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诗,课如歌
2016-04-11王小毅
王小毅
人如诗,课如歌
王小毅
应学员需求,国培计划(2015)——重庆市市级教师培训团队脱产研修课程需安排一个古诗词教学专题。我想到了才华老师,之前我听过他执教的《渔歌子》,感觉他应该对古诗词教学有深入的研究。果然,他执教《忆江南》,给我和学员们很多启迪。
一、依照文体特征,遵循一个“路”字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对读者而言,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的过程。彭老师执教《忆江南》,深谙“遵路识斯真”的道理,遵循词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从感受意象意境入手,在分析意象的选择、赋形、着色中体会其中的韵味,从意象的组合、意境的营造中体会境界的高低和作者的匠心。为什么要忆江南?从意象“红胜火”“绿如蓝”入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江南的景美。为什么要忆江南?从诗眼“好”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词语,知人论世,体会江南的情美。情深所以景美,景美更显情深,多好的江南啊!能不忆江南?教得到位,学得透彻。
二、基于学习起点,把握一个“度”字
特别欣赏台湾李玉贵老师的一段话:“试着重新将自己过多的教学专业归零,真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眉目与气息。缩小教,放大学;试着让‘学’成为课堂的前景,努力使‘教’淡化为背景。时刻聆听与观察、探究与理解:何谓儿童?何谓学习?何谓教育?何谓人?”彭老师执教《忆江南》,没有将成年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基于儿童的学习起点,基于课标的年段要求,深浅有度地展开教学。比如认识词,建立在诗的认知起点上,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词的文体特征。比如认识对仗,建立在对对子的认知起点上,通过师生对读让学生感受对仗的表达效果。比如体会诗眼“好”,通过换词比较,知人论世,落实第二学段“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年段要求。
三、聚焦学习能力,落实一个“招”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语文课上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让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彭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适时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学生从自学到会学,从学会到学好,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本节课上彭老师随机渗透了阅读古诗词的一些基本方法:查工具书、借助注释、知人论世、互文阅读、咬文嚼字等等。这样的学习,学一首,会一类。
四、巧用教学艺术,实现一个“美”字
彭老师的古诗词教学给我一个极深的印象: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跨入语义学与美学领域。他执教《忆江南》一课,将“解诗题、识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诵诗句”等传统教学环节贯穿于师生诵读主线之中,起承转合,一唱三叹,行云流水。彭老师强调“字字落实——感受诗词的声气之美”,所以他在意“曾”的读音,在乎“谙”的意思;强调“朗朗上口——品味诗词音律之美”,所以他巧用引读,认识对仗,对诗词如歌的音律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真切体验;强调“历历在目——想象诗词意境之美”,所以他抓住意象,展开想象,把静止、不变的画面活化为流动、自然的境界;强调“津津有味——体悟诗词意蕴之美”,所以他紧扣“能不忆江南”,在津津有味的诵读中艺术地引导学生去触摸、去咀嚼,去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思想,以及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文化意蕴。
好一首《忆江南》,好一个“彭才华”。人如诗,课如歌。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511700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6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