10月以来,在德国德累斯顿等地多次掀起“PEGIDA”游行运动的热潮。2015年1月12日,在法国《查理周刊》被袭事件发生5天之后,超过2.5万名的德累斯顿民众再次举行游行示威。短短数月,“PEGIDA”游行运动已经在德国政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第二个组织则是反对“PEGIDA”的激进思想,他们指责“PEGIDA”正在将德国带回“二战”时期。在这两组人冲突之前,另一个为抗议针对女性暴力的游行已经结束,许多参加者都是在社交媒体的号召下自发加入。而这三组人的共同点都指向了发生在新年夜晚的那场暴力事件。

62岁的Lake Akgun是一位定居在科隆、常年研究外来移民融入德国问题的土耳其裔评论家。她认为,科隆的暴力事件,已经给那些反移民和右翼势力以借口,将所有移民都与犯罪和流氓行为联系在一起。这种“以偏概全”令目前本就处在焦虑不安的德国社会内部对于移民接受问题的分歧越来越大。

被忽视的“融入问题”

一项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的调查显示,难民在德国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难民庇护申请时间过长令雇主在这期间不敢招募难民,虽然德国已将难民的工作禁令缩短为3个月,但2/3的难民无法找到工作。

这就无形中给难民的融入制造了一个极大的障碍。对多国难民问题有着深入研究的牛津大学难民研究中心主任贝茨警告说,除非领导人能够在移民问题上拿出一个非常细致的论述——一个有关民众对安全和宗教分歧的担忧的解决方案,否则的话,公众对接受难民的支持将瓦解。“在德国发生的这些性骚扰和暴力事件,与这些表面上看是难民的人相关联,这样的事情对公众愿意接受难民的承诺是毁灭性的。”贝茨分析道。

早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就发生了显著的外来移民流入现象。1961年10月31日,西德与土耳其签订劳工引进协议,在此之前,西德已与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也签订了类似协议。这些劳工们在接受过疫苗和医疗健康检查之后,被允许留在德国工作。当时的政府认为,这些土耳其籍劳工与其他人一起,“为生产量的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9年11月,当时的联邦劳工机构主席,Josef Stingl批准了大约100万“来自东南欧的客籍劳工”来到德国,他们到达慕尼黑中央火车站。Stingl在那里宣布,德国需要更多的劳工来为其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自此,来自德国前东部领地、中东欧和民主德国被驱逐者、德籍难民,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土耳其、南斯拉夫的“客籍劳工”,还有两徳统一前后曾经分散在中东欧、东南欧、南欧以及亚洲的徳裔侨民构成了德国外来移民的主体。但与进展中的移民现状并不协调的是,德国政府在对移民现状的判定上长期以来公开否认自己是一个移民国家,然而一方面是不可逆转的移民现实,另一方面则是联邦政府对于移民现状的排斥态度,“德国不是移民国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还几乎是德国政界的共识,这使德国成为一个“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德国的统一,德国拥有的依然是针对“外国人的政策”而非“移民政策”,日益增加的外来移民和多文化的现实与“不是移民国家”的概念自相矛盾。因此德国政府始终缺乏统一而又明确的移民政策和移民融入理念指导。这甚至在1992年对议会民主体系造成了危机,当年总理科尔甚至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1993年,60名研究移民问题的科学家撰写了《德国移民宣言》。也是这一年,无论从社会大众层面或是政府、政党层面,人们在观念上开始经历一个转折。

仍未改善的“融入问题”

直到2001年,德国政府才真正开始对移民问题展开全方位讨论,当年移民事务独立委员会调查撰写的移民问题研究报告中的一篇题为《塑造移民,促进融入》的文章开始,承认了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并提出了完整统一的移民政策理念和移民融入措施建议。2002年,自民党在竞选纲领中首次承认德国是一个移民国家。2005年德国第一部《移民法》经过政党之间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正式出台。

德国移民“融入理念”从2001年开始出现,到2007年《移民法》引入新入境移民参加融入课程的义务和惩罚机制条款,再到默克尔上台后对其进行的不断完善,包括2010年出台《联邦境内融入方案》等,都是希望“使具有移民背景的人能够拥有平等的机会并公平分享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

然而长期存在的移民融入问题却并未因为政策和法律的完善而改善。德国宪法保卫局近期发布的《2015年度安全报告》显示,2014年,登记在案的排外暴力事件达到了破纪录的512起,对难民住所的袭击案件也急剧上升。去年7月,在德国萨克森州莱比锡附近的两处难民收容所分别发生枪击和纵火未遂案。嫌疑人均表示想通过这样的行动向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发出警告:“滚出德国!”

这一警告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可想而知。在去年11月制造巴黎恐袭的枪手,正是操着没有口音的法语的中东移民。这些大量被边缘化的往往是二代、三代的移民反而是加入“伊斯兰国”的主要人群。他们会说流利的欧洲语言,却因为在社会中难以融入或感觉被异化,走上了暴力之路。他们的暴力倾向,带给德国的将是一团一时半会还无法顺利解开的乱麻。

正如《纽约时报》评论写道:“我们该问的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些难民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德国是否在做一些有效的工作让他们融入社会,如果没有,我们是否需要做一些什么来改变这个现状。”《明镜》周刊也认为政客对“融入问题”处于看似了解却无动于衷的状态,“德国社会分裂的裂痕正越来越严重”。

(综合摘编自《时代周报》《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科隆暴力事件劳工
法内政部长称明年辞职
不睬无理抗议,科隆大办“中国节”
科隆城里的小矮人
2015年科隆展览取得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