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策略研究*

2016-04-11汪东升王瑛帆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馆员人文数字

汪东升 王瑛帆

(外交学院图书馆,北京 102206)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策略研究*

汪东升 王瑛帆

(外交学院图书馆,北京 102206)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文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方式,数字人文因而日益受到关注。高校图书馆具有馆藏及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协作优势和筹资优势,所提供的数字资源管理、数字学术、文本挖掘、教育和培训等服务内容也能够促进数字人文研究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服务策略,如建立数字人文中心、提供多层次的技术和服务、培养数字人文馆员等,从而更有效地支持数字人文研究。

数字人文 高校图书馆 数字技术 服务策略

1 引言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DH)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泛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领域,学者在这些领域中应用数字技术研究传统的人文科学问题,或探讨人文导向的数字技术相关内容”[1]。数字人文是新兴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之间交互的产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期的“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尤其是文本分析的早期应用。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超文本技术、数字仓储以及多媒体资料库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人文领域。进入21世纪之后,社交网络和众包技术被广泛应用,文化遗产、档案及文化资源实现了数字化,相应的用户界面也使研究可视化得以实现。

数字人文建立在数字技术应用基础之上,其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弥补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不足,实现知识和研究的创新。这些技术的既可能极为常见(比如使用新媒体进行人文研究或促进教学),也可能具有变革意义(比如开发能够促进现有知识转化及创造新学术知识的产品或流程)。[2]目前,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的学科包括建筑学、艺术史、古典文学、比较文学、历史学、音乐学、表演艺术学、哲学、后殖民研究、宗教学、戏剧学,等等。实际内容涉及学科相关资源的搜集、整理、组织、保存、研究、应用、教学等一系列活动。由于数字技术对各个人文学科领域的深入影响,2009年,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将“数字人文”称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重大事件”。[3]

传统人文学科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革,其性质及影响也在不断变化,数字人文增进了人们对于这种关系的理解。作为高校最为传统也最为重要的知识服务和文献资源保障部门,图书馆在面对这一新兴领域所带来的变革和挑战时,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职能与服务,并思考如何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知识优势、技术优势、协作优势、筹资优势,提出有效的服务策略支持学校的数字人文研究活动。高校图书馆一直努力通过研究活动及教学实践有所发现,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推动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立足图书馆工作实际,深入探究面向数字人文活动的服务优势及服务策略,有助于其在数字人文研究中扮演好联系者、合作者、指导者等多重角色,并为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提供关键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2 高校图书馆提供数字人文服务的优势

事实上,高校图书馆及馆员在数字人文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期,图书馆员与研究者合作,积极为人文领域的数字化项目提供帮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服务拓展到知识产权咨询、开放存取期刊管理、数字化资源存储等方面。概括而言,高校图书馆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支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2.1 馆藏和知识优势:为研究和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既承担了专业资源保管的职责,又基于这些资源进行知识创造,因此,可以说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员具备丰富的资源搜集、整理和保存经验,能够基于机构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和研究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文献的访问,从而保障数字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图书馆员(尤其是学科馆员)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对新兴的学术活动、学术出版和学术传播实践也较为了解,因此,他们能够结合专业知识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2 技术优势:促进数字人文研究和发现

数字人文学者主要关注学术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分析以及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这包括将实体作品数字化在内的多种研究形式,而实现过程离不开图书馆提供的技术。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拥有专门的技术馆员,他们随时关注并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帮助研究者和教学人员将学术成果数字化并实现检索、制作和编辑视频、管理引文和注释、建设个人网站,指导用户进行实验规划、设计和修改,积极参与相关管理、研究、支持工作,等等。

2.3 协作优势:推动跨学科交流和校内外合作

对于任何一门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的学科来说,将技术应用于数据分析、学术出版和传播等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图书馆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它将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机构联系在一起,为资助者、管理者、研究者、图书馆员、资源和技术提供商创建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将学科馆员、技术馆员、咨询馆员等组织起来提供综合服务,促进学术对话和交流,推动新思想理念的实现,倡导学术研究及教学创新,有助于挖掘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产生更为丰富的经验和跨学科研究成果。

2.4 筹资优势:提供项目申请和资助机会

数字人文研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依靠资金才能获得研究所需的人员、资源和技术。在美国,联邦科研经费和高校内部资助金额逐年削减,于是,高校研究者开始逐步依靠图书馆寻找有助于自身研究项目及相关活动的外部资金支持。事实上,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此类服务。以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为例,馆内的资助项目专家为教师或学生、校内的学术中心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提供帮助,将研究工作与资助目标进行比较,寻找合适的资助项目[4]。

3 图书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服务内容

3.1 数字资源管理

当前,数字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占据的份额及地位日益重要,图书馆需要根据不同需求对大量不同类别的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向用户提供访问、下载、分析、建模和可视化等方面的服务。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启动了“南部纪实数据”(DocSouth Data)服务,它是本校数字人文项目——“美国南部纪实”(Documenting the American South)的拓展,最初是将与项目相关的特色馆藏做高质量扫描,将多种格式的资源转化为结构化的可机读文本,为研究者提供的数字化访问。之后,服务开始面向那些想要使用新技术在文本中发现固定模式或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的研究者们。借助图书馆提供的单词统计工具(如Voyant)、频率可视化工具(如标签云)、主题建模工具、命名实体识别工具或情感分析工具等,研究者能够更充分和便捷地利用数字资源实现其研究目标。[5]

3.2 数字学术服务

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是指“对数字证据和方法、数字编辑、数字出版、数字监管和保存的应用,以及学术成果的数字化应用及重复使用”[6]。数字人文研究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数字化,包括研究对象数字化、研究方式数字化、研究成果数字化。基于相关的数字化研究需求,高校图书馆能够为数字人文学者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期刊及会议论文管理、机构仓储、项目规划咨询、元数据、数字化学术出版、音视频制作、知识产权咨询、简单的网页制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出版服务。学术出版是学术交流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研究成果的告知、注册、评价、保存、传播和再创作等功能,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提供的较为典型的学术出版服务是数位典藏,内容涉及文本扫描、光学字符辨识(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编辑以及转换为可读内容,文本编码等。[7]

3.3 文本挖掘

文本挖掘是信息挖掘的一个分支,用于从文本文件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以文学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为例,学者需要对大量不同类别的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寻找共同特征,抽取关键概念,识别重要关系,从而判断发展演进的脉络,揭示其中蕴含的观念、文化、情感、模式和规律。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具有数据挖掘及分析的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而能在这一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支持。一方面,图书馆与数字资源提供者协商,通过购买或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数字资源,也可以对纸本资源进行数字化,还可以基于馆内已有的数字资源,满足研究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研究者能从图书馆获得文本挖掘工具和技术方面的帮助,如信息检索、文本收集、信息抽取、文档聚类、文档分类、自动文摘、机器学习、统计数据分析、趋势预测等,图书馆也会提供与文本挖掘有关的培训活动,便于研究者尽快掌握相关工具和技能。

3.4 教育和培训

无论是开设单次讲座,还是提供持续的嵌入式课程,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都是各类图书馆的共同职责。目前,有关信息素养培训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非常丰富,除了最基本的服务内容(即向用户介绍如何查找和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更加关注用户研究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技术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对于该领域的学者来说,很多技术都比较陌生,熟练使用这些技术更是困难,研究活动因而受到很大阻碍。图书馆根据数字人文的特点设置有关技术应用和研究方法的教育培训,能够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4 基于数字人文的图书馆服务策略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会根据知识创造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服务策略和模式。面对数字人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传统的知识服务机构,图书馆有必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对自身服务加以创新,有针对性地提供多种形式的数字人文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4.1 创建数字人文中心

数字人文中心是使用新媒体和技术进行人文研究、教学、智力投入和实验的场所,其目标是推动人文领域的学术进步,创造新的知识,探索技术对人文学科的影响。基于此,数字人文中心的活动涉及数字资源建设、研究工具开发、研究过程指导、知识产品生产、数字人文培训等内容,开展与数字人文相关的讲座、培训、研讨会,与其他研究机构或本校其他部门进行相关合作,并承担信息门户和机构仓储的职能。[8]数字人文中心能够作为重要研究的孵化器,鼓励研究者们熟练自如地使用相关技术、设计创造性的管理模式、整合多样化的科研筹资策略、建立重要的数字典藏资源和研究工具体系。中心以研究和开发为主要特点,学者之间交流与合作频繁,一些项目所开发或利用的工具或研究平台也可以被其他项目所用。

数字人文中心起源于美国。2013年的研究显示,美国的数字人文中心有一半左右设置在图书馆中[9],目前这一比例很可能更高。图书馆在资源、技术、服务、管理、协同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数字人文中心主动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并提供专职服务。

4.2 提供多层次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数字人文研究既具有其他学术活动的普遍特征,也有其独特的性质,这决定了它所应用的工具、技术和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因此图书馆不仅要提供针对学术研究的一般性服务,也要结合数字人文的特点提供相应服务,即服务是多层次的。[10]通常来说,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应当包含四个层次:(1)基础服务,这些服务面向大多数师生和研究者,为其提供基本的学术研究工具(如学习管理系统、维基百科、视频流、个人文件存储及共享、虚拟实验室等)及使用指导,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2)普通研究服务,这些服务同样面向大多数用户,但特别为研究和学术活动设计(如期刊和会议论文管理工具、内容管理系统、虚拟主机平台、网络展示平台等),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固定的模板,便于他们根据研究需要选择最适当的格式、类型和功能;(3)拓展研究服务,在这一层面上,图书馆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如基于用户需求为数字仓储定制元数据选项),也会与学者进行持续沟通,提供咨询服务(如跟踪研究项目,在项目规划、资金筹措、方案设计等方面给出建议);(4)应用层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更注重挖掘研究的持续性及可能存在的价值,其关键内容包括开发可重复使用且独一无二的工具、平台和方法,维护和整合现有工具及服务,与不断创新的学者合作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对于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要求有所不同,从基础服务到应用服务投入逐渐增多。高校图书馆可基于资源条件、服务目标及学科发展策略,提供相应的数字人文服务。

4.3 培养数字人文馆员

图书馆提供数字人文相关服务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支持,因此,培养和选拔数字人文馆员尤为重要。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提出了图书馆员与数字人文有关的核心职能,包括:了解存储的信息及知识的生命周期;资源获取及处理(含资源评估、选择、购买、处理、存储及剔除);馆藏维护(含保存及保护);用于知识及信息资源组织的相关技能;掌握编目系统、元数据、标引、分类标准及方法;掌握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其他辅助技术;识别和分析新兴技术及创新,以改进相应技术;信息素养、数学及统计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对用户需求和偏好进行评估和应对等。[11]其中,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组织、技术知识与技能、用户服务方面的职能最为重要。一些高校图书馆在选拔数字人文馆员的时候,会将以上职能作为考察的重点。

一名合格的数字人文馆员将与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一道,协作完成数字人文研究和项目,为参与这类项目的学科馆员及特色馆藏负责人提供相关支持工作,并定期对高校研究环境进行扫描,从而识别新的学术兴趣及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严重的人员不足,一些馆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量较大,设置独立的数字人文馆员不太现实。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应根据院校和专业需求以及本馆的实际情况,对人员配置方案进行权衡取舍。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致力于促进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共享,同时积极参与到所在机院校的战略发展中。对于那些缺乏足够的资源或尚未建设数字人文中心的高校来说,图书馆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和优势都有助于在研究过程中促进交流与合作,例如学科的专业知识、丰富的馆藏、合作的理念、系统的技术等,而其提供的咨询式的服务模式能够将上述优势有效整合起来,为研究人员所用。

数字人文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这对于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来说,既是一种驱动力,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新兴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中,图书馆所承担的支持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研究的使命更为重要,图书馆功能也应与这一使命保持一致。面对学术领域知识创造、生成、传播等方式的变革,高校图书馆应当及时明确机构定位,完善自身功能,调整服务策略,顺应用户需求,方能实现自身在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保障方面的重要价值。

〔1〕Kathleen Fitzpatrick.Reporting from the Digital Humanities 2010 Conference[EB/OL].(2010-07-13)[2016-03-08].http://chronicle.com/blogs/profhacker/reporting-from-the-digital-humanities-2010-conference/25473

〔2〕〔8〕Diane M.Zorich.A Survey of Digital Humanities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R/OL].(2008-11-01)[2016-03-08].http://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43/pub143.pdf

〔3〕William Pannapacker.The MLA and the digital humanities [EB/OL].(2009-12-28)[2016-03-08].http://cache.baiducon tent.com/c?m=9d78d513d9851bf84fede5215345c0666807dc352 bd7a15325838448e23200141c20b0e53022615e949a2f3b5ae9120b abe47132690c7af1dd8a9f4baea68f7975c87a682b4dd81605d36efe 961938917ecd0f8bf258a1a79668c4b9d2a5a02a208c09526d8086fd 01554f8c3cae0932e8a09d4208&p=836dc92986cc42ac5ef6c7710 f4e9d&newp=8b2a971286cc42ac5ebfcd6d1e6491231601d135238 08c0a3b8fd125906f5916&user=baidu&fm=sc&query=The+MLA +and+the+digital+humanities&qid=9470a36d0000105f&p1=1

〔4〕Laurie Alexander,Beau David Case,Karen E.Downing,etc.Librarians and Scholars:Partners in Digital Humanities [EB/OL].(2014-06-02)[2016-03-08].http://er.educause.edu/articles/2014/6/librarians-and-scholars-partners-in-digital-humanities

〔5〕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DocSouth Data [EB/OL].(2004-01-01)[2016-03-08].http://docsouth.unc.edu/docsouthdata/

〔6〕Abby Smith Rumsey.New-Model Scholarly Communication:Road Map for Change[R/OL].(2011-07-13)[2016-03-08].http://www.uvasci.org/wp-content/uploads/2011/04/SCI9-report.pdf

〔7〕Stewart Varner,Patricia Hswe.Special Report:Digital Humanities in Libraries [EB/OL].(2016-01-04)[2016-03-08].http://americanlibrariesmagazine.org/2016/01/04/special-report-digital-humanities-libraries/

〔9〕Sula C A.Digital humanities and libraries:A conceptual model [J].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2013,53(1):10-26

〔10〕Jennifer Vinopal,Monica McCormick.Supporting Digital Scholarship in Research Libraries:Scal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J/OL].(2013-01-01)[2016-03-08].https://archive.nyu.edu/bitstream/2451/31698/2/Vinopal_McCormick_Final.pdf

〔1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s core competencies of Librarianship [EB/OL].(2009-01-27)[2016-03-08].http: //www.ala.org/educationcareers/sites/ala.org.educationcareers/files/content/careers/corecomp/corecompetences/finalcore compstat09.pdf

Research on Service Strategies for Digital Humanities in Academic Library

Wang Dongsheng Wang Yingfan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have changed the way humanists do academic research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s a result, digital humanities are gaining increasing concern. Academic libraries possess apparent advantages in collections, knowledge, technologies, cooperation and grant-seeking. At the same time, services like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digital scholarship, text min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elp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digital humanities. Academic libraries should formulate servi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digital humanities suppor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 which include establishing digital humanities center, offering multi-level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and training digital humanity librarians.

Digital humanities; Academic library;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strategies

*本文为2014年度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项目“互联网视阈下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的价值与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3162014ZYKA04。

G258.6

A

汪东升(1986-),男,外交学院图书馆助理工程师;王瑛帆(1989-),女,外交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馆员人文数字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答数字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人文绍兴
数字看G20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成双成对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