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以宣城宁国、芜湖市为例
2016-04-11罗红
罗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合肥 230022)
对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以宣城宁国、芜湖市为例
罗红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合肥230022)
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实现安徽在中部崛起意义重大。基于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围绕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通过对宣城宁国、芜湖四个基地的9家企业和繁昌春谷3D打印基地进行深度调研、考察,总结基本做法和经验,并作进一步的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宁国;芜湖
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浪潮的掀起,在我国应运而生。它大致有以下特征:一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二是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低碳发展的趋势;三是目前尚处于成长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四是具有经济发展带动和引领的作用。安徽作为全国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省份之一,早在2013年就按照“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聚—形成基地”的思路,在促进机器人、现代农业机械等优势产业集聚、高端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了集聚试点的建设工作。2015年安徽省确定第一批14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得了当年产值3082亿元,增速19.2%,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3.5个百分点的骄人成绩之后,2016年8月又有第二批10个集聚发展基地落成,其中有两家是试验基地。培育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在龙头企业、关键环节、产业集聚等方面获得新突破,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为安徽省在中部的崛起闯出新路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围绕着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对宣城宁国、芜湖四个基地的9家企业和繁昌春谷3D打印基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度调研、考察,在分享其基本做法和经验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以专业、精致、独特、创新、尖端为特色,关注深耕和细作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其中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放在了首位。宁国基地立足于密封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走出了“专业、精致、独特、创新、尖端”的特色发展之路。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的创新水平和质量,一直是宁国基地众多企业奋斗的目标。在宁国基地众多企业中,中鼎集团是基地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的龙头企业。中鼎集团自90年代成立以来,长期以生产“深耕”汽车橡胶零部件而著称,开发的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系列产品,超过万种的汽车零部件,畅销国内外,不仅在国内的产销量遥遥领先,而且自2011年以来,连续5年跻身“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使得宁国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在产品质量上追求卓越,精耕细作,其产品被众多的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如通用、福特、大众、奥迪、丰田、本田等厂商所使用,其生产的汽车排气系统管件、车轮配件及车身结构件等系列产品畅销76个国家和地区。即便是极小的气门嘴,也是用材讲究,做到极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年产销量3亿多只,位居全球第一;排气尾管年产销量1亿多套,位居全球前三名。
宁国战略性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里的其他众多企业,也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把不起眼的零部件做到极致,即专业、精致、独特、创新、尖端,多家企业已经成为很多国内外知名厂商背后的隐形冠军。
(二)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所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与元器件环节,中游整车、电机及电源管理环节,下游充电实施及各类售后服务环节,其中中游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关键环节。芜湖的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几乎都是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通过产业裂变而形成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领头羊”——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奇瑞汽车公司的新能源项目组。在创立之初就把“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理念融入公司发展规划之中,围绕着奇瑞新能源汽车公司,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芜湖,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的上游生产厂家主要有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中游企业有奇瑞新能源汽车、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浙江宝骐汽车有限公司等;下游环节在芜湖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芜湖万帮金玺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龙头企业是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早期借助奇瑞汽车的销售市场,积累了大量的产品技术与应用经验。2012年底面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公司的机器人产品迅速在汽车零部件、卫浴、五金、家电、包装、铸造、酿酒及饮料等行业应用渗透。目前,基地机器人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工业机器人企业,产品包含多自由度柔性关节、直角坐标等;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企业,产品包含医疗康复、人性仿生、管道检测、反恐排爆等;还有精密减速机、驱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针对搬运、装配、焊接、喷涂、打磨等领域的机器人企业等。
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基地是以中联重机作为龙头企业。中联重机的前身为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联重科旗下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机的产品现已覆盖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是中国本土产品链最全的农业装备制造商。从纵向积极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下游的农机售后服务等一些产业,同时横向拓展相关联的产业链,如植保、园林,以及经济作物种植等机械产业。例如2016年5月,随着芜湖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入驻,既填补了芜湖现代农业机械基地农业植保的一项重要内容,又做实了“耕种管收”链条当中“管”的环节。
与以上三个产业基地不同的是,繁昌县作为曾经的工业强县,通过不断调整产业格局和方向,使得3D打印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转变,现已集聚3D打印企业30家,涉及设备、材料、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材料就地采购,基本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三)以创新为动力,锐意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未来10年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将致力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发展新型高效农业机械装备。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为龙头,聚集了一大批致力于现代农业的装备建设、推动中国农机产业转型升级的农业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不断创新、锐意改革,成为推动安徽省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促进力量,将国内目前的农业机械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原来的20年~30年,缩短至5年左右。最重要的是,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问题。
安徽三普智能重工有限公司是一家自主研发、制造,用于林业和园林绿化产业专用作业机械的厂家。公司借鉴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结合我国林木种植的特点,自主研制开发出履带式挖树机和农林吊运机系列新产品。挖一棵树从使用人工至少需要几个小时,减少到机械只需3分钟~5分钟,这种机械不仅适用于砂土土质,而且在东北的冻土环境里同样工作自如。更重要的是,这样挖出的树保留了根系,成活率高达90%以上。“树木起挖多辛苦,机械作业靠三普”,已经成为林业和园林绿化产业的共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成为三普智能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重要法宝。
芜湖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农用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产品采用简单可折叠、可拆卸、一体化、模块化的十字结构,应用“仿地飞行”和防荡药箱专利技术,使产品更加智能化、模块化。它的系列产品广泛运用于农药喷洒、播种、施肥、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等领域。一款容量10升农药的无人机,可平稳飞行15分钟,来回均匀喷洒农药,可以抗4级风力,每小时可作业40亩,90%以上零部件都是由本地生产。省时省事、安全环保、高效便捷,成为芜湖羽人产品深受广大农民和农业植保工作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二、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人才奇缺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核心和关键。如何培养、吸引、留住人才,成为每个新兴产业基地创新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比如繁昌春谷3D打印基地,在建模方面就面临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奇缺的问题;宁国基地的一些企业普遍感到,受地理位置、区域不占优势的影响,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引进,采用合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批“新徽商企业家”和“皖军徽匠”,是安徽战略性产业基地未来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自主研发能力较弱
我国制造业多以“引进技术+模仿创新”模式,借大规模投资,快速形成庞大的生产能力。虽然模仿也是一种创新,但这只是一种“跟跑”而非“领跑”。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技术依赖程度高,在我国制造业领域是不争的事实,像高端装备、基础软件、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很大。比如芜湖明基材料有限公司专门研发、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其生产的三层共挤薄型复合膜,不仅价格低、性能好,而且科技含量高,其技术不仅领先国内,亦已超过日本多数大型生产隔膜的企业;但生产隔膜的机器设备却是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的。由此可见,我们能生产出高精尖产品,却生产不出制造这些产品的高端装备。再比如我们的3D打印技术,在研究方面位于国际前列,论文和申请专利的数量居世界第二;在应用方面,工业级设备装机量居全球第四;但金属打印的商业化及国产工业级装备的关键器件还主要依靠进口。因此,补齐自主研发的短板,是企业由大变强的关键和核心。
(三)“机器换人”带来下岗失业率的提高
此次参观考察芜湖、宁国四个基地,每到一家企业都会发现,偌大的厂房里,一线工人寥寥无几,大多是一些不知疲倦、没有怨气、只会高效工作的机器人和机器手在运转。工厂“机器换人”的态势业已形成,它无疑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带来了原来流水线上工人的失业,很多蓝领工人的岗位已被机器取代。机器人在未来或许会渗透到所有的工作岗位中,作为人类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在高科技时代如何定位,成为当今科技发展、产业变革浪潮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加大引才引智力度
1.强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基础作用,建立培养创新人才机制。比如芜湖哈特(哈工大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平台,利用我国最早研究机器人名牌高校——哈工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要求,承接哈工大在机器人及自动化方面的领先技术,在开展机器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同时,还在培养机器人行业的关键技术人才方面,利用哈工大的教学资源,为芜湖市引进和培养了许多高端的专业技术性博士、硕士,以及开展了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2.高度重视“智力投入”,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和项目。宁国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成效突出,在基地已落户了若干个科技团队。有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高级工程师梅忠团队的旋转叶片式压缩机(属于一种容积式压缩机)项目,复旦大学彭慧胜博士创新团队的石墨烯材料(石墨烯既是当今世界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实验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宋国亮博士创新团队的径向式汽轮机(同现有汽轮机相比,不仅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外型小巧,而且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改变气流方向而充分利用气流量进行第二次做功,从而提高了气流利用率,减少能量损失)项目,也有开发区与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目前,基地长期聘用的国内外专家2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为12.8%。
3.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和优秀企业家,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如芜湖市决定实施新生代计划:到2020年,力争引进300个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1000个领军人才、10000名高端人才,在重点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领军型企业家。
(二)着力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攻克核心技术短板难关
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实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闯出安徽崛起新路的重要举措。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投入“大手笔”,从2003年在美国全资设立“中鼎美国公司”,到2016年收购德国KACO公司,共收购10家海外同行先进企业。通过整合全球资源,获取海外同类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在极短时间内搭建了全球化的生产科研平台,完成了设备的升级换代。企业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从而满足各类主机厂家同步开发战略的需求。中鼎集团的海外并购,不仅提升了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也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三)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产业将发生突变。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增材制造”,不需要传统的道具、夹具以及多道加工工序,在一台设备上可快速精密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从而实现了零件“自由制造”,解决了许多复杂结构零件的形成,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而且产品结构越复杂,其制造速度的优势就越显著。所以,3D打印技术堪称一项颠覆性的技术。3D打印技术的魅力在于其技术的运用领域及其宽泛:海军技术、航天科技、医学(牙齿、耳廓、关节、头盖骨、手掌、脊椎、胸腔、血管等再造)、房屋建筑、汽车、电子行业(如笔记本电脑)、服装服饰,等等。随着3D打印技术的精度、速度、材料不断提升,以3D打印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分布式制造模式一旦普及,现有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比如位于繁昌春谷3D打印基地的“创品世纪”公司,以3D扫描、3D建模、虚拟试衣、人体识别等为技术核心,致力于人体和服饰大数据来改造服饰行业供应链。公司通过批量采集人体三维数据,再与人体、服饰三维建模技术相结合,用大数据的方式颠覆性创新服饰产业微生产柔性供应链,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与上游厂商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这种在家里就能完成的服饰设计、生产、销售的方式,将使传统的制衣产业发生颠覆性变化,引发各界关注和深入思考。
宣城宁国、芜湖四个基地和繁昌春谷3D打印基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验证了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安徽在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
〔1〕《中国制造2025》规划〔EB/OL〕.http://wenku.baidu. com/view/c6698599a8114431b90dd8ec.html,2015-05-24.
〔2〕夏妍娜,赵胜.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白海星.安徽推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N〕.安徽日报,2015-07-31.
编辑:鹿风芍
F427
A
2095-7238(2016)06-0099-04
10.3969/J.ISSN.2095-7238.2016.06.018
2016-09-28
罗红(1963-),女,安徽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