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成功之道
2016-04-11何卓鹏
文/何卓鹏 徐 锋 黄 云
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成功之道
文/何卓鹏 徐 锋 黄 云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商与店商都试图通过跨界营销实现转型发展,从而导致经营品类扩展,业务边界模糊。但我们发现:日本有两家只销售一种产品的企业却实现了高回报。本文将以此为例解读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成功之道。
玉子屋便当店
玉子屋是一家成立于1965年的日本传统快餐企业,致力于为商务人士提供“更好吃、更健康、更便宜”的午餐。该企业只有700名员工,每天只提供一种便当,但每周五天的品种都不一样,均一价格,每份450日元(约合人民币27元),配送东京、神奈川两个地区,日送便当却高达13万份,日销售额高达351万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超过9亿元人民币(以260个工作日计算)。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院教授跟来龙之在《创新的逻辑:优秀企业的商业模式》中写道:玉子屋便当的利润只占售价的5%,而食材却占了售价的50%,剩余的45%为人工设备及其它成本。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第一,销售额不高,但净利润约合4500万元;第二,食材费用高占比说明十分重视产品品质;第三,业务的区域集中度高有利于提高营运效率。国内大型快餐外卖企业的年销售额是玉子屋的十几倍,但每城年均销售额远远低于玉子屋。2015年,饿了么在300多个城市实现年销售额154亿元,每城年均销售额仅为0.51亿元,美团外卖在305个城市实现年销售额151亿元,每城年均销售额0.49亿元,百度外卖在100多个城市实现年销售额86.9亿元,每城年均销售额0.50亿元,而玉子屋每城年销售额却高达4.5亿元。
森冈书店
森冈书店创建于2006年,它以“一周只卖一种书”为特色,每周更换一次,每次陈列一种,2015年实现了569.7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19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5.68%。森冈书店的创始人森冈督行说,森冈书店每周最高销量能达到250本,最差的时候也能卖掉10本。也就是说,森冈书店最高能达到每天卖36本书,最差也能卖出1本。森冈督行创业前在一家书店打工时发现:顾客大多都是迷茫地走进书店,面对海量的图书无从选择,由此萌发了“读者精选一本好书”的想法。这是他创业的原动力。所以,有很多创业者是在就业中发现了创业的机会,但能否真正去创业并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天性与禀赋。他认为:如果能为顾客精选书籍,既可节省买书时间,又可避免买错书。于是森冈督行与他的团队每天要海量阅读各类书籍,并根据书店的销售信息、用户的读书兴趣等每周挑出一本认为最值得推荐的书。信息的对称让读者很容易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森冈书店的做法证实了“只有一种选择也可以做得很好”的道理。作为小型企业,取胜的法宝并不是无限增加店内的商品,过多的选择不仅不会增加销量,反而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没有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实体店代顾客做出正确的选择。上海商学院周勇教授指出:我国书摊开到书店再到书城,店越来越大,书越来越多,但经营业绩却越来越差!与森冈书店相比,我们做错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只做一种便当的外卖与一周只卖一种书的书店,都实施了一种叫做“单一产品销售”的营销模式。
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三驾马车
周勇教授指出:经济学原理把“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使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叫做“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如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扩大而降低;产出增加比投入增加快。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互联网企业更看重“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即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通过经济协同,实现资源共享。这就是跨界与融合的原动力。但是,跨界与融合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他还说:在互联网与资本的诱惑下,某些传统零售服务类企业仍然“守一不移”,追求“单品规模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十多年前有人写过一本介绍德国阿尔迪(ALDI)连锁折扣店的书(《只放一只羊》),到如今,该公司创始人的下一代小卡尔·阿尔布雷希特(Beate Heister & Karl Albrecht Jr.)和小西奥·阿尔布雷希特(Theo Albrecht, Jr. )在继承产业的同时也传承了父辈在德国的首富地位。这家公司的经营原则就两个字:简单!据说经营商品只有600-800种。但据周勇教授介绍,安徽“生鲜传奇”的创始人王卫先生专程到德国核实的结果是:该公司下属门店的品种数为1500种。这与国内超市动辄几千种、上万种商品相比,算是十分精简了。
1.洞悉真实需求
多品种销售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方式,东方不亮西方亮,结果往往是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商品30天卖不出一件。这就是漫无目标的多品种销售所造成的恶果。单品种销售不是让用户来选商品,而是代用户选购好商品,让他们更有效地购买商品,其前提是洞悉用户需求点、痛痒点、聚焦点,明确定位,缩减品项,核实品数,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例如玉子屋,通过回收餐盒,能获取客户的反馈意见以及确认便当的吃剩情况,根据这些信息,便可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实现隔日菜单制定。这不仅迎合了消费者需求,而且使盒饭的废弃率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1%的超高水平(外卖界的平均废弃率为2%,有些便利店则高达20%)。再如森冈书店,通过每周策划一系列的对话活动,获知读者的真实想法,从而挑选出下周展示的书籍。如此反复,消费者每周都能在森冈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
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成功基因是要有“用户意识”,只有洞悉用户的真实需求,才有胆量实施单一产品销售模式,否则会比多品种销售模式死得更快更惨。
2.单一不单调
玉子屋与森冈书店坚持只卖一种产品,虽然单一,但却不单调。以玉子屋为例,虽然每天只为顾客提供一种便当,但每天提供的便当却不一样:周一是汉堡肉和意大利面,周二是海带拌饭和烤鸡,周三是炸火腿和炖牛肉,周四是姜汁烤猪肉,周五是青椒肉丝和炒洋葱,每天都能让顾客保有新鲜感。又如森冈书店,每周的书都不一样,这种“只卖一本书、每周更新一次”的书店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读者好奇每周更新的是什么书,那便会光临森冈书店。来的人多了,买书的人就自然多了。每周一书,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督促读书人每周必须把一本书看完。
玉子屋与森冈书店的“单一产品销售模式”,依靠定期的“产品更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单一产品”既是创新点,也是盈利点。
3.高度重视品质
玉子屋的食材成本是利润的10倍;森冈书店的书都经过精心挑选,他们都懂得消费者心底最原始的情怀:喜欢品质好的商品。这既是商业回归本质的力量所在,也是单一产品销售模式成功的另一法门。
正如名创优品的创始人叶国富所说:“产品粗制滥造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开发一个新产品,一定要反复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产品永远不会过时。在未来,只有关注产品质量,将产品做到极致,价格不虚高,消费者才会买,产品才能有市场。动辄几百上千的偏光太阳镜,在名创优品只卖39元,而且款式新颖。
玉子屋与森冈书店认清了消费情怀,回归了商业本质,将产品质量做绝,用品质捕获了消费者的心,用质量让消费者无需进行别的选择。单一产品销售模式的成功,关键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没有理由拒绝的高品质产品。
概括地说,品项精选、单一多变、重视品质是单一品种销售模式成功的三个关键点,但最根本的还是符合了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2000年,学者Iyengar和Lepper研究发现,比起提供24或30个选择,仅提供6个选择,消费者的购买率会更高,并且在有限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更满意。2007年,学者Shah和Wolford研究发现,实际购买行为和购买选择增加的数量呈倒U型曲线相关,即达到一定程度时,实际购买行为会随着购买选择的增加而减少。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在其所著的《选择的悖论》一书中指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其实,商品太多不仅不利于商家,也不利于消费者。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拥有更大选择权的消费者面对海量的商品必然会“货比三家”,从中挑选出最好、最满意的那一个,从而使机会成本降至最低。但实际是绝大部分人都不是理性人,消费者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逐步比较。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干脆不买或逆向选择。玉子屋与森冈书店只提供一种产品,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省去了挑选产品的麻烦,让每个消费者都能在店内轻而易举地买到产品。这是值得我国零售经营者深刻反思的一个现实问题。
只卖一种产品,是因为这种产品已经是最好的,消费者不需要做“没有价值”的比较。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更多的是一种放心,消费者买得放心,那就会常买,于是这种模式也就成功了。
作者:上海商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在读学生;指导教师:徐文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