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第六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综述

2016-04-11李鹏张杰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精算师模型

李鹏,张杰

(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2015年11月28日,由中国精算师协会指导、上海金融学院主办、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赞助的“第六届中国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在上海金融学院举行。来自全国三十多所高校、保险业界等单位的学者专家针对养老金缺口对策、互联网新业态保险、保险费率市场化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中国精算师协会秘书长王证等嘉宾应邀出席。论坛同时还举办了全国高校本科生的“保险产品创新比赛”和研究生的“风险解决方案比赛”。最后,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参赛学生分别拔得头筹。

一、养老保险与寿险精算

中国人民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中心的王晓军教授认为:造成目前养老金缺口的原因是不仅是人口老龄化、历史债务、待遇上调过快等原因,更主要的是逃避缴费、人为操纵和行为选择等问题。养老金制度的设计没有唯一最好,核心是养老金体系能够提供公平、充足和可持续的待遇。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降低待遇、推迟退休、提高缴费、促进经济增长。

广东金融学院的江正发认为:香港寿险产品在内地热销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一是坚持严格核保、宽松理赔的经营理念,以降低退保率、减少保险投诉,树立保险行业良好形象。二是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严格行业准入、严格违规处罚、严格行业自律,保证保险市场规范运行,获得消费者信任。三是实行委任精算师制度,委任精算师一方面在产品开发、准备金评估、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对保险公司负责;另一方面,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对保险监管部门负责。四是监管机构实施严格与灵活相结合的适度监管,在市场准入、违规处罚等方面严格监管;在直接干预、准备金评估、偿付能力要求等方面适度监管。

山东财经大学的李世龙基于我国利率调整的随机特征,利用复合泊松过程方法对利息力函数进行随机刻画,构建了一类复合型随机利率模型。该模型假设市场利率的各个调整时间间隔是相互独立,且服从相同参数的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并且每次利率提高或下降的幅度是相等的。在该随机利率模型下,得到了利息力累积函数的数学期望表达式,并基于模型研究了两类确定年金现值计算的问题,最后对研究理论结果进行了数值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的单戈认为: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的发展比较缓慢,原因之一是保险公司缺乏长寿风险管理的经验。通过构建动态随机死亡率模型和随机收益率模型,采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比较分红年金和传统年金在待遇分布、资产和损失分布、破产概率等方面的特征,得出分红年金能够在精算公平原则下有效应对长寿风险,并且在待遇给付、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上海财经大学的范勇针对中国人口死亡率抽样数据偏差较大这一特点,运用引力模型思想借鉴日本相应数据建模。发现引力模型改进了我国人口未来死亡率建模的方法,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测。利用引力模型估计的未来死亡率值表明养老金社会统筹的压力被严重低估。对于个人账户而言,短期内老年人口死亡率变化和差别都不大,年轻人口死亡率被低估也会使得账户积累制被低估。由于现在出生的婴儿在经过约20年的成长才能成为劳动人口,所以无论怎样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对20内的老年抚养比几乎没有影响,而且会增加幼儿抚养比,从而增加劳动人口的实际负担。但是,20年后当今的新生儿就会成为未来的劳动力,对降低抚养比从而减缓养老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非寿险精算

对非寿险精算来说,参会代表主要集中在偿付能力分析、费率厘定和政策性保险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在偿付能力方面,上海师范大学的马海峰通过实证分析了我国财险公司近年的财务数据,初步构建偿付能力风险综合评级的定量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评级预测的准确率约为74.5%。上海财经大学的方蕾根据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上13家样本公司共计13年的数据,利用长面板数据模型厘定了机动车辆保险产品的理论费率,发现目前车险的实际费率普遍高于了理论费率。并利用对各样本阶段的费率监管设以虚拟变量的做法,证明了费率监管的严格程度的确影响着费率波动的变化。费率监管越严格时费率波动越小。相对而言,适度费率监管的情况下费率波动最小。最后,运用管理学研究方法中的中介变量法,探析了费率监管严格程度、费率波动性、净利润和偿付能力之间的影响机制。朱晶晶对我国第一代偿付的建设以及实施过程对保险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采用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内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的变化。

在非寿险定价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政宵等认为:在现有的保费原理中,标准差原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损失分布的离散程度和右偏性,但保费原理计算的风险附加与个体保单的右偏性风险不成比例。基于以上问题,提出的基于分位回归的费率厘定方法,将上述方法运用到一组实际数据中,并与传统的保费原理定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天津理工大学的孙维伟认为:在非寿险定价业务中,损失数据不断丰富且结构日益复杂,呈现异质性与相关性并存的异象。为了准确地对非寿险业务中被保险个体在连续多个保险期内的纵向损失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引入随机效应构建多个精算模型。以车险和工伤补偿保险的损失数据为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对于分析的纵向损失数据,相比GLMs和ZIP模型,考虑随机效应后GLMMs模型的拟合优度大幅改善,基于GLMMs与HGLMs的预测结果在参数估计值和显著性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对政策性保险问题,学者们的关注点集中在巨灾保险和农业保险方面: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韦勇凤提到了一个在社会资本积累,家庭消费,家庭巨灾投资以及家庭效用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经济金融以及巨灾的数据,对模型各个参数进行了刻画及均衡优化分析,得出在不同条件下,对巨灾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所对应的支付意愿及最优的巨灾投资比率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刘素春分析:以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为研究对象,根据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基本状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山东省2012-2013年16个地级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产出导向型的BC2模型进行测算,对补贴的规模效率、制度效率和综合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

对于风险管理问题,参会代表的关注点集中在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模型中的破产问题,再保险等方面。

在风险评价体系方面,对外经贸大学的谢远涛指出:为了体现风险信息分析中个体指标的动态发展特征,改进了根据近邻传播改进的自适应近邻传播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由最佳聚类中心构成的新数据集,将聚类转化为新数据集的聚类问题。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动态特征的数据,本模型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实用性和解释性。山东财经大学的丁德臣提出了一个杂合群决策和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营销风险评价模型,应用多专家协商机制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采用灰色评价模型对企业营销风险进行评价。实例研究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营销风险评价中遇到的信息不完全、评价指标较多以及部分指标之间存在重复等问题,而且容易发现导致企业营销危机的潜在因素。

在风险模型的研究中,对外经贸大学的李晋清认为在偿二代体系下,适用于保险业的模型需要细化,并推导出了在一个固定实际利率、基于索赔服从连续分布假设的条件下离散时间模型中的有限时间破产概率公式。该公式可以用来近似估计在索赔数目服从厚尾分布时的有限时间破产概率。并做了数值比较。深圳大学的李婧超研究了MAP风险模型中的破产问题,她认为经典风险模型中的一些假设不能很好的反映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对模型进行改善,使之更接近保险公司的实际运作。马氏到达过程(简称MAP)最初由Neuts和 Breuer引入,因为MAP风险模型非常广泛,它包含经典风险模型,马氏调节风险模型和Phase-type更新风险模型,因此MAP风险模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在两种不同的单位时间保费的假设条件下,破产时刻的概率密度函数。此外,还研究了至到达破产时理赔次数的概率密度并用循环方法求破产时刻的k阶原点矩。上海金融学院的张杰指出: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投资的产品和策略将日益复杂,风险管理水平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于Copula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对市场比较成熟的贵金属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Copula模型相对传统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投资组合的尾部现象。

在再保险方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胡祥提到:在只有风险X的不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用全部损失VaR的上界作为一个风险度量。采用的方法是自由分布的逼近来构建极值随机变量,从而建立了非平凡的最优stop-loss再保险的存在性的充要条件。天津商业大学的卢志义指出:在最优再保险的研究中,针对再保险人风险的控制研究比较少,在再保险人的风险暴露的限制条件给出时,研究风险度量VaR和TVaR的最优准则下的最优再保险问题。Cummins,Mahul (2004)和 Zhou et al. (2010)分别提出了两种限制条件。 他指出VAR和TVAR风险度量和两种约束条件下双层再保险总是最优再保险策略,这意味着双层再保险政策更加稳健。

对于产品创新问题,针对互联网+保险时代的新业态,来自人保财险公司产品开发部的杨慧晶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保费是去年同期的2.6倍,互联网保险创新型产品有退货运费险、虚拟财产保险、个人账户安全险、航班延误险、扶老人险、正品保证险、高温险等,这些创新产品推出以来面临着诸多社会争议,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面对互联网来势迅猛、新兴风险层出不穷的现状下,立足风险本质,把握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服务未来发展。另外,来自六所国内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竞赛队伍设计了六款保险产品,由业界和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各类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最终来自上海金融学院的参赛作品“我国专车违约保险的设计与研究”获得一等奖。

四、保险与精算教育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指出:中国保险业实现了较为强劲的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2015年保险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前三季度,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040.52亿元,同比增长19.49%。在保险强国建设过程中,保险精算起到重要作用。精算师队伍要站在服务全局的高度,为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提供专业支持,推进产品服务创新。自1999年实施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以来,目前共培养了500多名精算师,2000多名准精算师,保险精算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精算师严智康通过精算的“过去法”和“未来法”阐述了精算专家or杂家。通过回顾精算的起源与发展,指出精算师的工作是传统、经典;延续性、无颠覆性;稳定,可持续;通过对精算应用的发展变迁,指出精算师职能延伸,更多介入业务、市场、财务、投资和风险管理等职能,同时也参与各类行业准则的制定。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的李鹏认为: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明确将保监会的培训认证职责转移到行业协会,建立保险区域性职业培训体系势在必行。通过对全国36家省级协会以及黑龙江、山东、天津、上海等十五个省市的分支机构调研分析,不论是寿险还是产险公司对培训都有不同程度的培训需求。因此应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以地方保险行业协会为主体,协调保险企业和高校之间关系,通过设置完整的课程、资源共享的师资队伍、灵活的培训方式和完善的资格认证管理等一系列的体系,来满足保险从业人员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需求,以促进当地保险业的飞速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陈茵认为:精算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国际精算职业考核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和市场要求高校加强对实践性的投入。高校在立足与精算理论和方法传授之上,还应该密切注意市场需求和行业交流,加大对教师的投入,改革教师考核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精算的人才,从而顺应我国大金融环境的变化,促进精算事业的发展。

五、论坛共识

风险管理与精算论坛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管理与精算事业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大会对过去五届论坛进行了总结,并确定了广东金融学院为第七届论坛的举办单位。最后在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1)论坛的生命力在于报告的质量和内容,对论坛最大的贡献就是提供高质量的报告。(2)论坛是一个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交流平台,但非常欢迎业界专家的参与并发表他们的研究报告。(3)论坛的发起单位由14家高校组成,每个高校有一位代表参与论坛决策,主要是确定论坛的承办方。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4)论坛的承办方负责安排论坛的所有工作,包括确定特邀报告和具体日程安排,并组织各校代表进行有关重要决策问题的讨论。

猜你喜欢

精算师模型
一半模型
精算科学专业您了解吗?对其薪资又有什么期望?
精算科学专业您了解吗?对其薪资又有什么期望?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分布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妇女节,说说女精算师
上海市保险业历年获得保险精算师资格情况表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