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
2016-04-11夏俊贺杨泽琳
夏俊贺,杨泽琳
(1.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农学院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
网络时代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
夏俊贺1,杨泽琳2
(1.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农学院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
摘 要:针对网络的特点,探讨了网络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指出了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对当前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进行了探索,通过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机制、保障机制,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脑和手机现已普及,通讯软件支持多种平台运作成为大趋势,网络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成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高校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前沿,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流人群,他们思想活跃,热衷于新鲜事物,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网络承载的内容及由网络文化所寓含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1 网络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1.1 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主要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报告会、讲座、研讨、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预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体能够及时传递信息,解答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受双方时间、空间、地位的限制,使得实时实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可能。
1.2 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与威严不可触犯,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很难与教育工作者分享理解自己的心声,不能形成思想的共鸣,这就在学生内心世界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匿名、自由发表观点的环境,由于没有面对面交流,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小,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坦率地和老师进行交流。使辅导员、班主任能够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分析问题原因从而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
1.3 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网络具有开放性且功能强大,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群体成员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其他聊天工具的互动功能与学生探讨一些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话题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做出适当引导,可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受到感染。国内许多大学建有校内论坛、微博,各班级都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备受大学生欢迎,从国际形势到衣食住行,学生们都可在这个虚拟的网络群体中发表言论,成为观察大学生思想动态最好的“窗口”。
2 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2.1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道德约束力减弱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人们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类有用信息,同时网络也是各种信息的万花筒,充斥着很多黄色、暴力、迷信等信息,网络技术使得传播成本降低,传播手段更为隐蔽且迅速,这些垃圾信息会弱化青年的道德意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加。大学期间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虚假、偏执思想的影响[1]。网络带来的知识革命和信息爆炸,使得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能跟上形势,一味迎合大学生的口味,形成被动局面,不能理直气壮地规范大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
2.2 网络文化给校园传统文化带来冲击
网络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观念,网络语言满足了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个性得到展现的心理需求。信息多元化导致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多元化,这使其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产生矛盾。在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稀缺资源,以教师作为主导者、信息传递者的价值在降低,客观上要求对教育的权威资源重新进行配置,大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师的直接灌输而要求与他们平等对话,思想政治教育如果采用传统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阻力和困难,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事倍功半,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网络的海量信息影响大学生的选择与判断
网络时代消息传输格外便捷迅速,“傻瓜式”查询更加方便,学生在瞬间能获取大量信息,但网络信息以其超形象化、超综合性的特征使大学生逐渐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转而用“看”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浏览过的大部分网络信息如过眼云烟,不能真正吸收知识。传统教育方式中着重强调的逻辑性、思考性、全面性以及深刻的剖析与理解力被逐渐地淡化。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传统高校思想工作者的主导性被逐渐弱化[2]。
2.4 网络交往逐渐代替了传统面对面的思想交流
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流空间,改变了大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环境和交往方式。很多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在网络中感觉到被关注,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群,进而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不认识的人寻求心灵上慰藉,没有在现实中被孤立的感觉。通过网络交流寻找到的这种归属感导致学生出现人际交往较少、人际关系冷漠的倾向,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他们交往的对象也更加倾向于同龄能够上网的群体,与老师、长辈的沟通有所忽视[3]。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正在逐渐被“网络关系”所取代。
2.5 网络的虚拟世界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
大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对幸福生活充满着美好憧憬,但他们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缺乏是非观念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网络空间不断涌现新鲜事物,在网络虚拟群体中的大学生能够扮演自己理想的角色,甚至不同的性别,体会不同角色带来的愉悦。在获得心理上虚幻的满足后,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真实的自我,变成信仰的“虚无主义”者,降低道德水平,迷失人生方向,抛开社会生活原则和规范[4]。
3 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使得大学生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更加紧密,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将各类信息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就难以被大学生接受,使他们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给工作带来阻力和困难。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引导功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育人功能,对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3.1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高校要不断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规划和建设好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主体的新型教育平台,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积极利用校园论坛、班级QQ群、手机微信等开辟思想教育新阵地,在网络上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大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2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直面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立足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将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服务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要确立现代信息观念,不断拓展网络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等功能,主动学习和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和方法,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师生与社会交流与互动,借助互联网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5]。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职业生涯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体系,达到信息顺畅的传达与反馈。
3.3 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在当今网络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切实挖掘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崭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健康发展。要切实加大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做好网络硬件保障工作。畅通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的沟通渠道,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体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保障工作,大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使他们掌握最新科技,能够熟练使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3.4 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
高校应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负面信息的诱惑能够进行自觉抵制。要堵疏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保证马克思主义特色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
3.5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将网络建成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将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6]。建立积极健康、是非分明、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及时发布主流媒体信息,及时宣传大学生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传递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
4 结语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更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面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联系,开拓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革军.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1):234-235.
[2]吴雨蓉.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路径[J].传媒观察,2012(7):25-27.
[3]许跃民.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1):128-129.
[4]张宝国,刘骞.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80.
[5]吴东昇.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2):104.
[6]徐晓霞.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103-104.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twork Age
XIA Jun-he1,YANG Ze-lin2
(1.Boustead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384,China;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network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oints out the dilemm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twork era.The measures on strengthening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at present are explored,an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echanism,innovation mechanism,guarantee mechanism,expanding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form a cohesive force,and finally,realizing the purpose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achieved.
Key words:network ag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夏俊贺(1982-),女,天津市人,助理政工师,学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电话:(022)23789517。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基于生涯唤醒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长效干预机制的研究”(12-A4-02)
收稿日期:2015-07-04
文章编号:1008-5394(2016)01-0078-03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