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其说“逃饭”,不如说在“炒冷饭”

2016-04-11罗大木

女性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食客口味

罗大木

一则春节逃饭的假新闻成为了新闻热点,究竟为什么呢?

假如,你是一位城里姑娘,谈了个男朋友,终于决定在今年跟男朋友回家吃年夜饭。结果欢天喜地回到他老家,看见一桌这样的饭菜然后连夜逃跑……

又假如你自己第一次回丈夫老家过年,为了给婆家留个好印象,去之前一个月开始研究做菜,手艺练得很好信心满满。到了婆家之后,家里有不少客人,婆婆却没有主动做饭的意思,于是你下厨,做了一桌子的饭菜,期间婆婆连个下手都不打,等你把十几个菜端上桌,大家已经开吃了,没人等做饭的你,甚至没人喊一声。

你忙完看到桌上还有个位置,于是一屁股坐上去,正准备尝尝自己的手艺,并准备接受大家的表扬时,公公不屑地瞥了一眼,轻轻说了句:“哪有女人上桌子吃饭的,还不出去?”你能忍住满腔的怒火,而不掀翻一桌菜么?

单不说这件事情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别有用心的营销人员煞费苦心地炒出来的。总会有一些关键词击中看客的痛点,激发起民众的愤慨。让我们从三个关键词和两个论点来讨论,到底是什么,能够如此给力地炒翻舆论圈。

关键词一: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这话题,永远能在制造冲突矛盾之中独当一面,而且在激起公愤方面是无可取代的,人类倒也因此迸出了许多智慧光华。追朔至上世纪二十年代,以鲁迅的《故乡》为圆心,就团结了一大批寄寓在都市,沐浴着现代都市的文明的人,领受着“五四”新潮的洗礼,却又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看,“城乡差距”这事儿在近百年前就能拿出来放在纸上,供各位看客读者成为饭后的谈资,在当时还养活了一大批以此为生的人。而每每到了春节前后,人们多返乡过年,思乡情绪浓烈,想到短短几天过去,热闹的团圆结束,又将各自背井离乡返回城市……这样一来,用城乡差距制造“春节逃饭”的话题,自然是信手拈来,不愁没有点击率。

关键词二:孔雀女嫁凤凰男

在网上厮混了十年以上的老网民,或许会记得一篇标题为《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论坛帖子。这篇鸡汤文之母写于2001年,那时没有微信朋友圈,也没有微博,就连博客,都是供少数人把玩的稀罕物。

但就这样一个话题,缘何持续发酵至2016年?就连《中国青年网》也为此事感到奇怪,连呼“看不懂”!这也无怪,“孔雀女”的身份标签是骄娇的大小姐,要被宠着爱着,总想“男方爱女方多一点”;“凤凰男”是指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生活的残酷与艰辛,培养出他们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拼搏的狠劲,这给他们带来了事业上的发展。凤凰男是“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这样的人物出身有着与生俱来的冲突,夫妻双方各自的家庭,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从生活习惯到饮食习惯,就连对美的感觉都大相径庭。这些不同和差异必然造就了婚姻生活的矛盾,也引发了看客们不同立场的讨论。

关键词三:阶层固化与流动

按照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分层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成员个体能力的差异,勤奋努力的程度不同,一部分人在竞争中势必处于优势,并享受相对较多的社会资源,在这样的逻辑下,社会结构和阶层之间的流动是正向的。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如个体之间的竞争是公平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受权力的干扰。

在八十年代,我们普遍信奉“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格言。如今“上学无用论”“拼爹”“土豪”这样的负能量词汇在网络和人们的语境中流行开来。

这些话语的流行,在情绪上更倾向于“自我解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好,生活优渥,渴望向上流动。但更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助言语上的发泄,来满足现实中的落寞。当网络炒手深谙这一原理之后,“阶层固化与流动”就成为了这口铁锅最方便的抓手,只要锅往里面倒些油加些剩饭颠炒一番,香喷喷的“炒冷饭”就做好了。

除此之外,要想炒好一盘冷饭,还需要同时考虑“厨子”与“顾客”两方面。

论“厨师”的创新水平

为啥是厨艺?话题“炒冷饭“当然要很好的厨艺啦,不然门前冷落车马稀,落得个寂寞景象可不好。那为啥又叫炒冷饭?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21世纪元年炒到了2016年,横跨15年时间,还是熟悉的味道,只不过换了不同的包装。

可事实证明,每当出现现象级的事件,新闻报道到了最后,往往会跳出一个机构或者一些人,声称为自己的“炒作”负责。甚至这个黑锅还有各种运作机构争着来顶,顶到最后都不知道是谁的锅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媒体工具的进步,炒作话题的手段和方式甚至是内容却一贯稳定,读者也愿意为此买账。就像端上来一盘,看着漂亮诱人,似乎没见过,但一口吃下去发觉还是那熟悉、充斥着满满回忆的“炒冷饭”。这不得不单独提出来“表扬”一番。

论“食客”的口味

大众传媒已经迭代升级,读者的口味似乎日趋重口,从纸媒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就连网络媒体都历经了论坛—微博—微信的嬗变过程。但无论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时代变得快餐化,人们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一切以体验为主。

而读者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重,曾经一盘“炒青椒”已经能让诸位垂涎不已,但现在就算是一锅通红的水煮鱼摆在面前,估计都会有嫌口味不够重的食客。其实不怪社会,社会需要创新,创新改变生活,口味轻的永远会被口味重的压制。关注度就是生命,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只能不断往里面加料、加料再加料。但终究能吃的东西就那几种,野味也不能天天吃。

其实嘛,要抓住食客的胃……用一盘喷香的炒冷饭就行啦!还会被食客誉为“经典口味”。这也就不难解释了,为什么食客的口味万变不离其宗的缘故。但是放在新闻舆论上,这样的“炒冷饭”的确是不应该频频端上饭桌。一件新闻刚出来,事态就以违逆常理的姿态演化,等累积足够的口水量之后,立马又跳出一方人,将整件事情反转。有时候还要反复几次,才能尘埃落定,甚至还有的变成了罗生门……很快又有盘新的“炒冷饭”被端出来。如此反复和反转,冷饭炒得再好,也会被连饭带盘子一起扔出窗外的。

猜你喜欢

食客口味
“丢掉饭碗”的由来
儿子这种生物,为何那么重口味
叫住他
多种口味
喝汤
最悲伤的字
口味换不停
就餐卡一下
口味重
主题公园导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